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避光处理对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机理。[方法]运用感官评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透射技术和磷钨酸-钨酸钠比色法,采用覆土(EP)、双层不透光套袋(CLPB)和自然生长(CK)3种不同处理,对麻竹鲜笋的口感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分析测定麻竹笋笋体单宁物质含量、形态和分布。[结果](1)不同处理的麻竹鲜笋的口感不仅均呈苦涩味,且苦涩味强度均表现为由麻竹笋的基部到笋尖逐渐增强的趋势,其苦涩味强度整体大小顺序为:CKCLPBEP。(2)麻竹竹笋壁中含有单宁物质的细胞(CWT)可被2%氯化亚铁溶液染成黑色,与不含单宁物质的细胞区别明显。(3)单宁大量分布在薄壁细胞内,少量在纤维细胞内,维管束中的筛管和导管细胞中无单宁分布。(4)单宁在薄壁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内,少量分布在液泡中,电镜下CWT中积累的单宁可分为絮状、颗粒状和块状3种类型。(5)不同处理的麻竹笋单宁含量为CK:1.15 2.67 mg·g~(-1),CLPB:1.03 1.43 mg·g~(-1),EP:0.36 1.13 mg·g~(-1),其相应的CWT密度大小顺序为:CKCLPBEP,3种处理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与CWT密度大小均为笋尖中部基部。[结论]避光显著降低麻竹竹笋壁的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自然光照下生长的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避光处理;光与竹笋中单宁物质分布和形态相关不显著,单宁形态仅与竹笋部位密切相关。覆土、套袋等避光措施可显著降低笋体单宁物质的含量,降低苦涩味,改善竹笋的口感品质,为培育低苦涩味麻竹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杀青方式(蒸汽和水煮)和时间对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为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提高笋干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经过蒸汽和水煮杀青0.0(对照)、0.5、1.0、1.5、2.0、3.0、4.0和5.0 h后的毛竹笋的蛋白质、草酸、单宁、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蛋白质的检测采用二辛可宁酸法,草酸的检测使用靛酚蓝比色法,单宁的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检测法,可溶性糖的检测使用蒽酮比色法,总酸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 1245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执行,糖酸比的计算:糖酸比=糖/酸。【结果】经过杀青处理后,所有的样品蛋白质均有流失,其中水煮处理的笋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且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处理的笋草酸含量为0.8~1.0 mg·g-1,水煮处理的笋草酸含量均约为1.0 mg·g-1,对照含量约0.1 mg·g-1;蒸汽处理和水煮处理的笋单宁含量分别约为0.38 mg·g-1和0.4...  相似文献   

3.
离体毛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POD和PAL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离体后毛竹笋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笋体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从笋尖到笋基部逐渐增加;PAL、POD活性笋尖明显高于笋基部.离体后贮藏的竹笋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前5 d纤维素的增加速度极快,在后5 d增加速度明显趋缓,但木质素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基本呈匀速态势增加;POD、PAL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活性均显著增加.对离体竹笋进行低温处理(4 ℃)可显著降低竹笋的PAL、POD活性,减少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低温对纤维素的影响高于木质素.  相似文献   

4.
几种竹笋单宁含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笋味鲜美,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人们喜食的佳肴。然作为鲜食,某些种类的竹笋常由于涩味较重,影响风味。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未发现有对引起竹笋涩味物质的分析报道。本文采集了11个散生竹种,对广存于植物界的具涩味物质——单宁在竹笋中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目的在于了解一些常见竹笋的单宁含量,为营造笋用林时选择,发展涩味较少、甘甜鲜嫩的竹笋提供参考。另外,还就毛竹正常笋体和退败笋体的单宁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对进一步研究竹笋退败的生理生化机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毛竹笋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刚出土或冒出土层(笋尖高出地面小于5 cm)的粗壮毛竹笋分别用3种套袋方式进行套袋,包括带支架单袋、带支架双袋、无支架单袋,并选取部分未套袋的竹笋进行对照。对所有套袋与未套袋的竹笋每隔2 h进行地径、高度以及袋内外的温度、湿度现场测定。并挖取样笋进行生物量、可食率以及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套袋能够提高毛竹笋生长的温度、湿度,能促进毛竹笋的高、地径生长,能显著提高竹笋的可食率和竹笋品质,从而提高竹林效益。  相似文献   

