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畜禽业》2014,(6)
<正>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暂时热病毒(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突然发作,有周期性。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低。笔者就经历几个流行周期和临床诊疗积累,谈几点防治体会,供同行参考。1病源及传染途径病原为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牛暂时热病毒(BEFV),病毒以库蠓、疟蚊等为传播媒介,患病牛也是传染源,一般不传染其他动物。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0,(7)
牛流行热(三日热、暂时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主要引起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就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其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金华 《畜禽业》2015,(4):76-77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于症状与感冒相似,民间称之为"牛流感";因病程短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3 d恢复正常,又称为"三日热"。该病虽然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但因大群发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给养牛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要引起养畜户和兽防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就2008年以来,牛流行热的发病,诊断,治疗收集整理了186例,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以3~5岁的黄牛易感性强,乳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11)
正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暂时热,该病是病毒引起的热性、流行性极强、发病季节明显的疾病,在自然环境下它主要感染牛。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伴有咳嗽、流涎、跛行、不食、反刍停止、双眼流泪、鼻孔初流清涕后随病症加剧流出黄色浓稠分泌物,小便赤黄、大便带血或附有黏液物,四肢疼痛僵硬常卧地不起,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据有关资料记载每两至三年将大面积流行1次,感染率达95%以上。每年7~9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0,(9)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疾病,也称之为:"三日热"、"暂时热"。临床表现为高热,流泪,流涎,流鼻汁,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病程2~3 d,呈良性经过。但传染力强,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未央区2004年牛流行热的发生和诊疗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敏  郭杰  周伟龙 《畜禽业》2005,(1):44-4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温、流涎、流涕、呼吸急促,有些病例见肩胛肌和臀部肌肉震颤,重者可能出现运动障碍,也有町能因发烧引起乳房炎,严重者继发问质性肺气肿即颈部、肩胛周围、背部皮下串气形成不同程度的气肿为特征,也有可能继发肺水肿,最后导致死亡或运动障碍卧地不起以致瘫痪。  相似文献   

7.
张彩华 《畜禽业》2022,(8):90-92
牛流行热是由库蠓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速度快、病程短,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分析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变化、诊断情况等,提出几点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相关的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3)
牛病毒性腹泻是因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传染病性疾病,这种病也被称为牛黏膜或者是BVBD。黏膜病毒在被感染的牛体内大量生长,破坏了牛本身的免疫机制,造成牛群之间的恶意传染。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特点、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8)
正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急、流行快、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以高热、咳嗽、流鼻液,肌肉震颤、跛行为主要症状。1病因病原为流行病毒。在气温骤变,如春夏之交和多雨季节,当黄牛劳役过度,营养不良,畜舍不清洁或潮湿等原因,而使呼吸道黏膜的抗病力下降时,原来存在于呼吸道或通过呼吸而进入呼吸道的流感病毒,便可损害粘膜侵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致使黄牛得病。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6)
<正>犬瘟热(俗称狗瘟)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双相热型,类似感冒,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胃肠炎等出现,呈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病犬后期发生非化脓性脑炎,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抽搐等。本病多发生于3~6月龄幼犬,青年犬也有感染发病。1流行病学本病全国各地普遍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不同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2,(7):25
<正>在7月初长沙举行的生猪优质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介绍了当前猪群病毒性腹泻的流行趋势:除了引起猪群腹泻的传统的三大病原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外,最新报道的库布病毒(kobuvirus)、博卡病毒(bocavirus)、诺如病毒(norovirus)在猪群腹泻发病过程中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陈焕春表示,这三种病毒在猪场的检出率非常高。他还表示,目前所流行的腹泻,从发病猪场、病料、粪便当中检出率最高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库布病毒(kobuvirus)和博卡病毒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10)
牛流行热是由流行热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传染病,青年牛易感,犊牛和高龄牛发病率低;病牛表现暂时性的体温升高,可维持3 d左右,之后自行恢复正常;该病死亡率低,剖检病变以呼吸道异常表现为主;疫苗包括灭活苗、弱毒苗、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裂解苗等,可在每年夏季到来前免疫;扑灭吸血性昆虫可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治疗可采用退热、补水和强心方案,配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20,(8)
为了解巴州地区牛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随机抽检临床表现正常的80头奶牛、80头牦牛和80头肉牛的血清以及相应的粪便样品,抽检发病(流产母牛和腹泻犊牛)的57头奶牛、52头牦牛和46头黄牛的粪便样品,采用ELISA、PCR方法分别检测血清、粪便中细小病毒的抗体、核酸。结果发现:正常的奶牛、牦牛和肉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3%、31.3%、46.3%,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8%、0%、0%,奶牛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抗体阳性率;发病奶牛、牦牛和黄牛细小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7.5%、3.8%、10.9%,犊牛核酸阳性率(17.3%)显著高于成年牛阳性率(5.0%),奶牛核酸阳性率显著高于牦牛核酸阳性率。说明巴州地区牛存在细小病毒感染,不同品种牛感染有差异,成年牛和犊牛感染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猛,但多为良性经过,一般病牛经2~3 d即恢复正常。对牛流行热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进行介绍,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7,(7)
牛传染性角膜炎是牛眼疾的一种,由眼睛局部感染引起,常见病原有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该病不会直接造成牛的死亡,但发病严重的牛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临床症状多体现在眼睛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疫苗对该病的防御效果较差;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可有效治疗该病,治疗时配合饲喂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青绿饲料,对该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流行性口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发病特征是患病畜口腔黏膜、舌、唇、鼻盘、蹄部和乳头发生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口腔流涎。1病因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非传染性原因多见于采食饲料粗硬,秸秆直接刺破口腔黏膜或采集腐败、发霉饲料等引起。传染性口炎多见于放线菌病、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等。2流行特点该病可感染牛、羊、猪等动物,呈点状散发,病的传染力不强,每次只有少数患畜发病,一般通过病畜唾液散播病毒,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病程主要呈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17.
罗黛青 《畜禽业》2015,(1):12-13
<正>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单独的圆环病毒2型感染并不会引起猪出现临床症状,病毒只在环境应激、饲养管理不当或其他病原侵袭的情况下才会导致临床发病。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系列多种不同临床疾病的总称,是指群体病或与PCV-2相关的疾病,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猪皮炎肾病  相似文献   

18.
燕来红  夏静 《畜禽业》2009,(9):21-22
<正>1流行特点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家畜有猪、牛、羊、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这些病猪和  相似文献   

19.
<正>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骡、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为主的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浮肿和消瘦等症状。在发热期症状明显,间歇期则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失。1牙克石市马传贫病防制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20.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快、危害大的特点。该病常见于春、秋放牧和牛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常以发生高热、肺炎或急性肠炎和内脏的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见于秋末、春初,一般为散发或小范围爆发性流行。但是,该病多数为急性经过,若不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