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摘要:我国化肥和农药施用过量,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损害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为实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力争零增长目标和十九大提出的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目标,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基于安徽、山东、湖北三省,五县(区、市),水稻、苹果、蔬菜、茶叶四个产业作为项目区410份调查问卷,通过构建农民参加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的意愿和担忧模型,对农民参加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流转土地、使用过有机肥、参加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可以接受的培训时间越长的农民越愿意参加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化肥使用次数越多、当地有产地检验、对之前的培训效果越差的农民对采用新技术施肥用药越担忧。提出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的对策建议:划分不同产业,开展精确化培训;按照实际需求,开展精准化培训;按照农民特征,开展精细化培训。  相似文献   

2.
绿色无公害洋葱生产是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种植,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产品经专门机构检测认定,农药残留量、硝酸盐及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都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许可使用绿色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洋葱产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卫生、优质、无污染。绿色无公害洋葱生产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增"即增施有机肥。栽培韭菜的田块整地时施入腐熟有机肥,以进一步培肥地力,改善品质,提高单产。承担一池三改的韭菜基地,充分利用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通过底施沼渣,追施、喷施沼液,达到防病、治虫、增产三重功效。"二减"即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改变传统种植中过度依赖化肥的不合理种植模式,变无机为有机,变单一施肥为平衡施肥。防病治虫时首先采取农业、物理、生态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的目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保供工作情况。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2015年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组织开展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的就是通过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19年,我国化肥农药的用量已经连续3年减少,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达到了39.2%,比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农药利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培肥技术提供指导.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为平台,选择4个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SNPK).测定1990-2018年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在近日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说,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但其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低15%至20%。化肥方面,要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范围,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测土配方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茶园施肥两极化、偏施氮肥、磷、钾肥相对不足,偏施化肥,少施有机肥,偏施单体化肥,少施复合肥及施肥方法不当等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无公害茶园施肥原则和施用肥料的种类,以及土杂肥的施用、追肥和叶面肥的施用等无公害高效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组成、总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进而明确黄泥田土壤肥力提升的最佳施肥方式,以金衢盆地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设置无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牛粪和化肥配施秸秆4个处理。结果表明,化肥与牛粪配施处理>0.250 mm团聚体百分含量最高,在0~15 cm和15~30 cm较不施肥对照分别提高了7.1,11.0百分点;而化肥配施秸秆与单施化肥处理之间在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异。此外,化肥与牛粪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18.7%,98.7%。表层土壤中POC/SOC由大到小为:化肥配施牛粪>化肥配施秸秆>单施化肥≈无肥。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牛粪或秸秆处理提高了1 030 cm-1相对吸收峰强度,说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土壤碳以多糖类相对含量更高。综合考虑,化肥配施牛粪在改善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碳库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探索最佳的化肥农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以期提升马铃薯产量及品质,进而指导实际生产。本研究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4个肥料处理,每个肥料处理又设A、B两个农药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处理2减施化肥、增施商品有机肥(750 kg/hm2),可改善品质,较对照增产6460.2 kg/hm2;处理3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菌肥(300 kg/hm2),改善了马铃薯的部分品质;处理4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600 kg/hm2)+腐殖酸肥(45 kg/hm2),可改善品质,增产32.24%;农药处理未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品质造成不良影响。试验证明,处理4在减少化肥用量、增施腐殖酸肥后增加马铃薯结薯数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开展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得出大麦减量增效集成施肥技术,以提升大麦生产质量,降低化肥施用量,减轻土壤面源污染,实现化肥施用零增长的目标,为保山大麦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表明,推荐的配方施肥(每667m2施N 15 kg、P2O57 kg、K2O 6kg)减N10%+有机肥处理(有机肥200 kg/667 m...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研讨会在该校中原农村信息港召开。河南省科技厅农村处和该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谭金芳主持。"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的内容之一,由该校作为项目申报牵头单位,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钾素形态的影响。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对不同田间试验小区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处理分为3类:单施化肥、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结果表明,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除NP+S2.5)和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相比不施肥(CK)处理全钾含量都有所增加,其中S5.0、N+S5.0、NPK+S5.0处理增加效果显著,单施化肥处理相比CK处理全钾含量变化不一致,其中N、NP处理较CK处理全钾含量有所降低,K和NPK处理较CK处理显著增加。缓效钾含量在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的影响下其含量增加效果显著,其中K+S5.0处理缓效钾含量增加最多。矿物钾是土壤中相对稳定的钾素,长期施肥对黑土中矿物钾含量的变化影响并不大。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低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和高量玉米秸秆配施化肥处理相比CK处理速效钾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以NPK+S2.5、K+S5.0、NPK+S5.0处理速效钾含量增加最多。长期施肥对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的影响都以K+S5.0处理增加最多。黑土中的矿物钾约占全钾的90%~98%,矿物钾占全钾的比例最高,水溶性钾占全钾的比例最小。因此,不同施肥处理中以化肥配施玉米秸秆对土壤中各种形态的钾素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NPK肥配施,黑土中的钾素形态因不同的施肥处理其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3.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景NPK化肥主要是由于lO~50μm粒级碳、氮储最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黄淮海潮土区小麦最佳耕作和施肥模式,以河南省夏邑县潮土试验基地为平台设置了2种耕作方式(深耕和旋耕)和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及3种化肥配施有机肥),测定不同耕作和培肥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及产量。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表土层和犁底层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旋耕条件下土壤表层养分高于深耕。旋耕增施有机肥促进了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籽粒氮和植株氮在化肥配施有机肥22 500kg/hm2时效果最佳;籽粒磷和植株磷含量在化肥配施有机肥7 500kg/hm2时效果最佳。深耕增施有机肥明显提高了小麦产量,最佳有机肥施用量为化肥配施有机肥15 280kg/hm2。  相似文献   

