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新冠疫情对消费者畜禽产品购买偏好的影响,本研究运用选择实验的方法,基于网络问卷形式获得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浙江杭州4个城市934位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区域上看,不同区域消费者对线上渠道偏好存在差异,相对于轻度疫情区域,重度疫情区域的消费者对线上渠道偏好显著,对时间成本负向偏好明显,且对各属性的支付意愿均较高;从产品上看,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对具有品牌属性的产品支付意愿最高,可追溯信息属性次之,且同一区域内猪肉的支付意愿高于鸡肉。因此,畜禽产品零售企业应促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提高效率吸引消费者;加强与完善可追溯畜禽产品的品牌建设;合理细分产品和区域,逐步拓展可追溯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信息标签是传递食品信息的重要工具,研究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具有不同信息标签食品的供求差异,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食品安全信息标签所包含的四种不同信息属性及相应层次,以猪肉为例,利用浙江省生猪养殖户和猪肉消费者的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借助随机参数Logit模型实证分析养殖户与消费者对具有不同食品安全信息标签猪肉的生产意愿和消费偏好的差异,探讨养殖户对不同食品安全信息标签的实际采纳行为和消费者对相应标签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在产地、合格证、可追溯和认证四类信息属性中,除认证信息外,消费者更偏好可追溯信息,而养殖户更愿意提供产地信息。尽管养殖户对提供认证信息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意愿,但实际生产中的采纳率仅为1.81%。消费者偏好包含更高层次食品安全信息标签的猪肉,对委托检验合格的合格证具有更高的偏好,但养殖户的生产意愿却为负。消费者对自检合格的合格证的支付意愿仅为1.385元/kg,但愿意为追溯到养殖环节的可追溯信息支付超过20%的溢价,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对可追溯信息的采纳率不足10%。因此,养殖户要加大对信息层次更丰富的食品安全信息标签的使用,市场和政府应增加对养殖户参与可追溯体系、开具合格证的激励,加强对养殖户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3.
食品可追溯体系有助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追溯标签作为辨别是否可追溯食品的主要手段,消费者对追溯标签的信任水平及其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值得特别关注。基于西安市的实地调研,依据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利用假想价值评估法并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研究偏好异质性约束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的猪肉偏好可分为质量安全偏好型、高品质偏好型和廉价偏好型,在质量安全偏好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水平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而在其他偏好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水平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质量安全偏好型和其他偏好类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3.64元/kg和40.40元/kg。最后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可追溯猪肉宣传力度、提高可追溯体系覆盖面和公众参与度,企业应自觉维护可追溯猪肉市场秩序、努力扩大可追溯猪肉市场份额,消费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食品追溯意识和认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180个消费者样本,以可追溯牛奶为标的物进行随机n价拍卖,并运用Friedman检验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可追溯牛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消费者居住地、可支配收入、食品安全感知、对可追溯食品的了解程度、可追溯重要性、对认证的信任程度以及对家人和自身的健康关注度等变量都显著影响着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据此,生产商可以针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更高效率地改进现有产品,更好地满足我国消费者对可追溯牛奶的消费需求,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牛奶产业链健康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在肉类食品上显示瘦肉精检测信息属性的意义,利用全轮廓联合分析法,以猪肉为对象,设立瘦肉精检测信息、可追溯信息、外观、价格等4个属性,研究了无锡市298位消费者对显示瘦肉精检测标识的可追溯猪肉的偏好与支付溢价,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11种市场方案,估算相应可追溯猪肉的市场份额。结果表明:1)消费者最偏好外观属性,其次是价格属性和瘦肉精检测信息属性,最后是可追溯信息属性;2)与无瘦肉精检测信息的可追溯猪肉相比,显示瘦肉精检测结果合格的可追溯猪肉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约30%,且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额外价格上浮10%。据此,笔者提出了在公开不同层次检测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对肉类食品加贴瘦肉精类非法添加剂等检测信息标识,加强对可追溯信息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宣传等对策建议,以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并防范瘦肉精类非法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祁胜媚  杜垒  蒋乃华  林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17-9320
依据问卷调查数据,选取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选择的12个指标,采用Logistic模型,对扬州市消费者进行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购买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受宣传培训不多,广大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相关信息不甚了解,认识水平有限,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信任度较高,但实际消费有限;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职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质量安全现状的感知程度、可追溯农产品的了解程度、信任程度、是否知道市场上有售可追溯猪肉等因素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上进口有机食品的来源国与认证种类越来越丰富。认证与来源国是重要的质量线索,但目前尚无学者基于统一有机认证体系探究食品的来源国效应。本文基于338份消费者微观调研问卷,分析发现,对于同样来自欧盟有机认证体系的食品,消费者更偏好来自德国生产的有机牛奶,而对意大利生产的有机牛奶偏好程度较低。模型的交互效应显示,对食品来源国信任程度高的消费者更偏好来自该国的有机产品,即消费者的来源国选择偏好与其对该来源国的信任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阐述了生态农产品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信任的逻辑机理,并利用全国1113位有机牛奶消费者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生态农产品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品牌作为一种能够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的排他性品类符号,具有重要的信息传递功能,对于解决生态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积极意义,但不同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同,其原因在于品牌形象存在差异,品牌形象越好,消费者对产品信任度越高。(2)在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关系中,消费者社交网络参与度发挥着一定程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品牌形象对社交网络参与度较高的消费者产品信任影响较为强烈。