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观赏草外形优美,种植成本较低,管理粗放,耐贫瘠耐干旱,应用广泛。本文作者以斑叶芒、芒颖大麦草、蓝羊茅、绒毛狼尾草、狼尾草5种观赏草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条件下模拟干旱胁迫进行试验,研究种子萌发指标的变化,为其在干旱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种观赏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显著;5种观赏草的相对发芽率与与PEG-6000胁迫浓度间的回归模型主要表现为多项回归方程;根据5种观赏草相对发芽率分析结果,蓝羊茅种子耐旱能力最强,在低浓度抑制下绒毛狼尾草相对发芽率最低,在高浓度抑制时芒颖大麦草相对发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对从上海引种的42种观赏草外部性状、物候期、抗逆性和观赏价值进行观测,评价并分析其在华南地区的适应性和观赏价值,分成AD共4个等级。矮蒲苇、花叶蒲苇、花叶芒、细叶芒、斑叶芒、晨光芒、小兔子狼尾草、大布尼狼尾草、紫叶狼尾草、柳枝稷、重金属柳枝稷、红知风画眉草、粉黛乱子草、细叶苔草、金边阔叶麦冬等为兼具抗逆性和观赏性的品种,为A级,完全可以在华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区耐热耐旱观赏草的筛选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上海引种的42种观赏草外部性状、物候期、抗逆性和观赏价值进行观测,评价并分析其在华南地区的适应性和观赏价值,分成A~D共4个等级。矮蒲苇、花叶蒲苇、花叶芒、细叶芒、斑叶芒、晨光芒、小兔子狼尾草、大布尼狼尾草、紫叶狼尾草、柳枝稷、重金属柳枝稷、红知风画眉草、粉黛乱子草、细叶苔草、金边阔叶麦冬等为兼具抗逆性和观赏性的品种,为A级,完全可以在华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郑州地区花境中观赏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增添城市绿化的独特美感,打造花境造景亮点。【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以观花特性、观叶特性、观形特性、株高、越冬成活率、观赏期、生长状况、抗逆性、适应性为评价指标,对郑州地区花境中应用的16种观赏草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花境中16种观赏草的综合价值由高到低分别是狼尾草、香蒲、斑叶芒、矮蒲苇、花叶芦竹、细叶芒、蓝羊茅、佛甲草、金叶石菖蒲、彩叶草、血草、细叶针茅、金叶苔草、粉黛乱子草、香茅、画眉草。【结论】观赏特性、生长状况、适应性等方面的综合价值较高的是狼尾草、香蒲、斑叶芒、矮蒲苇、花叶芦竹和细叶芒,在花境营建中均可推广应用;粉黛乱子草、金叶苔草、香茅等评分较低的观赏草可应用于耐荫花境、芳香植物花境、秋季花境等部分专题花境中。  相似文献   

5.
16种观赏草在临沂的生长状况与观赏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节约型园林的流行,观赏草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以生长状况、植株观赏价值、花序美感和叶色等性状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6种观赏草在临沂市的生长状况和夏秋两季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优选出适应性好的品种,为临沂地区的观赏草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白穗狼尾草(P.orientale‘White’)、小布尼狼尾草(P.orientale‘Small’)和蓝羊茅(Festuca glauca)4种观赏草价值高,与理想种的关联度达0.75以上,且夏秋两季观赏价值变化不大;斑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Zebrinus’)、细叶芒(M.sinensis‘Gracillimus’)、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3种观赏草秋季花序盛开,观赏价值较夏季有较大提高;血草(Imperata cylindrical)、芦竹(Arundo donax)、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夏秋两季观赏性评价较低,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均在0.60以下,不适合临沂的绿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芒属观赏草的抗旱性,采用聚乙二醇( PEG)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10%、20%、30%),研究干旱胁迫对1年生芒属4种观赏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测定其质膜透性,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丙二醛( MDA)等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sA-POD)等4种酶活性共9个生理生化指标,并根据测定值判断4种观赏草的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种芒属观赏草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 MDA含量升高; AsA-POD活性、叶绿素a、 b含量降低; SOD活性、 CAT活性、 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对4种观赏草的9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最高胁迫浓度时,各指标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顺序为斑叶芒>细叶芒>花叶芒>芒。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观赏草萌发期对铜锌复合胁迫的耐性,以8种观赏草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处理对观赏草萌发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质量浓度的升高,8种观赏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鲜质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与胁迫质量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Cu~(2+) 500 mg/L、Zn~(2+) 800 mg/L处理观赏草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大。不同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4种狼尾草属观赏草较4种芒属观赏草的耐性强。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供试观赏草的耐铜锌性进行综合评析,种子萌发期耐受性强弱依次为小兔子狼尾草紫叶狼尾草大布尼狼尾草金红羽狼尾草细叶芒花叶芒晨光芒斑叶芒。  相似文献   

8.
