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发展,一些常见病、易发病严重影响到养殖业健康生产,给养禽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下面就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鹅副黏病毒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对鹅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雏鹅死亡率可达95%以上。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鹅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杜宗沛  吴植  徐小琴  叶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01-3901,3904
[目的]调查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鹅大批死亡的原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变化、动物回归感染试验、血清学检查等对江苏省泰州市某鹅场发生的疑似鹅副黏病毒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结果]该病毒能使SPF鸡胚以及10日龄鹅和鸡全部死亡,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不能被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发病死亡与人工感染死亡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颗粒呈圆形,直径在150 nm左右,有囊膜及纤突。该分离毒株经灭活后免疫鹅群,取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该病毒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  相似文献   

3.
<正>鹅副黏病毒病(GPM)又称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黏病毒Ⅰ型(APMV-1)引起鹅的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呈现糠麸样溃疡,并有大量的纤维性结节,脾脏、胰腺肿胀而且表面有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鹅、鸭、鸡、鸵鸟等为禽副黏病毒Ⅰ型的易感禽类,其中鹅最易感。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日龄越小越容易  相似文献   

4.
鹅副黏病毒病是由禽I型副黏病毒引起,在鹅各阶段都易患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甚至可达100%,是对养鹅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临床上一例鹅副黏病毒病的病例为依据,通过对鹅病史的了解,针对临床症状,结合主要剖检变化做出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随后对患鹅进行合理治疗,对健康鹅给予紧急灭活苗接种,效果满意,为此对流行病学和预防鹅副黏病毒病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续第1期第1 7页)二、鹅副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以及肠道黏膜出现结痂样溃疡为主要特征,对鹅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雏鹅死亡率可达95%。本病对各年龄段的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愈小,发病率、死亡率愈高,2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从江苏某地患病鹅群的脑、脾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且可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和中和,而不能被AI(H5亚型与H9亚型)和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有相似的症状和病变.该野外分离病毒的鸡胚半数致死量为每0.1 mL含有10-9.16,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8.8 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41,电境观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粒径100~200 nm,有囊膜和纤突.综合上述结果得出,该野外分离病毒为鹅副黏病毒(GPMV)强毒力毒株.人工感染发病的鹅和鸡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鹅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8.
正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是以消化道病变为共症的病毒性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对10日龄的雏鹅致死率几乎100%。随鹅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鹅康复后带毒且生长受阻。这两种病即可单独发病,也常有混合感染,无特效药物治疗,是危害雏鹅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小鹅瘟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20 d的雏鹅,死亡率95%,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鹅瘟的临床特征为严重下痢,有时有神经症状,特征性病变为肠道发生渗出性炎症,小肠黏膜因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本病传播迅速,病  相似文献   

9.
疾病防治篇     
鹅常见的病毒传染病有:鹅副黏病毒、小鹅瘟、鹅(禽)流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的常见普通病有:鹅软脚病、痢特灵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鹅副黏病毒病原:鹅副粘病毒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各日龄鹅都可发生。发病最小的仅为3日龄,最大的为300余日龄。发病率为16%~100%,平均32%,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达到100%。症状:主要特点是腹泻。患雏发病初期拉灰白色稀便,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黄色、绿色或墨绿色。患雏精神萎顿,无力,常蹲地,有的单脚时常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但饮水量增加,行动无力。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一、鹅的副黏病毒病流行情况14日龄至13月龄鹅均可发病。发病率一般为10%-50%,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二、临床症状在仔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无力、少食或拒食,体温升高1~2℃;后期表现为瘫痪,拉白色稀粪(泥状、腥臭),多数有神经症状。种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食欲和产蛋率下降,出现小蛋、畸形蛋,拉白色、绿色、褐色稀粪,后期有的出现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三、病变特征该病病变主要出现在消化系统,食道上常有白色、黄白色小结节,腺胃与肌胃交界处、腺胃黏膜、腺胃与肌  相似文献   

11.
鹅副黏病毒病属于一种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生本病,尤以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养殖风险。但是鹅副黏病毒抵抗力不强,容易被日光、干燥及腐败所杀死,只要及时预防就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及前人文献参考,总结了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学道  王永  李培英 《农技服务》2007,24(11):77-77
从病情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介绍了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鹅副黏病毒(goose paramyxovirus,GPMV)F基因的功能,利用PCR方法克隆了鹅副黏病毒HN株的F基因,将其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经PCR鉴定后,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鹅副黏病毒HN株的F基因全长均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Arg-Arg-Gln-Lys-Arg-Phe-117,与已公布的强毒株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相符。  相似文献   

14.
对金湖县2020年监测到的家禽疑似疫情分析后发现,本年病死数量最多的是肉鸭(病死原因是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性感染),其次是鹅(鹅副黏病毒、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然后是蛋鸡(禽白血病病毒)、兼用鸡(球虫病、巴氏杆菌等细菌病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为有效降低家禽病死率,要抓好细菌病、禽白血病和鹅副黏病毒的...  相似文献   

15.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发现,有关研究部门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其病原已被鉴定为一种雏鹅新的腺病毒。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鹅副黏液病毒、鹅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鹅副黏病毒病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鹅病当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不同日龄鹅群都具有易感性,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等特点的流行性传染病,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小鹅瘟、禽流感、禽霍乱、大肠杆菌病、鹅副黏病毒病、水禽里默氏杆菌病共6种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鹅的科学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副粘病毒病(GPM)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具有新的流行特点的疾病。该病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国内于1997年7月被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教授和扬州大学王永昆教授等发现。2007年春季,辽宁省铁岭市某些养鹅场发生一种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现阐述本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后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的一种新的禽腺病毒,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国内狐、貂、貉犬瘟热发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病.临床上以双相热、急性鼻卡他、结膜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此病分布在世界各地,各个季节均可发生,是威胁犬类和毛皮动物的主要疫病之一,死亡率较高,给毛皮动物饲养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