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一种真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翌年环境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染根颈和茎基部,或产生游动孢子,经灌水传播,从辣椒气孔、伤口和表皮侵入,多在积水处形成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2.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的病残体里越冬,翌年湿度大、温度在18~22℃时,萌发侵入寄主,在病株上病原菌产生大量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3.
接种测定表明,辣椒疫菌(Phytophthora capsics L.)除侵染葫芦科的12种作物外,还可侵染棉苗、荞麦苗等。在培养条件下,其菌丝在10℃下可以生长,25—30℃生长最好,37℃时不生长,有的菌株在4℃左右低温下保存20—38天便失去活性。它在燕麦琼脂、菜豆粉琼脂和蔬菜汁琼脂培养基上易产生孢子囊,且在蔬菜汁琼脂和莱豆粉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卵孢子较多。有的菌株随移植次数增多和保存时间延长,致病性便明显降低或丧失。它在土壤溶液和Petri溶液中6h就可形成孢子囊,24h达大量,故大水漫灌、深灌积水,或较长时间降雨,或中量雨前后灌水,或灌水后又跑水造成重灌等,均利于辣椒疫病暴发。  相似文献   

4.
<正>1.危害症状主根和地表以下的茎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边缘不明显,逐渐变成暗褐色至黑褐色,凹陷或开裂。至开花结荚期,地上部才有明显症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一般叶片不脱落。病株主根受害腐烂,不生侧根,植株矮小,严重时茎、叶枯萎死亡。在潮湿条件下,病株茎基部长有粉红色霉状物。2.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是发病的条件,另外,土壤黏重、低洼积水,基肥不腐熟或不足,多年重茬等,也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5.
辣椒大棚育苗中,由于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容易造成辣椒发生猝倒病,其感病原因及防治如下:一、发病症状辣椒猝倒病是幼苗出土后叶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继续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最后失去支撑力,倒伏在地。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  相似文献   

6.
一、辣椒青枯病 (一)症状识别 辣椒青枯病在苗期不表现症状,坐果初期开始发病,最初病株在中午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在气温高和土壤干燥时,2~3天后全株凋萎不再恢复而死亡,但植株仍保持青色.病株茎面没有明显的症状,横切病株新鲜茎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且一直延伸到上面枝条.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可挤出污白色细菌黏液(区别于其他真菌性枯萎病),用手拔起,需稍用力(区别于根腐病).(二)发病条件 辣椒青枯病的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7.
<正>一、软腐病1.发病症状辣椒根部受害后变黑、腐烂,地上部萎蔫死亡。果实和近地面果实受害后,病部呈水渍状暗绿色,果实软腐,病果皮上产生茂密的白色菌丝。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农家粪肥及植物病残体中,并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宜,即可引起病害发生,染病苗、病土和田间流水均可传播病菌。高温、高湿条件下或降雨多、气温高且经常灌水的田块,发病均重。重茬地栽培发病重,近地面果实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一、疫病1.症状从苗期到结果期均可发病,危害辣椒的花、叶、茎、果实。该病在保护地以根腐型为主,多从根颈部侵入,病部黑褐色。凹陷或萎缩,病斑可围茎造成根部死亡,植株凋萎。烂果多数从蒂部开始,初期病部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褐色的斑点,后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时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不易脱落。在棚室内病菌主要由灌溉水传播,发病中心多形成于棚室低洼积水、土壤黏重或棚膜漏雨  相似文献   

9.
郭春歌 《河南农业》2014,(20):55-56
辣椒疫病是辣椒常见病害之一,危害辣椒的根、茎、叶、花、果等;疫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靠灌溉水、雨水、气流、农事等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发生,降雨后常造成该病爆发流行。提出了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即加强田间水肥管理,控制中心病株,摘除病株、病叶、病果并带出椒田焚毁,配合喷施易保、可杀得叁千、抑快净、普力克等。  相似文献   

