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芦荟粗提物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芦荟粗提物对多种常见畜禽致病菌和病毒的体外抑菌和抗病毒作用,本实验采用培养基打孔法观察芦荟粗提物对致病菌的抑茵作用;采用含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的固体培养基培养致病菌观察其抑茵效果;采用细菌计数法分析致病茵在芦荟粗提物液体培养基中的增殖情况.分别采用细胞培养和鸡胚接种法检测不同浓度芦荟粗提物以及不同作用时间对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芦荟粗提物对供试茵均具有抑茵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培养时出现明显的抑茵圈,直径(D)>14 mm;固体培养基中芦荟粗提物浓度大于40%时可形成可明显地减少茵落数;浓度大于80%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生长到达对数期的时间比对照组延长至少4h.IB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MTT OD570nm值均高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DV与芦荟粗提物作用组的血凝价均低于病毒对照组,并且随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将板蓝根、甘草和鱼腥草3种单味中药各含量为100mg/mL的中药粗提物作连续倍比稀释后,采用CPE和MTT法将其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突变株(PRRSV PX株)作用试验。结果显示,3种中药粗提物最大安全作用质量浓度板蓝根和甘草均为3.125g/L、鱼腥草为1.563g/L;板蓝根、甘草、鱼腥草分别在3.125~0.049、3.125~0.195、1.563~0.391g/L时测得细胞D值大于细胞对照组,对细胞分裂增殖均有促进效果,最佳作用质量浓度均为1.563g/L;3种中药粗提物有不同程度的抗PRRSV PX株作用,板蓝根和甘草粗提物阻断、抑制PRRSV PX株感染及直接灭活PRRSV PX株效果最好的质量浓度;阻断为3.125、3.125g/L、抑制为1.563、0.391g/L:阻断、直接灭活为0.782、0.782g/L,鱼腥草粗提物在0.782g/L时阻断和抑制PRRSV PX株效果为好,但其对PRRSV PX株基本没有直接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黄芩苷体外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作用机制,以DF1细胞为宿主细胞,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从黄芩苷对IB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抑制吸附、穿入及其复制5个方面探讨黄芩苷抗IBDV机理。结果显示,黄芩苷的CC50为(206.48±12.74)mg/L,EC50为(46.76±3.15)mg/L,选择指数SI为4.415,在无毒质量浓度范围内其对IBDV的最高抑制率为72.02%;在阻滞试验和复制抑制试验中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0.85%和68.11%;在病毒吸附、穿入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中抑制率很低,表明黄芩苷不能阻断IBDV对DF1细胞的吸附、穿入和直接灭活。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外可有效抑制IBDV对DF1细胞的感染,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病毒的复制和阻滞,提示黄芩苷可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NDV和IBDV的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杀灭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的效果,为鸡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分别采用鸡胚接种法、血凝试验和悬浮杀灭试验测定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对NDV和IBDV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灭活NDV、IBDV的有效浓度均为0.04%,最快有效时间分别为10 min和30 min。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可有效杀灭NDV和IBDV。在有效杀灭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NDV和IBDV的灭活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5.
朱砂七提取物体外抑菌和抗病毒活性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朱砂七提取物体外抑制9株临床分离致病菌和抑制新城疫病毒(NDV)的活性部位,采用琼脂扩散和试管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MTT法和鸡胚法测定了朱砂七提取物对N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内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朱砂七乙酸乙酯部位(PCE)对9株临床分离菌的MBC均小于100 g/L;朱砂七氯仿部位(PCC)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大黄素对沙门菌(鸡)、链球菌(猪)、无乳链球菌(奶牛)、表皮葡萄球菌(奶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的MBC分别为5,2.5,2.5,2.5,1.25 g/L;PCE进一步分离部位PCEA对沙门菌(鸡)、链球菌(猪)、无乳链球菌(奶牛)、表皮葡萄球菌(奶牛)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分别为24,24,12,6,6 g/L.PCC和大黄素对NDV在CEF上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CE对NDV在CEF上的抑制率为39.12%(P<0.01),PCEA对NDV在CEF上的抑制率为72.33%(P<0.01);PCEA对NDV在鸡胚中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预防组和药毒混合组与病毒对照组的血凝效价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组与病毒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朱砂七提取物具有抑制细菌作用,PCE和PCEA对NDV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蜂胶黄酮对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MTT法测定蜂胶黄酮对宿主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PK-15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将蜂胶黄酮从最大安全浓度250 μg/mL开始倍比稀释至15.6 μg/mL共5个浓度,将蜂胶黄酮分别与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细小病毒(PPV)一起加到相应长成单层的宿主细胞CEF或PK-15中,在感染后24、48和72 h分别用MTT法测定宿主细胞的存活率,代表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蜂胶黄酮可显著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这种活性与其剂量正相关,即剂量越大作用越好。蜂胶黄酮提高宿主细胞抗有囊膜病毒NDV和TGE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前期,而提高宿主细胞抗无囊膜病毒IBDV和PPV作用主要体现在病毒感染的后期。提示蜂胶黄酮可用于NDV和TGEV的预防及IBDV和PPV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甲醛对几种常用禽类疫苗病毒的灭活效果,分别使用浓度为0.1%、0.15%、0.2%、0.25%、0.3%甲醛溶液对鸡新城疫病毒(NDV LaSota株)、禽流感病毒(AIVH9亚型HL株)、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 AV127株)3种病毒进行灭活试验,观察其灭活前后的效价变化。以便找到各种病毒用甲醛灭活的最佳浓度。结果:NDV在37℃条件下用浓度为0.1%、0.15%、0.2%、0.25%、0.3%甲醛溶液灭活16~18h效价分别下降了2、2、3、4、5个滴度;AIV分别下降了1、2、3、3、4个滴度;EDSV分别下降了1、1、2、2、3个滴度。其中3种病毒全部被灭活。以上结果表明:NDV在灭活时选用浓度为0.1%~0.15%的甲醛溶液为最佳:在灭活AIV时选用浓度为0.1%的甲醛溶液为最佳;灭活EDSV时选用甲醛溶液最佳浓度为0.1%~0.15%。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葡萄叶总黄酮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法提取葡萄叶总黄酮;采用K-B琼脂扩散法分别用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胞杆菌做抑菌试验;以抑菌效果最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以总黄酮的提取率及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葡萄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50mL/L、料液比1∶4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5h,在此提取条件下测得葡萄叶中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7.16%;葡萄叶中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最大,而对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鸡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系(MSB-1)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体外培养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新城疫病毒(NDV)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作用。结果表明,该上清液只对MDV的作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NDV和IBDV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的体外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体外抗病毒效果较好的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本试验将经初步筛选出的抗病毒效果较好的淫羊藿总黄酮、黄芩总黄酮、野菊花总黄酮、三七总黄酮4个单味成分进行组方,得到9个中药总黄酮成分复方,分别从安全浓度起倍比稀释5个浓度后,以先加药物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药物、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3种加药方式加入到CEF单层细胞中,通过MTT法观察了9个总黄酮成分复方对NDV感染CEF单层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黄酮成分复方在3种加药方式中均表现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以D570值和最高病毒抑制率综合评价,淫黄、淫野黄、淫三野黄3个复方的抗病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