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本文以5种室内常用观叶植物为研究对象,选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指标,以此为基础,定量评价5种室内观叶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发现5种室内观叶植物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为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龟背竹单位叶面积(m2)的日释氧固碳量能力最强,单位叶面积(m2)的日吸热释水量最强为肉桂,即龟背竹固碳释氧能力较强,肉桂的吸热释水能力较好,龟背竹和肉桂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4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金边虎尾兰、绿萝、长寿花、常春藤为试验材料,将盆土与茎叶隔开,放入自行设计制作的玻璃塑钢密闭试验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试验。测量24 h内苯的变化量,以单位叶面积苯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苯的能力;同时对试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植物细胞膜透性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植物对苯抗性的强弱。结果表明:4种植物吸收苯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常春藤绿萝金边虎尾兰长寿花;4种植物抗苯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金边虎尾兰常春藤绿萝长寿花。由结果可知,4种观赏植物吸收苯、抗苯综合效果较好的是常春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推广对甲醛净化效果好的植物。[方法]通过调查选出4种室内观赏植物,将盆土与茎叶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密闭箱中,对植物进行试验。测得15h和24h后甲醛的吸收量。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间吸纳甲醛能力的大小并排序。[结果]花叶常春藤净化甲醛的能力较强,而袖珍椰子等净化甲醛的能力较弱。[结论]在室内甲醛污染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选用植物净化,在美化居室的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取金边吊兰、常青藤和绿萝等3种室内盆栽观赏植物,采用密闭熏气方式,并控制试验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研究其在不同熏气时间内对苯污染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对苯气体均有吸收作用,单位叶面积苯吸收率为:常青藤>金边吊兰>绿萝,对苯的抗性大小为常青藤>绿萝>金边吊兰.此外,受苯熏气作用,3种植物叶绿素总量变化不同,但叶绿素a均比叶绿素b分解要慢.熏气48 h内,3种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均有小幅增加,但熏气72 h时,常青藤和绿萝的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增强,干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给人们生活提供有效的降低室内甲醛污染的方法;方法选用13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将盆土与茎叶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实验,测得熏蒸前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叶面积,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间吸纳甲醛能力的大小并排序。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合果芋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强,而芦荟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6种室内观赏植物的甲醛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设计的密闭玻璃箱内,采用熏蒸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39,0.47 mg/m3的甲醛对吊兰常春藤,豆 瓣绿,绿萝,龟背竹,袖珍椰子等6 种室内观赏盆栽植物熏蒸24 h,比较这6 种植物的甲醛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院6 种 植物均具有净化甲醛的能力在0.47 mg/m3甲醛浓度下6 种植物整体盆栽对甲醛的去除率达33%高于盆栽地上部 分的去除率(14.7%),6 种植物整体盆栽对甲醛去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龟背竹,袖珍椰子>吊兰>绿萝>豆瓣绿>常春 藤曰植物盆栽地上部分对甲醛去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龟背竹>豆瓣绿>常春藤>袖珍椰子>绿萝>吊兰,盆栽土壤微生 物对甲醛去除最强的是绿萝和袖珍椰子,盆栽消毒土壤对甲醛去除最强的是吊兰。  相似文献   

7.
针对于园林绿地对城市大气环境中发挥的双重作用,本研究综合评价不同植物种类对消减PM2.5污染的能力差异,以期为城市绿地功能优化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常用园林绿化植物为试验材料,在目前构建的植物叶片滞留细颗粒物质量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植物释放VOCs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贡献量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参与计算,对植物个体消减细颗粒物的净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个体之间滞留PM2.5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单位叶面积PM2.5滞留量较多的植物有元宝枫、大叶黄杨、胡枝子、锦带花、樱花,较少的为黄栌、旱柳、油松、七叶树;(2)油松、黄栌、圆柏3种植物由于释放α-蒎烯的量较高,对生成SOA的贡献较高;(3)综合评价植物消减细颗粒物的净效益,黄栌与油松2种植物对PM2.5没有消减作用,反而增加空气PM2.5浓度,其余13种植物对PM2.5具有消减作用,其中锦带花与元宝枫2种植物单位叶面积对PM2.5的消减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发挥绿地截留雨水的生态作用,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方法]利用浸水法对叶片吸水性能及整株树木冠层的雨水截留能力进行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树木雨水截留能力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对乔灌木单位叶面积吸水能力进行比较,植物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乔木5 min单位叶面积吸水量最高的雪松(Cedrus deodara)为374.65 g/m2,是银杏(Ginkgo biloba)的4.0倍;灌木5 min单位叶面积吸水量最高的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为251.38 g/m2,是红瑞木(Swida alba)的2.7倍.2)乔木树冠5 min雨水截留能力最高的是雪松为106.02 kg,是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的18.1倍.灌木雨水截留能力最强的是榆叶梅为12.09 kg,是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的172.7倍.[结论]按照雨水截留能力大小对植物进行分类,乔木中,雪松属于强雨水截留能力植物,圆柏(Sabina chinensis)、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属于中雨水截留能力植物;灌木中,榆叶梅属于强雨水截留能力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月季(Rosa chinens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属于中雨水截留能力植物.  相似文献   

