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在自然情况下只侵染芦笋,寄主很专一。冬春彻底清除病残体,虽有明显防治效果,但仍有相当高的发病率。据报道该菌在玉米、紫花苜蓿等6种植物残体上均能腐生并产生分生孢子器,成为病菌越冬后侵染源之一。作者等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真菌,其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种子时期或经根系侵染寄主[1]。其侵染方式为系统性侵染,病害症状早期不明显,直到该菌株代替寄主植株的雄性或雌性花序时,才出现典型症状[2,3]。为揭示玉米丝黑穗病菌菌丝体在  相似文献   

3.
黄婕 《广西植保》2006,19(1):20-22
玉米是兴安县的主要旱粮作物,种植面积占旱地面积(不包括果园)85%以上。兴安县种植的玉米主要是春玉米,一般3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收获,其整个生育期主要在夏季完成。由于春玉米生育期间温湿度较高,杂草发生为害严重,常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杂草不仅与玉米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而且还是各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寄主,加重了玉米病虫的发生为害程度和防治难度。为了弄清春玉米地杂草发生的特点、规律,为有效防除杂草提供可行的依据,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对春玉米地杂草的发生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现报道如下。1春…  相似文献   

4.
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生活史较复杂的杂食性农业害虫,由于以不同地域气象因素和植被的差异,限制了其生活史类型和越冬寄主种类。分析全球研究棉蚜生活史策略文献,以棉蚜能否以卵越冬为主线,分析世界不同区域棉蚜的2种生活史类型,对棉蚜异寄主全周期型这一生活史策略的原生寄主进行梳理。通过分析棉蚜在不同区域的生活史策略及其越冬寄主,有助于深入研究农作物保护策略,为棉蚜的系统化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舟蛾赤眼蜂自然越冬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坤发  杨瑞祥 《昆虫天敌》1998,20(3):106-111
舟蛾赤眼蜂在淮北地区自然界能安全越冬。该蜂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寄生柳毒蛾卵,卵粒寄生率为38.17%,以预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羽化,羽化率达97.23%。越冬代历期178 ̄182天。其越冬前的寄主是杨扇舟蛾卵、栎枯叶蛾卵和盗毒蛾卵,越冬后的最初寄主是栎枯叶蛾卵、柳天蛾(即蓝目天蛾)卵、杨二尾舟蛾卵、小杨天社蛾卵和双尾天社蛾卵。在其越冬前后转主期,野外适时人工补充寄主卵,可相应增加其  相似文献   

6.
在巴拿马进口香蕉上分离获得的尖孢镰刀菌,编号为 NP1800,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合作进行“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米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用该菌作试验菌种,在他们试验的9种尖孢镰刀菌中,NP1800是对玉米幼苗致病性最强的菌株。尖孢镰刀菌是广寄主专化型的。我们认为该菌除为害香蕉之外,还有可能为害其他农作物。因此我们进行了尖孢镰刀菌对玉米苗期的侵染试验。获得了以下4方面的数据:(1)不同玉米品种注射接种的发病情况(2)尖孢镰刀菌对不同玉米品种发病回收统计(3)注射接  相似文献   

7.
苹果天社蛾是晉中果区后期害虫。以5龄幼虫为害最重,取食量約占整个幼虫期总食量的90%左右。幼虫期平均为31.2天。以蛹在寄主树下距主干1米以內,土深2—12厘米处,做土室越冬。越冬蛹分布的密度因寄主而不同。成虫羽化出土与7、8月份降雨量及越冬蛹深度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榆叶梅最爱好,杏树、苹果次之。此虫年只一代。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下旬达盛期。卵7月初出現,8月上旬为盛期。幼虫7月中旬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达盛期。9月下旬幼虫逐渐老熟入土化蛹越冬。防治药剂以25%DDT乳剂、50%可湿性DDT、6%可湿性666 150—300倍液效果为佳。要求把幼虫消灭在4龄以前;也可結合秋耕挖蛹,注意果园植物的配置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寄主范围广,治虫效果好,大田放蜂防治玉米螟、豆天蛾、棉铃虫、稻苞虫、收效显著,是一种有利用价值的赤眼蜂。据调查,在淮北地区,该蜂主要以柳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在淮北一年二代)卵为越冬寄主,其寄生的高峰期为十月上、中旬(昼夜平均气温17.1~18.4℃),  相似文献   

9.
矢尖蚧蚜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尖蚧蚜小蜂在重庆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幼虫越冬。田间虫口7月上旬至翌年8月发生最多,9月中旬和11月中旬为高峰期,每叶虫口分别为14.3和15.7头。但是,寄生率高峰出现在7月,达70%;其次为9、10月。寄主越冬期间寄生率仍达17~25.6%。为了保护天敌,建议柑桔园喷洒农药防治矢尖蚧,以在蚜小蜂发生量少的季节(5~6月)为宜。  相似文献   

10.
金龟子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致病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稻水象甲为靶虫,对37株不同来源的绿僵菌菌株进行了致菌性检测,结果有6株致病率大于90%对不同生育期的稻水象甲感病性测定表明,在寄主产卵期感病性最强,越冬期次之,新羽化代最 成虫产卵期施用绿僵菌,对控制稻不象甲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启东县自从七十年代大面积推广玉米—棉花间种以后,玉米螟为害有所加重。一代玉米心叶被害率10%左右,比过去上升3—4倍;二、三代棉花的虫蛀率和铃害率一般5—10%,重者20%以上。 一、变化及其原因 1.田间虫口密度增加:越冬寄主和场所改变,田间虫源基数增加。过去玉米秆是玉  相似文献   

