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洲坚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澳洲坚果优质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测,并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带皮果单粒鲜质量、带壳果单粒干质量、果壳厚度、单粒果仁干质量、出仁率和一级果仁率)和化学指标(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总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8种矿质元素含量)两方面对其果实品质的多样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实品质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1.43%~27.75%之间;其变异幅度,以锰含量的变异为最大,粗脂肪含量的变异为最小。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一些果实的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存在多向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石漠化地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筛选出能适应于石漠化地区种植的优良澳洲坚果品种。【方法】以贵州石漠化地区的13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澳洲坚果果实产量、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分等34项指标,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与产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澳洲坚果单壳果质量为6.42~12.37 g,以Nanya No.12和HAES344的单壳果质量最大;出种率为35.10%~55.37%,以HAES344的出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仁质量为2.27~4.36 g,出仁率为29.76%~46.44%,单株产量为1.66~21.04 kg,其中Nanya No.116的果仁质量、出仁率和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澳洲坚果营养品质指标变异均较丰富,变异系数为0.98%~41.82%,其中F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82%,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3.84%和0.98%;果仁脂肪酸组分中,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4.29%,最小的是棕榈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为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材料。[方法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区)331份杜仲种质资源,针对杜仲果实19个主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果实性状变异状况,评价并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杜仲果实性状变异系数为4.64%~25.79%,平均变异系数为12.65%,变异系数较高的为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25.79%)、种仁百粒质量(22.32%)、种仁体积指数(22.02%)、果实体积指数(19.53%),变异系数较小的为亚麻酸(4.64%)、油酸(5.78%)、果型指数(8.04%)。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657 2~2.094 7,平均为2.023 4。果实百粒质量与果实体积指数、种仁百粒质量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杜仲橡胶含量与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果实侧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杜仲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类群Ⅱ为中型果类群,类群Ⅲ为大果型类群,初步明确杜仲种质果实不同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前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5.169%,表明这7个主成分代表了杜仲果实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橡胶用和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结论 ]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变异,以包裹种仁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等产量指标变异最大,为杜仲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用途筛选的杜仲最优种质,为我国杜仲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提供了优异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了解临沧主栽澳洲坚果品种果仁品质,建立品质综合评价模型,选用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临沧市主栽的8个澳洲坚果品种开展果仁品质分析研究并通过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1)8个品种果仁外形整体较大,除果仁出仁率偏低外,其余主要指标与国内外与报道研究结果基本一致,K等3种有益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Pb等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较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2)系统聚类分析可将8个坚果品种分为果型纵径和蛋白质含量具有优势类群、重量和蔗糖含量具有优势类群、出仁率和脂肪具有优势类群;主成因子分析显示,‘农试788’等4个品种得分为正数,明显优于其它4个品种。(3)果仁含有肉豆蔻酸等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的含量明显较高。总体而言,临沧主栽澳洲坚果品种果仁整体表现较好,部分指标优于其他产区,果仁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改良空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海口林场47株油橄榄结果树9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7株油橄榄结果树9个表型性状在株间均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其中平均果重(43.06%)和核重(44.63%)变异系数较大,叶左宽/叶宽(2.02%)变异系数最小,且生殖器官变异水平大于营养器官变异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叶形指数、核形指数、果重、核重、叶左宽/叶宽及叶厚是引起47株油橄榄结果树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表明,47株油橄榄结果树分为4个大类群,第1,2类群分别包含2个亚类、2株结果树,第3个类群包含1个亚类、1株结果树,第4个类群包含3个亚类、42株结果树,约占总结果树的89.36%,是开发利用的主要类群(品种)。