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证明:在人工花器接种的条件下,棉花枯萎病菌可以通过花器侵入,导致棉籽带菌;封花试验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重病田中存在棉花枯萎病菌孢子经气传从花器侵入引起棉籽带菌的可能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花器接种后的花柱、花丝等部位,可看到病菌萌发侵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离研究证明,土壤中的棉花枯萎病菌侵入棉籽的途径是:从棉株根部侵入棉株体内,然后经由茎秆→果枝→铃柄→铃托→胎座的途径从维管束系统侵入,导致棉籽带菌。带菌棉籽主要集中在棉株中、下部的果枝和靠近茎秆的第1~3果节的棉铃内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菌侵染棉籽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离研究证明,土壤中的棉花枯萎侵入棉籽的途径是:从棉株根部侵入棉株体内, 由茎秆-果枝-铃柄-铃托-胎座的途径从维管束系统侵入,导致棉带菌。带菌棉籽主要集中在棉株中,下部的果枝和靠近茎秆的第1-3果节的棉铃内。  相似文献   

4.
探究稻曲病菌的侵染途径是预防控制稻曲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接种处理土壤、水稻种子试验,基于稻曲病菌EGFP标记、超微结构观察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和PCR分子检测法,研究水稻种子带菌或带菌土壤是否传播稻曲病。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种子和土壤拌菌接种各处理在水稻不同生长期均未观察到有病菌侵入现象,各处理水稻成熟期穗部均未出现典型稻曲球症状。试验结果暂未能证明种子或土壤带菌可作为稻曲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有待综合考虑引起稻曲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便获得该病菌初侵染来源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证明,棉花枯萎病病株的棉籽能携带枯萎病菌,随着种籽调运,传播蔓延。长期以来,在处理棉种,消灭内部枯萎病菌方面,国内外都做了一些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均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们从1970年冬季开始进行棉种药剂浸种试验。在平板培养基上筛选杀菌剂和抗生素约500种,选出有效药种近90种,其中以苯骈咪唑效果最好。 试验方法;采用经过枯萎病菌孢子液接种的棉籽(内部带菌率一般20.48—95%,平均65.48%),通过一系列处理试验,先后分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枯萎病种子带菌及消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带菌是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远距离传播的病菌来源。据仇元、段应科等研究,用黄萎病病株棉籽在消毒土壤內栽培,发病率为27.3%。用枯萎病区种子作为消毒土壤接种剂,种植棉花,发病率为40.8—95.3%。一九五九年以前,陝西武功头道塬旱地棉花并无黄、枯萎病。自一九五九年由病区調用“517”品种以后,田间病株逐年加多。头一年,田間仅有零星黄、枯萎病病株。嗣后数  相似文献   

7.
以棉花抗病材料Arcot-1与感病材料Arcot-438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棉花黄萎病菌侵染棉花后其根系内茉莉酸、水杨酸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还是感病材料,棉花黄萎病菌的侵入都导致根系茉莉酸、水杨酸含量在一定范围升高;在接种条件下,抗病、感病材料中2种激素含量最高值出现的时间都早于未接种条件,说明茉莉酸、水杨酸的含量随病害程度变化而不同;抗病材料中2种激素峰值出现的时间都早于感病材料,说明抗病材料可能比感病材料更早地开始抑制病菌侵入。  相似文献   

8.
葫芦种子带菌对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和侵染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葫芦砧木种子人工接种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sp.citrulli,Aac)的方法,观察由Aac经种传方式对葫芦砧木苗期发病的影响和Aac在葫芦砧木苗期的定殖情况,并在温室条件下分析种子中不同带菌量与葫芦砧木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Aac在随着葫芦砧木幼苗生长过程中先侵染幼苗子叶,随后沿叶脉侵入下胚轴并定殖于下胚轴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继而引起幼苗下胚轴发病;随着砧木种子带菌浓度的提高,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白粉菌在不同抗病性葡萄叶片上的侵染过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葡萄白粉病侵染过程中病原与植物互作的关键时期。【方法】以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感病欧洲葡萄品种佳丽酿及其F1代抗病株系6-12-4和感病株系6-12-2为材料,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和解剖观察统计叶片的自然带菌率。采集田间白粉病发病葡萄叶片,人工接种试验叶片,于接种后0,1,3,5和7d分别采集接种叶片,制片后显微观察,研究白粉菌在葡萄叶片表面的生长和侵染过程。【结果】田间自然条件下和田间人工套袋隔离2周后,葡萄抗、感白粉病植株的新稍叶片均存在自然带菌现象,但抗病植株带菌率较低。人工压片接种后,菌丝和分生孢子成功附着在感病和抗病植株的叶片表面。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不同抗病性葡萄叶片表面白粉菌的数量均增加,接种3 d后感病植株叶片表面的菌丝数量快速增加,并表现出白粉症状;抗病葡萄植株叶片表面的菌丝数量增加较慢,不表现白粉症状。感病材料上葡萄白粉病的侵染过程为: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然后在芽管顶端萌发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下方长出侵染丝并侵入叶片,完成侵染过程。【结论】葡萄白粉病菌与寄主识别反应的关键时期在接种后3 d内。白粉病人工接种前,葡萄叶片保持至少2周的隔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简化栽培措施对棉籽营养品质的影响程度,以3种株型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等密度(5.2万株/hm2)条件下采用常规整枝和不整枝2种栽培方式管理,测定不同栽培措施下不同结铃部位棉籽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整枝措施对棉籽中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整枝能提高果枝铃棉籽中的粗蛋白含量,降低果枝铃棉籽中的粗脂肪含量;整枝措施和品种类型对棉籽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没有互作效应,而品种类型和结铃部位对棉籽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互作效应显著。总之,简化栽培措施主要影响棉籽的粗脂肪含量,下一步提高棉籽脂肪含量应作为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氯氰菊酯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在田间条件下摸索该药在棉籽及棉叶中的降解趋势。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喷药九次,最终残留棉籽不超过0.05mg/kg,土壤中均系痕量检出;棉籽中半衰期9.2天,棉叶上半衰期4天。  相似文献   

