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油10号不同施硼水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各器官NPK含量、蕾薹期各器官PK含量、盛花期花蕾和茎NP含量及各器官含B量、成熟期角果和籽粒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0~0.6mp/kg)而升高,再增加施B量,各元素含量均下降。籽粒NPB含量亦如此,其最大施B量为0.7mg/kg。蕾薹期和盛花期各器官含B量及叶含N量、花蕾含K量均随施B量增加而升高,而苗期植株含B量和盛花期根含N量、茎叶含K量却相反。不同生育期各元素分布是地上部分>根,其地上部分在盛花期各元素分布是花蕾>叶>茎;在成熟期NP主要集中于籽粒,角果次之;KB主要集中于角果,籽粒和茎次之。  相似文献   

2.
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普罗丹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20-20),按照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0、400、800、1200、1600 mg/株设置5个施肥量处理开展指数施肥盆栽试验,探讨施肥量对降香黄檀苗木生长以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运用临界浓度法确定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为规模化培育降香黄檀壮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苗高、地径以及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1200 m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依次为(64.31±6.84)cm、(6.34±0.68)mm、(14.49±1.69)g/株、(11.78±0.63)g/株,比对照显著提高50.70%、26.55%、52.69%、73.49%(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冠比则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苗木叶片的氮(N)、钾(K)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磷(P)含量则趋于稳定;降香黄檀苗木叶片N、K含量以及N/P含量比的最适范围分别为26.53~41.16 g/kg、25.86~39.18 g/kg、13.79~21.42,据此推断出采用N、P、K复合肥,半年生降香黄檀苗木的适宜施肥量(按N用量计算)为800~1200 mg/株。  相似文献   

3.
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甬优12号单产超750kg/667m^2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标设计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颖花量(总粒数)3800万朵/667m^2以上,结实率85%-90%,千粒重22-23g,氮肥用量按施N量=(目标产量需N量-土壤供N量),N肥当季利率计算,每667m^2施纯N16.60kg,N:P:K=2:1:2,即每667m^2施P2O5 8.3kg、K2O 16.6kg,适宜基本苗按□数/单株成□数计算,每667m^2插1.97万基本苗,能实现机插精确定量栽培750kg/667m^2的预期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与适宜施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来南安市甘薯、花生、马铃薯作物主产区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认为施用氮、磷、钾肥能有效地增加马铃薯、花生植株高度和分枝数,提高了马铃薯茎叶重量和花生的总果数、饱果数和饱果率,降低了秕果数,提高单株重量。施肥对作物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是:甘薯,施肥〉不施肥,钾肥〉氮肥〉磷肥;花生,施肥〉不施肥,钾肥〉氮肥、磷肥;马铃薯,施肥〉不施肥,氮肥〉钾肥〉磷肥。同时,通过建立甘薯、花生、马铃薯在各种土壤类型上的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三要素施用量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获得作物适宜施肥量。甘薯,空白产量大于21000kg/hm^2,施肥预期最高产量32000kg/hm^2~42000kg/hm^2的中高产土壤的适宜施肥量为154.3~173.6kg/hm^2N,44.4~75.3kg/hm^2P2O5,193.1~245.3kg/hm^2K2O,N:P2O5:K2O=1:0.26~0.43:1.24~1.41;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40.0~162.0kg/hm^2N,40.8~67.0kg/hm^2P2O5,199.9~227.3kg/hm^2K2O,N:P2O5:K2O=1:0.25~0.41:1.23~1.64;花生,适宜施肥量组合为112.7-123.8kg/hm^2N,41.2~64.0kg/hm^2P2O5,186.3-197.6kg/hm^2K2O,N:P2O5:K2O=1:0.37~0.52:1.56~1.69;最佳经济施肥量为74.5~87.7kg/hm^2N,32.0~68.5kg/hm^2P2O5,138.9-163.8kg/hm^2K2O,N:P2O5:K2O=1:0.43~0.85:1.80~2.04;马铃薯,适宜施肥量组合范围为168.2-247.5kg/hm^2N,55.0~88.0kg/hm^2P2O5,255.0~316.7kg/hm^2K2O,N:P2O5:K2O=1:0.22~O.48:1.28~1.5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68.2~233.2kg/hm^2N,61.4~81.4kg/hm^2P2O5 257.2-286.4kg/hm^2K2O,N:P2O5:K2O=1:0.26~0.48:1.23~1.61。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长效缓释肥与加硅抗倒伏谷子专用肥混合后在谷子上使用最佳用量,以赤谷5号为材料,进行了6个处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加硅抗倒伏谷子专用肥的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其产量、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节数、茎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当长效缓释肥用量在150kg/hm2,加硅抗倒伏谷子专用肥用量为120kg/hm2,一次性作为底肥使用时,获得的最高产量为4116.4kg/bm2,显著高于对照的产量,此时其株高比对照低0.2cm,倒伏面积比对照低4%,倒伏角度比对照高3%。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成茶中硒的浓度在0.08~0.12ppm,比红薯干、玉米、大麦、小麦、大米、黄豆、油菜籽的含硒量都高,因此称茶叶是人类食物链中植物环节及补硒途径的高硒资源”’。近几年来,我国茶叶学者对茶叶中的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一、我国茶叶的含硒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方兴汉”‘等对我国各地区各茶类茶叶的含硒量的研究表明,我国大宗绿茶的平均含硒量(0.137lpg/g)及最高含硒量(s.s&vug/g)都位居各条类之首,其次是边销紧压茶,平均为0.1265ug/g,其它茶类平均含硒量均在0.卫"g/g左…  相似文献   

