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大小,采用295户蔗农样本数据,利用C-D生产函数,对广西蔗农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蔗农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1.61~1.84hm2/户,是目前蔗农平均种植规模的1.66~1.91倍。蔗农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甘蔗是否种植于坡地和是否雇工生产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甘蔗种植行距、甘蔗地是否通机耕路和家庭纯收入对蔗农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认为,推进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应该重视改善甘蔗生产条件,推广科学种植模式,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效率理论基础,利用30个省市2011和2012年的164组样本数据,构建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平均为0.809 9,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各地区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水平有较大差异;平均技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东北;物质与服务费用、化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3种投入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农业大省或较发达地区的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一般较高;无论黄瓜还是茄子,设施种植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均大于露地种植,且露地蔬菜生产的技术效率相对于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波动较大;农村人均纯收入和成灾面积比例对提高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有效灌溉率对技术效率提高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湖北省396份种植大户样本数据,选取种植大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技术提供和种粮成本收益因素4个方面的13个变量,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种植大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年龄较大的种粮大户的种粮意愿更强,种粮年限、家庭自有机械设备、农业培训指导、农业技术支持、粮食市场价格对种植大户种粮意愿同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生产资料价格、替代农作物价格对种植大户种粮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10家土地流转概念板块农业上市企业2010~2013年的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总体平均综合效率值较高,但企业间效率存在差异;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对企业的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多元化程度和人均成本对企业的效率呈显著负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业上市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广西甘蔗生产在全程机械化、半机械化和习惯种植方式下的生产成本和产出差异,分析其原因,并对广西乃至全国的甘蔗生产竞争力提升提出发展建议。【方法】选用桂糖32号(GT-32)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全程机械化、半机械化和习惯种植方式进行种植,时间从2011/2012榨季到2016/2017榨季共6年。在每一季种植过程中,统计生产投入和开支,收获时测定不同种植方式下甘蔗的耕层厚度、宿根期、株高、茎重、茎粗、含糖量、有效茎数、产量和实际生产成本。此外,将我国与全球其他主要甘蔗生产国的甘蔗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田间试验结果探究优化生产成本的路径。【结果】试验过程中全程机械化、半机械化、习惯种植的甘蔗株高和含糖量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化生产有利于甘蔗种植深耕深松和延长宿根期,较习惯种植能显著提升甘蔗的茎重、有效茎数及产量(P0.05)。全程机械化产生的效果优于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方面,机械化种植取代了传统体力劳动,且有效降低了施肥和灌溉成本,因此全程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均较习惯种植在耕作、收割、施肥、农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成本明显降低。但与全球其他主要甘蔗生产国相比较,我国的农地使用成本的差距较大,成本优势并不明显。【结论】广西甘蔗生产必须坚持发展机械化,以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现有的农地租赁制度需要改革和创新,以降低农业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广西甘蔗机械化种植发展现状、新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蔗种植业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传统甘蔗种植与"一体化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一体化"种植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模式具有很好的选进性,能大幅降低农民种植成本。进一步介绍甘蔗"一体化"种植与传统种植农机、农艺要求,分析一体化种植主要优缺点,针对广西现存甘蔗种植现状,提出提高广西甘蔗种植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疆作为中国的棉花大省,棉花种植面积、产量、生产水平都远超其他省市,但由于近些年来种植成本上涨,棉农的种棉经济效益下降,导致棉农种棉积极性不高,本文运用2007—2017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数据,针对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通过分析新疆棉花生产成本,得出物质费用和服务费用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比较分析法横向和纵向分析物质费用和服务费用细分项目,得出化肥费、机耕费在棉花种植中的物质费用和服务费用中占比最大,并且化肥费、机耕费在2007—2017年是导致棉农种植棉花生产成本较高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如何减少成本的投入以增加农户经济效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贵港市蔗农的甘蔗种植行为展开调查,并以调查结果为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贵港市蔗农的甘蔗生产效率,同时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对影响甘蔗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港市仅32.3%的甘蔗种植户的甘蔗生产效率达到DEA有效,67.7%的甘蔗种植户的甘蔗生产效率没有达到DEA有效水平;影响农户甘蔗生产效率的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投入甘蔗生产的劳动力人数、是否参加合作社、是否示范户、家庭其他收入、甘蔗种蔗面积等因素对蔗农甘蔗生产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户主年龄与蔗农甘蔗生产效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基于这个现状,提出了强化甘蔗生产技术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10家土地流转概念板块农业上市企业20102013年的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总体平均综合效率值较高,但企业间效率存在差异;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对企业的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多元化程度和人均成本对企业的效率呈显著负向影响,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参与土地流转的农业上市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胡乔 《中国农垦》2013,(10):27-28
甘蔗产业是广东湛江垦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12/2013榨季,垦区种植甘蔗面积40多万亩,自产甘蔗210多万吨,总产白糖20多万吨。当前垦区甘蔗生产的用工量集中且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榨季用工短缺和费用高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但增加了甘蔗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职工增收,打击了职工种蔗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在劳动力日益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今天,甘蔗产业(糖业)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当前甘蔗乃至糖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我国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3—2015年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测算了我国水稻种植农户的成本效率,并分析了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以及生产特征和农户特征对成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农户平均成本效率为0.75,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细碎化程度对成本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2)水稻生产呈中等程度的技术进步,由技术进步可带来成本减少约2.3%。