12.
胡杨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锈菌是以菌丝体在冬芽、嫩梢及幼茎上越冬,成为次年的田间初侵染源。越冬病株于4月上旬胡杨萌芽时开始出现症状,以4月下旬出现最多。越冬病株的数量与头年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对当年病害流行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病在春季具备越冬菌源情况下,5—6月份灌溉和降水是影响流行的首要因素。7—10月份多露,加重了病害流行程度。病害发生的温度幅度较大,日平均气温19—25℃为发病适温,高于27.5℃,不利发病。导致流行的其它辅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常起重要作用。田间室内接种证明,胡杨锈菌侵入寄主后的潜育期一般为7—10天,接种及潜育期间气温过高,植株苗龄大,均可影响接种效果,潜育期也相对延长。试验提出以消灭越冬菌源,田间喷15%粉锈宁或17%羟锈宁500倍液3次及减少灌溉次数为主的防治措施,田间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蚕豆疱疱病是川西北高原春蚕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面积约6万亩。罹病茎、叶起疱,一般因病减产20%左右。病原为巢豆油壶菌(Olpidium viciae)。巢豆油壶菌及其所致病害发生于日本,我国尚属初次发现。该菌寄主范围广,易见的自然寄主为蚕豆、豌豆和歪头菜。在人工接种下,除可侵染大豆、菜豆、箭舌豌豆、兵豆等多种豆科作物外,也能侵染油菜、结球甘蓝、大白菜、萝卜、黄瓜、南瓜、莴苣、菠菜、荞麦等作物。以病株残体内的休眠孢子囊在土内越冬,翌春萌发侵入寄主,在寄主细胞内形成游动孢子囊,通过出管释放单鞭毛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潜育期13~18天。游动孢子亦起配子作用,结合形成双鞭毛游动合子,以合子侵入。后期在寄主细胞内形成休眠孢子囊。  相似文献   

14.
桧三毛瘿螨(Trisetacus juniperinus Nal.)是引起柏类苗木嫩芽枯萎的主要原因。该瘿螨主要以成螨于12月上旬在被害芽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受气温的影响,1年中有2次增殖高峰,旬平均气温超过25℃时,瘿螨数量急骤下降。刺状针叶类型的寄主受害重,鳞状针叶类型的寄主受害轻;成年树受害比幼苗重,但后者引起的损失比前者要大。防治桧三毛瘿螨的时间以在瘿螨增殖高峰之前,5月和8月为好,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效果可达97%以上,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5.
苹果绵蚜是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目前烟台市各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部分受害果园已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品质,─般减产10%左右,重者达30%以上,全市年损失苹果约3 000万 kg。为控制其为害,多年来,笔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了苹果绵蚜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并通过大面积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   1)防治对策。做到“六个结合”。即利用药剂防治与农业和生物防治结合;越冬期防治与繁衍期防治结合;地下部防治与地上部防治结合;苹果寄主树防治与其他寄主树防治结合;苹果绵蚜防治与其他害虫防治结合;苹果…  相似文献   

16.
盐城地区玉米粗缩病成灾规律及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市常年种植玉米 7万hm2 。玉米粗缩病 1 996年暴发成灾 ,盐城市植保站组织玉米主要产区的植保技术人员 ,在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周益军、程兆榜等专家的指导下 ,进行 3a多的协作研究 ,取得了重要进展。1 对病害发生的基础规律有更新、更深刻的认识1 )明确了玉米粗缩病的致病病原和主要毒源寄主。植物呼肠孤病毒组 (Phytoreovirusgroup)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BSDV)为致病病原。玉米种子不带毒 ;大、小麦是病毒的主要越冬寄主 ,是病害流行的直接毒源 ;水稻、禾本科杂草是主要的越夏过渡寄主。2 )明确了灰飞虱带…  相似文献   

17.
斑雅尺蛾Apocolotois arnoldiaria(Oberlhiir)在辽宁朝阳危害水腊绿篱.该虫在朝阳市每年1代,以蛹在枯枝叶内越夏,以卵在寄主枝干上越冬.5月份是幼虫为害期,也是最佳的防治时期.采用人工、生化、化防措施均有效控制其危害.又因该虫在权威资料中没有幼虫及寄主的记载,连雌成虫是否有翅都没有记录.本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雌成虫、幼虫、卵的特征及寄主树.  相似文献   

18.
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引起的世界性病害,近年来中国北方玉米发生较为严重。关于该病菌是否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在国内始终未见深人的报道,为此本研究通过RAPD技术,从DNA分子水平来研究玉米灰斑病菌群体内遗传变异的情况,为深入研究病菌致病性分化的机理和病菌一寄主互作的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并明确了吉林省白城向日葵杨氏姬花蚤(Mordellistena yangi Fan)的发生危害与生物学分类,以及该虫在当地的发生规律及主要生物学特性,提出以消灭越冬寄主,改进耕作管理措施为主,适时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下文续 2 0 0 2年第 4期第 2 2页 )3 发生相关因子3 .1 食源生境。宏观上 ,种有玉米的石山区、石灰岩溶地域是玉米铁甲虫的适生环境 ,玉米铁甲虫只在种有玉米的石山区生存、发生 (土山地区基本无铁甲虫发生 )。这类生态环境多干旱缺水 ,冬暖夏凉 ,昼夜温差大。除种植有铁甲虫最嗜好的食物玉米外 ,还常年生长有多种禾本科杂草等野生寄主 ,食料丰富 ,极利于铁甲虫取食、繁衍和渡夏越冬。铁甲虫已在这类石山地区得以长期的生存适应。3 .2 越冬虫源。第 1代的发生数量及世代存活率是其种群数量变化动态的关键因素 ,有效越冬虫源是当年玉米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