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家柿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76份农家柿品种进行表型分析与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描述性状呈现多样性,果实、叶片、枝条等组织器官形态特征均有丰富的变化;数量性状各指标变异系数为0.11~0.88,变异程度较高。对农家柿品种进行数量性状分级:当以单果质量81、123 g为分级点划分时,小果型品种占30%,大果型品种占30%,中果型品种占40%;当以果形指数0.9和1.1为分级点划分时,扁果形品种占30%,圆果形品种占40%,长果形品种占30%。对表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可归纳出综合因子,第1、2、4主成分分别归纳为果实综合因子、叶片综合因子、枝条综合因子,第3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并可去除特征向量值绝对值在0.50以下的指标,实现指标的优化;对优化的指标进行Q聚类分析,在不同分划线和阈值处,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聚类结果与柿传统形态学分类较相符,并可将金枣柿系列和其它柿品种明显分为两类;R聚类分析则显示较多果实性状聚为一类,枝条、叶片等性状并未有明显规律,但却发现一些与柿营养生长相关的表型性状聚为一类。本研究也初步解决了农家柿品种中存在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通过观察比较和聚类分析,最终确认这76份农家柿品种实际品种数量为68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文冠果优良单株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引进的24个文冠果种源为材料,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对文冠果生长结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种源中,生长指标地径变异系数最大(21.9%),叶长变异系数最小(13.1%),结实性状中总果数变异最大(74.3%),种子纵径变异最小(14.3%)。单株产量与总果数、干果质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鲜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小叶数呈显著正相关(P <0.05)。在主成分分析中,共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05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参试的24个种源分为5类。第1类为G-9种源,属于产量最高等级;第2类为坤156种源,处于较高产量水平;第3类为Q-2等种源,处于中等产量等级;第4类为G-23和建2种源,位于较低产量水平;第5类为BD-7等种源,位于最低产量水平。24个文冠果种源中以产量水平最低的第5类居多,产量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山东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鉴定与选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鸡爪绵核桃实生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36株样品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鸡爪绵核桃坚果质量变幅为9.30~21.05 g,每100 g仁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31~20.60 g,脂肪含量变幅为56.70~67.33 g,可溶性糖含量变幅为3.04~6.14 g;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坚果核仁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0.85%),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4.57%)。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函数式计算主成分值,并依据市场消费趋势提出坚果利用类型的主成分组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按不同利用类型进行排序,其结果与实际表现型相近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间主要数量性状的多样性及遗传稳定性,以不同种源的83个西伯利亚杏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2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其果、核、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20%),其产果量的变异系数最大(89%);不同种源的变异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辽宁朝阳(21%)=内蒙古敖汉(21%)内蒙古扎兰屯(20%)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地区(15%),表明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丰富,选种潜力大;20个数量性状的重复力均在70%以上,其中,小枝粗度的重复力最高(0.920),表明各无性系继承原株优良性状的比率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达35.540%,主要反映果、核、仁的性状特征;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8.94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83个无性系分为3类:A类26个数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值均大于群体均值;其中,A1亚类表现为果重肉厚;A2亚类的小枝生长量大,核仁性状优良。B类16个性状指标测定值均大于群体均值;其中,B1亚类叶片生长量大,B2亚类果肉厚度小,B3亚类产果量高。C类27个性状指标测定值均小于群体均值,表现为生长量小,果、核、仁性状指标测定值均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核仁成分及其相关性,为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皖南华东野核桃资源为对象,测定其鲜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与坚果单果质量、壳厚度、出仁率等果实性状及坚果核仁成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变异系数大于10%,其中,坚果壳厚度变异系数最大为43.92%。对坚果核仁成分的测定表明:核仁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次之,总糖含量较低;对脂肪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92.68%。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坚果单果质量与核仁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及核仁成分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发现,单株编号10和8的鲜果大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所受试单株中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遗传资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华东野核桃果实核仁成分,发现其核仁脂肪酸含量高于薄壳山核桃、山核桃,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表明其核仁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食品资源。