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蚕品种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第5代蚕品种的形成过程及其经济性状。针对第5代蚕品种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新蚕品种选育的政策扶持、加强蚕品种的种性保持与改良、加强农村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精品"打造"名品"等旨在推动江苏省蚕品种选育和推广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由江苏省农林厅召开的江苏省蚕桑生产、区划会议于1月13日——17日在浒墅关蚕种场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10个地区、市近70个县蚕桑生产主管部的133位代表。省农委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亦派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省蚕桑生产上的一次盛会,因为这个会不仅是蚕桑生产会,又是蚕桑区划会,蚕品种签定会,桑品种签定会,蚕种场原种会,蚕学会理事会,也是全省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一次庆功会。朱竹雯副厅长作了“再接再励,乘胜前进为夺取1981年蚕茧优质丰产而努力”的报告,报告说:我省蚕茧生产形势和全国一样,取得了连续大幅度增产,1980年全省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泰国蚕业全方位考察,了解了泰国桑园管理、农户养蚕、生丝生产、服装织造、蚕桑综合利用、农村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情况;还了解了泰国的研究机构与泰国的蚕品种选育、桑品种选育、生丝天然染料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泰国蚕业稳中有升,但短期内发展速度不会太快。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蚕品种推广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衍峰 《蚕桑通报》2003,34(1):35-37
蚕品种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20多年来,我省推广的蚕品种顺应各个时期的不同要求,有过较大的变迁。据统计,自1982年至今,在我省推广使用的蚕品种有90对,其中春用蚕品种有32对,夏秋蚕品种58对。蚕品种的几经更新,为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就1982年以来我省推广使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十五"以来在蚕桑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机遇,对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做出分析,并相应提出积极开展蚕桑品种选育与创新研究、加强蚕桑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推进蚕桑资源多元化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蚕品种选育多用途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蚕桑生产发展多元化和提升改造传统蚕桑业发展需要开展的特殊用途蚕品种选育进展迅速,本文就以蚕丝生产为目的如雄蚕品种、细纤度蚕品种、粗纤度蚕品种、人工饲料育品种及广食性蚕品种、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等的选育,以及非蚕丝生产为目的如吐平面丝蚕品种、吐丝胶茧蚕品种、生物反应器专用蚕品种、药食专用蚕品种等育种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解放后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蚕品种更换,把蚕茧出丝率由8%提高到13%左右,近年推广的菁松×皓月等品种更提高了一步。我省的家蚕品种亦经三次换代,每一次的品种更换,均取得了产茧量、茧质,丝质上的提高,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国外,日本历来就很重视蚕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目前一代杂交种普及率最高的是朝·日×东·海、芙·蓉×东·海、春岭×钟月等,其中,朝·日×东·海的中系原种“东”和“海”是限性斑纹品种,其普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蚕桑学会主持召开的"蚕品种选育与蚕种检验办法改革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26~28日在浙江省农科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的省蚕桑学会会员代表共32人,他们分别来自蚕种场、学校、科研以及蚕种生产主管单位,收到有关学术论文6篇.与会代表就加速我省蚕品种的选育、鉴定、推广以及改进蚕种检验办法进行了发言和讨论,并参观了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最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07,29(3):17-17
<正>2007年8月29日,江苏省蚕桑学会在盐城市召开"江苏省现行蚕药品种质量及应用问题研讨会"。江苏省蚕桑学会、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苏州大学、盐城、常州、无锡、淮阴、徐州、南通等单位3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通报了近二年各地蚕、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主要防治措施,在防治过程中蚕药、桑药使  相似文献   

10.
<正>蚕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农村养蚕生产上常发生的主要病害。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桑园极易受到氟化物的污染。现行推广应用的家蚕品种,对气候条件、桑叶、消毒环境、饲养操作处理等要求较高,因此这两种危害在江西省蚕区时有发生,有时呈暴发之势,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正常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已成功选育了抗血液型(NPV)蚕病和氟化物的春用家蚕新品种华康3号(HK3),2014年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引进  相似文献   

