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析茶树机械抗病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旭晖 《茶叶》1998,24(2):73-75
本文结合茶树病害发生,流行的特点,阐述了茶树对病原物形成的两类机械抗性,一类是茶树固有的防御结构,另一类是病原物侵染后诱导形成的防御结构,最后强调了在茶树病害防治中充分发挥和利用机械抗病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病虫性机制与茶树良种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作物抗病虫性选育优质丰产、抗病虫的良种,是病虫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可以减少病虫的种群数量,而且有利于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本文就植物的抗病虫性机制来谈谈茶树良种选育。 1 植物的抗病性机制与类别 植物抗病性是寄主抵抗病原物侵染或限制病原物侵染为害的一种特性,它是植物和病原物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长期斗争所  相似文献   

3.
本文纵观中国近15年来茶树病害的研究情况,在几十篇重要文献中汲取精华,从新病害的发现、主要病害的流行规律、茶树抗病性、茶病研究法及综合防治等角度展现了茶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今后的研究方向上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3):47-48
用离体叶片技术进行了10个茶树品种(TV-30,BSS-2,TV-18,S-449,TV-29,TV-26,UP-3,CP-1,TV-22和UP-9)对茶云纹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抗病性研究。研究表明,在上述10个品种中,以TV-30品种抗病性最强,而UP-3和TV-22品种最感病。文章还报导了茶树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功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活性氧的重要消除剂。它和其他保卫反应相结合可引起寄主植物和病原菌间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loosi Loof在印度、日本、斯里兰卡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的一种重要病原物(Seinhorst,1977)。当每克土壤中有1头线虫时,就能使受害的植株枯萎,生长不良和造成严重损害(Seinhorst,1977)。被这种线虫对耐病及感病  相似文献   

6.
茶树资源抗云纹叶枯病离体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云纹叶枯病在我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和为害,茶树感病之后,生长不良,叶片脱落,芽梢细瘦,严重发病时,茶园一片枯褐,幼龄茶树甚至整株枯死。对茶树资源进行抗病性研究,对今后选育和推广应用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30份茶树资源抗茶云纹叶枯病进行了室内离体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7.
类病变突变体是植物在无显著逆境或损伤情况下以及未受到病原物危害时叶片上自然形成的类似病斑的一类突变体。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产生常伴有抗病性的增强,其中涉及到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突变体的定位和克隆以及突变体的抗病性和抗病机制。综述了水稻类病变突变基因的性状及抗病性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水稻类病变突变体形成原因、遗传特性、调控途径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对水稻抗病育种的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类病变突变体的各种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并为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包括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的功能鉴定和表达谱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转录组学研究的一个互补内容,已成为系统研究植物应答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翻译后修饰的有力工具。水稻作为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子叶植物,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理的理想模型。因此,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水稻响应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物侵染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和水稻与病原物互作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茶资源抗云纹叶枯病的苗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抗云纹叶枯病鉴定的苗期接种试验,既能较客观地反映茶树田间抗病性的强弱,又能使抗病性在苗期表现出来,早期就获得鉴定结果,对抗病育种研究具实践意义,现将对30份茶资源抗云纹叶枯病的苗期鉴定试验结果作一报道。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供试茶苗:1年生和2年生塑料营养钵扦插苗,扦插材料来自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的30份资源材料。 2. 供试病原菌:从茶园中采集具有云纹叶枯病典型病斑的病叶,经室内分离纯化,用黄豆培养基培养获得病原菌分生孢子。 (二)方法 1.创伤:用不锈钢剪刀剪去芽下第2叶以下叶片  相似文献   

10.
芒果病害种类及其病原物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我国芒果病害有25种,病原物31种。包括真菌病害23种,细菌病害1种,藻类病害1种。其中危害性较大的有炭疽病、白粉病、流胶病、幼苗立柘病、带腐病等10种。有8种病原物为国内首次报道;有1种病原物为国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对来源和特性不同的20个大麦品种,分别用20个赤霉病病原(fusarium)小种接种,再根据各品种的小花感病率来评价这些大麦品种的抗病性。同时,运用分散分析、聚合分析及回归分析来检验赤霉病菌的寄主-病原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由于供试材料(寄主)的抗性及病原物的致病力的变异很大,所以,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为非特异性变异。本试验也未观察到赤霉病菌发生小种分化。  相似文献   