3)粮食专业合作社、水稻保险、生产补贴等生产特征,以及教育和培训等农户特征对提高农户成本效率有显著正向作用。4)成本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要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最后,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了促进我国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各花生主产区种植面积变动差异化影响因素,对优化花生产业布局、提高中国花生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资源、技术和政策四大维度,定量分析我国黄淮海、长江流域、华南和东北四大花生主产区花生种植面积变化的差异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花生与替代作物净收益比值、单产水平、机械化水平和政策对花生种植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就业机会对花生种植面积有显著负向影响,但不同因素对各花生主产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旱灾面积对东北花生区种植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灌溉面积对黄淮海花生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华南、东北花生区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基于该结论为各主产区提供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高嵩  王宁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0-224
依据169户组合种植玉米、大豆、红小豆农户的截面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化肥、机械+人工、土地投入对普通农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种子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种子、机械+人工投入对种粮大户的单位面积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农药投入则有负向影响,化肥与土地投入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普通农户中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对组合种粮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性别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种粮大户中仅有受教育程度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怡 《山东农业科学》2014,(12):138-141,146
2004年开始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引起了学者对该政策效果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使用199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接补贴数额、播种面积、物质与服务费用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均为正向显著,其中播种面积和物质与服务费用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较高,而目前的粮食直接补贴数额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弱,单位面积用工数量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引入高校组织规模、成立年数控制变量,通过研究发现:非事业编制用工的使用对高校的影响除了显著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员工生产力外,对组织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且控制变量对这种影响会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刺激,因此,高校在使用非事业编制用工时须谨慎。  相似文献   

16.
张院霞  渠美  申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847-2854
[目的]确定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区间,识别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的规模经营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当归种植过程中,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具有同向关系,当归生产效率与其种植规模间存在近似倒U形关系;当归种植规模区间在1.3340~2.1344 ha时,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等于1,此时的规模为适度经营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参加合作社、村里覆盖网络、农业培训和融资贷款服务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兼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灾害影响程度和贷款困难程度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制约着农户规模效率的提高.[建议]合理规划当归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综合素质;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存在非常显著的省际差异;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农资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小;户主受教育程度、更换大麦品种频率和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麦种植面积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地区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样本农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燕山地区苹果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燕山地区不同果园苹果生产日程管理的详细记录,分析了当地苹果生产成本构成及比例。结果表明:燕山地区4个果园的苹果生产成本中,用工费用均居首位,占总成本的比例均超过40%;生产材料中,肥料费用占首位;用工成本中,套袋和修剪用工最多,占用工成本的20%以上。提出了今后节约苹果生产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质上就是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其标准化生产意愿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和效果。基于预期成本收益视角,分析了农业标准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农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农业标准化新内涵,构建了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运用Logistic计量模型和四川省11个县(市)297个种植业农户的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行为特征因素对农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意愿影响较显著,其中标准化种植成本、标准化风险成本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标准化农作物增产比例、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和农户组织化程度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出了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深度合作,培育名特优农作物新品种,提高标准化农产品单产,降低标准化农产品种植成本;鼓励"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实现标准化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1—2015年29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全国及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粮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均对粮食及棉花种植比例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蔬菜及油料作物种植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粮食作物内部,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水稻和小麦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非农转移促进了小麦种植比例增加,减少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在不同劳动力流动类型分区中,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转移对不同区域作物种植比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对3个分区的蔬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粮食作物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动持平区具有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3个分区的蔬菜、油料作物及小麦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对劳动力流出和流动持平区水稻生产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力流入区水稻生产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优化区域种植结构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