11.
前言中肠型脓病(CPV)是我国蚕桑生产的主要病害。我省夏蚕期气温高,湿度大,桑叶质量差,诱发中肠型脓病更为严重。近几年,随着蚕区工副业迅速发展,桑叶受氟化物污染相当严重,因此选育抗CPV及抗氟化物性能好的蚕品种成为生产上的迫切要求。我所从1981年开始,着手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我省抗性蚕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和多丝量品种杂交,对后代进行攻毒筛选,系统分离的方法,初步选配出抗CPV性  相似文献   

12.
许明芬 《中国蚕业》2009,30(3):39-42
针对江苏省蚕区现行蚕品种推广情况,结合气候、环境、技术、饲养方式、生产设施、市场需求等特点,提出选育适合江苏蚕区的新蚕品种,应以强健、优质、高产、多元化为选育方向,并予以良种良法等技术体系配套,充分发挥蚕品种优良性状,促进江苏茧丝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家蚕遗传育种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完成了江苏省四次大的蚕品种更新,并且第五代新蚕品种已经基本形成,正在逐步推广之中,第五代蚕品种能否充分发挥优势,能否在较长的时间内为江苏省蚕丝生产提供优质蚕茧,是摆在江苏省蚕桑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这将关系到我省今后十年乃至  相似文献   

14.
优良蚕品种和优质的蚕种,是发展茧、丝、绸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省蚕桑生产正处于调整时期,在蚕种生产上仍须要继续坚持贯彻“以提高质量为主,质量并重”的方针,并根据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期做好生产和供应工作。八十年代初我省蚕桑生产基地向新区转移后,新区蚕种场迅速发展,生产蚕种直线递增,承担了全省蚕种主要任务。我省蚕桑自新区转移后,在蚕种生产上出现了二个特点:(1)蚕品种单一化,八十年代以前,我  相似文献   

15.
赵邦美 《四川蚕业》2010,38(4):8-11
本文通过对四川近20年蚕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我省蚕品种推广历程,大多数蚕品种育成后推广数量少甚至根本没有推广的原因。当前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减少,蚕品种如何适应省力化、规模化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的需要,这是摆在育种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产业要发展,品种应先行,选育"高抗、优质、高效"的蚕品种势在必行,才能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蚕种是蚕茧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之一,其品质的优劣,关系到蚕造的丰歉,茧丝的质量及其经济效益。因此,蚕种繁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省蚕桑生产的重要一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领导部门,在选育优良蚕品种,改善繁育设施条件,提高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繁育技术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对发展我省蚕茧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原蚕饲养不够稳定,单张原种收茧量低,而且蛹期发生死蛹多,  相似文献   

17.
<正> 全年蚕期与蚕品种的合理布局,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我省南北气候、地理条件差异明显,桑树年中生长情况各地不尽相同。如何进行蚕期和蚕品种布局是值得我们重新商讨的问题。湖桑32号春期开放1叶期,我省南部的吴江县为4月10~12日,而我省东北部地区为4月16~20日,但北部的徐州地区,因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蚕学会蚕种学组根据学会的安排,于1999年8月17日至22日前往德庆、高州、化州、雷州、徐闻等地对我省现行家蚕品种的生产和新品种的试样情况进行调查,为今后我省的蚕品种选育及生产提供依据。在调查期间,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蚕业面临许多困难,各地的蚕种场、丝绸公司等部门的蚕业工作者仍在兢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6月12日,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宏庆到广西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考察调研。李宏庆参观蚕室、桑园、蚕桑科研成果展,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广西蚕业发展、蚕桑系列品种选育、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座谈会上,在听取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标关于广西蚕桑生产和该站自身建设基本情况汇报后,李宏庆充分肯定了自治区蚕业站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的贡献,表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蚕桑产业的发展,希望自治区蚕业站继续勇于担当,为助推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对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制约蚕桑生产的因素,探索江苏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对江苏近年来蚕桑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作如下分析思考,并提出"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加大投入、发展规模蚕业、突出"精品"蚕业等建议,来强化蚕业生产的基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为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