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从魔芋组织中筛选得到有效抑制魔芋软腐病菌的内生拮抗菌,采用组织块法从魔芋块茎中分离到15株内生细菌,通过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筛选拮抗菌株,发现其中5株对魔芋软腐病具有拮抗作用,占所筛内生菌的33%,BS-4、5、8的抑菌圈较大,直径在14~16mm。魔芋块茎感病试验发现,抑菌活性较高的BS-8菌株发酵上清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魔芋块茎感病,经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证实BS-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8菌株对魔芋软腐病菌具有很好的拮抗性,可作为一种新的植物生防制剂或工程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魔芋软腐病严重影响着魔芋的生产,利用内生细菌来抑制魔芋软腐病菌有很多优点。选择23株从药用植物一把伞南星、异叶天南星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用牛津杯法皿内测试内生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拮抗作用,以筛选拮抗软腐病菌能力强的菌株。研究结果表明,23株供试内生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活性,8株抑菌效果非常显著,YC06和YC09两株内生细菌抑菌能力极强,其发酵产物对魔芋软腐菌也有极强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雪胆多种组织中分离、筛选出抗MRSA的菌株,采用总DNA ERIC-PCR方法和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方法,对抗MRSA的雪胆内生细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雪胆内生细菌非常丰富,分离获得25株抗MRSA菌株。在遗传距离为0.50时,25株菌被划分为4个ERIC群和1个独立成群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大豆菌核病菌的有效拮抗菌株,利用组织表面消毒法从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根、茎、叶和种子中分离内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13株细菌和49株真菌。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42株(细菌25株、真菌17株)对大豆菌核病菌有拮抗效果的内生菌株,其中18株对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天兴  李超  龚明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73-14675
[目的]研究了分离自苦豆子,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8株内生细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有代表性的10株菌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总DNAERIC-PCR方法和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方法对48株内生细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在Watson距离为0.31时,48株菌被划分为6个ERIC群和2个独立成群的菌株,从每个群中挑选出代表性的菌株测定其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Bacillus atro-phaeus、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pumilus、Serratia marcescens。[结论]该48株内生菌遗传多样性明显,通过对该48株菌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可以为研究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棉花生产中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自选魔芋内生拮抗细菌M3、1–7、M2的生防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魔芋内生菌M3、1–7、M2具有广谱抗性,3株菌及其代谢粗提物对不同致病力的魔芋软腐病菌均有拮抗作用;3株拮抗菌分别含有不同的抗菌素基因,1–7与魔芋软腐病菌MY9的相似营养系数最高,达90.63%;M3在魔芋根际及体内定殖能力均为最强,可达8.2×107 CFU/g;接种时间、接种量及接种方式对生防效果影响较大,生防效果与拮抗菌接种量呈正相关,接种病原菌前1 d接种拮抗菌生防效果最优,球包衣的防治效果优于灌根,M3包衣防效可达79.15%;施入拮抗菌后,魔芋体内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底物代谢碳源利用的丰富度和代谢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大量存在的优势真菌F3和F8是否具有致病性和化感活性;筛选针对该优势真菌及魔芋软腐病原细菌的高效广谱生防放线菌。【方法】从魔芋健株和病株中分离F3和F8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2株真菌进行鉴定;离体侵染法测定菌株对魔芋球茎及胡萝卜离体组织的致病性;测定真菌粗毒素溶液对甜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活性;采用琼脂块和发酵滤液法筛选能拮抗优势病原真菌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的生防放线菌。【结果】1在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中存在大量的F3和F8,经鉴定,2株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其发酵粗滤液对魔芋离体球茎及胡萝卜有致病性,其粗毒素溶液能抑制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筛选得到6株对优势病原真菌镰刀菌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均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放线菌。【结论】魔芋软腐病株根区、根表土壤及根系大量存在的优势真菌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具有致病性和化感抑制活性,是魔芋软腐病发生时的复合侵染有害菌之一;以2株镰刀菌为靶标菌筛选到的6株生防放线菌对魔芋软腐病株根域大量存在的优势有害真菌及软腐病原细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苦豆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塔里木盆地不同地点采集苦豆子,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苦豆子内生细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从苦豆子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29株内生细菌,其中5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这些菌株在苦豆子植株内均可定殖,属于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马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36-1936,1943
[目的]为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健、病魔芋植株及其根际土壤中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和复筛,对筛选出的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中分离获得的BJ-1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带宽度达10 mm。复筛试验表明,内生拮抗菌BJ-1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软腐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拮抗带宽度达12 mm。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发现BJ-1与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相似,初步认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结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对软腐病原菌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健康魔芋根表土壤优势细菌鉴定及其抗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健康魔芋根表土壤优势细菌有无抗病促生作用,采用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优势细菌B18和B17的分类地位;通过皿内拮抗和甜瓜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优势细菌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拮抗和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优势细菌对魔芋软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结果表明:(1)经鉴定,2株优势细菌B18和B17分别为放射型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其无细胞发酵滤液对4种软腐病菌均有皿内拮抗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促生活性。其中,放射型根瘤菌104倍、苏云金芽孢杆菌10倍无细胞发酵滤液稀释液对甜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2)放射型根瘤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单接或与软腐病菌混接对盆栽魔芋软腐病的相对防效为17.0%~60.0%。(3)2株优势细菌分别单接或与软腐病菌混接能显著提高盆栽魔芋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枝长和地径增加,亦能提高盆栽魔芋球茎鲜质量和根茎数量。由此可知,放射型根瘤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促生、抗魔芋软腐病能力;通过作物健株与病株根际微生物区系比较确定健株优势微生物,可快速筛选具有实际效果的防病促生菌。  相似文献   

11.
