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省108个县域单元为对象,从粮食生产视角入手构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对2000—2014年河南省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并借助ESDA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相对最低但提升幅度较大,纯技术效率总体较低且上升缓慢,规模效率较高并趋于稳定,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较低是制约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2)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全局自相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随时间的推移相关性愈加显著。(3)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低于中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梯度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集中在豫北、豫南、信阳等地并有向周边扩散的趋势,冷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地区且呈连续分布态势。结合效率测度值及空间分析结果,提出针对各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粮食增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慧农业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在促进农民增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及推动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山东省2009—2019年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山东省智慧农业生产效率,并采用ESDA方法分析空间演化趋势,再建立Tobit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各地区智慧农业发展不均衡,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特征,整体呈现"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先下降后升高"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技术进步与智慧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农业机械密度、农业规模化水平、城镇化率、工业化水平对山东省智慧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支农水平和种植结构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之间存在溢出或集聚效应。最后根据相应的结论提出山东省应加快落后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研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及超效率DEA模型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思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6):1292-1294
通过构建农业信息化效率投入与产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DEA及超效率DEA模型,对攀西地区2000~2009年农业信息化效率进行实证评价.结果显示,攀西地区多数年份农业信息化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达到了"最优状态",但仍有投入与产出改进的空间;非DEA有效的年份均出现投入冗余:攀西地区农业信息化效率趋势总体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河南省的统计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农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河南省农业发展效率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河南省整体农业综合效率偏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是导致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根源;河南省几个传统农业大市并非农业发展强市;2013—2015年河南省各地区农业发展总体处于全要素生产率缓慢上升状态,综合效率指数上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贡献较小;河南18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不尽相同。最后,基于分析结论,从生态效益视角对河南省农业发展效率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省2015年18地市农业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冗余程度分析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现有水平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了解河南省18地市农业科技创新目前形势并进行后续经营安排,进而提升河南省整体科技竞争力。结果表明,河南省18地市间农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差距较大,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力总体不高,要素投入存在不同程度冗余。综合分析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优化农业科技投入要素配置、促进规模经营及建立差异化策略等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南省17个市2003—2013年粮食生产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HMB生产率指数法,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全要素效率。结果发现,大部分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呈现衰退或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对粮食TFP的提高贡献最大,但是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仍然是过多地依赖各种投入要素的增加;规模效率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影响,但需要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DEA方法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方法分析了河南各地市农业生产效率。结果显示:河南省总体的技术效率处于较高的水平,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有四个地市存在技术效率低、投入过多、资源浪费的现象,需要调整要素投入量;而农业生产规模过小、过大各地市并存,需要分类调整。  相似文献   

8.
使用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11—2013年河北省11个地市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效率总体较高,且逐年递增。农业机械化效率的空间差异明显,但逐年递减,有收敛的趋势。农业机械化的纯技术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纯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大,3年间空间差异先升后降。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的规模效率虽逐年上升,但是总体都比较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对于无效单元来说,大多数地市在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对于大多数有效单元来说,在维持有效前沿面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下降,中央政府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并取得迅速发展。伴随规模化经营主体成长至今,关于什么是适度规模?是否达到适度规模?的争论越来越多。以江苏省水稻种植业为例,基于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中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全局DEA方法对江苏省不同规模水稻种植户的效率水平以及所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户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16年江苏稻农纯技术效率水平为0.87;农户平均纯技术效率水平随规模扩张先上升后下降,在最优适度规模区间(3.22~4.83 hm2)内,江苏稻农平均纯技术效率水平为0.891,达到最高。同时,江苏稻农纯技术效率水平分布出现了分化,农户向更高纯技术效率水平处的集中速度呈现出由快变慢的趋势。进一步验证表明,近年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农户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2016年有66.8%的农户摆脱了次优投入规模,基于效率最优视角下的规模扩张的需求强度减弱,粮食经营逐渐步入稳定发展时期。未来,应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畅通土地流转市场、转变农业支持政策等措施来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选取了2008~2010年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指标,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市农业生产未达到有效,主要是在农业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量等生产要素投入存在冗余,农业生产相对较弱的地区应找出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改进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效率关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与质量。中国正处于农业转型的重要阶段,以科学的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和加拿大为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农业总产值效率平均值、农业生产效率变动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加拿大的农业生产效率远高于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2005—2015年中国和加拿大的农业生产效率整体上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中国的上升波动起伏较明显;第三,中国的技术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规模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态势,综合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加拿大技术、规模及综合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且效率值显著高于中国;第四,中国和加拿大Malmquist指数都呈现一定的变动,但加拿大的变动率比中国小。