10.
经多点调查,掌握了辣椒疫病发病因素与温湿度、灌水方式、品种、前作、苗床带菌、土地平整程度和栽植方式有关.阴雨时间长,光照不足,棚室内湿度过大,滴水多,辣椒株体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有利于病菌的扩展与侵染.加之病菌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病害易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1.
张华 《河南农业》2010,(7):20-20
一、辣椒青枯病 (一)症状识别 辣椒青枯病在苗期不表现症状,坐果初期开始发病,最初病株在中午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在气温高和土壤干燥时。2~3天后全株凋萎不再恢复而死亡,但植株仍保持青色。病株茎面没有明显的症状,横切病株新鲜茎部,  相似文献   

12.
一、番茄疫霉根腐病 1.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大棚番茄5月中旬初见病株,  相似文献   

13.
<正> 辣椒根腐病是辣椒上的主要病害,其发病在辣椒定植后,病株枝叶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其病原腐皮镰孢霉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且抗逆性强,传播途径十分广泛,一旦环境适宜,极易造成危害,为辣椒较难防  相似文献   

14.
辣椒炭疽病在棚室辣椒生产中,已成为常发病害之一,发病重时,可使辣椒减产近1/3,而且在辣椒贮运中仍继续为害。发病条件:气温在27℃左右、相对湿度大于95%时,易发病。定植密度过大,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棚室内放风不及时,湿度偏高,均会加重炭疽病发生。果实受伤后,易感染炭疽病。  相似文献   

15.
经试验表明,辣椒疫病病菌可直接侵入或通过伤口侵入寄主组织,有伤口存在则更利于侵入.已查明我区辣椒疫病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土壤病残体上越冬,来年随水滴、土粒等飞溅传到寄主上,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侵染为害.寄主病部表面产生孢子囊,借气流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本文采用植病流行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辣椒疫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正一、怀牛膝的主要病害目前,怀牛膝的主要病害有白锈病、叶斑病、枯萎病、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等。(一)白锈病1.症状。受害叶片正面出现褪绿发黄的小斑点,叶背面对应处有许多圆形或多角形的小白疱,微隆起,为病菌的孢囊堆,成熟后破裂散发出许多白色粉状物。孢囊堆连片,会使病叶枯死或早落。2.发病规律。该病原菌以卵孢子形态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春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在孢  相似文献   

17.
辣椒根腐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椒根腐病是由镰孢菌属病菌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多发生于定植后。发病初期,病株白天枝叶稍见萎蔫,傍晚至次日凌晨恢复,病症反复数日后叶片全部萎蔫,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及根颈部(即茎与土壤接融处)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易剥离,多由侧根蔓延至主根,病株随即枯萎死亡。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面积不断增加,轮作倒茬困难,辣椒根腐病发生愈来愈重,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质量。我们对防治辣椒根腐病的药剂进行了对比试验,旨在探索有效防治辣椒根腐病的药剂用于指导农业生产。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枯易康5%水剂(西安近代…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夏季,玉米疯顶病在长子县少数地区小有发生,河谷、沟坝及低洼涝湿地发生较重。虽然总体面积不大,但发 病田块病害 较重,病株率高 ,田间倒伏严重,对农业生产为害较大,值得引起重视。 一、病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1. 病菌传播途径 该病毒又称玉米疫霉病,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原因 辣椒疫霉病病原系真菌,属鞭毛菌亚门,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到茎的基部,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重复侵染。雨季或雨后骤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新疆各地辣椒常在盛果初期突然死亡,一般轻病田死秧5—10%,中病田死秧30—50%,重病田死秧80—100%,严重影响辣椒生产.在哈密地区,辣椒死秧多在6—9月发生,高温和过量灌水往往突然发生死秧.病株开始叶片萎蔫下垂,呈青枯症状,3—5天后叶片变黄全株枯死;其主根、侧根或近土表的茎皮组织,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并迅速腐烂,地上部分得不到水分供应而死亡.田间浇水过量或大量降雨时,叶、枝亦可发病,果实呈水浸状腐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