应用Logistic方程测定13种观赏草的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电导法对13种园林常用观赏草的耐热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2年田间观测对13种观赏草的耐热性进行评价.叶片经梯度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相对电导率之间呈"S"形曲线,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Logistic拐点确定13种观赏草半致死温度LT50(℃),由高到低依次为:花叶芒、细叶芒、斑叶芒、花叶蒲苇、狼尾草、蒲苇、香茅、红叶白茅、金叶苔草、花叶虉草、细茎针茅、蓝羊茅、欧根金线蒲.结果表明:暖季型观赏草的耐热性较冷季型观赏草高,13种观赏草夏季田间性状表现基本上与由半致死温度得到的耐热性一致,高温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评价观赏草耐热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7种引进观赏草光合特性的月动态及日动态变化,并观察其田间生长情况,探讨光合作用对夏季高温的响应机制和观赏草的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率(WUE)、内部水分利用效率(WUEi)均与观赏草的耐热性呈正相关,其中品种耐热性与Pn、Cond和Tr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与WUE、WUEi的相关性不显著.金红羽狼尾草、矮蒲苇的Pn、Tr、Cond平均值较高,WUE也较高,为极耐热型观赏草;紫梦狼尾草、细叶画眉草、细叶芒及粉黛乱子草的Pn值相近,差异不显著,同为中等耐热性观赏草.花叶蒲苇的Pn、Tr、Cond各项指标偏低,生长量偏小,耐热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太原节约型园林植物种类,引进9种观赏草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引进观赏草在太原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评价,选出观赏价值和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太原市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引进节约型园林植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9种观赏草的观赏价值进行评价并排序,进而对在太原市观赏价值较高的5种观赏草的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9种观赏草在太原市观赏价值由强到弱分别为狼尾草、蒲苇、细叶芒、日本血草、金线菖蒲、玉带草、画眉草、蓝羊茅、香茅;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能力最强的为狼尾草,单位叶面积降温增湿能力最强的为蒲苇,均为中等水平。狼尾草、蒲苇、细叶芒、日本血草、金线菖蒲适宜在太原地区引进栽植。  相似文献   

11.
以罗浮槭1年生幼苗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干旱处理下的生理和形态变化,以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下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气孔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株高降低;幼苗的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前三者均在干旱处理10 d时达到最高值,POD活性在干旱处理20 d时最高,而Pro含量低于对照。MDA含量和POD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组的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此外,在干旱处理下罗浮槭的叶片蜡质增多,总气孔密度减少,气孔器的长、宽和开张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4种菊科宿根花卉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对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测定4种菊科宿根花卉的土壤容积含水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及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由此揭示4种菊科宿根花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适应性,并综合分析评价其抗旱性,为日后生态节水型园林建设应用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试验依据。结果表明,4种宿根花卉在抵御干旱胁迫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评价发现,4种菊科宿根花卉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夏菊>千叶蓍>大花藿香蓟>宿根天人菊。  相似文献   

13.
