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渝麦15号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用自育的"郑9023/兰4"中间材料与新育成的高产抗病新品种"98767"杂交,用系统选育法和异地夏繁加代相结合,经4年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秆持绿小麦新品种,2013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麦2013001)。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1d,熟期比对照渝麦7号早1d;幼苗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  相似文献   

2.
渝麦14号(渝审麦2011001)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国审麦2005001)作母本,用从R1685×绵阳26组合中筛选的优质丰产中间材料作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于2003年选出稳定早熟株系,2007-201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性、早熟,全生育期174d左右;幼  相似文献   

3.
渝麦12号(渝审麦2010001)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1999年用河南小麦新品系宛抗42作母本,与自育中间材料97-3作父本杂交,在昆明夏繁加代后于2002年选育出优良F5株系03062,经2003-2005年进一步选择和品比试验获得定型的F9株系,以代号渝03062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渝麦13号(渝审麦2010002)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作母本,优质丰产品系R3301作父本杂交,在马尔康夏繁加代后2003年选出F5株系,2004-2006年进一步选择F6和F8株系,经重庆农科院特作所引进筛选定型后,以代号R210参加2006-2009年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正渝麦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抗性和丰产性突出的不育系LB-78为母本,以恢复度高、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恢复系R725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70002。1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杂交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77 d。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叶深绿色,株高93.5 cm,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熟相好。每公顷基本苗180万~210万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蓉优8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用渝6A与渝恢5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高,稳产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强,品质较优,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川辐6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以抗条锈病小麦品种贵农21作母本,早熟、高产品系4165作父本杂交.杂交当代种子采用150Gy 60 Co-γ射线急性辐照处理后获得MF1代种子并及时进行夏繁加代,经系谱法定向选育,于2007年育成遗传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5107.该品系2012年由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2001.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渝优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渝优1号是重庆市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渝5A与自育恢复系渝恢933配组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稻米品质在重庆生态条件下能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并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能力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4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9,(5):82-84
渝优红9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渝802A与恢复系渝恢9341配组育成的中迟熟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丰产稳产、种皮红色、米质较好等特点,2018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重庆市首个通过审定的高产优质红米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10.
优质籼型恢复系渝恢135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恢1351是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诱变与系统选择相结合育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优质、抗病、配合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与多种不同类型不育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渝优11号、渝优35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