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韦正秋 《广西蔗糖》2000,(3):9-9,28
1991年 ,国家对统购包销的食糖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之后 ,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知识 ,致使制糖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影响蔗款兑现 ,农民种蔗积极性受挫 ,本地区原料蔗生产出现了 1 992~ 1 994年连续三年的滑坡。进厂原料蔗由 1 991年的 2 41万吨下滑到 1 994年的1 80万吨 ,年均减产 2 0 .3万吨。为了巩固和发展蔗糖生产这一头号支柱产业 ,确保国民生产总值健康、稳定地增长 ,1 995年初 ,中共柳州地委、柳州地区行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真抓实干 ,把甘蔗生产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内容 ,并制定了强有力的配套措施 ,原料蔗生产从 1 995年开始…  相似文献   

2.
实施“吨糖田”工程 ,就是通过增加科技及资金的投入 ,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糖量 ,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及吨糖生产成本 ,提高蔗农及制糖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蔗糖生产新的飞跃。其主要的措施就是良种良法加良田 ,通过多种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一步挖掘甘蔗生产的巨大潜力 ,使6 6 7m2 产原料蔗达到 7.3~ 8.0吨 ,榨季平均蔗糖分达 1 4.5 % ,6 6 7m2产一吨白砂糖的目标。1 “吨糖田”建设存在的问题1 .1 秋旱出现概率高  我县甘蔗多分布于石山地区的山弄及部分的低丘上 ,其中 95 %以上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 ,全县甘蔗有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3.
1 把素有"蔗海" 之称的上思建成甘蔗富县 在经济作物布局中,无论面积,还是产量,广西甘蔗生产都是雄居全国第一位.2011/2012年榨季,广西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560万亩,进厂原料蔗5700万吨,食糖产量达700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约65%.广西上思县地处祖国的十万大山北麓,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很适应大面积大规模的甘蔗生产,享有"蔗海"、"甘蔗林"之称.近年来,上思的甘蔗平均蔗糖分已从原来的13%提高到15%以上,混合糖产率保持在13%以上,是广西蔗糖分、混合糖产率的最高县份之一. 甘蔗生产在广西上思县种植业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蔗糖已成为上思县有力的牢固的经济支柱,蔗糖业产值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60%,占农民年经济收的60%~70%.现全县甘蔗种植面积55万亩,甘蔗种植户数达42600户,平均每户拥有蔗地12.5亩,人均产蔗超过10吨等指标已跃居广西前列.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 ,广西雒容农场在农业生产上实现了产业化 ,拥有 1 6 50公顷的原料蔗基地和日榨能力 1 50 0吨的小型糖厂。在甘蔗生产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自 1 995至 1 999年 ,甘蔗公顷产量维持在 75~ 90吨的幅度。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农场发展的步伐 ,近两年来雒容农场实施了 6 0 0公顷“吨糖田”和 33公顷“公顷产蔗 1 50吨攻关栽培”项目计划 ,收到了良好效果。其中 33公顷“公顷产蔗1 50吨攻关栽培”项目在五大队、六大队和九大队三个点进行 ,笔者现将广西雒容农场九大队“公顷产蔗 1 50吨攻关栽培”项目点攻关栽培情况进行初报。1 基本…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增施有机肥及一般大田栽培管理条件下,研究相同种植密度不同种植模式的甘蔗“吨糖田”群体生长动态及其产量、品质效应。结果表明:四种不同株行距的种植模式对甘蔗生长都有良好的促进效应,表现为发芽率高,分蘖发生早,有效伸长期长,伸长速度大,最适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长,有效茎数多、蔗茎长、单茎重大、蔗糖分高、蔗汁品质优良。折每667m^2达到蔗茎产量7.95~9.78吨、甘蔗蔗糖分15.19%~15.41%、含糖量1.22~1.49吨的高产高糖水平。四种种植模式中,以D、A、B三种种植模式较好,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C处理。综合各生长指标的表现,四种种植模式均适宜推广应用于“吨糖田”生产。  相似文献   

6.
蔗糖生产是昌宁的传统产业,对昌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昌宁甘蔗生产现状,从甘蔗良种、“吨糖田”建设、早地蔗高产栽培等方面探讨昌宁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蔗糖生产是扶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中心的新条件下 ,如何在借鉴继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努力开拓创新 ,把蔗糖产业做强做大 ,这是本届县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1 基础厚实的支柱产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扶绥县蔗糖生产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基础厚实的产业。“九五”期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已稳定在 40万亩 ,入厂原料蔗年均 1 45万吨。1 997/1 998年榨季入厂原料蔗已达 1 72万吨。两家糖厂压榨能力已达 1 .2万吨。扶绥县已被列为广西蔗糖生产基地县 ,又成为全区 1 6个甘蔗良种良法开发定点县…  相似文献   

8.
罗凯 《广西蔗糖》2003,(2):43-44
湛江是我国三大甘蔗生产基地之一。最近 ,被国家农业部列为11个优势农产品 (“双高”甘蔗 )生产基地之一。甘蔗生产能否搞好 ,不但关系到湛江经济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我国食糖的供给。1甘蔗生产的现状1.1甘蔗生产日趋见好一是种植面积调整适当。湛江既是甘蔗主产区 ,也是老蔗区 ,1992年甘蔗生产达到高峰 ,全市种植面积234万亩 ,产蔗1013万吨 ,产糖105万吨。尔后 ,湛江根据食糖市场和农作物种植结构需要 ,适当调减种蔗面积 ,2002年全市种植面积164万亩 ,总产900万吨 ,产糖90万吨。二是区域布局合理。从行政区域来说 ,相对集中于遂溪、雷州、徐…  相似文献   