6.
毛竹是我国最主要的笋用竹种,竹笋味香质脆,营养丰富。现将毛竹笋用林均匀状、带状、丛状三种经营方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毛竹春笋为试材,在低温(4℃)和常温(15℃左右)条件下贮藏,在贮藏的第0、2、4、6、8天测定笋的水分、呼吸强度、灰分含量以及与笋氧化和木质化密切相关的酶活力水平,研究低温贮藏对毛竹春笋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贮藏条件下的毛竹笋水分散失量、呼吸强度和灰分含量都低于常温条件下的毛竹笋,且在贮藏第8天3个指标在2种温度条件下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低温条件下毛竹笋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贮藏的第8天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的,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贮藏的第4天显著低于常温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有利于维持毛竹笋的食用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9.
毛竹是1种优良的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它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收益大、价值高,属林业生产上的“短、平、快”种类,尤其是竹笋笋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属于保健减肥食品。毛竹笋用林的建立,改变了长期以来毛竹单一生长竹材的经营方向,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发展,有利于发挥毛竹资源的优势。湖北省毛竹笋用林根据经营方式和主产品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以生产竹笋为主的竹林,称为专门笋用林,另一类是将竹材和竹笋同时作为主产品的竹林,称为笋竹两用林,前者比后者培育更为精细,技术要求更高。我省笋用林主要以笋竹两用林为…  相似文献   

10.
版纳甜龙竹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甜龙竹之一。通过对版纳甜龙竹竹笋不同部位的主要营养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版纳甜龙竹N、P、K含量由笋基部至尖部逐渐增加,尖部N、P、K含量分别是基部的2.26倍、2.11倍、1.45倍;总糖、粗脂肪、粗纤维含量由笋基部至笋尖逐渐减少,粗蛋白质则由笋基至笋尖部逐渐增加;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由笋基部至笋尖逐渐增加,尖部分别是基部的1.40倍、1.43倍、1.39倍,其中尖部至中部变幅较小,中部至基部变幅较大。总体来看,以笋尖部品质较高,其次是笋中部,基部最差。  相似文献   

