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明复合黑米、黑芝麻的黑小豆沙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贮藏特性和货架期。采用不同温度下进行贮藏,定期测定其菌落总数,建立不同温度下生长动力学模型,同时利用10℃和20℃的实际货架期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得到4℃~25℃条件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25℃条件下货架期预测模型为SL=λ-[(5.016 4-N0)/(μ_(max)×2.718)]×{ln[ln(4-N_0)/(5.016 4-N_0)]-1},结合常温下储藏感官分析和大肠杆菌测定得到25℃保质期为60 d左右。该模型可以为豆沙类产品货架期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莲藕贮藏中的褐变现象,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整节莲藕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将莲藕用聚乙烯袋(厚度0.03mm)包装,分别贮藏于25、12、8、4℃恒温箱中,统计20 d贮藏期内莲藕表皮褐变指数、失重率以及品质指标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与常温(25℃)相比,4、8、12℃在贮藏20 d内均能显著抑制莲藕表皮褐变,以4℃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次为8℃。与常温(25℃)相比,低温处理可显著抑制莲藕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4、8、1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20 d后,常温(25℃)下贮藏的莲藕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温处理增加了莲藕中可溶性糖含量,且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褐变是影响竹荪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竹荪在贮藏期间发生褐变的机制,以干制竹荪为原材料,研究竹荪褐变前后的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和在常温及4℃冷藏2种贮藏条件下竹荪每隔7d的褐变度。结果表明,竹荪在发生褐变后还原糖、总酚、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发生显著性下降,竹荪褐变的主要类型有美拉德褐变、酚类氧化褐变,可能还有抗坏血酸褐变和酶促褐变,但不会出现焦糖化反应褐变;4℃低温贮藏有助于减缓竹荪褐变速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贮藏温度对无核白葡萄干贮期颜色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无核白葡萄干贮期颜色变化.[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材,用0.08 mm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室温,0、5和15℃条件下,用纱布袋子包装后室温下存放作为CK,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贮藏温度对无核白葡萄干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五个处理组的无核白葡萄干颜色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褐变,但0和5℃处理较其它处理组降低了褐变速率,减缓了叶绿素降解速度,较好的保持了其贮期的颜色;CK、室温和15℃处理贮期叶绿素降解速率较快,无核白葡萄干色泽明显的发黄或变褐.在贮藏150~ 300 d区间,叶绿素含量在CK与0和5℃处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室温在0和5℃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0与15℃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由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得知,叶绿素含量与总酚含量、叶绿素含量与AAO活性之间,在5个处理组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叶绿素含量与PPO活性在CK处理与室温处理间为显著的相关性(0.01<P≤0.05);0、5和15℃处理之间为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总酚含量在CK处理与0、5℃间有显著性差异.总酚含量与AAO在五个处理组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在0、5和15℃处理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贮期无核白葡萄干AAO活性与PPO活性受到贮藏温度的影响,0℃处理和5℃处理降低了贮期无核白葡萄干AAO活性和PPO活性,有助于减缓色泽的变化.在贮藏150~ 300 d区间,AAO活性在CK贮藏下与0和5℃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室温与5℃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贮藏温度对无核白葡萄干贮期褐变有一定影响,0和5℃处理可以较好的保持贮期无核白葡萄干的色泽.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太谷和临猗地区的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1.0、0、1.5和5.0℃低温对贮藏后20℃货架期砀山酥梨虎皮病、果心褐变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虎皮病主要出现在低温贮藏后期出库的货架期果实上,而且贮藏温度越低,货架期间虎皮病越严重。在-1.0和5.0℃贮藏条件下砀山酥梨的果心褐变指数明显高于0和1.5℃。0和1.5℃能较好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果实较好的口感和风味;5.0℃果实硬度最低,腐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芹、花椰菜、结球甘蓝的冰点确定,研究分析近冰温贮藏对其贮期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分别以西芹、花椰菜、结球甘蓝为材料,采用高精度电子温度设备建立块状组织和浆体组织的冰温曲线,确定冰点;以感官评价及营养成分为评判指标,研究5℃冷藏、近冰温贮藏及结合臭氧杀菌的近冰温贮藏3种处理对蔬菜贮期及其货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蔬菜品种的块体组织和浆体组织冰点基本相同,冰点与其含水量呈正相关,西芹、花椰菜和结球甘蓝的冰点分别为-0.6℃、-0.9℃、-0.7℃。贮藏期内,西芹、花椰菜、结球甘蓝采用臭氧杀菌结合近冰温贮藏的感官品质最佳;而西芹、花椰菜、结球甘蓝近冰温贮藏的Vc含量分别是5℃贮藏的1.77~1.84、1.42~1.45倍及1.65~1.68倍。货架期内,西芹、花椰菜、结球甘蓝的冰温贮藏比5℃贮藏延长货架期2~3、6、4d,Vc含量分别是5℃贮藏的1.82~1.86、1.44~1.45、2.17~2.19倍,且前者货架期失重率均低于后者;臭氧杀菌对货架期品质影响不显著。臭氧杀菌结合近冰温有利于提高西芹、花椰菜、结球甘蓝的贮藏期感官品质;近冰温贮藏有利于延长货架期、提高货架期感官品质,减少贮藏期及货架期的失重率并保持Vc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产自浙江武义某商业火龙果基地的红心火龙果为材料,将其贮藏于25 ℃和4 ℃两种温度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有机酸及还原糖含量,从而探究不同温度贮藏条件对红心火龙果不同部位品质性状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果肉中有机酸主要种类为苹果酸和柠檬酸,还原糖主要种类为果糖和葡萄糖;4 ℃低温贮藏可以有效延缓红心火龙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及有机酸的减少,尤其是对有机酸和还原糖的减少的延缓作用显著,从而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风味以及营养成分,与25 ℃贮藏比较,延长货架期16 d以上。因此,低温贮藏可以延缓火龙果品质的下降,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8.
