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技法独特,园林意境优美,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章尝试从苏州园林的实例出发,从环境、人文、建筑空间和植物山石等方面探索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特征,使传统园林艺术得以延续,并推动现代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独乐园是北宋时期洛阳的一处别具一格的文人园林,结合时代背景借助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司马光生平和造园经历等解读独乐园的造园意境。以仇英《独乐园图》为主要依据研究了画中山石、水体、植物和建筑4个基础景观的构成要素,通过画中布局、形态、种类、色彩等细节分析了园林中的细节设计,深入领会造园者的设计巧思。归纳出了造园立意质朴、自然审美高尚、空间主题明确和文人活动合理的园中意境营造方法,并以九间堂设计为例总结了在现代新中式景观设计营造将诗、画、园相结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景题是园林活动与诉求的的主要体现形式。《洛阳名园记》所载北宋洛阳园林景题涉及到的园林活动有植物游赏玩乐、读书集会、天光云影的欣赏、园圃种植活动、冥想参悟等;园林或质朴或富丽或雅致,园主人无不对竹、水、天光云影自然风景偏爱,反映出文人高洁、虚心的精神标榜以及对雅致园林生活的需求,进一步体现了当时政坛文人在出仕和隐逸之间的矛盾与统一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李丹丹 《绿色科技》2022,(5):83-85,150
锦程公园是北方少有的浸润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公园.分析了锦程公园的造园手法,从空间布局、造园要素、造景手法及意境营造四方面进行了研究解析,提供在北方打造江南特色园林的新思路.在总体空间布局上形成以水面为中心,建筑湖石进行围合的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上用地域性景观材料打造江南特色景观,造景手法上要多样打造曲折自然之势,意境上要...  相似文献   

5.
古典园林的一些造园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巧于因借、以有限空间造无限景观、创造意境等。如果这些造园思想能够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得到有效利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仅匏够使我们伟大的古典造园思想发扬光大,而且能够与现代造园技法相结合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避暑山庄和法国的凡尔赛宫共同修建于十七世纪,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以及不同的造园方法使得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但都代表了当时东西方园林的最高水平,是东西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本文从两座皇家园林的相地选址、规划布局、造园意境、园林布局以及修建目的等几个方面比较一下东西方皇家园林的不同,意在推动园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京都桂离宫是日本最著名的园林之一,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的首席,也是日本古典第一名园。桂离宫属于江户时代的建筑,江户时代是佛法、荼道、儒意综合期的时代。因此,从造园风格上看,桂离宫也是多种风格的综合体,处处渗透着禅意和诗意,它的古朴、优雅、娴静完美地体现着日本文化的精神,表现了日本民族内心对山石草木的感知方式。体现了清、静、和、寂的日本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传统的造园与现代的园林设计当中,一直将主要目的设定为:营造美的环境,创造美的意境,在景物设计中营造美的精神享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园林设计者,依据一定的造景方式,将山林、水体、建筑、地面、声响、天象和气象等因素进行总结与组织,从而促进园林景致的组织与规划,最终促进园林景物与意境的结合。本文将以园林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造景方式与手法。希望本文的成文可以为园林设计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造园,古往今来,神形兼备,“神”通过意境的营造以传达园的精神与韵味,“形”通过地形空间的塑造以形成高低、远近、虚实、藏露的丰富场景,为意境的营造提供平台。神与形相互烘托,互相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第十届花博会广东“粤芳园”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了“高山流水”“小中见大”的丰富空间与景观层次,以曲径通幽、蜿蜒前行的园径引导游人沉浸式体验绿意盎然、花木繁茂的岭南水乡的风采,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中国园林的“形”与“神”,体现了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在当代园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弥儿 《绿色科技》2014,(8):135-137
由意境的概念、由来和发展以及古今造园大师的著名论说入手,并通过对若干在园林意境创造上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作品的意境描述,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以苏州虎丘拥翠山庄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位置、地形、布局、借景、问名等方面,运用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分析和论述了拥翠山庄独有的意境表达、丰富的意境蕴涵和显著的意境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北京东贸国际花园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及构思,通过阐述园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和景观设计思想,对其主题设定、空间氛围营造到园林意境创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总结在现代风格住区园林中创造意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丰富宋时期竹景观研究,文章以宋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研究方法,从宋代画作中的竹景观类型、功能设计、空间布局、意境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宋代竹景观的总体特征与设计思想。研究表明,宋代绘画中的竹景观设计体现了宋人因竹就势、择地而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明代名匠佳园荟萃江南,上海私家园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日涉园由张南阳参与造园,作为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之一,具有极高的复原价值。通过对日涉园方志、园记、园诗和园图的搜集整理、对比分析,梳理了园林的历史沿革,确定了园址范围,得出主景旷达、次景幽邃的园林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导复原了平面图;并对其造园要素展开研究,且就叠山艺术与张南阳建造的另两座园林豫园、弇山园相比较,归纳出日涉园具有山石巍峨奇巧、水体聚散有致、花木野趣自然三方面的园林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新江南园林的造园范式,丰富新江南园林造园理论和方法,增强新时期风景园林文化自信,以无锡市尚林苑为例,对其造景艺术特色、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新江南园林造景理念、方法和创新手段,认为无锡尚林苑以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理论为指导,运用新材料、新格局,满足园林新功能,做到了对传统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言象意”思想的上海方塔园诗意空间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析"言象意"思想与园林意境营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立意、取象与尽意的园林意境空间营造方法。以方塔园为例,分析其在立意、取象与尽意等方面的营造手法,证实基于"言象意"思想的营造手法在诗意空间营造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从中得到对现代诗意空间营造的启示:自然与生态精神的追求,传统文化的提取,现代资源的应用与诗性思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藓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点及隐喻特点的景观元素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19.
邓锐  周妍 《广东园林》2020,42(1):41-44
澳门园林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风格,形成兼容、开放、多元的园林形式。卢廉若公园作为澳门近代"三大名园"之一,其独特的历史使公园形成与众不同的风貌——以大面积的水体、山石及植物进行造景,又融入了西式装修风格。通过史料考证和现场调研,对卢廉若公园的总体布局和景观序列进行分析,并探寻公园从叠山理水、建筑特色到楹联绘画体现出的诗情画意,继而深化人们对卢廉若公园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杨俊 《广东园林》2011,(3):14-17
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体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