12.
比较种子带菌和土壤带菌作为接种体来源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土壤带菌是田间接种体的主要来源。不同带病水平的种子,即使100%带病,引起病害的严重度没有多大差别,在发病初期调查,连作地的平均病指为2.98%,而与玉米轮作的地块仅为0.98%,病害降低了67.11%。室内进行的接种条件研究证明,接种体的浓度以每毫升悬浮液中含40000个孢子为宜。接种后,应立即保湿。孢子落到叶片上,没有足够湿度的情况下,6天后便失去侵染活力。孢子在饱和湿度下,2小时亦能侵入,2~8小时侵染率都很低,以保湿24小时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种子带病传病及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年播种病穗上采集的带菌稻种,在无菌土壤和隔离条件下种植,抽穗后出现病穗,表明带菌稻种可以传病.采用人工培养的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于抽穗前7~10天对水稻进行喷雾接种.可以鉴别品种间的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赛丹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赛丹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 6.3 d和 15.0 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赛丹在棉籽中无残留。  相似文献   

15.
棉花的子叶肥大,属双子叶植物,在温度适宜,水分足够,空气条件好的情况下的成熟良好的棉籽的胚就开始萌发。但因为幼茎的弯曲和子叶的肥大,出土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并且,棉籽也必须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由此可见,棉花对突然、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的要求很严格。本文就棉花播种的技术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板栗实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及侵染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地区板栗实腐病的病原菌有5种.在板栗怀黄品种处于不同活力状态的种子上接种,表明这些病原菌的致病性有差异.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致病性最强,受种子活力状态的影响较小;Dothiorella gregaria致病性较强,潜育期的长短受种子活力的影响较明显;Fusarium solani,Phomopsissp.和Rhizopus stolonifer致病性较弱,仅在种子活力水平较低时致病,且发病率也低.在栗果不同发育阶段和种子贮藏时期分离检查花器和栗果组织带菌状况,病原菌在板栗雌花受粉期以后开始侵入花柱和栗苞外壳,8月中旬花柱和果皮上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9月中旬栗果近成熟期病原菌进入种仁.  相似文献   

17.
氯氟氰菊酯(功夫)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氯氟氰菊酯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新疆南疆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氯氟氰菊酯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1d和9.7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氯氟氰菊酯在棉籽中无残留。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棉花为常異花授粉作物。其在开花时,往往由于雨水冲洗、昆虫缺少、花器構造等影响,柱头上不能获得大量花粉来良好地完成受精过程。因而引起棉鈴脫落或籽棉發育不良,遭受减产之損失。这不仅关系当代籽棉的产量,而且对于留种用的棉籽品質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棉花良种繁育工作中,常利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供应花朵柱头以大量而多样的花粉,滿足胚珠选擇受精的作用,改善其受精的生理环境。从而减少棉鈴脫  相似文献   

1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氟氯菊酯(天王星)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氟氯菊酯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 8.7 d和 11.8 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氟氯菊酯在棉籽中无残留。  相似文献   

20.
钾对棉籽成分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钾水平处理下的棉籽成分与品质,结果表明,施有促进光合产物向棉籽运输,增加棉籽的百粒重,从而大大提高棉花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钾能显提高棉籽仁中粗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降低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油脂品质的提高,但施钾可明显提高棉业中有毒酚的含量,这对棉籽的综合利用是个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