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滇西北区域林地变更成果、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等数据,采用影像判读确定滇西北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初步成果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为4 494 278.26 hm2,占滇西北土地总面积的76.96%,其中暖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占比最大为23.10%,在滇西北各县均有分布;香格里拉市分布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最大,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和高寒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香格里拉市;纳入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占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面积的77.32%。  相似文献   

2.
更新期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处于更新期30 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 %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 %,林下植物为46.09 %。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 %,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 %,土壤(0~100 cm)的碳贮量为75.48 t·hm-2,占34.36 %。橡胶树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关系。树干的生物量最大,其碳贮量也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5.67%。  相似文献   

3.
闽北毛竹林枯落物层持水功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杉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林下枯落物储量、持水特性及其对降雨的拦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分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枯落物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差异较大,但均以半分解层最高,分解层次之,未分解层最小;杉木纯林枯落物总储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均最高,分别为14.6 t·hm-2、2.668 mm和1.43mm,竹阔混交林次之,分别为7.0 t·hm-2、1.298 mm和0.76 mm,毛竹纯林最低,分别仅为4.7 t·hm-2、0.916 mm和0.58 mm。(2)5种林分各层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S=k ln(t)+p,在0 - 2 h内,枯落物持水量迅速增加,此后增加速度逐渐减缓;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at-1+b,在0 - 1 h内,枯落物吸水速率迅速下降,2 h后下降速度逐渐减缓。(3)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虽小于杉木纯林但在竹林中最强,对此,在竹林改造和竹林经营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凋落动态及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组成群落的主要树种角度研究森林凋落物生产与物候的关系,分析群落尺度上的凋落物产量、组成、季节动态、分布及主要树种的叶凋落节律,探讨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基本特征和凋落高峰的形成原因,为其保护、恢复及管理经营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功能及维持生物多样性机制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研究地1 hm2常绿阔叶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通过均匀交叉布设173个凋落物收集器,每月对收集到的凋落物进行分类、鉴定、称量。[结果]表明:1)2013—2014年的年凋落量为5 310.52 kg·hm-2,其中叶凋落量(3 814.01 kg·hm-2)最多,占年总凋落量的71.82%(常绿树叶90.95%,落叶树叶9.05%),枝条占12.51%,花果等繁殖器官占8.74%,树皮碎屑占1.00%,杂物占6.04%。2)1 a内,凋落物收集器内共收集到36种树木的凋落叶,占样地内树种总数(43种)的83.72%。3)不同收集器之间凋落量存在较大差异,55个收集器中的凋落量在250~300 g,4个收集器的凋落量超过400 g;单个收集器全年最多可收集到24种树种的凋落叶,收到14种凋落叶种数的收集器最多(29个)。[结论]1)全年凋落量月动态呈明显双峰型,叶凋落量月动态与凋落总量变化相同。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润楠(Machilus pingii (Oliv.) Hemsl)、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 et Zucc)三者落叶量之和为落叶总量的55.89%,是凋落叶的主要来源。2)主要树种均具有明显的叶凋落节律,根据其节律特点可分为2类:单峰型和双峰型。根据其出现时间可分为4类: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均出现落叶高峰的常绿树;仅在春末夏初出现高峰的常绿树;仅在夏末秋初出现高峰的常绿树;以及在秋冬季出现高峰的落叶树。叶凋落高峰主要受物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测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方法,基于云南省2020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和云南省农田农作物经济价值数据,对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全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7 174.96×108元。在四大类生态系统类型中,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9 113.15×108元,对总价值的贡献率最大,达53.1%。在四大项服务功能中,调节功能服务价值最大,为11 440.13×108元,占总价值的66.6%。全省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64 870元/hm2。经与其他文献对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对比分析,评估结果在正常、合理范围内,较客观地反映了近期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典型样方调查法对华北沙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的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树冠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为1 000株· hm-2、500株· hm-2、250株· hm-2的小黑杨林分(27年生)的生物量分别为85.31 t·hm-2、102.60 t·hm-2、86.74 t·hm-2;生产力分别为3.16 t·hm-2·a-1、3.80 t·hm-2·a-1、3.21 t·hm-2·a-1,密度500株· hm-2为华北沙地小黑杨的合理密度。不同密度小黑杨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差异不明显,地上部分生物量在83% - 86%之间,其中干57% - 62%,枝11% - 16%,叶2% - 3%,皮8% - 10%;地下部分生物量在14% - 17%之间。对不同年龄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表明,27年生的比23年生的分别高59.74%和36.20%。同时,23年生小黑杨的根、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27年生的根、叶比例,但是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27年生小黑杨,反映了23年生小黑杨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处在快速生长期,小黑杨的轮伐期应在27年以后。小黑杨生物量与树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树干生物量与树冠指数之间可以用线性模型y=ax+b描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反映小黑杨林树干生物量,为进一步利用遥感预测小黑杨木材材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国云南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选择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点,应用市场价值、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面积为1103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50.9%的优势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涵养水源价值为2753.51万元/a,保持土壤的价值为6588.90万元/a,固定CO2的价值为1074.92万元/a,净化空气的价值为1972.53万元/a。4项合计的总价值平均每年为1.2390亿元。