11.
3个海拔梯度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高节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差异,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采集3个海拔梯度(110、370、560 m)的高节竹林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基径、长度、笋个体质量、可食率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胱氨酸、酪氨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及单宁、草酸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高节竹笋蛋白质、脂肪、淀粉、总黄酮、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纤维素、木质素、苦味、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和甜味、鲜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不显著(P0.05),对芳香味氨基酸含量和芳香味、苦味氨基酸比例有较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海拔高度对高节竹笋外观品质有显著的影响,中、高海拔竹笋优于低海拔竹笋;海拔高度对竹笋营养品质、食味品质有较显著的影响,但对外观品质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避光处理对麻竹笋苦涩味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平台对自然生长(CK)和覆土处理(EP)2种类型的麻竹笋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6.45 Gb原始数据,经组装去冗余处理得到53 388个Unigene,将所得Unigene比对到Nr、Pfam、COG、Swissprot、GO和KEGG数据库中进行功能注释,发现共有31 462条Unigene与其它物种的基因具有同源性。对CK和EP处理所测得的Unigene进行表达量的比较分析,筛选出1 846个差异基因,其中,在EP处理中上调表达基因998个,下调表达基因848个。由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著地富集在32个代谢途径中,其中,包含与苦涩味物质合成相关的糖酵解途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合成途径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麻竹笋芳香族氨基酸、单宁合成的PFK、ENO、PPY-AT/HPP-AT、LAR等酶基因在EP处理中表达量下降,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避光处理抑制了苯丙氨酸、酪氨酸、单宁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可能最终影响麻竹笋苦涩味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模拟干旱环境下伐桩注水对毛竹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模拟干旱环境下注水伐桩对1、2和3年生毛竹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毛竹的适应性经营管理及毛竹林节水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毛竹林中选取面积相同(10 m×20 m)的样地9块,以1、2和3年生毛竹为试验材料,采用覆盖薄膜模拟干旱环境,对各样地四周进行挖沟切鞭处理,以阻断周边土壤水分的运输,试验设置CK(0个伐桩注水)、T1(12个伐桩注水)和T2(18个伐桩注水)3个灌水量处理,每个处理均进行3次重复,研究不同数量注水伐桩下3个年龄毛竹的生理响应。[结果]试验表明,在模拟干旱环境下,随着注水伐桩数量的减少,3个年龄毛竹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显著下降,1、2和3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最大降幅分别达到74.35%和73.08%、59.14%和36.62%及60.47%和61.54%;毛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1年生和3年生毛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年生毛竹叶片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个年龄毛竹叶片叶绿素a/b差异均不显著(P0.05);毛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上升,且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同时发现3个年龄毛竹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与注水伐桩数量正相关,而叶片MDA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与注水伐桩数量负相关。[结论]模拟干旱环境下,增加注水伐桩可以使1、2和3年生毛竹光合蒸腾能力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升高,叶片MDA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退笋和幼竹生长规律。[方法]定点观测了30丛屏边空竹周年的出笋、退笋、秆高及地径生长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评价了不同季节出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1)屏边空竹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从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最多而夏季最少;其中5丛(16. 67%)每季出笋,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着笋期逐渐增加,在出笋末期达到最高,为87. 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 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 806-0. 029t+0. 001t2-5. 894×10-6t3,R2=0. 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 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结论]屏边空竹发笋期长约9个月,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但各季节出笋量差异显著;秆高和地径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演变趋势,筛选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毛竹林长期粗放经营的响应机理。[方法]选取不同粗放经营年限(5 a、9 a、15 a、18 a)毛竹林,以天然马尾松林(Masson pine,MP)作为对照,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方法表征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结果]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等PLFA含量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P0.05),但不同经营年限毛竹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PLFA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土壤碱解氮、p H值以及有机质含量对放线菌PLFA含量影响显著(P0.05)。长期粗放经营过程中毛竹林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均呈逐渐下降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转换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马尾松林有明显区分(R=0.388 1,P=0.009)。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以及p H值合计解释了90.28%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量,其中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贡献显著(P0.05)。[结论]长期粗放经营降低了毛竹林土壤微生物量,改变了群落结构,其生态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6.
模拟干旱下毛竹叶片水势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定量分析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和竹龄的梯度变化趋势及其对截雨干旱的响应特征,阐明毛竹不同年龄个体水分供给关系的季节差异。[方法]通过人工截雨模拟干旱试验,采用PSYPRO水势测量系统动态监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的变化。[结果](1)无论干旱与否,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在季节间差异较显著(P0.05),而在竹龄之间无显著差异。(2)同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生长季节变化呈现峰值,且因竹龄而异。自然生长(对照)1年生和7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呈现"单峰"趋势,以9月份最高;2年生至5年生个体叶片凌晨水势随季节变化为"双峰"趋势,分别在9月份和12月份出现峰值。截雨干旱后,1年生和2年生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呈"双峰型",3年生至5年生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随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3)截雨干旱与自然生长下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于不同生长季节随竹龄大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干旱与否,在8月份至10月份生长旺盛期,叶片凌晨水势随着竹龄增加而下降,水分有从幼竹向老竹输送的趋势。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孕笋期正好相反,随着竹龄增加其叶片凌晨水势增加,水分具有从老竹高水势向幼竹低水势输送的趋势。表明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补给方向因生长季节不同而存在差异。(4)在生长旺盛期,干旱处理毛竹叶片凌晨水势显著低于自然生长毛竹,且随着竹龄增加,水势差异幅度增大;在孕笋期,5年生以上老竹干旱后叶片凌晨水势低于对照毛竹。(5)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部位叶片凌晨水势存在差异,但均不显著,叶片凌晨水势随冠层分布趋势也受竹龄大小影响。[结论]同一竹龄毛竹叶片凌晨水势存在较显著的季节间差异,毛竹叶片凌晨水势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水分在毛竹不同竹龄个体之间输送方向因生长季节而异,表明水势是驱动毛竹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挥毛竹林生产潜力,增加竹农经济收入,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研究认为:在毛竹笋材两用林中采挖鞭笋,不会影响整体的竹鞭鞭径和竹鞭总量生长;毛竹林地覆盖稻草和砻糠能显著提高第3年的鞭笋产量;培育高产鞭笋的最佳施肥时间为每年的5月;鞭笋采收时间为5-10月。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可在毛竹笋材两用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毛竹速生丰产技术,为全县毛竹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7—2011年我们选择了峡江县林木良种场第二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进行试验,现将施底肥和未施底肥对新造毛竹发笋及幼竹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施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数5.5株,未施底肥的平均每株母竹发新竹株数3.4株;施用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10.3cm,未施底肥新发竹平均胸围9.8cm,试验证明营造毛竹速生丰产林施用底肥对今后竹林生长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冬笋是毛竹林经营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冬笋采挖时间宜在露出地表之前进行,因此寻找冬笋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随着有经验的竹农日益老龄化,开发简便、实用、智能化的冬笋探测技术装备已成为迫切之需。文章综合分析了现有可借鉴的探测技术以及冬笋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开发冬笋探测设备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