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框架,通过对南京市和苏州太仓市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居住社区农户的调查,提出构成农户福利的功能性活动和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测算农户退出宅基地集中居住的福利变化,并就农户福利变化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实证参考,正确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作为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管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村宅基地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该研究阐述了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发展的特征,按照土地资源合法、合理、公平、公正配置的原则,结合江苏省金坛市实际情况,指出在目前宅基地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缺乏规划指导、审批职责不明、主体认定困难、新增指标不足、流通不畅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宅基地管理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特点,提出宅基地管理改革方向,包括构建宅基地管理法律体系、推进户籍改革与宅基地退出结合进行以及宅基地置换的新型产权制度,并从取得制度、供应制度、使用制度、税费制度和保障制度5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宅基地利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进行撤村合并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区,农民腾出原有的宅基地,在中心村集中居住,本质上是为了加强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缓解土地资源稀缺状况。但在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地的过程中,土地各方面的问题始终是核心问题。该文从土地产权所属、土地规划、土地置换等方面来详细分析近年来各地进行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相关的理论实践来试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择宅基地流转实践开始较早的发达地区——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宅基地退出与宅基地出租2种流转类型的现状实质,并通过解读宅基地退出与宅基地出租在宏观背景转变下的调整实践,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流转形式将日益多元,流转实践的核心目标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升农民利益。但当前苏州在政策制度、市场平台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未能对宏观背景的转变作出响应,导致宅基地流转陷入与目标相偏离的困境。基于此,本文从完善顶层设计、建设市场平台、健全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苏州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为其他地区宅基地流转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影响农户土地依赖性的因素构建农户土地依赖性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当地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关联性,利用河北省、江苏省共计50个乡镇不同类型的数据对农户土地依赖性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户土地依赖性与当地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越强,越适宜采用置换宅基地模式进行宅基地置换;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较弱,则适宜采用置换商品房模式进行宅基地置换;若农户对于土地依赖性适中,则适宜采用置换小产权房模式进行宅基地置换。  相似文献   

6.
对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参与权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参与权的法理基础和包含的内容.根据常熟市经济开发区的宅基地置换实践,参照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参与权定义总结农民参与权受限的具体表现.针对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参与面临的困境,提出保护农民宅基地置换参与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也是保障农民生存的最基本财产之一,中心村建设重在土地置换,中心村宅基地置换的研究有助于中心村建设的顺利实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完成,所以中心村宅基地置换研究是规范中心村发展的需要。主要以郏县各地中心村的建设为对象,对宅基地置换利益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农村宅基地置换研究进展,找出我国目前研究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有关宅基地置换的研究多集中在置换的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机理分析以及效益评价等方面,且针对于宅基地置换的机理分析部分,定性分析的研究已较为完善,定量方面的研究较为不足。为此,应加强农村宅基地置换机理的定量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宅基地置换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农民宅基地置换案例的剖析,指出了安置方式单一、宅基地置换资金收支不平衡、置换后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给出了探寻多元化安置方式、搭建资金平台、完善后续保障体系等有效的解决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佛山顺德在宅基地指标固化基础上,作为试点推行宅基地置换房政策。以顺德X村农民公寓为例,对宅基地置换房的运作模式、成功经验及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顺德X村宅基地置换试点采用"村委主导+市场化配置"的模式,具有节约成本、村民积极性高、权益分配合理等优势;宅基地置换过程中存有资金短缺风险、手续繁杂、专业要求高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设立专项承诺基金维系资金链稳定、专业人才协助高效审批等方面提出宅基地置换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已难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迫切需要宅基地制度的改革。研究针对现行宅基地制度的主要问题以及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障碍,发现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并从完善宅基地退出政策、建设以村民为主体的新型社区、完善宅基地退出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典型宅基地置换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我国现有的宅基地置换模式按照置换离城区的远近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天津"宅基地换房"、浙江"两分两换"和重庆"地票"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3种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路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以及模式的优缺点都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最后,在对各类模式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在江浙沪地区苏州、湖州、上海未推行宅基地置换的地区的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农户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对农民宅基地置换意愿有正向影响的因素,包括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的家庭,越具有宅基地置换意愿;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有负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宅基地利用状况、宅基地现有住房面积、城镇购房情况,即将宅基地出租等经营性用途、宅基地现有住房面积越大、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越不具有宅基地置换意愿。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现有的宅基地置换模式按照置换离城区的远近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天津"宅基地换房"、浙江"两分两换"和重庆"地票"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3种模式产生的背景、运行路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以及模式的优缺点都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最后,在对各类模式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平川农村的废弃宅基地现状,对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的12个平川农村的废弃宅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村庄废弃宅基地差异很大,12个村庄户均废弃宅基地面积变异范围为0.0004hm~2~0.0324hm~2;村废弃宅基地面积与村耕地面积及村庄占用土地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废弃宅基地在村庄中呈现的方式类型不同将村庄分为"空心村"型等5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废旧宅基地提出了不同的利用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烂尾、空置等比较严重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融合,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通过制定农民住房和宅基地合理补偿标准、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精准扶贫等多种途径,化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困境,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农民宅基地置换可行性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小城镇在推行农民宅基地置换的过程中缺乏简单易操作的、可量化的决策依据等问题,以大城市郊区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7类18项指标,运用专家咨询法将18个指标进行权重排序,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小城镇农民宅基地置换可行性评价体系;以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明镇宅基地置换可行性评价属于等级Ⅴ,即描述为很适合进行宅基地置换。此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到了华明镇的认可,证明所建立的小城镇农民宅基地置换可行性评价体系在推行农民宅基地置换决策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置换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村建房集聚,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生活环境,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同时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平湖市按照全省“千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建设要求,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有序置换,建成了一批农房集聚的示范新村。笔就平湖市农村村庄和宅基地现状,宅基地置换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及对策措施,进行了调查,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是筑牢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盘的客观需要,契合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守集体所有底线的基本逻辑。本文基于《民法典》视角,阐释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政策逻辑,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三权分置”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对于巩固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和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然而,受困于农民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虚化、宅基地利益主体复杂多元和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封闭性”等多重因素,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学术界需要加强法治实践研究,需要将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研究放置于国家法治建设的逻辑之下,在学术研究与法治建设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因此,建议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围绕着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从明晰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主体、强化集体所有权权能、建立新型宅基地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及周边山区闲置宅基地盘活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主导主体的不同,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山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实践模式可分为村集体主导、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外籍人员主导四种类型.这四种利用类型在政府职能、组织形式、集中方式、农民权益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基于案例研究成果,对山区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多主体通力合作;第二,合理集中村集体资源,保障农民权益;第三,发挥资源优势,依托合适产业;第四,保持民俗民风,注重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