12.
油菜抗菌核病的部分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感品种甘油5号植株组织中的钙含量高16.4%。油菜植株组织中的铁含量高,感病性强。而锰、锌、铜的含量与抗菌核病没有相关性。单宁含量与抗病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品种,接种处理比对照(不接种)的单宁含量高,品种间相比,无论对照还是处理,抗性强的品种单宁含量均高于高感品种(98C40)。丙二醛的含量与油菜对菌核病的抗病性没有明显的关系。油菜植株的内源草酸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高抗品种比感病病对照,其内源草酸含量高22.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品种间无显著差异。SOD酶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品种在接种菌核菌后,叶片中SOD活性变化不同。感病品种受到菌核菌侵染后,叶片中SOD酶活性增加值大于抗病品种。呼吸强度与抗病性的关系,接种后呼吸强度下降快的品种抗性强。 矿质元素、单宁、内源草酸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呼吸强度均与油菜品种(系)的抗病性有关。矿质元素中钙含量与抗病性有关。三个抗病品种(M004、中R-888、085)组织中的钙含量均高于中感品种(甘油5号)和高感病品种98C40;高抗品种中R-888比  相似文献   

13.
论昆虫病原物的致病特点及其在茶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毒、虫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及利用病原物防治茶虫的优点。提出了茶虫病原物的应用策略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福鼎市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茶树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分析了福鼎市的气候特征和茶树年发育周期气象条件,并对福鼎市范围内不同区域茶树生产的气象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不利于茶树生产的气象灾害,提出了具体的茶叶优质高产建议:一是选择海拔在200~500m的山区中层建立优质茶叶基地;二是选择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等抗寒抗病性较强的优良品种;三是注意预防冬季冻害、春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干旱。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认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与田间灰飞虱的发生量呈正相关,水稻3叶1心期比其它生育期更易感病,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本文还分析了病害的流行因子,讨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重要茶树叶部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树多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也有利于茶树病害的滋生。按照发生器官,茶树病害可分为叶病、茎病、根病和花病。世界上已有记载的茶树病原种类多达500余种。我国已记载138种茶树病害,其中真菌病害72种,细菌病害2种,类菌原体病害2种,线虫病害9种,地衣和苔藓25种,藻类2种,寄生性显花植物16种,非侵染性病害10种~[1]。这些病害会对茶树生长、生产和品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对茶树病害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多数集中于叶病。这一方面是因为叶病是我国茶树病害的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17.
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抗粗缩病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本文对引进玉米自交系和部分自选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了抗粗缩病性鉴定。在鉴定的96份自交系中,大部分表现为感病或中抗,只有P12、P20、BS110、138、6513和E综1214表现高抗,未发现免疫类型。杂交组合中,生产用杂交种绝大部分表现为中感或高感。杂交组合的抗病性与双亲抗病性的中亲值密切相关(r=0.9554)。抗病杂交组合的亲本之一必须达到高抗或中抗水平,用高感自交系作亲本难以选出抗病性好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花生晚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3份材料研究了花生晚斑病抗性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抗病性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抗病性对丰产性的制约程度接近20%;出仁率与抗病性近于呈负的直线关系;单株饱果数、百果重与抗病性之间表现曲线相关趋势,但相关系数远不显著。从研究结果预测,通过对抗病性、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的选择,可选育出抗病高产品系;通过对早熟一丰产性的选择,可选育出耐病高产品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湖北省四个地点的马铃薯青枯病样本,对其病原物的菌落形态、碳水化合物利用、显微形态、鞭毛引物序列、演化型以及致病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培养基上检测得到16个病原物菌落符合青枯菌菌落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圆形,隆起,中间红色,乳白色分泌物,并伴有褐色物质;显微观察16个病原物中仅有6个病原物具有短杆状、两端钝圆的特点;而其中能够通过PCR扩增得到鞭毛序列的病原物仅有源自武汉的HZ4-14和HZ5-1,序列比对发现两者序列一致且与GMI1000等已测序青枯菌株同源性达到99%;演化型测定结果显示HZ4-14和HZ5-1均能得到144 bp的目标条带,为演化II型;利用四种不同马铃薯材料试管苗伤根接种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均具有一定致病力。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武汉市青枯病的病原物为雷尔氏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理小种2号,演化II型(美洲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茶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树病害容易滋生。病害侵染不仅使茶叶产量降低,还会使茶叶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如以感染了茶白星病的芽叶制成干茶,其味奇苦,且有异味。据美国对亚、非主要产茶国的调查统计,每年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约占茶叶总产量的15%,与虫害相当。因此,科学、及时地防治茶树病害,是建设与管理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的必要措施。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病原检测,无需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和培养,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为茶树病害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了可能。近年来,PCR技术在国内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尚未见用于茶树病害检测的报道。本文分析了茶树病害检测的研究现状,提出运用PCR技术进行茶树病害检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该项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