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目前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种类使用较为杂乱的问题,筛选适用于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种植的生物反应堆的秸秆作物种类,为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产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提供依据。试验选取常见的小麦、水稻、玉米、油葵4种作物秸秆,通过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测定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环境、樱桃番茄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以常规栽培为对照,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4个不同秸秆处理的生物反应堆均能提高温室土壤温度和CO2体积分数,促进樱桃番茄生长,提高产量,降低晚疫病的发病率。其中小麦秸秆反应堆处理下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2℃,温室内湿度较对照下降21.1%,番茄晚疫病发病率较对照降低56.6%,番茄产量较对照增幅达19.5%。因此,在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中,应用小麦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2.
对永宁县日光温室玉米秸秆、麦芠生物反应堆技术对番茄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采用玉米秸秆行下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番茄生长作用最明显,但是畸形果率较高(达2.9%,比CK高1.1%);采用麦芠行下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畸形果率达2.7%,比CK高0.9%,折合产量最高达40.6万kg/hm2。建议生产中可以采用麦芠行下式的秸秆反应堆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栽培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培冬春茬日光温室番茄试验,提出了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挖沟机作业及整根铺设秸秆的操作方法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番茄采收天数为45 d,提早上市7 d。每667m2增产25.2%,增值22.6%,增收25.4%。  相似文献   

5.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日光温室内建造反应池,通过生物技术将玉米、杂草等秸秆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孢子、无机及有机养料,达到蔬菜高产优质早熟无公害。2003—2005年在临淄区、高青县种植的番茄、西葫芦、辣椒、黄瓜等目光温室大棚内推广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1257个,番茄增产40.1%,西葫芦增产32%,黄瓜增产33.5%,芸豆增产35.6%,辣椒增产31.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转化419hm2玉米秸秆6285t,同时减少化肥投入33.35%,农药44.5%,投入产出比1:10-15.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深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研究,探索玉米秸秆行下式、行间式应用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在日光温室番茄种植中进行了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行下式、行间式应用试验,通过对行间式、行下式及常规栽培的10 cm深度土壤地温、番茄果实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温室地温、果实产量及品质都可以提高,但行间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温室10cm深度地温提高最大,果实品质最好,产量、效益最佳,行下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次之。  相似文献   

7.
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冬春茬番茄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对生产环境、番茄生长量、早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使温室二氧化碳浓度提高70×10-6~1000×10-6,提高地温1.5~2.5℃,促进番茄植株及根系生长,提高产量15.5%~19%,净增效益732~744元/667m2。  相似文献   

8.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将农作物秸秆在微生物菌种、催化剂、净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转化成作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微生物、有机和无机养料,是一项科学利用秸秆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实用技术。赣榆区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试验表明,日光温室番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产品上市早,提早上市5~12 d;产量高,较对照增产358.5 kg/亩,增产率达11.09%;效益好,较对照增加收益5 804元/亩,增幅达17.41%。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日光温室准备、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制备、选种育苗、定植、温湿度管理、肥水运筹、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秸秆生物反应堆在温室番茄上的应用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秸秆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量、生育期、单果重、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行下式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处理比不填秸秆地温增加0.3~1.2℃,增收113 067元/hm~2,建议在青铜峡市推广。  相似文献   