9.
以红豆杉、美人蕉、八角金盘、茉莉等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环境,在3种不同甲醛浓度下探讨4种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甲醛均有较好的吸收能力;综合考虑12 h内3种浓度下整个植株的吸收率,红豆杉的吸收效果最好,美人蕉和八角金盘次之,茉莉的吸收效果最差;4种植物单位叶面积吸收量随甲醛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高浓度下美人蕉的单位叶面积吸收量最大,其吸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该试验模拟居室装修后的甲醛污染环境,对9种常见观赏植物进行甲醛熏气处理,测定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试验将植物盆土与茎叶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中,测得熏蒸后植物单位叶面积吸收甲醛的量作为指标评价了不同植物对甲醛气体的净化能力,结果显示:所选植物中杏叶梅吸收甲醛的能力最强,而鸟巢蕨吸收甲醛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88个和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间有关源库指标的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等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为: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大、结实期叶面积系数减少量大、结实期叶面积系数减少比例较低、抽穗期单位面积绿叶重大、比叶重高、结实期净同化率较高、单位面积颖花量和库容量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滞尘能力较强的丁香属Syringa植物,促进丁香在城市绿化中生态功能的发挥。  方法  以6种丁香属植物为研究材料,在满叶期通过3级滤膜过滤法测定植物经过不同孔径的滤膜后滞留的各直径颗粒物,并对丁香属植物叶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探究叶片微观结构对植物滞尘效应的影响。  结果  ①丁香属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于满叶期,6种丁香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什锦丁香S. chinensis、北京丁香S. pekinensis、欧丁香S. vulgaris、紫丁香S. oblata、暴马丁香S. reticulata var. amurensis、白丁香S. oblata var. alta。②什锦丁香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强,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发现什锦丁香叶片上表面沟槽纵深,下表面气孔周围褶皱密集,有助于滞留颗粒物。③从偏相关系数来看,叶表微结构各参数与单位叶面积总颗粒滞留量(UTSP)和直径为0.2~2.5 μm颗粒物滞留量(UPM2.5)均未达显著相关(P>0.05)。  结论  沟槽的深度可能是影响植物滞尘的原因之一,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时,什锦丁香可作为优良的园林滞尘灌木树种。图2表3参26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维模型的水稻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水稻株形设计系统(rice plant type design system,RPTDS)进行虚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在非自然群体中进行的田间试验以及穗重模型,分析了水稻叶片对穗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剑叶、倒二叶对穗重的贡献率相同,均为15%,倒三叶,倒四、五叶对穗重的贡献率同为8%,但随着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中下部叶片对穗重贡献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可通过重塑株形,使光能在群体中相对均匀分布,进而通过促进中下部叶片光合能力而提升产量水平。其中,倒三叶的形态、位置可能在株形设计中处于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草坪草活体浸水试验方法,研究3 种草坪草叶片在降雨截留发生时对截留在叶片表面水分的吸收过程, 并通过小尺度草坪及其与叶面积的关系获得了草坪草群体的最大吸水能力。结果表明,叶片吸水速率随时间变化 呈现幂函数关系,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3 种草坪草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干物质的最大吸水量存在差异,高 羊茅的单位叶面积叶片饱和质量最大,而单位干物质饱和质量最大的是早熟禾。得到了3 种草坪群体冠层叶片吸 水量与修剪高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弱光(LL)下叶片的比叶重、叶厚度、单位叶面积叶肉细胞数目和叶肉细胞表面积都明显低于“最佳叶片”和强光(HL)下叶片。与HL叶片相比,“最佳叶片”不仅比叶重和叶厚度略高于HL叶片,同时,单位叶面积叶肉细胞数目和叶肉细胞表面积也明显高于HL叶片。“最佳叶片”在靠近上表皮形成一层类似栅栏状细胞。随着光照的增加,人参叶片吉绿体和叶绿体基粒变小,基粒片层系统减少,淀粉粒和质体球却明显增多。“最佳叶片”叶绿  相似文献   

16.
玉米光合性能与耐密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 ,通过密度试验 ,在群体和个体水平上 ,从 5个方面分析了玉米光合性能与品种耐密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1)玉米光合性能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的分配对密度增加的反应尤其显著 ;(2 )光合面积中主要体现在叶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上 ,耐密性强的品种 ,单株和群体叶面积对密度增加反应不敏感 ,群体上部叶面积的比例相对小 ;(3)叶片光合效率对密度增加的反应较敏感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它们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叶绿素、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之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 ,量子效率的降低是次要的 ;(4)群体产量与群体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持续期呈正相关 ,但与个体性状呈负相关 ,个体性状的削弱程度越小 ,与群体的相关性越小 ,品种的耐密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室内垂直绿化植物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垂直绿化植物改善室内环境的能力。[方法]对绿萝、红钻、银皇后、紫边碧玉、白蝴蝶、红掌6种室内垂直绿化植物进行了固碳释氧、降温增湿和滞尘效益的定量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垂直绿化植物对室内环境的改善效果显著,不同植物的生态指标效益不同。植物单位绿化面积固碳释氧效益以绿萝最佳,单位绿化面积日固碳量为5.48 g/(m2·d),单位绿化面积日释氧量为3.98 g/(m2·d);降温增湿效益以红钻最佳,单位面积日增湿量为581.34 g/(m2·d),单位绿化面积日降温量1 415.85 k J/(m2·d),并可降低温度0.12℃;滞尘效益以红掌最佳,单位面积日滞尘量为0.010 0 g/(m2·d),单位面积年滞尘量3.64 g/(m2·d)。[结论]6种植物单位绿化面积的综合效益从大到小依次为银皇后、绿萝、红钻、红掌、紫边碧玉、白蝴蝶。垂直绿化的建设不能只追求景观效果而忽略植物的生态价值,应多选择生态效益综合评价较好的植物,以较好地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