15.
化肥减量提效与农药减量控害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并满足小麦的高产高效要求,分别在睢县进行小麦高水肥地减量施肥试验和小麦适期适量用药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水肥地进行减量施肥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对高水肥地小麦适期适量用药,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且喷药次数适当减少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化肥减量提效与农药减量控害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符合科学施肥与绿色防控要求,并且能够促进节本增效,提高小麦产量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最新发布消息,近日,该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海南省澄迈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宋宝安,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聂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稻田在翻压等量紫云英作绿肥的情况下化肥减量施用对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托长期种植紫云英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MV+100%F、MV+80%F、MV+60%F、MV+40%F)对水稻收获期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翻压紫云英可以替代20%~40%氮肥;与单施化肥(100%F)和紫云英配施化肥(MV+100%F)相比,紫云英配施减量20%~60%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不施肥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可显著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为5.5%~17.8%,并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15.0%~26.0%。单施化肥(100%F)、紫云英配施100%、80%、60%和40%化肥水稻产量较对照不施肥提高30.0%~39.6%,以紫云英配施80%化肥水稻产量最高。紫云英配施减量20%~40%化肥水稻产量较配施化肥100%增加2.7%~7.1%。分析产量主要构成发现,紫云英配施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综合考虑土壤理化性状、水稻产量等水稻可持续发展因素,豫南稻区紫云英翻压量22500 kg/hm2时,化肥减施20%~40%均可在此地推广,以化肥减施20%为最优。  相似文献   

18.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选择黄瓜(Cucumis sativus)、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3种蔬菜进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传统施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配施20%有机肥及化肥减量60%配施40%有机肥)对连续种植的蔬菜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完全施用化肥相比,化肥减量20%对蔬菜的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还原性维生素C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了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及配施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对黄瓜、苦瓜和甘蓝的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黄瓜、苦瓜和甘蓝这3种蔬菜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化肥减量对连续种植的蔬菜产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蔬菜的品质,以化肥减量60%并配施40%有机肥的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强筋小麦高效营养调控措施,以郑麦366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植株生理特征以及土壤理化和生化性质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计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鸡粪和化肥配施(CF+CM)、豆秸和化肥配施(CF+SS)。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较不施肥籽粒产量显著增加20.90%~28.36%,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相比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在产量构成要素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均无显著变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8.19%~10.86%,但在净光合速率上无显著差异。同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及碳氮比均无显著变化,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增加。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细菌/真菌显著增加。整体来看,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冬小麦植株生长发育,增加土壤养分供应,也能够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对于豫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潮土肥力监测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8年不同施肥制度的基础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施用化肥处理的处理中,施用氮肥及与磷钾肥配施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氮肥(PK)处理,其中以NP和NPK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