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熊猫主食竹产地华蓥山岩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和Cu的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当地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综合污染指数也均小于0.7.土壤重金属中Hg与pH值、A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
检测了川中南北2个区域3种主要食用林产品(核桃、花椒、竹笋)及其产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并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产地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土壤重金属汞、砷含量南区显著高于北区,而产地土壤重金属铅、铜含量北区显著大于南区;(2)产地土壤镉、汞、砷、铅、铬、铜6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0,但综合污染指数处于警戒水平,镉含量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3)北区75%、南区35%以上核桃样品铅超标,花椒样品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均未超标,30%竹笋样品铅超标;(4)核桃样品汞与产地土壤汞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花椒样品重金属与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竹笋样品砷与产地土壤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核桃、花椒分别检出倍硫磷、马拉硫磷残留,竹笋样品检出百菌清、乐果和毒死蜱残留,农药残留量均不超标。总体来说,川中产区土壤尚清洁,林产品农药残留量在标准限值内,花椒质量安全状况较好,核桃和竹笋有一定的铅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3.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中Ni、Cd、Cu、Mn、Pb和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中Mn、Cu、Pb、Zn 、Cd、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 853.21、95.80、1 211.29、685.36、13.15和91.33 mg/kg;用3种不同的背景值对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2,表示被污染,其中以Mn、Pb、Cd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达5级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滩地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湖南省潮土背景值相比较,三个样地的中Pb、Cu、As的含量平均值都超过了背景值,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小于背景值,且Pb的平均含量均是湖南省潮土背景平均值的2倍多;广兴洲样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值均高于其他样地;集成垸土壤中的Pb、As和三个样地土壤中Cd重金属含量较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对重金属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pH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6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存在正相关,Pb、Zn、As与全氮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b与Zn以及Cu与Cd、Zn、As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d与Zn、As以及Cr与A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可知,广兴洲样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比其他样地高,但均属于轻微污染和存在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大田县铁矿废弃地为对象,研究了铁矿废弃地不同修复模式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Ni和Cr的污染情况,并进行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修复模式土壤Cu、Zn、Pb和Cr重金属元素均超过相应福建土壤背景值,其中Pb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背景值。(2)Cu和Zn极显著相关,表明Cu和Zn具有一定的同源性。(3)不同恢复模式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值排序为R0>R1>R2>R3>R4>CK。(4)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Pb元素污染指数最高,其次为Zn元素,其他3种元素污染较小。R0和R1模式属重度污染;R2和R3模式属轻度污染;R4模式属警戒;CK模式属安全。  相似文献   

6.
以东莞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分析林地0~25cm表层土壤Cu、Zn、Pb、cd4种重金属含量,并以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林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尾叶桉林和马尾松林以土壤Ph含量最高,其他两种林型以zn含量最高;4种重金属含量高低为Zn〉Pb〉Cu〉Cd,它们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Pb〉Cu〉Zn〉Cd。4种林型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依次为马占相思林〉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土壤pH值与Zn、cd之间相关性显著,土壤全钾与Zn、Cd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东莞市4种人工林土壤Cd与自然因素有关,土壤Cu主要受人为输入影响;Zn含量高于背景值,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尾矿对周围农田重金属污染以及居民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选择黄岩铅锌尾矿为研究对象,对下游不同距离(由近到远为Ⅰ、Ⅱ、Ⅲ、Ⅳ和Ⅴ采样区)农田中土壤、农产品和土壤动物进行污染影响评价,并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随着采样区域远离尾矿,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下降。农田中Cd污染较严重,在I、II和Ⅲ区达到中度以上污染。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同样随着采样区域远离尾矿而明显减轻。农产品中Cd和Pb污染较严重,Cd基本在中等污染等级以上,Pb均在重度污染等级以上,而且,Cd和Pb对居民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THQ1)。土壤中动物数量随着采样区域远离尾矿,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并且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距离增加,农田污染显著减轻,但是尾矿下游地区暂时不适合农耕。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及原子荧光法对苏州各地的园林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并通过内梅罗公式对土壤进行了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根据酸度计对土壤pH值测定值及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了园林土壤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浙江省金华市某100亩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对该地进行了土壤调研。采集了该地的30个表层土壤样品以及3个土壤剖面,分析了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pH值和有机质,初步了解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采集各20个表层、中层土壤样品,通过BCR形态分级方法测定结果,确定了不同的重金属其污染来源;利用生物有效性分析,确定了研究区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最后对当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含量超标,其他重金属均未超标。根据重金属形态分级、以及土壤剖面分析得出重金属:Pb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较高;Zn、Cu、Cr、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d以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依据生物有效性分析,得出Pb具有潜在的危害,Cd在中层的生物活性系数K1急剧上升,对作物易造成危害。利用RSP污染评价方法得出Pb和Cd的污染程度为中度污染。因而,提出了在下一步的修复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来源,进行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含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采样和土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恩施、黄冈、荆门、十堰、随州、武汉、咸宁、孝感和宜昌共9个地区的61个茶园土壤pH值、镉、汞、砷、铅、铬、铜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1个茶园土壤pH值范围为3.57~8.43,91.8%土壤偏酸性;98.4%土壤重金属含量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13》限量标准以内,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茶叶;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表明这些地区土壤污染等级为1级,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1.
