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鲷隶属鲈形目、鲷科、鲷属,俗称海鮒、黑加吉、海鲫等,为名贵海产鱼类,在我国沿海有广泛分布,主要栖息于多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浅海海域中。在自然海区黑鲷属小宗鱼种,历来为海洋捕捞的兼捕对象,市场供不应求。为满足消费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科技人员率先开展黑鲷全人工育  相似文献   

2.
刘惠飞 《海洋渔业》1992,(6):284-285
<正> 黑鲷是一种沿岸性极强的鱼类,主要用小型定置网、建网、钓等渔获,也是娱乐钓鱼的重要对象种。黑鲷共有7种,分布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亚洲等海域,其中日本近海有4种,从北海道南部除冲绳外的日本各海域到朝鲜半岛及东海都有分布,是鲷类中最接近海岸、定居性最强的一种。本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动态     
15万尾黑鲷成功放流江苏南部海域 7月18日,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专家的护送下,15万尾黑鲷鱼苗被顺利放流江苏南部预定海域。这是江苏省第14次对黑鲷实施增殖放流,也是近十年来放流数量最大的一次。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然海区黑鲷资源濒临灭绝,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提出了增殖放流的构  相似文献   

4.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为我国近海广泛分布的经济鱼类,肉味鲜美,属广温、广盐及杂食性的鱼类。较易繁殖,是海水鱼类养殖中的优良品种。当前,国内外都已把黑鲷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日本1960年已进行生产黑鲷苗种的研究,我国1959年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黑鲷进行过人工授精、孵化  相似文献   

7.
一、淡水黑鲷的生物学特性 淡水黑鲷隶属鲈形目,鲷科.它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鱼类,也是世界少有的分布于淡水的鲷科鱼类.  相似文献   

8.
摘要2011年,课题组在莱州湾东部芙蓉岛海域开展黑鲷标志放流研究,共放流平均体长8.6cm以上黑鲷苗种23.6万尾,其中有效挂牌标志放流68224尾。标志鱼经暂养4天后,脱牌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8%和2.03%。9—11月,通过地笼网回捕、回捕电话统计和实地走访3种方式累计回捕标志黑鲷1041尾,回捕率为1.53%,其中放流后20~30天和30—40天,标志鱼的回捕率较高,分别为0.63%和0.48%。回捕标志黑鲷的生物学分析表明,10月份,放流鱼生长缓慢,叉长日均增长0.53mm,之后生长速度加快,11)7份又长日均增长达到0.85mm。放流鱼主要分布于鱼礁海域,并随着水温降低,逐渐向渤海湾口移动。  相似文献   

9.
黑鲷属鲷科鱼类,分布较广,日本各地、朝鲜半岛南部、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近几年来由于资源衰退,黑鲷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由于对虾病害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为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进行黑鲷养殖,对于解决对虾养殖低迷状态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党子乔 报道)7月13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以下称"总站学会")日照海水基地在山东省日照市桃花岛码头附近海域及日照市顺风阳光海洋牧场举行黑鲷增殖放流活动,本次放流主要采用恒温箱式货车运输、虹吸管放流入海的形式,共放流了平均体长4cm的黑鲷鱼苗249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