该研究结果为华东野核桃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澳洲坚果Macadamia spp.是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植物,其具丰富的营养和细腻的口感,有"坚果之王"的美誉。研究利用医学上广泛使用的microCT技术对5个澳洲坚果品种("900"、"695"、A16、桂热一号和"70")果实体积、种子体积、种仁体积和种子内部空隙率进行测量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900"果实和坚果直径皆最大,而"695"的果实和坚果直径最小;A16具有最厚的果皮和种壳,"695"的种壳最薄;"900"的果实最大,A16和"70"次之,GR和"695" 果实的体积最小;A16、"70"和"695"种子的空隙率较大,而"900"和GR的孔隙率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00"的性状特征与其它4个澳洲坚果品种差异最大。5个品种的从优到劣的排序为"900"、桂热一号、A16、"70"和"6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西伯利亚杏优良单株为选择目标,结合地理生态因子对核仁表型和成分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明确内蒙古西伯利亚杏核仁形态及成分的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类型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结合单株产量高、生长势好等指标,对来自内蒙古地区的10个西伯利亚杏种源中筛选出的217个单株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壳厚、核形指数、核干质量、仁纵径、仁横径、仁侧径、仁形指数、仁干质量、出仁率、产仁量、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16个形态及成分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筛选不同类型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杏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变异范围为8.94%68.27%,核形态的变异系数(16.87%)大于仁成分(14.61%)和仁形态(14.14%),质量和成分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大小和形状指数。(2)产仁量、仁干质量、出仁率、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主要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将种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产仁量高、仁大;第Ⅱ类群出仁率高,粗蛋白含量高;第Ⅲ类群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第Ⅳ类群各项指标都较低;第Ⅴ类群产仁量高、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3)核、仁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产仁量、苦杏仁苷、粗脂肪分别与纬度、经度、年平均气温密切相关。(4)前6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80.716%,按5%入选率分别筛选出9种类型的优良单株各11株,各类型优株主成分得分值的现实增益为146.12%199.22%,具有显著的优异性。[结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在广泛且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核仁表型和成分的变异,且不同种源以及不同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主要经济性状对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5个具有不同经济特征的育种类群;主要经济性状与表型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2份云南主栽核桃品种坚果表型10个数量性状和12个质量性状进行分析,揭示云南省主栽核桃品种坚果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22个供试核桃品种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7.36%-22.85%,其中,三径均值变异系数最小,仁重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上,坚果形状、果肩形状、种仁皮色的Simpson指数分别为0.56、0.70、0.70,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5、1.40、1.27,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2个云南主栽核桃品种的表型特征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中以华宁大白壳、晚龙、姚新核桃、华宁大砂壳等6个品种综合品质表现最好,属大果型、出仁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热带农业科技》2022,(1):12-14
为查明蓟马为害对澳洲坚果果实质量和大小的影响,对3个品种(HAES344、O.C和HAES246)的果实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蓟马为害后青皮果单果重减少17.72%~23.78%,平均为21.21%;壳果单果重减少19.15%~26.89%,平均为23.25%;果仁单果重减少9.34%~25.40%,平均为16.86%。蓟马为害后青皮果横径减小6.49%~10.45%,平均为8.93%;壳果横径减小6.55%~10.48%,平均为8.84%。即蓟马为害造成澳洲坚果减产约1/5,果实横径变小约1/10。“蓟马有无”效应、“品种”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22份滇西及滇中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果实进行10个数量性状测定和10个质量性状鉴定及赋值,并进行特征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在坚果形状、缝合线、种仁颜色等方面特征丰富;数量性状方面单果重、壳厚、仁重、出仁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26%、19.46%、22.85%、21.88%、17.22%,在单果重和出仁率方面有45.45%、18.18%达到国家特级标准。聚类分析表明,22份资源划分为两大类,并且这两大类型正好可用坚果形状进行区分。22个主栽品种坚果表现出丰富的特征性和优良性,其不仅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也为核桃品种改良等提供宝贵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6.
