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过杂交育种试验,获得多个杂交组合种子,其中东宁1号×龙王帽的种子干重为2.46g,与其它组合相比较,明显大于其它组合;F1代种子经过培育,苗木长势良好,经测量,东宁1号×超仁组合苗高142.5cm、地径10.2mm、叶片数150.0个,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2.
1979~1997年首次选用南方云南薄壳核桃与北方新疆核桃早实优株进行了18个杂交组合的南北核桃种群杂交.对杂种F1代7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杂种F1代的主要性状广泛复杂分离,为多基因控制呈数量性状遗传.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F1代可组合双亲优异性状,由于基因互作产生非加性效应,F1代产生杂种优势性状.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核桃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下一步的育种提供了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3.
南北核桃种间杂交F1代主要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9-1997年首次选用南方云南薄壳核桃与北方新疆核桃早实优株进行了18个杂交组合的南北核桃种群杂交,对杂种F1代7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杂种F1代的主要性状广泛复杂分离,为多基因控制呈数量性状遗传,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F1代可组合双亲优异性状,由于基因互作产生非加性效应,F1代产生杂种优势性状,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核桃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下一步的育种提供了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红火箭、红火球和红叶3个美国紫薇品种和四川粉花紫薇、四川白花紫薇两个四川本地紫薇品种为亲本进行种内杂交,调查坐果率、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等3个种实性状,测定了3个种实性状的遗传力,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系数;采用孢子悬浮液侵染法对子代进行了病菌接种,根据子代病情分级筛选抗白粉病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杂交组合子代的种实性状均在显著性差异,且均显著低于自由授粉子代。(2)12个杂交组合收获了种子,其中只有8个杂交组合种子能萌发,因此紫薇杂交设计需充分考虑亲本搭配。(3)三个种实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99以上,坐果率与结实率、萌芽率的相关遗传力均在0.8以上,采用坐果率性状提前选择结实率和萌芽率性状的效率分别达88.37%、84.47%。(4)8个杂交组合子代白粉病抗性试验发现,部分“美中”组合杂交子代的抗性表现好,而部分表现很差,其中“红火箭×四川粉花紫薇”杂交组合F1代抗性表现最佳,参试子代均为抗病类型,抗性表现次佳的为“红火箭×四川白花紫薇”杂交组合,而“四川粉花紫薇×美国红叶紫薇”杂交组合F1代抗性表现最差。本地品种杂交子代表现均衡。(5)初步筛选出8株免疫株,25株高抗株。...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美洲黑杨 5 0号为母本和青杨 5个种源 (各 10个单株 )为父本杂交 ,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 ,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苗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 ,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 ,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与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核桃楸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以培育优良的核桃楸经济林品种为目标进行远缘杂交试验。以辽1、鸡心、辽瑞丰、薄果核桃优良品种为父本,带岭核桃楸为母本,获得多个杂交组合种子,得出不同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初步确定了不同亲本材料之间的杂交亲和力。杂种F1代核果(种子)单果重、出仁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交育种技术,获得43个杂交组合,培育杂种F1子代700余株,有12个优系入选品比试验,通过综合性状的比较与评价,初步选育出黑穗醋栗特产2011-6-5新品种系,具有抗寒、抗病、丰产、优质的特点。杂交组合的亲和性、杂交F1代形态性状、生物量、遗传力与遗传增益等有待进一步测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美洲黑杨50号为母本和青杨5个种源(各10个单株)为父本杂交,获得杂种F1代无性系,对此多水平杂交育种体系叶片和生长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及种源内单株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F1代无性系的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存在不同差异。杂种F1代无性系扦插父本种源不同的杂交组合间和组合内家系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1、2、3年生苗的生长性状在不同层次变异水平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父本青杨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对F1代生长有显著影响,F1代无性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择潜力。杂种F1代叶片形态一苗期生长性状间未发现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桉树(SP.)是我国南部低丘陵速生树种之一,但利用天然授粉种子育苗造林,林分分化大,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为提高桉树的生理机能,培育出更多性状优良而且性状稳定的桉树种子供生产所用,我所于一九七七年开始进行了桉树杂交育种研究。在开展最优杂交组合筛选的同时,还进行了桉树化学药物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试验。从各重复年杂交子代试验林测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在红河州油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油茶优树选择的方法,从红河州境内现有的油茶林中初选优树120株、复选80株、决选12株。最后从决选出的12株中选出5株进行无性系测定,最终选育出油茶优良无性系5个,并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认)定委员会认定,获得良种证书编号,可作为红河州重点发展的油茶良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工业用材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设在福建三明和仙游 2个试验点 1 0 5个 9a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通直度、圆满度性状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三明点选出W0 0 2 5 1、W0 0 2 5 5等 9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从仙游点选出W0 0 3 0 8、W0 0 2 98等 9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三明点选出W0 0 2 49、W0 0 2 5 1等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 ,从仙游点选出W0 0 3 0 7、W0 0 3 3 5等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上述入选的优良家系不但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或单株纤维素产量高 ,而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增产效果显著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亚热带赤桉耐寒性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湖南现有的经历过多次强低温冰冻而保存下来的赤桉Eucalptus CanaldulaDennhardt群体中,以个体的耐寒性为选择基础,根据个体的自然强低温冰冻的生态反应划分耐寒等级,区别立地条件划分生长量选择标准,初选优树309株。然后利用其后(1991年12月)出现的湖南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低温冰冻天气,检验初选个体的耐寒力,复选89株。又对复选植株和其部分植株的子代进行4个冬季的观测,于1996年2~3月对复选植株进行耐寒生理测定。共选出赤桉耐寒优良个体74株,初步建立起湖南赤桉耐寒良种基础育种群体;依据个体的耐寒生理指标,从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33侏作为耐寒良种的核心育种群体,并均已转化为无性系开始在育种和生产上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河北太行山区鲜食枣品种引进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河北太行山区枣树品种老化、种类单一等问题,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国内优质鲜食枣品种。在不同地域环境条件下,通过系统筛选、定株观测、对比试验等方法,利用多维空间、多维向量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筛选出综合品质较优,适宜本地区引进推广的大园枣、大利枣、大王枣3个大果形鲜食枣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5.