9.
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裕模 《广西蔗糖》2000,(2):7-8,24
蔗糖生产是广西的经济支柱,早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群众的共识。蔗糖生产是关系到广西2000万蔗农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10多万糖业员工就业的重要产业。  甘蔗是一种高产作物,在生理上称为高光效的碳四植物。1976年在海南岛验收的6块小面积高产试验田,667m2有效蔗茎数3648~5383株,株高7~8米,667m2产蔗茎20.0~28.4吨,平均24.4吨。目前世界上巴西、澳大利亚、美国等主要蔗糖生产国家平均折667m2产蔗茎5.5~9.0吨,平均蔗糖分在14.0%~15.0%;我国广东、云南等省平均667m2产蔗茎也在4.5~5.0吨。近年来,广西部分县市陆续实…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我国食糖的重要来源之一.文章从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优良品种的选择、一次性施肥技术、高效除草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宿根蔗持续丰产技术等6个方面,总结出一套甘蔗节本增效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广大甘蔗种植者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蔗糖生产是龙州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注重大力发展蔗糖业,甘蔗产量一年上一个台阶,农民人均收入也逐年增加。据县糖业局统计,1997/1998年榨季我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57万公顷,平均公顷产61.5吨,入厂原料蔗96.5万吨,白砂糖产量为lO万吨,蔗农种蔗收入20265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从1993~1997年甘蔗成本、收益的各单项调查指标指数对比来看,形势相当喜人。  相似文献   

12.
1995年,来宾县党委、县政府把发展蔗糖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种蔗计划层层分解下达,列入各级领导的岗位责任制,制定种蔗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实行科学种蔗,甘蔗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食糖营销体制中, 糖价是由市场调节, 蔗价是执行政府指导价, 这不协调的价格形式已严重地制约蔗糖生产的发展。1998/1999 年榨季, 南宁地区行署推出蔗价与糖价联动挂钩新措举, 改变了甘蔗价格与市场经济规律的不协调做法, 把农民的利益与糖厂的利益连结在一起,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甘蔗与品种联动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实施蔗价与品种联动挂钩情况的结果分析提出一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江农场建场53年,连续种蔗已近20年,但单产均徘徊在5吨左右.农垦为把甘蔗农场蔗糖产业做大做强,要求农场加强对原料蔗基地管理,农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栽培管理措施,2006年实现了甘蔗高产、蔗农增效的效果,单产、总产均创农场历史新高,是农垦国有甘蔗农场其中的一个例子.本文就此经验作分析总结,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蔗糖业是柳城县的龙头产业 ,也是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为了确保柳城县蔗糖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保持柳城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 2万公顷以上 ,总产原料蔗1 6 0万吨以上的目标 ,使柳城县蔗糖生产业结构内部更加优化 ,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 指导思想  实施蔗糖业结构调整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量和效益为中心 ,使蔗糖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甘蔗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变高投入、低产出 ,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结合广西“1 2 346 1 0”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6.
云南水浇地宿根甘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植甘蔗栽培、收砍质量、宿根管理、蔗地营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云南蔗区宿根蔗低产低效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实行快锄低砍,保护蔗蔸;蔗叶还田保持蔗地营养;地膜覆盖,保证土壤温度的“三保技术”和宿根蔗田间管理上及早开垄松蔸,早施肥管理,早防治病虫草害的“三早”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柳州地区的蔗糖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91年.全地区甘蔗有收面积65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41万吨,产糖23.2万吨。原料蔗比“七五”期间的最高年份1987年的102.3万吨增138.7%,产糖量增140.3%。“八五”期末的1995年,全地区种下甘蔗88.3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93万吨.产糖32万吨。甘蔗面积、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又比1991年分别增35.8%、24.2%和50.8%。  相似文献   

18.
20 0 0 / 2 0 0 1年榨季 ,区内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抬价抢购原料蔗风潮 ,特别是榨季的后期更为严重地扰乱了蔗区的管理秩序 ,伤害了企业、蔗农的利益 ,当地财政流失严重 ,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影响到蔗糖支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 ,原料蔗的收购价格和蔗区的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和议论的热门话题。认真研究及处理好甘蔗价格和蔗区管理问题 ,将对崇左县、对南宁地区乃至全区今后的蔗糖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1  2 0 0 0 /2 0 0 1年榨季我县原料蔗被抢购的基本情况  蔗糖业是我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2 0 0 0年我县甘蔗种植…  相似文献   

19.
1994年6-8月,左江流域驮卢蔗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不少蔗地淹水,甘蔗损失惨重。本文研究了水淹蔗地的甘蔗形态特征及蔗糖分积累等性状。结果表明,长期水淹蔗田的甘蔗,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严重下降,受淹宿根蔗地和新植蔗蔗地的甘蔗比重分别比正常蔗下降19.6%和19.1%,产量分别下降47.5%和44.0%.蔗糖分下降0.18-1.52个百分点,直接经济损失1985万元。  相似文献   

20.
良种良法是获取高产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秀文 《广西蔗糖》2001,(3):5-6,31
1 前言  我省蔗区主要分布于南、北盘江 ,红水河流域的低热河谷地区 ,95%以上的甘蔗分布在旱坡地 ,缺乏灌溉条件 ,不能做到旱期引灌 ,雨季排水 ,人为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雨水对蔗地冲刷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保水保肥力差 ,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影响了甘蔗生长。因此老式栽培方式 ,是造成我省甘蔗产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 贵州蔗区的现状  我省蔗区以春植蔗为主 ,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 4月上旬 ,此时蔗区月平均温度在1 2 .5~ 2 2 .9℃之间 ,月降雨量为 31 .7~88.1 mm。甘蔗种芽的萌发温度基本满足 ,然而蔗种的萌发却受到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