最后,根据加拿大农业生产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为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三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GW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间截面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体上呈现出持续攀升态势,另外辽宁省在2个领域的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常年处于一般协调阶段,但协调程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集聚特征逐渐突显,主要表现为南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北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集聚区数目呈现“增加—减少—增加”曲折波动特征;产业结构、规模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及人力资源投入是影响东北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总体表现为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发展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农业生产效率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促进贵州农业发展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0—2020年贵州省9个市(州)面板数据,借助DEA-Malaquist和Tobit模型,分析贵州省农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2010—2020年贵州省农业生产效率均值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略有下降趋势;2010—2020年全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波动中增长趋势,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大体上相一致,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农业机械化以及受教育水平与贵州省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水平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大。进一步提升贵州省农业生产效率,须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适当增加财政支农金额,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网络结构状况,因地制宜发展各地区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186-187
运用DEA模型对四川四大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10年四川城市群的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达到最优,但在2015年,攀西城市群的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相比2010年下降了13.8%,拉低了四川城市群总体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DEA模型对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的综合测度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安徽省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旅游扶贫规模效率和旅游扶贫综合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较为类似,均呈现出区域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旅游扶贫纯技术效率高值区呈现出由区域北部和南部片状集中分布逐渐向四周不断分散分布的演化态势;投入规模、人力支持水平、可达性水平、信息化水平对大别山区旅游扶贫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弱呈现为信息化水平 > 人力支持 > 可达性水平 > 投入规模。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东省2008-2017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W"走势,各地区间的农业生态效率存在不均衡发展;技术进步指数对农业生态效率提升贡献最大,是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对农业生态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17个市的投入产出效率不同,部分地市属于非DEA有效,农业产出率不足,投入要素存在冗余。建议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效率和提升农村从业人员能力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山东省的农业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化肥投入变化对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为贵州省实现农业绿色化、现代化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基于2001、2006、2011和2016年贵州省粮食总产量及其生产要素投入的面板数据,测算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态势和集聚态势,利用重力模型分析化肥投入与粮食生产效率的空间耦合关系,并以Tobit模型实证分析化肥投入变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2001—2016年期间,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均值为0.8355,效率总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提升空间较大;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地理分布呈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趋势,空间集聚态势呈离散分布;化肥投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但增产的边际效用总体较低,且即将进入"内卷化"阶段.[建议]充分考虑贵州省实际情况,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农业生产科研投入、区域良种和技术研发有偿合作、粮食分区生产政策,既能防止化肥施用"内卷化",又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农业总产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衡量的重要指标。根据1990~2017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内部不同部门总产值及2008~2017年陕西省各地区农业总产值、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中型机械农具和化肥施用折纯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研究分析陕西省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总产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内部不同部门中种植业始终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农业现代化投入中,近10年各地区大中型机械农具呈现大幅度的增加。提出陕西省需优化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和农业内部不同部门相互协调发展,加大农业现代化投入,保持农业生产优势。对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农业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内蒙古12个盟市,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投入冗余4个方面评价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情况。2017年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率较低,平均值为0. 752,为无效率。其中有7个盟市综合效率低于平均值0. 752,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同时影响着综合效率,但仍有提升空间。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投入要素不足,部分地区规模收益低,应合理增加投入,稳定规模报酬。投入冗余较严重,12个盟市中5个盟市在乡村劳动力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动力方面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应减少乡村劳动力,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减少低效率的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剖析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山东省134个县(区)统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山东省粮食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综合考察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9年山东省粮食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963、0.996和 0.967,且三者均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尤其 2002年之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山东省粮食生产效率区域性空间分异显著,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现从鲁西向鲁东递减的分布格局,而规模效率则呈现由“连片”高值区逐步向鲁西地区集中的趋势;同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鲁西地区集聚效应相对明显,而鲁东沿海地区空间随机性较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产条件、资源禀赋和政策制度均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产生影响,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复种指数、有效灌溉率和农业种植结构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未来应在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布局的同时,注重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途径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