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疫苗免疫与生物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如何制订免疫程序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的是提高免疫应答的整齐度 ,避免“免疫空白期”和“免疫麻痹”。下述以猪瘟免疫为例 ,在设计免疫程序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1 有条件的猪场 ,应建立免疫监测手段 ,定期对猪群抽样采取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 ,从而确定接种疫苗的时间 ,以期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1 .2 要根据本场发病季节、日龄、发病概率等调整免疫程序。1 .3  注意疫苗的选择 ,如疫苗的毒力 (弱毒、较弱毒、中等毒力 )、疫苗的类型 (如弱毒苗、油佐剂灭活苗 )、疫苗的种类 (如单价苗、联苗 ) ,如果选择联苗 ,还应考虑到其它疫苗…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和评估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的合理免疫程序,选择6个规模猪场,其中3个猪场采用"332法"免疫程序(即先用FMD和CSF疫苗同时在颈部两侧注射,间隔14 d后再用HP-PRRS疫苗注射),另3个猪场采用"321法"免疫程序(即将CSF和HP-PRRS疫苗混合后作1针在颈部一侧注射,FMD疫苗作1针在颈部另一侧注射),每季度采集血清和病死猪组织样品。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FMD、CSF和HP-PRRS抗体,应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样品中的FMD、CSF和HP-PRRS病原体;统计分析抗体阳性率、发病率、死亡率、死亡猪病原阳性率等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应用"321法"的3个猪场与应用"332法"的3个猪场相比,其生猪死亡率(下降1.3%)、HP-PRRS病原体阳性率(下降6.6%)显著下降(P0.05),而其他考核指标则差异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规模猪场应用"321法"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优于"332法"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的疫病亦日趋复杂,常出现多种疫病并存的混感情况,防控较难。疫苗免疫是猪场防控猪病的最好措施,但猪场经常因为免疫方法不正确或程序不合理,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不能抵御重大动物疫病的威胁。1免疫失败的原因1.1疫苗的质量(1)疫苗有劣质问题:不慎购买到伪劣疫苗,造成免疫失败。(2)使用过期疫苗:在疫苗免疫时未注意疫苗的有效日期,造成疫苗的抗原含量不足,未能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4.
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免疫情况介绍 2007年6月中旬,我县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采取了以紧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我们先后调入20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疫区、受威胁区、交通干线、重点规模养殖场的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免疫效果反映不尽相同.有部分猪场免疫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如岘山乡彭家村某猪场,存栏猪50头,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无一头猪发病;有部分猪场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如西渡镇联胜村某猪场,存栏120头,接种后发病死亡90头;还有的猪场连续用普通蓝耳病疫苗、自家苗、高致病笥猪蓝耳病疫苗进行了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仍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如台源镇某规模猪场,免疫接种三次后,仍发生了严重死猪现象.  相似文献   

5.
猪场接种防疫疫苗,是给生猪接种用生物制品,促使生猪产生特异抵抗力,进而使易感猪群转变为不易感猪群的有效措施.这些年,随养猪规模的扩大,猪病肆虐威胁生猪养殖效益较严重.而有计划的接种防疫疫苗,逐渐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猪预防接种技术要点,分别自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优质高效疫苗;保管保存好疫苗;关注接种猪状态;注意无菌操作;准确合理使用疫苗;留意接种后反应;慎用免疫应激药物等方面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兰州市规模猪场使用猪蓝耳病疫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使用猪蓝耳病疫苗猪场占总调查猪场数的74.36%。使用弱毒疫苗的猪场占使用疫苗猪场数的86.9%;使用经典株疫苗的猪场占使用疫苗猪场数的56.83%。疫苗来源以国产疫苗为主,进口苗仅占6.3%。母猪采用跟胎免疫的高于普免,占24.14%。猪场管理者不清楚本场或周边流行的毒株类型的占83.91%。在猪蓝耳疫苗的使用上还存在着频繁更换疫苗,仔猪和母猪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有些猪场仅种猪使用疫苗,有些仅仔猪使用疫苗,使用疫苗时断时续等不合理现象。从兰州市的生猪养殖情况来看,中小规模猪场猪只感染蓝耳病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也无法在短期内净化该病;因此,使用疫苗还是比较普遍的。