7.
垦育28号生育期170~175d,剑叶上举,每穗粒数120粒以上,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28g,米质优良,产量650~800kg/667m^2。栽培技术要点是旱育稀植或抛秧,秧田播种量80~120kg/667m^2。施肥应注意前重后轻,施肥量为纯N15.0~17.5kg/667m^2,N、P、K合理配合。注意病虫害防治,盐碱地施锌肥2.0kg/667m^2,以防缩苗。  相似文献   

8.
在菠萝成熟收获期,分别对巴厘苗残体进行分类和测定。结果表明,菠萝残体主要由叶、茎、根、果柄和芽5个部分组成,菠萝叶和茎是菠萝残体的两个重要组分,这两部分占到全部残体约87%,其中菠萝叶占72.75%。通过对菠萝残体各组分养分含量分析发现,以芽的N、P、K养分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86、1.88、24.00 g/kg;菠萝单株残体总量(干重)平均为313.63 g, N、P和K等单株养分的累积量分别为N 2.74 g、P 0.22 g和K 5.46 g,以K的累积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灰泥田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孝祺 《中国稻米》2007,13(5):60-61
通过灰泥田土属三个土种晚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灰泥田(烟后稻)最佳施肥量为:N201.06kg/hm^2、P20517.145kg/hm^2、K2088.215kg,/hm^2,N:P2O5:K2O=1:0.09:0.43,可获得6774kg/hm^2的理论产量,肥料产投比为0.36,每hm^2利润可达8699元;黄底灰泥田(烟后稻)最佳施肥量为N201.45kg/hm^2,P2053.465kg/hm^2,K2O98.58kg/hm^2,N:P2O5:K2O:1:0.02:0.48,可获得7626kg/hm^2的理论产量,肥料产投比为0.71,利润可达9960元/hm^2;沙底灰泥田(菇后稻)最佳施肥量为N160.605kg/hm^2、P2O5=63.33kg/hm^2、K2O=119.25kg/hm^2,N:P2O5:K2O=1:0.39:0.74,可获得8299.5kg/hm^2的理论产量,肥料产投比为0.64,利润可达10957元,/hm^2。  相似文献   

10.
在我市沿海丘陵旱地三种不同类型土壤通过“3417”田间肥料试验,并设置S、B、Zn中、微量肥效验证试验,分析施肥效果。建立甘薯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甘薯合理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时薯施用NPK肥料均获得一定幅度的增产增值效果,施用S、B肥效果较Zn肥好。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月巴量为154.3-173.6kg/hm^2N,44.4.75.3kg/hm^2P2O5,193.1-245.3kg/hmA^2K2O3,N2P2O5:K2O=l:O.26-0.43:1.24-1.41;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40.0-162.0kg/hm^2N,40.8-67.0kg/hm^2P2O5,199.8-227.3kg/hm^2K2O,N:P2O5:K2O=l:0.25-O.41:1.23-1.64。低产田土壤适当增施N肥,P、K比例较低,中高产田土壤P、K比例要高些。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亚麻阿里安产量与有效茎、茎重和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各性状、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确立了亚麻阿里安高产(即产量在12000kg/hm2以上)栽培的有效茎、茎重和施肥量的方案是:有效茎1891-1950万株/h㎡、茎重0.55-0.70g/株、纯N施用量144.5-182.3kg/h㎡(即尿素314.13-396.30kg/h㎡)、P205施用量118.5-137.1kg/h㎡(即16%过磷酸钙740.63-856.88kg/h㎡)、K20施用量177.8-205.7kg/h㎡(即50%硫酸钾355.6-411.4kg/h㎡),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1.3:1:1.5。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茎重〉有效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钾肥〉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12.
茶树平衡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平衡施肥采用“3414”回归设计方法,对安溪县铁观音茶树高产栽培的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进行试验,初步建立茶叶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茶树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10.67kg/667m^2 N、2.96kg/667m^2 P2O5、3.81kg/667m^2 K2O,N:P2O5:K2O=1:0.28:0.36。茶叶最佳利润施肥量为11.46kg/667m^2 N、3.47kg/667m^2 P2O5、2.23kg/667m^2 K2O,N:P2O5:K2O:1:0.30:0.19。  相似文献   

