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重茬病防治剂对大棚重茬草莓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处理和溴甲烷熏蒸处理土壤为对照,研究原美草莓重茬病防治剂不同剂量,对大棚重茬草莓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拟证实原美防治剂的生态安全性和土壤处理效果,确定其有效剂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不同处理和不同生育期(初花期、盛花期和采果后期),防治剂处理A3(150g/m2)根际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未处理、溴甲烷处理和其它浓度处理,充分提高土壤肥力。草莓产量比溴甲烷处理提高33.6%,比对照提高388.9%。因此认定原美重茬防治剂对草莓生产比溴甲烷处理效果好得多,其有效剂量为150g/m2。同时从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得到10个纯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以疫霉属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2.
酚酸类化感物质对两种西洋参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选择土壤与植物体内常见的酚酸类化合物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香豆酸并根据它们在西洋参种植地土壤中的含量设计测试浓度,测定这些化感物质对西洋参致病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根腐菌(Fusarium solani)菌丝生长的作用,探讨酚酸类化感物质与西洋参病原菌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浓度为0.1~1mM/L的丁香酸对西洋参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香草酸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呈浓度效应,浓度在1mM/L以上的香豆酸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阿魏酸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于西洋参根腐菌,阿魏酸对其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香豆酸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香草酸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0.1~1mM/L丁香酸对其生长基本无影响。不同酚酸在不同浓度下对2种西洋参病原菌作用不同,在田间实际情况下,化感酚酸与西洋参病害的发生之间可能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盐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小区产量为7652.10 g/7 m2~8609.17 g/7 m2,均显著高于对照(CK,6782.30 g/7 m2)。室内盆栽试验各处理在根长、根干重、株高、苗干重、次生根明显高于对照。改善了土壤,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田间试验中A处理的全氮、全磷分别高于对照0.83%和0.97%;速效磷A和速效钾C处理分别比对照高5.56 mg/kg和15.04 mg/kg;室内盆栽试验也有相同趋势。速效钾对玉米幼苗的根长、根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628和r=0.5399;全氮、速效磷对玉米穗重、小区产量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施入生物有机肥起到了改良盐碱土壤、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杨树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美芳  王璐  郭楠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5):146-151
为了解细根生长、周转及其对土壤碳库的贡献,以太原地区杨树人工林(Populus tomentosa)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取土样法及分解袋法,研究了细根(< 2 mm)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年生产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为241.8 g/m2,其中活细根生物量为168.0 g/m2,约占细根总生物量的69.5%。细根主要集中于0~10 cm土层,且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细根生物量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4月。细根年分解量为35.3 g/m2,年死亡量为98.2 g/m2。细根年生产量估计为216.6 g/m2,年周转率为1.29次。0~40 cm土层细根总碳储量为97.4 g?C/m2,每年由于细根死亡向土壤碳库输入的碳量约为39.6 g?C/m2。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细根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细根季节动态与土壤水分及气候特点密切相关。由于本研究区地处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短缺是导致细根生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且影响细根周转及其向土壤有机碳库的碳输入。  相似文献   

5.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公园绿地土壤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公园绿地土壤质量,拟采用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对北海公园绿地土壤进行改良。北海公园绿地土壤压实严重,理化性质总体较差,已经严重阻碍植物生长。对此现状,试验共设3 个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添加量分别为25、40、55 kg/m3。经一个生长季后,对改良后土壤容重、孔隙度、pH、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产品可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利于植物生长。其中添加量为40 g/m3处理效 果最佳,改良后土壤容重达到1.34 g/cm3,pH 8.09~8.11,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3 倍,为29.32~53.31 g/kg,速效养分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的五级以下水平达到二级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大葱育苗进行探索,进行两段式育苗技术试验,与常规育苗对比,苗高2.5 cm,增长10.8%;茎干粗0.04 cm,增长40%;100株苗重80 g,增长15.8%;根长8 cm,增长28.6%。苗壮根粗长,有利于缓苗,生长较快,提高产量,产量高579 kg/667 m2,增长18.8%,产值多500~900元/667...  相似文献   

7.
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棉花苗期病害与天气、土壤的关系 棉花出苗前的低温,使棉子出苗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烂种;棉苗出土后15d左右,抗逆力较弱,棉苗容易致病。此时如遇寒流、降水和大风,苗病即严重发生;多年连作重茬,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整地质量差,苗病发生较重;土壤疏松,水肥条件好,棉苗生长健壮,发病就轻。  相似文献   

8.
正三七种植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导致三七根腐病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三七产业的发展。为了寻找一种有效克服三七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土壤生态控制处理方法,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比较了8种不同的土壤处理方法对三七幼苗生长及根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土壤处理方法对克服连作障碍都有一定的效果;对试验处理的出苗率与存苗率、生物量的积累和减少根腐病的发生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为:田间蒸汽处理大扫灭(有效成  相似文献   