贵州适种杧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杧果品种果实品质性状,为贵州杧果栽培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贵州适种的红玉杧、金煌杧、贵妃杧、玉文杧、桂热杧82号、台农1号、桂热杧10号等7个杧果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固形物折射法等方法,测定了其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食率、粗纤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酸比、固酸比等12个品质指标,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测定结果表明:贵州杧果种质果实品质变异丰富,其变异系数为3.77%~83.34%;其中,维生素C的变异程度最大,其变异系数为83.34%;其次分别为总酸含量、固酸比、单果质量、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变异系数依次是52.99%、45.68%、43.69%、42.29%、22.11%、18.63%、16.70%、15.85%、15.2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杧果果实各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单果质量与果形指数、可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正相关,糖酸比与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以7个品种杧果果实的12个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将12个品质性状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206%,能够代表原有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结论】从主成分分析的得分情况来看,金煌杧、红玉杧、台农1号、桂热杧82号、桂热杧10号、玉文杧、贵妃杧的得分分别为0.71、0.56、0.17、0.06、-0.16、-0.58、-0.76,表明金煌杧在贵州的综合品质性状表现最好,其次分别是红玉杧和台农1号,而贵妃杧、玉文杧、桂热杧10号的品质性状在贵州的表现均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其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相对较低,而其总酸含量均相对较高。在贵州杧果产业发展中,金煌杧可以作为优势品种在贵州大面积推广,其次是中晚熟品种红玉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秋水仙素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萌动种子的诱变效应,将4个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云澳51'云澳41'和'云澳58'的种子经催芽裂壳后,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0.3%)秋水仙素浸泡,进行不同时间(48、72h)的诱导处理,以种子萌发生长成的苗木(诱变苗)为研究对象,研究秋水仙素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诱变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秋水仙素增大诱变群体地径的变异系数,增大诱变群体内地径的极差,使品种间及品种内的变异更加丰富;通过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试验苗开花植株比例和结实植株比例的比较,从诱变苗木中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突变单株,对照中未筛选出优良突变单株;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内37份金枣柿和3份农家柿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表型性状和果实营养成分指标,分析不同产地金枣柿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金枣柿枝、叶、芽等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23%23.54%,其中萼片长与柿蒂长变异系数最大,果形指数、叶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果实营养成分在单株间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9.58%66.21%,平均变异系数为37.89%,变异程度高于表型性状;21对SSR多态性引物可从40份材料中扩增出381个DNA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2.89%,UPGMA聚类分析显示,所选SSR标记能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开,在遗传相似系数0.74时将40个试验单株分为3类,主坐标分析所得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为金枣柿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给进一步研究枣品种的果实与果核性状奠定基础,从而为今后新疆枣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引进新疆的板枣、薄皮枣、苹果枣、稷山长枣等48个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与果核形态学特征及其核纵径、核喙长、核横径、核侧径、单核质量、核型指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型指数、可食率等11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与观测,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观测结果表明:48个枣品种的果实外观形态从扁圆形至扁柱形均有分布;其果核形状从卵圆形到长纺锤形均有表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核纵径与核型指数、果实纵径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5;枣核横径与单核质量、单果质量间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和0.71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11个数量性状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其积累方差贡献率达到86.89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果实、果核横向性状与果实、果核质量之间的信息,第2主成分反映了果实、果核纵向性状与果型、核型指数之间的信息,第3主成分反映了可食率的信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8个枣品种可划分成7组,果核和果实形态在各分组间均呈现出大核、大果,大核、中果,中核、中果,中核、小果,小核、小果的组合变化规律,这表明其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为给澳洲坚果的授粉品种搭配提供依据,选用4个澳洲坚果品种(‘HAES816’、‘HAES294’、‘HAES863’、‘HAES918’)的花粉给‘O.C’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其对坐果率、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对‘O.C’授粉,在坐果率、果顶乳头状突起、果柄长度和粗度、壳果横径、果形指数、出仁率及果仁中氨基酸组成、天门冬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和总糖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果皮颜色、壳果纵径、单个果仁质量、一级果仁率、除天门冬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除油酸和亚油酸外的脂肪酸含量、粗脂肪、水分、粗蛋白、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花粉直感效应不明显。坐果率和反映果实品质的出仁率、油酸及总糖含量等重要果实性状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可在澳洲坚果园品种搭配和果实品质提升的研究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