同时,在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和规范使用上还需要兽医业务部门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鄂西北地区规模化猪场所用猪瘟疫苗的类别及免疫效果,对鄂西北地区38家规模化猪场猪瘟疫苗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采集829份血清进行了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38家规模猪场中有26家(68.4%)使用政府供应疫苗,12家(31.6%)使用商品疫苗;猪瘟细胞苗和脾淋苗在猪场的使用比例分别为71.1%和28.9%;猪场母猪猪瘟疫苗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的1.2~6倍,生长育肥猪使用的剂量为推荐剂量的1~4倍,猪场使用政府供应的疫苗时剂量高于商品疫苗;20家猪场群体免疫合格(52.6%),18家猪场群体免疫不合格(47.4%);受检的829份血清中,阴性血清158份(19.1%),阳性血清609份(73.5%)。说明鄂西北地区猪瘟疫苗以政府供应猪瘟细胞苗为主,不同养殖场免疫效果差别大,需要规范免疫程序,加强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以降低该地区猪瘟疫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规模养猪的迅速发展,生猪疫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给养猪来带业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量减少疫病的发生,我们根据目前猪病的流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免疫程序,以供养殖场(户)参考。育肥猪场免疫程序免疫时间疫苗名称用量(肌注)购进1—2天应激灵每日2次第3天猪瘟兔体反应弱毒苗2ml第4天大肠杆菌、链球菌二联多价苗3ml第7天猪丹毒、肺疫三联苗2头份自繁自养猪场猪病免疫程序猪别免疫时间疫苗名称用量(肌注)初产母猪配种前30天细小病毒疫苗1ml母猪配种前7天猪瘟、链球菌、大肠杆菌三联多价灭活疫苗4ml仔猪吃初乳前1日龄猪瘟兔体反应弱毒…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杭州地区两规模猪场(分别为甲猪场和乙猪场),使用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及不同厂家生产的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PRRS弱毒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灭活苗;不同厂家生产的PRRS弱毒疫苗使用相同剂量,分组免疫后,效果均较理想,相同厂家生产的弱毒苗2头份免疫剂量效果优于1头份免疫剂量效果,且抗体水平均衡,离散度小。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猪口蹄疫疫苗和猪瘟-猪肺疫二联疫苗同步免疫的免疫效果。选择我市两家猪场,分别为猪场A和猪场B,各选择50头生猪为试验对象。将猪场A的50头生猪分入试验组,同步免疫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瘟-猪肺疫二联活疫苗;将猪场B的50头生猪归入对照组,先免疫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再免疫猪瘟-猪肺疫二联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发现试验组生猪和对照组生猪进行同步免疫和分步免疫后,两组在免疫合格率和反应率上均未出现显著差别,且都未发生患病死亡的状况。与分步免疫的效果相比,对猪同步免疫猪口蹄疫疫苗和猪瘟-猪肺疫二联活疫苗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从河南省信阳和驻马店地区62个猪场共收集免疫过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的猪血液,利用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场猪群的疫苗免疫合格率最高是PRV疫苗(87.06%);其次是CSFV疫苗(76.24%);PRRSV和PCV2的疫苗免疫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5.20%和50.78%。4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在不同规模的猪场有较大的差别,规模猪场的猪群某些疫病的抗体未必比散养猪群高。种猪群的4种疫苗的免疫合格率最高,商品猪中各个生长阶段的免疫后抗体合格率比较后发现,断奶仔猪群PRRSV抗体合格率明显高于哺乳仔猪,育肥猪群合格率要比哺乳仔猪群和断奶仔猪群的抗体合格率低。  相似文献   

12.
<正>1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免疫程序笔者调查发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猪场,传染病发病率低,染疫机会少,经济效益高;反之,经济效益低下。所以,制定免疫程序时要考虑如下因素:(1)本场疫病流行特点;(2)猪只母源抗体水平监测结果;(3)猪只自身免疫应答情况;(4)疫苗的特性确定。根据实际确定接种方法。目前,北方地区养猪场主要猪接种的疫苗包括猪瘟、猪丹毒、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等疫苗。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生猪养殖效益持续好转,大多数生猪规模养殖场较往年大幅盈利,养殖户积极性高涨,但也有少部分养殖户的收益不甚明显,分析其原因,多与猪场的疫病高发和饲养管理措施没跟上有关。笔者在基层从事多年临床兽医工作,总结了农村中小规模猪场疫病控制较难的各方因素。1免疫失败1.1疫苗失效疫苗的免疫接种是猪场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部分猪场在购买、提取疫苗时不带冷藏箱,随意用普通塑料袋加点冰块提  相似文献   

14.