以9种冰草属牧草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9种冰草属牧草的细胞相对含水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中期,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幅加大,比初期含水量有所减少,维持在52.23%~79.50%之间,各种牧草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干旱末期,叶片含水量的变幅明显加大,其含水量明显下降,维持在11.55%~65.44%之间,各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抗旱性好的牧草维持较高的含水量,其含水量维持在60%以上。冰草属植物在受干旱胁迫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P<0.05)。综合考虑认为,高冰草为测试草种中最为耐干旱的草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响应及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以矮抗58、郑麦366、开麦21、衡观35、周麦26、西农979,6个河南省主推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返青期充分灌水(1 050 m~3·hm~(-2))、非充分灌水(450m~3·hm~(-2))以及不灌水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非充分灌水和不灌水处理都使小麦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衡观35、开麦21、西农979和矮抗58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降幅小于郑麦366和周麦26,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也表现出相同趋势。同时,干旱胁迫使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下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和产量降幅较大;在严重干旱胁迫下,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下降的幅度均更明显。干旱胁迫引起的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POD活性的降幅和MDA含量的增幅与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6个小麦品种中,衡观35和开麦21抗旱性较强,西农979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郑麦366和周麦26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3种灌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土壤自然干旱胁迫过程中柽柳、梭梭和四翅滨藜3种灌木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研究了3种植物对水分胁迫逆境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3种灌木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水分饱和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积累,保护酶系统酶活性上升,但在变化趋势和幅度上有显著差异.3种灌木幼苗均有较强的耐旱性,但耐旱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6种多浆植物耐旱性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干旱胁迫处理6种多浆植物,观测其抗旱天数、暂时萎蔫率及植株的形态变化,结合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测定,表明八宝景天和露草的耐旱性形态表现及生理基础最好,佛甲草和细叶佛甲草其次,垂盆草和凹叶景天较差;离体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率和离体叶片相对电导率能较灵敏地反映多浆植物的耐旱性,适宜用作耐旱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谷子品种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耐旱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耐旱谷子品种济谷16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为材料,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谷子形态性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鲁谷1号叶片首先出现黄色斑点并开始萎蔫。干旱胁迫导致2种谷子的叶片含水量下降,复水后济谷16较快地恢复到对照水平;二者的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显著增加,鲁谷1号的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都高于济谷16。2种谷子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济谷16SOD活性增加的幅度比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高,但差异并不显著;鲁谷1号P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 CAT活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略有上升。不同耐旱性谷子品种的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耐旱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刘文利  叶建军  余世孝  孙淑玲  李恒威  魏道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07-13910,13917
[目的]建立快速、标准化测定景天类、马齿苋类植物耐旱性的评价方法。[方法]以佛甲草、松叶景天、毛马齿苋为试验对象,比较了它们的叶片结构,研究了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干旱胁迫对它们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指标对快速评价3种植物抗旱性的有效性。[结果]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干旱胁迫能显著提高3种植物耐旱性的筛选效率,建议以此为基础建立景天类、马齿苋类植物快速评价方法;叶片结构特征和形态变化与水分代谢紧密相关,可作为3种植物耐旱性评价的基本依据;干旱胁迫后,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反映了3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可作为耐旱性评价的参考;SOD、POD活性与3种植物对干旱的抵抗力不一致,不宜作为耐旱性评价的指标。[结论]综合叶片解剖学、形态变化及复水试验结果,得到耐旱性强弱为毛马齿苋〉佛甲草〉松叶景天。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苎麻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的稳定性高 ,随着干旱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的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 ,复水后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在一定限度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 ,严重胁迫下则大幅度下降 ,然后复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干旱胁迫较轻时 ,抗旱性弱的品种积累游离脯氨酸多于抗旱性强的品种 ,而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品种游离脯氨酸积累强度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复水后抗旱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下降缓。干旱胁迫下苎麻叶片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弱的品种增加的速度快 ,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速度慢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壳聚糖,干旱处理后观察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壳聚糖对甘蔗苗期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提高甘蔗抗旱性的作用,其中100mg/L壳聚糖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增强甘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