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葡萄是辽宁主要水果品种之一。为了解农用微生物菌剂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农用微生物菌剂对葡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用微生物菌剂能明显改善葡萄的生育性状,对提高葡萄的品质和抗逆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微生物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试验发现,施用微生物菌剂比常规施肥苹果增产199.7 kg/667 m~2,增产率为10.5%;施用微生物菌剂比灭菌处理苹果增产144.3 kg/667 m~2,增产率为7.3%。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兰店市水田土壤盐碱化重等问题,引进微生物菌剂应用于水稻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改良土壤,提高肥效,使水稻提早成熟,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生长旺盛,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微生物菌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探讨微生物菌剂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和施用等量基质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植株生育性,产量分别增加7.09%和5.67%。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沈阳国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菌剂在蔬菜上应用效果,以芸豆、菠菜为试验作物,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探讨微生物菌剂对蔬菜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等量清水和基质相比,微生物菌剂可使芸豆和菠菜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分别增产25.6%和22.3%。  相似文献   

6.
为阐释微生物强化菌剂对厌氧干发酵的影响,该文以水稻秸秆和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新型柔性顶膜车库式干发酵装置,在环境温度为26℃~35℃及发酵底物TS为20%的条件下,研究微生物强化作用下水稻秸秆和猪粪混合厌氧干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菌剂可以明显缩短厌氧干发酵的启动时间,产气中甲烷含量达到30%和50%的时间比对照组分别提前了7 d和8 d。发酵周期内,试验库累积产气量达1340 m3,比对照组提高了20.5%,累积甲烷产量亦比对照组提高了45%,增产效益显著,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大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力度,筛选和配套生物源新农药防治技术,明确微生物菌剂的防病、抗逆、增产效果,为保护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选出高效低毒防治的药剂。2013年我站就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上的推广做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茬宁"微生物菌剂处理辣椒、番茄、黄瓜后,通过测定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和产值,探讨其对3种蔬菜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重茬宁"微生物菌剂对3种蔬菜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生育期提前1~8 d,发病率降低20.75%~80%,增产8.79%~14.23%。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肥料对苹果增产效应的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微生物肥料在苹果上施用的增产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苹果比常规施肥处理的苹果增产199.7 kg/667 m~2,增产率为10.5%;比灭菌处理的苹果增产144.3 kg/667 m~2,增产率为7.3%。证明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苹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产量提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寒地稻田秸杆还田量就目前产量水平而言,当季产出秸杆全部还田可以实现。氨肥施用总量少于常规田,水稻生长前期氮肥比例加大,中后期减少,微生物菌剂MTS和酵素3号加速秸杆腐熟。  相似文献   

11.
张立荣 《中国农机化》2012,(2):63-65,71
建立了农用车发动机轴系扭转振动模型,分析了发动机的转动惯量与扭转刚度,建立了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的方程式,分析了农用车用发动机产生扭转振动的原因,提出了发动机扭转振动消减的方法,对发动机的设计和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为改进和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双季稻区的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双季稻区早晚稻进行人工模拟机插行距试验,对比研究不同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8寸较9寸,早稻增产260.50~382.86 kg/hm2,增产率达4.34%~5.98%,晚稻增产252.90~269.68 kg/hm2,增产率达3.90%~4.25%;行距7寸较9寸,早稻增产139.33~271.03 kg/hm2,增产率达2.32%~4.24%,晚稻增产129.32~202.49 kg/hm2,增产率达2.00%~3.19%;3个行距中8寸的产量最高。同时,对现行9寸行距的插秧机进行了改进,研制出8寸行距插秧机,并进行二晚大田机插试验,结果表明8寸行距插秧机比9寸增产181.83 kg/hm2,增产率达2.56%。  相似文献   