(3)品牌形象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对于社会信任水平较低和生态认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而言,品牌形象对其产品信任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分析城市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的偏好、支付意愿及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对减少碳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选择实验法,以牛奶为例,利用上海、南京和杭州786名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习惯性购买常温奶或鲜牛奶两类消费群体对碳标签牛奶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探讨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在消费者了解碳标签基本含义的前提下,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和中碳标签均有显著正向偏好,并且牛奶低碳与全脂标签存在互补关系;常温奶和鲜牛奶消费群体对牛奶低碳标签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13元/盒和5.63元/盒。两类消费群体对牛奶碳标签的偏好具有异质性,且异质性来源不同。对常温奶消费群体而言,年龄越小、个人月收入越高、牛奶购买频率越高和对碳标签较熟识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碳足迹牛奶;对鲜牛奶消费群体而言,男性、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和较为关注低碳信息的消费者购买碳足迹较低的牛奶的可能性更高。另外,消费者对低碳农产品作用的认知在两类消费群体中均正向影响其低碳偏好。因此,提出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完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碳标签的力度、向消费者普及低碳农产品相关知识、企业要注重低碳市场细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收集常州地区324份消费者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对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的偏好程度,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属性的信任度,均是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卜凡  朱淀  吴林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17):9475-9477
可追溯体系的引入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然而在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难题。在此背景下,以山东潍坊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就不同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猪肉支付意愿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引入有较高期待;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仅有养殖信息及同时具有养殖和屠宰信息的可追溯猪肉;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家中有无孕妇等因素均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京市、西安市消费者实地调查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整体不高,只有32.68%的人知道可追溯食品,购买过可追溯猪肉的比例更低,只有12.53%的人购买过;电视、网络、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可追溯食品相关信息的3种主要渠道。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整体较高,但对猪肉追溯信息发布方的整体信任度不高;信息源信任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信息源信任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起到间接影响消费者可追溯猪肉购买行为的效果;收入水平、购买成员、购买场所、职业、地区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因此,提出加大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并提高消费者追溯查询意识和习惯、规范追溯信息查询渠道并由政府发布追溯信息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区消费者为调查对象,了解消费者对可追溯鸡蛋的认知现状。采用基本的统计描述方法分析了消费者对可追溯鸡蛋的认知情况,包括对当前鸡蛋质量安全现状的感知、对鸡蛋可追溯体系的认知及对可追溯鸡蛋的需求偏好等。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当前鸡蛋质量满意度不高,对鸡蛋追溯体系还缺乏了解,同时对可追溯鸡蛋信息查询缺乏主动性,但是消费者普遍认可可追溯体系对于鸡蛋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因而对于可追溯鸡蛋表现出较高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偏好情况,基于北京市实地调研的400份消费者问卷数据,利用假想价值评估法研究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支付意愿,重点关注的是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并选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市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认知水平较低;但信息强化后,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又表现出较高的认可程度,只有4.75%的受访者不愿意为可追溯牛肉支付额外价格;然而,只有20.00%的受访者愿意为每千克可追溯牛肉额外多支付至少20元,参考当前北京市可追溯牛肉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支付意愿还是偏低;风险感知障碍、辨别能力障碍、经济实力障碍、牛肉购买数量和年龄这些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牛肉的支付意愿。根据本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以及产品特征属性和个人和家庭的特征等指标,对一个中等收入城市的消费者生态农产品的购买意愿进行探讨。通过市场调研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质量安全、营养程度和产品品牌等因素对生态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应通过促进合作化经营、提高消费者对生态保护认知水平和信任度、建立地区品牌等措施提高生态农产品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快节奏生活的背景下,罐头食品满足了消费者对方便食品的需求,但消费者对其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顾虑阻碍了罐头食品市场的发展.水果罐头是罐头食品的重要品类之一.近几年,水果罐头企业不仅在果肉形态、包装材料等食品质量方面进行改进,并且严格控制防腐剂用量,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或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进一步提高水果罐头食品的安全水平.但尚不清楚水果罐头企业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变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基于选择实验,通过问卷星样本服务,回收438份有效问卷,采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比分析了消费者对黄桃罐头质量属性(果肉形态、包装材料、价格)和安全属性("通过HACCP体系认证""不添加防腐剂""通过农药残留检测")的偏好与支付意愿,揭示了食品危害相关风险感知与安全属性偏好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消费者对质量属性和安全属性的偏好存在差异,并且对安全属性的支付意愿高于质量属性,其中"通过HACCP体系认证"的支付意愿最高.上述研究结论为水果罐头企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管理与营销宣传以及政府有效监管食品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属性以及在线评论的偏好差异性对熟食品销量的影响,选取水禽熟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4种水禽熟食品牌在一个月内的消费者评论,并对评论的属性进行分类,在量化属性评分的基础上对水禽熟食产品在线销量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者最关注熟食产品的质量属性和安全属性,而水禽熟食评论中的偏好差异性对销量有着负向作用;2)在线评论的口碑量和口碑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偏好差异性的影响,进而增加产品的销量。在此基础上,建议水禽熟食生产商多方兼顾,从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等方面全面提升产品的总体质量,并且尽可能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口碑量和口碑极性,进而提升产品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9.
在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产品营养度、口味偏好度、产品熟悉度、品牌偏好度及顾客满意度是影响饮料市场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大学生饮料市场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这5个因素对价格敏感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顾客满意度、口味偏好度及产品营养度对价格敏感度具有显著负向关系,产品熟悉度及品牌偏好度对价格敏感度负向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