11.
农业废弃有机物基质配方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番茄栽培有机基质配方,为番茄有机基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麦糠、菇渣分别腐熟后,按不同体积比组成A~E 5种复合有机栽培基质:A(V(玉米秸秆)∶V(麦糠)∶V(菇渣)=2∶5∶3)、B(V(稻壳)∶V(玉米芯)∶V(菇渣)=5∶2∶3)、C(V(稻壳)∶V(玉米秸秆)∶V(菇渣)=5∶2∶3)、D(V(稻壳)∶V(玉米芯)∶V(菇渣)=3∶2∶5)、E(V(玉米芯)∶V(麦糠)∶V(菇渣)=2∶3∶5),以常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以"金棚一号"番茄品种为试材,分析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各配方有机基质的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CK,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体积质量、EC值和pH值基本都在番茄栽培适宜的范围内,总孔隙度偏低。各处理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及根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单果质量、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均以基质B最大,与CK无显著性差异;其次是基质C,基质E总体表现较差。【结论】基质B的理化性状适宜番茄生长,用其栽培的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及产量等均与CK无显著性差异,可以替代以草炭为主要组分的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对玉米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玉米产量较翻耕增产207.1 kg/hm2,经济效益增加657.1元/hm2。该技术是一项投资少、增产较大、收益较高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云南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初步说明,在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表现出高产特性,产量为13570kg/hm2;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施肥技术(即施足底肥和种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喷施微肥B,Mg,去雄,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可使产量进一步提高(增产幅度3%~9%).并提出紧凑型玉米在云南高产栽培的一般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具有生防功效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以提高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并有效防治植物病害。【方法】通过对可产芽孢的11株纤维素降解菌(X1~X11)、17株半纤维素降解菌(B1~B17)、19株木质素降解菌(M1~M19)及1株生防菌(L)间亲和性的测定,构建复合菌系。测定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能力,筛选出最优的复合菌系;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组成最优复合菌系的菌株进行鉴定。以小麦种子发芽指数(GI)为指标,利用模拟堆肥试验研究最优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腐熟进程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最优复合菌系对番茄生长、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通过亲和性试验初步构建了Z1(LM5X4B2)、Z2(LM3X7B5)、Z3(LM3X10B2)和Z4(LM5X10B12)4个复合菌系,其中复合菌系Z1综合效果最好,其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最高(45.9%)。喷施复合菌系Z1的发酵液可加快玉米秸秆腐熟进度,堆肥第25天时GI值超过85%,玉米秸秆完全腐熟,腐熟进程较喷施清水的对照提前了4 d。秸秆还田时喷施Z1发酵液,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番茄产量,并且对番茄灰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为27.92%)。经16S rDNA测序,鉴定组成复合菌系的L为类芽孢杆菌、X4为枯草芽孢杆菌、M5和B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结论】构建的复合菌系Z1具有生防和降解秸秆的双重功效,且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衡星101号玉米品种是利用玉米属间远缘杂交,用玉米为母本,先后与高粱、薏苡、大刍草、加马草等属间植物相杂交,用蒙导等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合性,获得了亲本种子,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多样基因,结合理化处理,基因重组等综合技术育种路线。利用所获种质资源培育出的玉米新物种,它具有高糖(秸秆总糖含量达21.90%以上),是普通玉米秸秆的6.6倍;籽粒秸秆双优(籽蛋白质11.50%、秆9.26%),比普通玉米高出64.80%和2.2倍;籽粒、秸秆双高产(籽增18.00%,秆增1.2倍);粮、饲、糖、能兼得4大创新点。经全国各区域试验,由于其独特的高光能利用率,耐旱、耐寒、耐瘠、耐盐碱及抗病虫、抗倒伏6项抗自然逆境能力集于一身,不但粮食产量8250kg/hm2,而且收秸秆27000kg/hm2,达到籽粒秸秆双高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提高黄芩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新途径。[方法]试验地共设地面覆盖物碎稻草厚度1和3cm、整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1和3cm、裸地(对照)7个处理,研究地面覆盖物种类和厚度对黄岑产量及黄岑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经地面覆盖整稻草1cm、碎稻草1和3cm和整玉米秸1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增幅为82%-106.6%;覆盖整玉米秸3cm处理的黄岑比对照增产显著,增幅为49.90%;黄岑苷含量以覆盖碎稻草1和3cm、整玉米秸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11.18%~17.7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单位面积黄岑苷产量以覆盖整玉米秸1cm、碎稻草1和3cm处理的最高,比对照增加98.86%~127.49%。[结论]综合而言,覆盖材料以碎稻草最好,覆盖厚度以1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秸秆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2释放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设置未填埋秸秆(CK)、水稻秸秆(T1)、玉米秸秆(T2)、番茄秸秆(T3)及豇豆秸秆(T4)共5个处理,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检测冬季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番茄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秸秆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和填埋区CO2释放量,促进番茄生长。其中,番茄秸秆(T3)效果最好,其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42和2.03 ℃,CO2释放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76和387 mg·m-3,并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因此,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以番茄秸秆为主的垄沟填埋物料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秸秆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2释放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设置未填埋秸秆(CK)、水稻秸秆(T1)、玉米秸秆(T2)、番茄秸秆(T3)及豇豆秸秆(T4)共5个处理,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检测冬季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番茄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秸秆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和填埋区CO2释放量,促进番茄生长。其中,番茄秸秆(T3)效果最好,其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42和2.03 ℃,CO2释放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76和387 mg·m-3,并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因此,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以番茄秸秆为主的垄沟填埋物料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