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菌种退化是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但究竟什么是菌种退化?为什么会发生退化?至今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概念不明确,认识不一致。一、什么是菌种退化菌种退化是群体中退化菌丝在数量上占一定优势后,表现菌种生产性能的下降。退化是一种变异,变异在生物发展中是绝对的,食用菌种退化是指菌株在形态生理方面退行性变化,具体讲是产量、质量的下降,整个菌株的孢子、菌丝、菌落、子实体发育缓慢,以至变态。菌种退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现象和菌种  相似文献   

2.
王志强 《食用菌》2009,31(6):28-29
菌种的分离与筛选是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食用菌的菌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变异与退化,尤其是草菇菌丝,生长快退化也快,因此要定期引种或提纯复壮,才能保证菌种质量及种性稳定,从而为最终产量稳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菌种引种试验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食用菌产业飞速发展,产销全球第一,北京市食用菌产量平均每年增长50%,其中香菇和平菇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50%以上。菌种质量是影响产业发展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试验效果。在引种试验中存在着多家引种、重复试验、品种名称混乱、菌种退化等问题。阐述了菌种引进试验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1防止食用菌退化 防止菌种退化,可以提高产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是生产无公害食用菌的基础。(1)培养菌种的环境温度不能超过28℃。另外,培养好的菌种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15天。要切实掌握好培养基出菌的时间和温度,防止破坏营养成分,酸碱度要适宜。  相似文献   

5.
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优质菌种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对高活力菌种的需求和菌种扩繁模式,从食用菌的菌种退化、种性确认、母种培养、菌种保藏等方面阐述了菌种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菌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辽宁大连地区的食用菌生产出现菌种种性退化,老化严重,品种杂,多,乱等问题。作者以实施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为契机,开展了食用菌品种引进,筛选工作,建立了食用菌种质资源库,食用菌繁殖基地,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完善了大连市食用菌产业链,有效降低了种性退化,种性老化对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不良影响,规范了食用菌菌种,菌棒的生产流程,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栽培,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菌种的退化、老化和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人,都十分关心菌种退化。据笔者所知,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菌种很容易退化,一种认为菌种不容易退化。为了便于研究和讨论,也略谈一些浅见,就教于同行们。 (一)关于菌种退化问题。变异是一切生物包括食用菌在内的普遍属性,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菌种变化的幅度有多大,特别是菌种经多少时间、传多少代,才会丧失实用价值。菌种变好当然就不存在退化的问题。所以一般都把菌种变坏叫做退化。不过,什么叫退化,至今却没有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菌种在长期的保藏及转代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性能变劣、种性衰退的现象。菌种退化常成为生产纠纷的焦点问题。食用菌的出菇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变异(退化)具有剂量效应,遗传性衰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可有效减缓衰退发生的几率和速度,防止菌种退化。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由菌种退化、菌种老化、品种混杂和杂菌污染等问题引起的各种纠纷时有发生。浙西(衢州)地区主栽的食用菌品种是金针菇和秀珍菇。从品种特性来看,金针菇菌种生产比较稳定,多年来没有出现菌种退化现象,即便使用有点老化的菌种,也不会出现大面积的质量事故。但是秀珍菇的稳定性比较差,很容易出现霉变、吐黄水、菌丝萎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菌种在多年使用后,产量、品质常有退化现象。在生产中,常见的克服方法,是配制营养优良的培养基、避免长期连续转管等。作者认为,通过有性繁殖选育后代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其具体操作由单孢分离、初生菌丝交配、栽培选育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菌种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九江国棉一厂食用菌菌种厂,种植6年,产量下降,有畸形菇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菌种“退化”。尤其是生料生产的平菇更为严重。这里所说的退化,主要指如下表现:(1)在试管斜面上,菌丝细弱,气生菌丝多,呈棉絮状;(2)在原种、栽培种生产中,菌丝弱、长势慢,易感染霉菌(绿霉菌最多);(3)在生料栽培中,表现为“吃料”慢,抗逆性差,易污染,产量逐渐(或骤然)降低等。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及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菌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栽培结果,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好的菌种总是因为其自身的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而产生退化现象。本文就菌种退化原因,如何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及其复壮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平菇畸形菇的产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玲娣  王谦 《食用菌》2006,28(4):63-64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遭受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使其菌丝体或子实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干扰和抑制,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畸形、枯萎甚至死亡等生理、组织及形态上的异常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对此,称之为食用菌病害。而由环境因素引发的病害称为生理性病害。畸形菇是平菇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这种病害主要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4.
刘雪琼  张军 《食用菌》2011,33(1):18-19
草菇味美鲜嫩、营养丰富,颇受大家喜爱,是上海浦东新区常年栽培的主要食用菌种类之一。目前上海地区50%以上的草菇菌种由浦东新区菌种生产单位供应,但由于草菇菌种在生产保存中容易退化,每年8-9月份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菌种质量问题,菇农遭受减产甚至绝收,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5.
在食用菌行业中,经常可听到议论“菌种退化”问题。为究其原因,近几年来我们曾对河北、山东、北京、陕西等地的12个食用菌菌种生产者(其中正式菌种厂3个)进行了一些调查。结果有2家,制种关键技术是由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工作者把关,沿用了三年的3个品种,均未见有明显退化。而另10家,也是从科研单位买来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和选优提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正常栽培条件下,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其优良性状及典型性逐渐丧失的现象,称退化现象,表现在产量降低、品种变劣、整齐度下降、生活力衰退、抗逆性减弱。菌种退化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菌种质量直接影响着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因此菌种保藏历来都受到食用菌生产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常用的有控制温度的继代培养低温保藏法和超低温(液氮)保藏法,现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于菌种保藏研究,对菌种保藏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蒋国建  姚建华 《蔬菜》2002,(9):22-23
采用摇瓶液体培养食用菌菌种,具有生产条件稳定、菌丝体的菌龄整齐一致、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污染少等优点,是食用菌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基本保证,是食用菌行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鸡腿菇是继平菇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又一个食用菌品种。目前鸡腿菇菌种的生产主要采用聚丙烯塑料袋装入固体基质培养,由于菌丝吃料速度较慢,从接种到满袋约需要28~35天,周期长,无形中增加了菌种的污染率,且袋口与袋底菌龄相差20多天,影响了菌种的质量。而鸡腿菇液体菌种具有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的优点,但是又存在…  相似文献   

19.
香菇菌种种性衰退性变异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亚妮 《食用菌》2005,27(6):4-5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前提,也是食用菌生产成败的关健,菌种性能优劣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在自然界中,野生香菇的遗传特性是比较稳定的。人工栽培时,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与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条件,使香菇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暂时失去了某些正常的生理功能。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能力的丧失变得无法逆转,于是产生了某种性能衰退的现象。菌株性能衰退给人最直观的表现是在香菇菌种制作、生产栽培过程中菌丝长势变弱,提早或推迟出菇,个体变小,肉质变薄,抗逆性减弱等等。具体:接种后菌丝吃料慢,菌丝生长速度慢,在培养基上出现白色浓密的扇形菌落;对不良的外界环境抵抗力差,易遭杂菌的侵染,甚至转色异常;子实体往往推迟形成,菌盖、菌柄畸形多;出菇潮次不明显,产量低,个体小易开伞,品质差;菌棒易解体、寿命短。  相似文献   

20.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常出现菌种衰老、优良性状退化现象。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各种观点。一些人认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继代培养(即转管)次数过多;还有一些人认为,多次转管后人为地拉长了营养生长阶段,距生殖生长阶段就愈近,子实体形成也就愈早,但因优良性状的退化,产量和质量却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