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起,我院自朝鲜引进日本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自山西省引进华北落叶松等种子,在我院教学试验林场进行育苗造林。其生长表现均良好,而以日本落叶松生长尤佳。1975年我们对定植的落叶松进行了优选、采种繁殖。由于种类混杂和天然杂交的影响,苗木分化很大。为了建立各种落叶松种子园,我们于1978年选用华北落叶松作砧木、日本落叶松作接穗进行嫁接繁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造林容易,生长快。造林后六、七年郁闭成林,十几年见收益,可陆续渐伐出椽材、檩材、交手杆、矿柱、电柱等材种。因此,日本落叶松是良好的速生造林树种和经济用材树种。日本落叶松较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抗早期落叶病,生长好。我省有一定的种子资源,是自力更生办林业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是河北省中高海拔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给冀北山地落叶松苗木管理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在孟滦林管局四合永林场和孟滦林场,对落叶松早期生长进行了监测,并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及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1 a生苗在6月中旬前生长缓慢,7月中旬后进入生长旺盛期;日本落叶松耐寒性较差,但生长期较长;2 a生苗,华北落叶松Ⅰ、Ⅱ级造林合格苗成苗率较高,日本落叶松侧枝较多,株高、基径均比华北落叶松高。9 a生日本落叶松的生长量明显高于华北落叶松。因此,对日本落叶松有进一步研究、应用和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是辽宁东部山区用材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树种,在辽宁省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种-种源落叶松的更新造林试验.方差分析和树干解析表明,不同种落叶松生长量差异明显,试验的4种落叶松,辽宁省实验林场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大孤家林场日本落叶松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明显,长白落叶松较日本落叶松生长量次之,日本落叶松嫁接苗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10 a的营造纯林、与枫香混交造林、与鹅掌楸混交造林的对照试验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与枫香、鹅掌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既能改善林地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落叶松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病虫和风雪危害,增强落叶松林的抗灾能力。日本落叶松适宜和喜光、深根性的中山速生阔叶树种(常绿阔叶树或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造林。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有树干通直圆满、生长快、工艺成熟期短、材质坚硬、用途广、适应性强等优良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目前,在我省东部山区次生林改造及荒山造林树种,多以落叶松、红松为主,尤以落叶松的发展速度最快。为了探讨不同种落叶松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其在东部山区的适应能力,寻求更好的良种。我们于1967年开始,进行了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ari Carr),长白落叶松(L.olgensis A·Henry),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的对比栽培试验。现将十五年来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杂交育种及F_1代性状遗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落叶松由于种的不同,其生长,抗性等亦有差异。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 Gordon)早期引种在辽宁东部山区,优点是速生、抗早期落叶病,但材质稍差,树干基部多有弯曲;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是辽宁东部山区生长较好的乡土树种,优点是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坚硬,但不抗早期落叶病。为培育速生、抗病的新品种,自1972年至1976年开展了日本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杂交试验,共获得两批杂交种子,并已育苗、造林,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华北落叶松2a生苗木,以生根粉浓度、浸泡时间、吸水剂浓度为因素,以不同浓度和时间为水平,采用L9 (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华北落叶松抗旱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造林苗木用生根粉浓度用50×10-4、浸泡时间用0.5h、保水剂浓度用300倍处理,成活率最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选优     
一、前言 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是我省山地造林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目前我省营造的落叶松林主要有三个种一个变种: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日本落叶松。这几个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日本落叶松生长快,但苗期贪青、顶枝木质化晚,往往发生冻梢、换头现象,树干基部多成弯曲状;长白、朝鲜落叶松干形通直,但在幼年时期容易感染早期落叶病;华北落叶松比较耐干旱,但在辽东地区上山后生长不如其他三个树种快。 目前我省落叶松种源缺乏,种子的数量都远远满足不了林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速生用材树种之一,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可达60厘米以上。它的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树皮、树脂是生产单宁、松节油、酒精、木栓等的化工原料。引种落叶松对于提高森林生产率,丰富造林树种,促进社会主义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从1958年起,先后在黄龙山、桥山、秦岭、关山林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十多处进行了落叶松引种试验。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近年还引进了日本落叶松、卜氏落叶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引种较早的4种落叶松已初见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种及种源配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七个落叶松种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好,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次之,其它四种落叶松最差。不同落叶松内种源间在生长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落叶松以本溪、西丰和铁岭三个种源表现优良,造林可获得一定增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苗圃造林苗(日本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病害早期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通过不同药剂配比的防治对比试验,探索了科学合理的用药与配比以达到培育丰产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红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日本松落叶松是我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经过7a造林试验,红松、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林分稳定且长势较好;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在生长态势、抗病虫害和生态保护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 植物分类,特别是落叶松属的分类,至今仍然是以树皮裂卷情况、小枝颜色、叶子着生状况等宏观的外部形态特征为基础的,还很少涉及微观形态特征。为探索落叶松属花粉粒表面形态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1980年我们对4种落叶松花粉粒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一、花粉来源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采自抚顺市哈达林场;日本落叶松(L.leptolepis)系1980年4月27日采自清源县大孤家子林场;兴安落叶松(L.dahurica)由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花枝,经水培收集;朝鲜落叶松(L.olgensis Var koreana)采于桓仁县木孟子林场。  相似文献   

15.
在落叶松种和种源研究中,我们提出了日本落叶松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的特点,可做为我省中、高山造林树种推广。在种源研究的同时,我们根据我省山区特点,进行了部分对比试验。试验地设置在湘中安化芙蓉山林场,海拔1100米。试验的主要内容为:苗期对光照的要求;育苗地的坡位选择;不同苗龄苗木造林效果;不同抚育方式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按不同要求设置2—3个重复。日本落叶松与其它对照种苗期对光照要求差异很大。华北、长白、欧洲落叶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日本落叶松扦插造林效果,笔者利用9 a生的生长数据对建始县高岩子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造林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差异不大,但胸径、蓄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树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胸径、树高、蓄积分别是实生苗的1.16,1.10,1.39倍。混系...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落叶松主要造林树种有长白落叶松(Larixolgansis)及兴安落叶松(L.dahurica)两种.本文讨论的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类型及其经营模式泛指在我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及完达山林区分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生长习性及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甘肃不同气候类型区进行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造林试验研究,并对主要林区落叶松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量,总结提出了落叶松在我省最佳适生区和适宜的立地类型;并提出了落叶松林分的经营措施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获得人工林优质速生丰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充分发挥日本落叶松林分最大的生产潜力,2005年3月,在建始县高岩子林场开展日本落叶松造林密度对比试验,分析造林密度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包括对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保存率等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初植株行距以3 m×2 m的单位面积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20.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发生的传染性枯梢病,是由落叶松球座菌[GuignardiaLaricina(Sawada)Yamamoto et K Ito]侵染所致,无性阶段为大茎点属[Macrophoma]。接种试验证明,该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潜育期11~15天。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海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都易感病,日本落叶松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