拮抗棉花枯萎病菌的苦豆子内生细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塔里木盆地苦豆子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皿内涂布拮抗实验、对峙培养法拮抗实验和胞外分泌物的拮抗性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苦豆子中存在大量的拮抗性内生细菌资源.皿内涂布法筛选结果表明550株苦豆子内生细菌中有118株相对抑菌率超过50 ;.对峙培养法对118株拮抗性内生细菌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对棉花枯萎病菌抑菌距离超过20 mm的菌株有56株.56株拮抗性内生细菌胞外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距离超过5 mm的有35株,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56株拮抗性内生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 sp.,7株)、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8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25株)、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 sp.,5株)、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5株)、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6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贵州半夏发展绿色种植,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从贵州省不同地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对半夏块茎腐烂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集土样中共分离得到270株细菌,从中筛选到1株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HM9-1,其对块茎腐烂病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的抑菌圈直径达2.4cm。经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曹鹏  朱永兴  韦革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98-13099
[目的]筛选从宁夏苦豆子中分离出的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对峙生长法将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宁夏当地作物的病原真菌做拮抗试验。[结果]分离自宁夏各地的苦豆子内生菌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有差异,并且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从苦豆子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80株内生菌,其中10株内生细菌对5种宁夏当地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并且抗逆性较高。[结论]该试验从宁夏各地的野生苦豆子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内生菌,并筛选出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对于合理开发苦豆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无菌操作技术从苦豆子的不同组织部位(根、茎、叶、种子)分离纯化出38株内生细菌,以本地作物的病原真菌(小麦赤霉、辣椒枯萎、黄瓜炭疽等)为靶标菌,对内生细菌进行皿内拮抗试验,对拮抗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表型性状进行测试,研究苦豆子内生细菌的表型多样性。从中筛选出具有生物拮抗活性的菌株,为作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服务。实验结果表明:有9株内生细菌对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0%以上;这9株菌中,芽孢杆菌属有7株,黄单胞菌属、维氏硝化杆菌各1株。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省感染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株和健康植株上共分离得到475株植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出167株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病株体内拮抗内生细菌的菌株数量多于健康植株,病株和健康植株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菌株数量略有不同,从病株根、茎、叶中分离出的拮抗内生细菌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而从健康植株的茎部和叶部分离出的拮抗菌对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根部拮抗菌(P0.05)。采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并比较分离菌株的抑菌能力,得到30株对白叶枯病菌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5种病菌的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30株菌株对5种水稻病害的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水稻内生拮抗细菌分别与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17个属的细菌相似性较高,其中,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发病植株特有的拮抗细菌属,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考克斯菌属(Kocuria)仅存在于对照植株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从健康棉花植株的根、茎、叶等组织中分离出内生细菌106株。内生细菌数量测定表明,棉花根、茎、叶等组织内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不同生长时期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各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种群密度的分布特点是沿根、茎、叶递减。从棉花内生菌的分离菌株中筛选出对棉花枯萎病菌有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28株,对棉花黄萎病菌有体外拮抗活性的菌株47株,24株对两种病原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有些菌株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具有作为生防菌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从 8个不同来源的 3个马铃薯品种块茎中分离到 2 4 1个菌株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离体测定 ,共得到 55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占总菌数的2 2 %。其中表现好的有 0 6 9,110 ,116 ,118,T4 ,较为突出的有 0 85,T3 ,A - 10′。  相似文献   

19.
玉米内生细菌的动态分布及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及生育期玉米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差异,对分离到的内生细菌的拮抗作用进行鉴定。[方法]以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玉米品种苗期和穗期的不同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研磨匀浆方法分离培养内生细菌,结合形态生理特征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分类,并测定了所分离的菌株对4种玉米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从桂单0810、迪卡008、正大619这3个玉米品种苗期和穗期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到82株内生细菌,归于4个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各菌群在不同生育期及组织的分布动态各有特点,其中有8株菌对4种玉米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论]玉米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丰富,可作为玉米病害生防菌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