9.
西洋参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北京两个产地不同年限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计数和鉴定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比较,西洋参根际土壤微生物有总体水平看,均有所增长,土壤理化性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鉴别出西洋参根际真菌的主要优势种群,并且得出西洋参根际的主要病原菌(Alternaria sp.)等和拮抗菌(Thrichoderma sp.)等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所需的适宜播种量,以杂交晚稻品种‘天优华9’为材料,设置每盘干种60,70,80 g 3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量对可降解秧盘育秧的秧苗素质具有显著影响,供试水稻的叶龄、单株根数、倒二叶SPAD值、苗茎基宽、苗干重等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均降低,株高增加,叶、茎、穗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减小;播种量越少,根系生长速度越快,分蘖早发,70 g/盘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多;不同播种量育秧对水稻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各处理间差异较小,播种量为60 g/盘和70 g/盘的实际产量分别比80 g/盘增产237.75 kg/hm2和228.1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97%和2.85%。综合考虑各指标结果,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的最适播种量为60 g/盘。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双季杂交稻机插育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磁场处理对紫苏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20.9mT和42.5mT两个剂量的磁场对紫苏种子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0h、1h、2h、3h、4h、5h。结果表明:20.9mT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处理3h时发芽率最高,可达89%;在42.5mT磁场强度处理下,不同处理时间内种子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对照,说明42.5 mT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有利于种子萌发;在42.5mT的磁场强度下,3h的磁场处理对株高、根长和须根数的增加都有明显促进作用;POD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在3h时相对增幅最大,说明42.5mT的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时,3h为最佳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三七的道地产区为云南省文山州,为典型的宿根植物,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为解决三七的供需矛盾,将火烧三七重茬土壤应用于三七种植,研究该土壤对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及自毒效应的影响,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火烧土中速效K、速效P、速效Mg、速效Fe、速效Mn含量较高,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也优于其他2种土壤。与其他2种土壤相比,重金属的含量较低。(2)在三七根腐病调查中,火烧土种植的发病率在第2年为0%,第3年为2.1%,远远低于其他2种土壤。(3)火烧土可提高三七产量以及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因此,火烧土可控制病虫害,增加土壤肥力,减少重金属含量,同时减少连作中产生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外源SO2对紫苏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SO2(0,0.5,1,1.5,2,2.5 mmol/L)处理紫苏种子,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萌发,测定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以及幼苗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5 mmol/L时达到最大;叶绿素含量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MDA含量、PPO活性则随着SO2浓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1.5 mmol/L时到达最低。实验表明用1.5 mmol/L浓度的外源SO2处理紫苏种子有利于其萌发和生长,可以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贵州紫苏资源收集以及叶色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调查贵州地区紫苏资源的多样性,研究紫苏叶色性状的差异及成因,收集并种植贵州地方栽培及野生紫苏资源53份,调查苗期叶片颜色性状,并测定其花青素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贵州地方紫苏资源叶色有面绿背紫、全绿、全红(紫)等多种性状。全红(紫)紫苏花青素含量较高,叶绿素含量较低;绿色紫苏则相反。不同紫苏材料间,花青素含量差异最高可达到60倍,叶绿素含量差异最高在3倍左右。但是,其中有2个材料同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及花青素含量。叶片中花青素与叶绿素含量差异,导致贵州地方紫苏资源叶色存在着较大的多样性,该工作为紫苏资源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有机物料对连作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邑甜茶为试材,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在连作土中施入腐熟鸡粪、羊粪和牛粪等有机物料对幼苗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显著提高连作土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真菌数量各处理均显著降低。各处理亦促进了平邑甜茶株高、地径、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地上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增加,其中鸡粪处理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213.91%、80.00%、332.40%、325.78%、487.40%和480.95%,表明有机物料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6.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是一种药食兼用型的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利用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技术(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seq)对30份紫苏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以‘日本晴’(水稻)为对照,测序获得紫苏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NP分子标记。通过测序共获得106.92 Mb Reads数据,各样本Reads数据在1742153~9815872之间,样本平均测序质量值Q30为95.91%;平均GC含量为39.16%。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获得406599个SLAF标签,样本的平均测序深度为19.13倍,其中多态性的SLAF标签共有140387个,共得到419223个群体SNP标记。利用开发的SNP分子标记将30份紫苏种质资源分为2组,紫苏SNP分子标记的研究可为紫苏的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紫苏资源鉴选中产量构成因素的问题,对贵州地区收集的50份紫苏种质资源材料进行2年2点种植,并对农艺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学性状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总穗数,其次是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是影响紫苏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3个因素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037、0.069、5.598 g。结果表明,紫苏高产育种研究应主要考虑株高、单株总穗数、千粒重指标。该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鉴选评价,以及紫苏材料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连作大豆苗期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作障碍是限制黑龙江地区大豆产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病期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为生物防治大豆根腐病奠定基础。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苗期大豆土壤中的3个大豆品种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苗期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丰度值以及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并且不同大豆品种间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验证了连作年限、大豆品种均对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意大利石松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大沙、河沙和绵沙3种不同砂土条件下的萌发率、出苗率、保苗率、株高、主根长度、幼苗干重和鲜重,探索意大利石松出苗适宜的砂土类型。结果表明:(1)意大利石松种子在大沙、河沙和绵沙3种砂土中的平均萌发率分别是58%、83%、75%。(2)3种砂土下的平均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是57%、75%、39%和52%、68%、28%。(3)3种砂土下的平均株高和主根长度分别为9.0、10.4、9.3 cm和16.0、27.7、16.5 cm。(4)3种砂土下每株幼苗的平均干重和鲜重分别是0.48、0.69、0.58 g和1.79、2.38、1.99 g。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意大利石松生长的砂土类型为河沙,萌发率为83%,出苗率为75%,保苗率为68%,株高和主根长度为10.4 cm和27.7 cm,鲜重及干重为2.38 g和0.69 g。  相似文献   

20.
用复合氨基低聚糖对1~4年生西洋参处理,结果表明:1年生西洋参亩株数增加1.4万株,增产34.8%;2年生增产12.8%;3年生增产16.6%;4年生增产15.7%。对西洋参立枯病防治效果达69.8%,锈腐病为61.4%,晚疫病为66.5%,黑斑病为49.5%,参根白、短而粗,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