Phenotypically selected individuals, to be used in a breeding program, and randomly selected individuals of white spruce (Picea glauca Moench Voss) were sampled from nine stands within a breeding region to document impacts of early domestication in a wild species. Needles from both selected and random samples were surveyed for electrophoretically detectable genic variation at twelve different enzyme systems. Average heterozygosity (0.172) was comparable to geographically broader surveys of this species. Although a large number of unique and rare alleles were observed, only 0.7% of the variations was attributable to the among-stand component. No changes in genotypic structure were associated with phenotypic selection using this set of molecular markers. Because of this lack of association, the isozymes could serve as an independent set of neutral variables to monitor variation. Allele frequency and heterozygosit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selected versus random populations. There were, howev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 samples when measures of allelic richness were contrasted. Only 75% of the alleles were represented in the selected population.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on the utility of phenotypically selected populations as gene conservation sampl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ness as breeding popul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蒙古栎数量化综合选优方法及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省中东部蒙古栎天然实生林优树8个主要性状的实测材料,根据性状权重制定了综合评分标准及优树入选的最低分数限,经对原优树复选检验,选优效果良好,且评选的优树能够保质保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上10个科16种灌木树种进行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地径等指标的调查,结合各树种定性的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11种灌木。又连续2年对这11种灌木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进一步筛选出7种灌木,分别是蒙桑(Morus mongolica)、黄柳(Salix gordejevii)、欧李(Cerasus humili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这7种灌木可以在沙地上健康而稳定地生长,没有回枝现象,4年生苗木树高可达1m以上,地径可达1cm以上。  相似文献   

18.
光皮桦优树子代家系苗期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皮桦优树选择材料,开展优树子代的家系测定,通过估算遗传力、变异系数分析了24个家系苗期的变异性,以苗高为主选指标并兼顾地径,初选出3个较优的家系,苗高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3.9%1、3.2%和7.6%。采取联合选择的方法,在优良家系选择的基础上,开展家系内的优良单株选择,共初选出5株优株,1 a生平均株高3.28 cm,苗期速生性显著。这些初选材料可能通过边测定边利用的方式,推进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枫香优树14年生子代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来自安徽省南部黄山地区的53个枫香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研究家系的遗传变异规律,开展优良家系及单株选择.结果表明:子代试验林14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8.05m、6.30cm和0.014 93 m3,生长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437~0.576,受中强度的遗传控制,单株遗传力为D.113~0.195,受较弱的遗传控制;木材材性的家系遗传力为0.507~ 0.591,单株遗传力为0.360~0.500,均受中强度的遗传控制.以生长量为主要指标,选出速生优良家系9个,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为8.85 m、7.22 cm和0.021 49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86%、5.47%和13.4%;从木材基本密度大于0.500 g·m-3的家系中选出7个生长材性兼优家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34m、6.79 cm、0.018 58 m3和0.518 g·m-3.所选出的速生优良家系和生长材性兼优家系可作为枫香育种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麻竹种内控制授粉子代苗期选择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零星开花母竹为亲本,通过控制授粉得到了遗传变异丰富的麻竹种内杂交子代。对65个正常生长的杂交组合子代苗进行苗期选择,根据不同培育目标选出优良笋用及笋材两用杂交组合29个和34个。入选优良笋用杂交组合平均发笋量比选择前增加17.9%;入选笋材两用杂交组合的平均发笋量、地径及杆高比未选择前分别提高4.8%、22.6%和19.5%。研究表明,麻竹可以通过人工杂交及选择获得生长性状优良的杂交后代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