探究了不同密度的养鸡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及空场后的恢复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轮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楠竹林下划分4个面积相等的区域,放养密度依次为0只/亩,200只/亩、300只/亩、400只/亩;比较了养鸡前,养鸡过程中和鸡场空置后,三个时段里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包括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磷(全磷,速效磷)、钾(全钾,速效钾),重金属包括铜、镉、铬。试验结果表明:养鸡之后,除全磷、速效磷外,土壤的各养分和重金属含量随着养鸡时间增长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且养殖相同时间内,养殖密度越大,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钾(全钾,速效钾)和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幅度越大,空场后的第5个月,除养殖密度为200只/亩的区域中有机质、氮(全氮、速效氮)和磷(全磷,速效磷)含量基本恢复到养殖前以外,其他养殖区域的各指标含量均高于养殖前,说明说明以该试验中200只/亩的养殖密度下,至少空场5个月以上,方可进行下一轮的养殖;如果养殖密度越大,空场时间应越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林带的防护作用,于2016年6月,在杭金衢高速公路沿线的衢州市龙游县模环乡、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2个路段分别各设置3个采样断面,研究土壤重金属Pb,Cd,Ni,As和Cr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个路段土壤重金属Cr含量最高,其次为Pb或Ni,最低为Cd。大部分采样点Pb,Cd,Ni,Cr含量明显高于金衢盆地土壤背景值。在0~160m范围内,随距路基变远,土壤中Pb,Ni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Cd,Cr呈逐渐降低趋势。6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轻度污染,2个处于中度污染,1个处于警戒级别。从不同林带宽度来看,40 m林带对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的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克鲁伦河下游地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游牧作为对照,研究探讨了围栏放牧草场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性状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如下:在冬营盘和夏营盘2个营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游牧放牧区>轮牧放牧区>打草场,且冬营盘大于夏营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在冬营盘0~10 cm土层上游牧区、轮牧区和打草场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土壤全钾含量分布状况与其他养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网湖流域稻田、林地0~15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Cu、Zn、Ni、Cr、Cd重金属含量,基于ArcGIS软件及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u、Zn、Ni、Cr、Cd的平均值为64.17、118.81、40.67、41.05和3.88 mg/kg。其中Cd含量是背景值的22.82倍;Cr、Cu、Zn和N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3,属于严重超标。通过地累积污染指数的分析表明,Cu为1级轻度污染,Cd为偏重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与湖心距离远近没有明显相关性;Ni与Cr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相似性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妍  朱烨  李栎 《绿色科技》2023,(4):173-178+193
项目选取试验地位于西南某地,地盛产锡矿及钨矿,该地区大部分农田土壤存在砷、镉超标,选取土豆、花生、大豆,3种不同种类的作物,每类作物选取6个品种进行种植,通过田间种植,筛选出最优品种,为该重金属污染地区农作物种植品种的选取,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且将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进行回填,探讨了此过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两季作物的种植,大豆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效率更高,且籽粒中健康风险远大于土豆及花生。根据对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可知,同种作物在经过2季种植后,作物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花生与土豆更适于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针对该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可选用的作物为中薯3号土豆、中薯20号土豆、鲁花11花生、菜农13花生、花育23花生、丰花2号花生及平度01花生。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可知,经过两季度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养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对遂宁市不同区域农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以及富集因子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Zn和Ni的质量分数平均值超过了四川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天宫村35%受Ni污染,15%受Zn污染,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为轻污染等级。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78,尚清洁但处于警戒线。Zn有7个点位的富集因子处于1~1.5之间,Ni有17个点的富集因子大于1,受到了较强的人为污染与干扰。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某造纸厂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藁城区造纸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梅花采样法对造纸厂周围土壤进行了不同深度采样。检测了土壤中Cu、Zn、Pb、Ni、Cr、Cd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程度,并对样品进行了pH值和有机质(OM)理化性质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i和Cd的含量分别超过二级标准1.71倍和5.51倍;重金属Cu、Zn、Pb、Ni、Cr、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21、0.38、0.08、1.71、0.66和5.5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03;研究区域农田土壤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不同重金属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重金属Cu与Ni、Pb以及重金属Ni与Pb、重金属Cd与Zn之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植被恢复对磷矿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昆阳磷矿人工林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加权求和法对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昆阳磷矿矿区废弃地不同恢复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显著差异,与未进行植被恢复的废弃地土壤相比,各养分指标含量均显著提高;(2)p H和速效钾对土壤质量的作用分值较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子;(3)有机质含量的权重最大,速效氮和速效钾次之;(4)7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质量综合指数均高于废弃地土壤,大小依次为旱冬瓜+圣诞树林栓皮栎林蓝桉林圣诞树林旱冬瓜林直干桉林藏柏林,其中,旱冬瓜+圣诞树林和栓皮栎林的质量指数均大于0.8,说明这2种林分的表层土壤质量较优,蓝桉林和圣诞树林的质量指数在0.6-0.8之间,说明此2种林分土壤的综合质量良好,旱冬瓜林、直干桉林和藏柏林土壤的综合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疆野生欧洲李致濒因素,掌握其不同原生分布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分布特征,评价土壤污染状况,运用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现状。结果表明:(1)野生欧洲李6处原生分布地在0~90 cm土层深度均存在Cu、Mn、Zn、Mo、Cr、 Hg、As、Pb重金属元素,不同分布地、不同土层深度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巩留伊力格达依表现较高,在新源西阿克塞表现偏低。(2)6处分布地土壤重金属元素间以及在同一分布地不同重金属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能存在着复合污染。(3)采用不同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略有不同,其中Zn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Cu、Mn、Zn、Mo等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微到中等生态危害。野生欧洲李的濒危可能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台州市4个县的90个油茶基地土壤样品中铅、镉、铜、锌、铬和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6种重金属均有检出,从平均值来看,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Zn、Cr、Pb、Cu、As、Cd。对照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和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各采样点土壤中各项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但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接近清洁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