13.
为研讨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探索适宜大田推广的耕地生产障碍修复治理方法,提高受污染耕地质量,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在贵州省麻江县开展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吸收重金属强度影响的试验,选用楚戈土壤调理剂、富力邦土壤调理剂、土沃宝土壤调理剂、改性天然矿物材料等4种土壤调理剂,采用空白作对照。试验检测结果为: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值提升率达0.65%~12.03%,土壤中有效镉含量降低10.64%~14.83%,土壤重金属砷含量降低0.4~1.8mg/kg;稻谷中镉含量降低了7.80%~44.07%,硒含量增加为0.004~0.017mg/kg;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说明在受污染的酸性耕地中施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砷含量和重金属有效镉的含量,也能减少稻谷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紫色土地区秸秆覆盖耕层土壤养分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不同量覆盖条件下早地油菜株高、花序数和分枝数的差异,以及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和pH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进行了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下油菜株高高于对照,有速腐剂处理的株高最高;秸秆覆盖处理花序数多于对照;速腐剂处理下一级分枝数高于不加速腐剂处理;覆盖处理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略高于对照;加速腐剂覆盖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施肥时机对稻田肥料分布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肥耦合灌溉方式下最佳的灌溉施肥时机。【方法】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撒施(CK)、灌水0~2 h内灌液体肥(T1)、灌水2~4 h内灌液体肥(T2)和灌水4~6 h内灌液体肥料(T3),研究了不同施肥时机对稻田肥料分布均匀性、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施肥量与灌水量条件下,T1处理在肥料分布均匀度、分蘖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均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肥后第3天CK田间氨态氮和硝态氮量达到最高,而其他水肥耦合处理均为第1天氨态氮和硝态氮量最高且在肥料分布均匀度方面较CK高5.63%~21.65%;孕穗期后各处理株高比CK增加6.37%~6.53%;在分蘖数和干物质量方面,T1处理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1.25%~23.17%和5.75%~8.48%;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T1处理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3.73%~17.46%和14.15%~17.47%。【结论】从肥料分布均匀度与增产节水效益方面考虑,灌水0~2 h是最佳的施肥时机。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水稻产量,确保水稻健康生长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推广应用水稻高产种植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水溶有机肥促进水稻早熟的作用,减轻不利天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从水稻生育期、病害发生、茎蘖动态、产量性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水溶有机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溶有机肥能使水稻成熟期提早2 d,增强植株抗逆性,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肥模式单季水稻生长特性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灌溉模式与施肥方式的组合对单季水稻分蘖、根系生长、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模式下(薄露灌、间歇灌),水稻分蘖优于常规灌溉,并且3次施肥处理的最终分蘖量好于2次施肥;水稻根系长度和根毛总量均大于常规灌溉;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不显著;节水灌溉加3次施肥处理的实测产量略大于常规处理,每亩增产10~30kg。另外,节水灌溉模式可显著提高单季水稻的水分生产率,生育期用水可减少10%~30%。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水稻生育进程叶龄模式栽培体系,接着分析了叶龄模式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深—浅—晒—间—润”灌溉技术的实施要点,即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适当露田;够苗搁田,先轻后重;间歇灌溉促穗发,始穗前轻搁一次,抽水期以浅水为主;齐穗后干湿交替保通气,湿润灌溉促粒重。文中还对这种灌溉技术的增产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与浅水勤灌相比,增产幅度达4.0~11.8%,节水幅度达11.5~62.2%,每亩净收入增加22.1~35.4元。本文最后分析了这种灌溉技术的增产节水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稻植质钵盘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水稻植质钵盘结构进行改进设计。阐述水稻植质钵盘设计思想,探讨水稻植质钵盘结构改进设计思路及结构设计依据,分析改进前后的水稻植质钵盘结构强度,同时分别以改进前的水稻植质钵盘(CK1)、日本塑料钵盘(CK2)和平育秧盘(CK3)为水稻育秧载体,通过多年田间对比试验探讨改进后的水稻植质钵盘(CK)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水稻植质钵盘正应力较改进前水稻植质钵盘提高15.09%;CK和CK1秧苗移栽后均无缓苗期,CK2和CK3秧苗均需一定缓苗期;在生育期和收获期,CK和CK1秧苗素质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优于CK2和CK3秧苗素质;CK生产投入均低于CK1和CK2生产投入,但高于CK3生产投入;CK和CK1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CK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2和CK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06%、10.08%,2.53%、3.34%,0.48%、0.11%;CK和CK1对土壤容重影响程度相同,与CK2和CK3相比较,在相同土层,CK能够促使土壤容重减小;CK和CK1产量持平,较CK2和CK3,产量分别提高10.59%和13.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