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能离子束诱变育种是近年来在我国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育种方法,自问世之后,受到广大育种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在育种实践中取得不少有成效的实例。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以便对小麦育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许瑛 《中国种业》2016,(3):34-35
通过对长6878进行氮离子束诱变处理后代的调查分析,初步探索氮离子注入对旱地小麦的诱变效应,以期获得小麦优良变异种质。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长6878,可诱发其株高、粒色、穗粒数等性状发生突变,且其后代的变异特性具有稳定遗传性,本试验获得的材料可作为小麦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诱变育种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恒雷  吕杰  曾宪贤 《种子》2005,24(6):45-47
本文阐述了离子束诱变的生物效应,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离子束诱变在农业、工业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金湘  毛培宏 《种子》2006,25(11):40-42
近年来,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农作物育种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总结了离子注入诱变技术和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对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的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以及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进行了概述。对离子束生物技术与传统辐射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分析,展望了离子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张掖市农科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及辐照处理的参考剂量,并对张掖市小麦诱变育种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万云  李韬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6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根据发表的相关文献,文章简明扼要地概述了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主要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离子束辐照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我国采用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在培育水稻、棉花、烟草、番茄等农作物新品种上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果;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进行高光效农作物育种所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技术在我国农作物育种上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括了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特点,对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诱变作用和介导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离子束生物技术能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水稻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兰  段旺军  王素琴  李雪君  侯咏  孙焕 《种子》2004,23(12):58-58,60
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子注入的方法、作用机理及特点,并利用离子注入烟草种子为诱变源,分析了用离子束诱变育种中出现的各种有效变异和生物效应,初步探讨了烟草通过离子诱变处理获得改良新品种(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生物学在D110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离子注入生物学技术,进行了D110菌为出发菌的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种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筛选到高产菌株D5221,,其产酸幅度比出发菌提高了35%,传代稳定性达到8代,10批次摇瓶发酵平均糖酸转化率可以达到43%,RG%(残糖)达到2%以下。该研究为进一步的梯次注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育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现代食品工业及发酵工业中诱变育种是一个重要途径。在了解传统物理诱变育种的基础上,列举了一系列新的诱变手段,如离子注入、微波、激光、超高压、空间等新的诱变因素及诱变剂的出现,为物理诱变技术增加了很多亮点,进一步提高了诱变育种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重离子辐射育种以其程序简单、突变效率高、突变谱广等特点,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注入的高能带电粒子与生物体内的分子或原子发生弹性、非弹性的碰撞,导致生物体内的电离损伤,进而使染色体发生序列或结构改变。其生物学效应在个体水平主要表现为叶形、花色、花形、株型等变化,在生理水平主要表现为过氧化物酶类含量的改变,在分子水平主要表现为生物体内基因表达变化、转座子、甲基化的激活等。本文简要介绍了重离子辐射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离子辐射对生物体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育种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官梅  李栒 《作物学报》2006,32(6):878-883
重离子束是一种新型辐照源,它对油菜的影响以往研究较少。本文报道了30 Gy、50 Gy和80 Gy 12C重离子束辐照对油菜M1和M2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品质性状,根尖和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多态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50 Gy和80 Gy辐照处理可引起油菜生育期提早,生长繁茂,部分植株发生变异,出现瘤状根、矮茎、淡绿匙形叶,多雌蕊花,双生角果和黄籽株等。80 Gy辐照处理使油菜种子含油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出现油酸含量高于70%以上植株。 30~80 Gy辐照处理,使根尖染色体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产生畸变,畸变类型有微核、小核、异常四分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断片等,其中以微核细胞最多,且辐照剂量愈大畸变率愈高。50 Gy和80 Gy辐照处理对油菜DNA分子有影响,RAPD分析表明,用40个引物对处理后油菜进行扩增,共扩增出43个DNA片段,表明不同处理植株存在一定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线辣椒F2代表型观察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观察离子注入线辣椒种子在F1代诱变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F2代的遗传特征。【方法】选取经离子注入后发生生物学诱变的5组F1代线辣椒种子继续在田间播种实验,观察F2代主要表型变化,并通过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测定对离子注入引起生物化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种子双面分别注入9×1011 P2+/cm2和1×1012 Cu2+/cm2组(No.21)单株产量在F2代继续保持明显优势,而其他4组F1代的一些生物学优良性状未能在F2代中继续遗传显现。【结论】F1代No.21处理组种子诱变的优良生物学性状在F2代继续得到了遗传,具有进一步选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高新技术育种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在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基础,及其在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低能氮离子束注入马齿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马齿苋种子进行了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通过离子注入提高了种子的萌发速率、发芽率,其中以剂量为1.5×1017N+/cm2的处理所表现的效应最显著。处理后的马齿苋植株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成活率曲线随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马鞍型”曲线。低能N+注入后,对幼苗的致死率也有所降低。由此可见,一定剂量范围内的低能N+ 注入会提高马齿苋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