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冰雪灾害4 a后通过对南岭树木园内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的调查,分析不同群落林下幼树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林下幼树胸径主要集中分布在0.61.8 cm间,使群落垂直分层现象更为明显;各群落林下幼树物种的丰富度(S)显著(P>0.05)大于乔木物种的,林下幼树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基本处于0.50.6间,与乔木层无显著差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度直接影响林下幼树的生物多样性指标;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数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落叶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8 870株·hm-2,常绿阔叶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7 160株·hm-2,针阔混交林林下幼树株数平均5 920株·hm-2,其中,鸭公树幼树分别占30.0%,13.3%、9.5%。减去鸭公树种子萌发产生的幼树外,不同群落类型林下幼树株数差异并不显著(P>0.05),动物传播使外源性树种鸭公树的种子在不同群落间散布,而以南酸枣为主要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能够引入更多的种子。不同群落林下幼树均呈现聚集分布,其中,大规模聚集的鸭公树和牛耳枫在落叶阔叶林中趋于Poisson分布,而群落内部乔木树种通过种子散布萌发和根蘖萌条产生的幼苗,聚集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TM影像对滇西南7个地(州)27个县(市)开展了调查,并按2级分类的要求进行目视解译,其结果为研究区热带林覆盖率为46.09%,郁闭林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46%,破坏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5.63%,常绿阔叶林面积占总面积的32.61%,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占总面积的0.20%,判读精度81.53%。表明TM影像能满足热带林宏观林地资源调查的需求,既快速,又省力、省钱,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GIS技术结合常规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杉在云南的集中分布区滇东北的宣威市和会泽县开展生长适宜性研究,预测黄杉在研究区域的潜在分布,找出研究区域适合培育人工黄杉林的宜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黄杉生长的面积为553 128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6.33%;在研究区域内筛选出适宜营造黄杉林的宜林地10 550.2 hm2。通过GIS技术分析所得结果与天然黄杉林的实际分布情况较符合,说明基于GIS技术预测黄杉潜在分布区域和筛选适宜营造黄杉的造林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卓越的生态系统经营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国传统农(林)业文化中“整体协调、平衡适中、时空有序、用养结合、循环再生”等卓越的生态思想与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入手,根据2005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有关研究资料,采用替代工程、市场价值等方法,从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两方面评价了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性、完备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指导下,以森林生态学和系统论为基础,从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森林分布和森林生态背景等4个方面来选择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从而构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方法、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来系统地评价中国各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状况,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加权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结果,把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5个质量等级类型。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市)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高低的基本分布格局大体上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依次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灌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灌丛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可货币化生态环境效益为9 836×108元/a。在灌丛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系统公益之中,以固碳释氧的比重最大,约占58%;其次是空气净化(消除污染)的效益,约占22%;水土保持的效益约占16%。总效益与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997年)相比较,相当于农业生产总值的2.8倍。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出的背景及概念 ,论述了生态学的物流与能流原理、系统边界的确定、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以及生物多样性原理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的应用 ,并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已有数据和补充调查数据,试图对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性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货币表示为537.24亿元/a。结果表明,荒漠生态系统每年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价值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人们利用的物质产品仅仅是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很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根据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定位研究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和搜集九连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森林旅游、林产品等相关数据,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1.9亿元/a,高于保护区所属地龙南县2013年财政总收入。其中,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最大,约10.8亿元,占总价值的90.8%;涵养水源价值最小,只占总价值的0.06%。各项功能价值顺序为: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土壤保持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固碳价值>生态旅游价值>涵养水源价值。本次评估量化了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对自然保护工作意义的认识,也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依据,为人们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区的价值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云南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选择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应用市场价值、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保护区内的优势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以及另外2种植被类型(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涵养水源价值为4 919.56万元/a,固持土壤的价值为9 631.76万元/a,固定CO2的价值为1 365.05万元/a,净化空气的价值为2 504.92万元/a。4项合计的总价值平均每年为1.842 1亿元。  相似文献   

20.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等多种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前言和热点。本文基于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成果,回顾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进展,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评估方法进行概述,进而探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