13.
N、P、K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冬前叶片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冬小麦施用氮、磷、钾对籽粒产量、冬前叶片中糖分含量、苗期单株干重等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取样调查、测产,建立了上述性状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有关因子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提出了施肥方案,即在保证产量每公顷4000kg的条件下,每公顷施N172.27~204.22kg、P2O587.93~112.45kg、K2O44.2~63.46kg,N:P2O5:K2O为1:0.51:0.26~1:0.55:0.31。苗期如缺氮、磷、钾,叶片中糖分就会积累,表现出分蘖少,单株干重低,尤其缺磷时显得更为严重。苗期N:P2O5:K以1:0.69:0.30为宜。  相似文献   

14.
菜用型蚕豆稀植优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蚕豆品种“云豆324”为材料,探讨在云南昆明地区稀植情况下的蚕豆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尿素用量、硫酸钾肥用量与产量、植株生长状况的优化组合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菜用型蚕豆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7.40万株/hm^2、最佳尿素施用量为61.20kg/hm^2、最佳钾肥施用量为121.10kg/hm^2,干籽粒产量最高可以达3640.0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减少、有效分枝数减少,呈规律性变化;单株的结荚数呈同样变化规律;单株籽粒数也同样减少;从百粒重分析,密度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他处理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稻肥料效应试验,找出适宦当地的水稻施肥量,实现科学合理用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精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试验地最佳施肥量N为15.71kg/667in。、P20,为6.28kg/667m。、K20为9.86kg/667m^2,朱要素比例N:P205:K20=1:0.40:0.63,产鲢521.59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6.29;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18.42kg/667m^2、P2052.08kg/667m2和K2032.58kg/667m^2,N:P20j:K20=1:0.11:1.77,产量544.16kg/667m^2.投入产m比为1:4.65。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04年国家菜用(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在我国低纬度华南地区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参试品种(系)春季种植生育日数71.5~86.5d,株高25.5—66.3cm,单株荚重为25.3—46.7g,标准荚个数为375.0~446.7个/kg之间,百粒重为38.55~78.53g,产量在606.97~830.42kg/667m^2之间,表明莱用大豆在华南地区春种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国家莱用(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也应适当地细分区试布局,建议设立华南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区组,在华南地区同时设立春、夏、秋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7.
王韶楠  阮怀军 《花生学报》1998,(1):15-16,30
花生叶面喷施对时效肥料植物动力2003(PP2003)根系发达,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提高,单株结果数增加,饱果率,双仁果率提高,增产17.9%-19.8%,PP2003能有效调控花生地上,地下部分合理生长,花生植株不徒长,不倒伏,并具有较强的抗病,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单季稻高产栽培的N、P、K肥料效应模型,完善巢湖市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对巢湖市典型土种湖泥田进行单季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及有关施肥参数,得出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结果]拟合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纯N232.4kg/hm^2.P2O5 91.2kg/hm^2,K2O142.3kg/hm^2。结合巢湖市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得出巢湖市湖泥田土种单季稻推荐施肥为纯N210.0-240.0kg/hm^2、P20575.0-90.0kg/hm^2、K2O 120.0-150.0kg/hm^2。[结论]研究结果为巢湖市单季稻生产配方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金梁 《中国麻业科学》2006,28(6):315-316,332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地处湖南北部,洞庭湖平原腹地,共有冬闲田面积3400公顷左右,土壤肥力为:有机质34.8g/kg;速效N169.3mg/kg;速效P18.2mg/kg;速效K67.7mg/kg。该地区具有土壤肥力高、土质好,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长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亚麻种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洛单248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对密度具有广适性,适宜密度范围6.0万~7.5万株/hm^2。采用3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洛单248的产量-施肥量数学模型;分析了洛单248高产高效N、P、K最佳结构参数为N:P2O5:K2O:1:0.46:0.38。具体施用量为纯N272.8kg/hm^2、P205126.2kg/hm^2、K20104.4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