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铁力全人工养蛙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全人工养殖林蛙过程中的幼蛙育成管理、廉价饵料繁育、林蛙越冬技术、生殖休眠期管理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和“阐述”,能为我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饵料饲喂充足,林蛙排出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相对较多,而林蛙的放养密度又很大,活动空间较小,如果不能适时清除和处理林蛙的排泄物,其生活环境将被严重污染,病原体会大量滋生,林蛙的患病率倍增,对林蛙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威胁。本文结合铁力区域人工养殖实践,归纳总结了关于处理林蛙排泄物的技术措施,供养殖业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区林蛙半人工养殖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林蛙的养殖的基本条件和养殖主要技术方法,可供林区从事林蛙养殖的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几年林蛙全人工养殖经验的总结,又经试验和野外环境对比,分析出了影响林蛙越冬的环境因子,确定了林蛙越冬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形成了一整套林蛙人工养殖的安全越冬的管理技术模式。养殖实践证明,采用该模式,林蛙人工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郑辉 《防护林科技》2014,(9):122-123
阐述了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的基础设施设置和种蛙选择、产卵孵化、饲养变态、放养上山等技术措施,旨在为中国林蛙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蛙又名田鸡、哈土换,广泛分布于国内许多省区。而经济价值较高的,主要产于我国长白山、乌苏里江和大小兴安岭的中国林蛙。中国林蛙生活习性是喜冷凉湿润气候,网箱和室内养殖技术难度较大,我国中原干旱地区和南方闷热气候,饲喂养殖应慎之有慎。现将人工养殖中国林蛙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中国林蛙一般要注意选择在山沟决谷地带,沟山决谷的溪水四季长流不断;其次山沟坡地森林花草植被丛生繁茂,飞蛾昆虫易于繁衍,这是中国林蛙生存栖息的重要环境。孵化池、变态地和越冬他的修建:孵化池的修建,要选择在有充足的水源、背风向阳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章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是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性,人工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使其整个生活史完全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对于这种养殖模式,为林蛙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关于场址的选择和建造,我们在铁力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在养殖户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9.
石东新  赵峰  杜平 《吉林林业科技》2011,(5):52+60-52,60
中国林蛙是长白山区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为重要的珍稀食药两用动物种.越冬技术是中国林蛙养殖的三大技术关键之一,本文介绍了4种中国林蛙人工辅助越冬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11.
为改变庐山森林资源中人工针叶林面积偏大、林相单一的现状,选择阔叶珍稀树中珙桐等作为调整林相树种。笔者对珙桐树的生长、繁殖、栽培开发做了大量前期试验工作,取得可行性效果。目前已在庐山各景区推广。此项工作的开展,既有利于濒危植物珙桐观赏树的保护开发,又有利于改善庐山森林景观和林相结构调整,将对保护世界文化景观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是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一次挑战。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研究背景,首先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进行概述;其次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对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利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林产品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新策略,旨在推动中国林产品贸易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斑侧褶蛙蝌蚪栖息地和饲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斑侧褶蛙产卵、蝌蚪水中生活时期多与稻田相关,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蛙类从卵到幼蛙成活率约3%,很低。影响繁殖成活率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源挖沙农药捞鱼水质天敌。人工饲养蛙卵,放归田间,实验数据支持这一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蛙产业是延边林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在拉动林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延边林区林蛙产业存在的资金短缺、政策不优、科研滞后、行业自律不严等问题的分析,从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林蛙良种繁育体系、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开发生产要素市场、强化自律、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等8个方面,对加快林蛙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高种苗质量,按照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实现林木良种优化是林业速生丰产、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成功进行植树造林、迅速实现国土绿化的国家,韩国实现森林生态修复的良好经验和森林管理政策获得世界瞩目。文中对于法律层面的韩国森林立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中韩两国森林立法异同。韩国森林立法已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基本法+单行法”体系,即以《森林基本法》为基本法、以《森林资源法》等19件专门法律为主干。中韩两国森林立法既体现出差异性,又存在共性。两国森林立法在体系化建设、政府职责、森林功能的规定、森林类别的界定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不同,而在法律渊源、立法价值取向、林地管制和林木采伐制度、林业规划和经营方案制定等方面则体现出共性。韩国森林立法体系建设对完善我国森林立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国未来的森林立法应加强体系化建设,特别是针对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领域要增加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7.
A ‘pathways’ and ‘framings’ approach derived from Leach et al. (2010) is used to examine forest sustainability policy in New Zealand. The country has had no comprehensive forest policy since the 1990s and indeed no longer a forest service or its equivalent. Instead ‘forest’ preservation, policy, and monitoring functions are carried out by the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Ministry of Primary Industry and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Exotic plantation forests have themselves been sold off to the private sector and some aspects of planting and harvesting are regulated by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ct. Even in this Neo-Liberal setting, and similar to Leach et al.'s work in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texts, policy responses have tended to be oriented towards ‘stability’ and ‘resilience’ types of forest sustainability. Three forest sustainability pathways are evident, directed towards preservation of indigenous biodivers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out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some ways the current ‘New Zealand forest governance model’ is an improvement on its predecessor but it seems unlikely to be mobile in a policy sense, resting as it does on the existence a relatively large area of indigenous forest and a large exotic plantation resource where the latter provides all timber needs.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适应当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趋势以及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有效途径。要想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要赋予绿水青山的功能,即康养功能。森林康养是森林旅游的高级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期盼在森林中感受其独特的康养功效。文中收集整理了我国截至目前获批的7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相关信息及资源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了各区域和省(区、市)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数量及占比,以及当前中国森林康养资源利用现状、资源类型和森林康养产品开发等情况;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森林康养相关从业人员和有森林康养需求的大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3、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景洪市近年人工造林的原土地种类及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人工林发展存在着林农纠纷加剧,天然林不断减少,毁林营造经济林现象突出,经济林种植比例过高,天然竹林的减少影响了动物食物来源,商品林比重过大导致林种、树种及林龄结构失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人工林管理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蔡春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1):87-89,94
昭通市现有人工商品林面积达15.72万hm2 ,蓄积715.80万m3 ,存在着林分质量差,病虫害严重,火灾隐患大等问题,急需进行抚育采伐.对全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森林采伐管理对象不适应加快林业发展的要求,有待进一步调整;有关技术规程和技术参数已不适应集约经营的现代林业,有待于进一步修正;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不适应基层林业技术实际状况,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