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浙江金华地区9个县市大、中和小规模猪场蓝耳病疫苗的使用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规模猪场经典弱毒苗、灭活苗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苗均有使用,而中、大型规模猪场以高致病性弱毒疫苗为主;从免疫效果看,大型猪场抗体平均合格率(87%~95%)要高于同期小型(69%~90%)和中型猪场(68%~88%)。对免疫后猪只检测抗体水平,灭活疫苗抗体平均合格率为51%~54%,弱毒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98%;弱毒疫苗中高致病性毒株疫苗免疫的抗体合格率也明显高于经典毒株疫苗的水平。从不同日龄使用蓝耳疫苗的情况看,20~60日龄小猪的抗体合格率为75%,相较中猪(84%)和大猪(87%)明显偏低。在疫苗毒株的选择上,现阶段针对不同日龄的猪只主要采用高致病性弱毒株,其中以JXA1-R毒株的使用最为广泛(90%),其次是经典毒株的普通弱毒蓝耳疫苗,分别是CH-1R和VR-2332毒株。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小型猪场防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猪场疫病发生率较高,虽然进行了多种疫苗的预防接种,但是免疫效果不理想,给生猪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生产调查,饲养管理、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和操作、猪体的免疫抑制、消毒制度、疫病的扑杀和封锁、药物的使用等,是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传统养猪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发展,生猪的生产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但是,近年来由于猪病呈现多发、混合、隐性感染等特点,其疫病流行情况越来越复杂,病原传播隐患加大。为优化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对温州市75家规模化养猪场使用的疫苗种类、疫苗来源、免疫效果、疫病流行情况、免疫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百色市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防控效果,通过对2016~2018年生猪HP-PRRS疫苗免疫率、抗体阳性率、病原检测结果等数据进行系统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百色市2016~2018年生猪HP-PRRS疫苗免疫率分别为95.5%、94.1%、93.8%,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4%、86.3%、85.2%,对采自本市规模猪场、农村散养户、屠宰场和生猪交易市场的组织样品及鼻棉拭子HP-PRRS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4.9%、2.5%、2.2%。结论:保持高免疫密度和好的免疫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降低HP-PRRSV感染率,从而减少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生猪饲养量不断增加,猪病的发生及流行越发严重,死淘率较高,给规模化的养猪场和专业户造成了严重损失。对于大多数疾病而言,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所以不能期望免疫疫苗提供完全的保护。另外,免疫接种时疫苗的质量、接种途径、免疫程序和动物机体是否能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等因素也影响免疫效果。因此,为了解猪病疫苗免疫效果,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影响规模猪场免疫效果因素,提出提高规模猪场免疫效果的对策,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猪"两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退出国家强制免疫后,其免疫密度大幅度降低,免疫保护率显著下降,以致生猪"两病"零星散发疫情偶有发生。本文针对江苏省泰兴市虹桥镇某猪场疫情,采取细菌学检查、病毒核酸检测以及常见传染病抗体检测,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经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1)紧急接种猪瘟疫苗;2)间隔7 d后注射猪蓝耳病疫苗;3)圈舍内外彻底消毒;4)患猪肌肉注射干扰素、黄芪多糖;5)使用强力霉素和泰乐菌素拌料投喂,该猪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国内疫情压力严峻的局势下,疫苗免疫成为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猪场免疫效果往往不容乐观,市场上疫苗良莠不齐。如何选择适合本场的疫苗以及正确评价疫苗免疫后的效果是猪场急需审视和解决的问题。1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1.1免疫抑制性因素1.1.1免疫抑制性疾病猪场最重要的免疫抑制病病原包含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PCV2)及猪伪狂犬病毒(PRV)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