研究低温贮藏对莲藕褐变度、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成的影响。低温贮藏有效延缓了莲藕的褐变,20℃贮藏条件下,褐变度和总酚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的酚类物质可能是由于酚类物质合成增加或是褐变产物的积累。通过高效液相测定酚类物质组成,20℃贮藏条件下的莲藕在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种类有明显增加,而低温贮藏条件下,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种类较少且变化不明显。保留时间50~62 min的物质可能是20℃诱导合成的物质或是褐变过程中的产物。莲藕多酚提取物中检测到的单酚有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在贮藏期间,没食子酸和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减少,在贮藏后期儿茶素的含量在增加。在贮藏前期,低温条件下没食子酸含量的减少弱于高温贮藏;在贮藏后期,低温贮藏儿茶素含量的增加弱于高温贮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猪肉中生物胺含量影响并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将猪肉背最长肌分别贮藏于-3、4及10℃条件下,在0、4、8、12、16、20、24、32、40、48 d测定样品中细菌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生物胺含量,利用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建立预测猪肉货架期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猪肉中TVC,TVB-N、腐胺、酪胺、总生物胺含量增加。利用Arrhenius方程构建生物胺总量与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之间动力学模型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试验表明,该模型可在-3~10℃范围内对猪肉货架期准确预测,为猪肉包装贮藏及流通智能化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李果实安哥诺为试验材料,探讨-3℃、-5℃和-10℃预冷处理对李果实贮藏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预冷处理达到预冷终温(1℃)的时间最短,可减缓货架期李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显著降低冷藏及货架期李果实的腐烂率;-3℃预冷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李果实贮藏及货架期品质;-5℃预冷处理引发了李果实的冷害症状。综合考虑认为-10℃为李果实采后快速预冷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变色机理,为合理贮藏提供理论依据,在45、55、65、75℃条件下进行加速货架测试试验,用色差仪测定金银花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参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等成分含量,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金银花暗度值和色差值增加,褐变指数增大,提示金银花在贮藏过程中发生褐变生成了有色物质;金银花提取液A420nm值稳定上升,说明褐变生成的有色物质为类黑素;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且水提液p H值在贮藏过程中显著下降,说明氨基酸和还原糖可能为褐变的初始反应物;5-HMF不断积累,且温度每升高10℃,褐变反应加快3~5倍,说明5-HMF可能为褐变反应的中间产物,5-HMF生成量和褐变速度密切相关。金银花贮藏过程中颜色参数、氨基酸、还原糖、p H值、A420nm值及5-HMF的动态变化,说明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是发生褐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温度、pH值对梨汁非酶褐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褐变度和5-羟甲基糠醛(5-HMF)为主要褐变评价指标,就不同贮藏温度和pH对梨汁非酶褐变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显著,温度越高梨汁褐变度越高、5-HMF生成量也越多,褐变度和5-HMF生成量之间呈正相关性,温度升高褐变加快,反应活化能为Ea=27.424kJ/mol;pH对贮藏梨汁褐变影响较大,随着pH降低,梨汁褐变度越大、5-HMF生成量也越多;在pH值较低(pH3.0、pH3.5)时,褐变度和5-HMF含量呈正相关,而pH值较高时(pH5.0、pH5.5),褐变度和5-HMF含量的相关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植酸处理对鲜切紫甘蓝低温贮藏期间营养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其在鲜切紫甘蓝保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浓度的植酸处理均能显著延缓鲜切紫甘蓝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恶化(P0.05),并能明显抑制鲜切紫甘蓝中微生物的繁殖,尤其对大肠菌群和酵母有明显的作用。但不同浓度间对褐变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0.6%植酸处理,在货架期7 d内对失重率、叶绿素含量、菌落总数的影响显著优于其他浓度,可进一步研究其在鲜切蔬菜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后到预冷有效时间、不同贮藏温度、货架期等因素对哈密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哈密瓜品种西州密25号为试材,研究采后果实不同窗口期、不同贮藏温度,货架期期间果实生理品质保持效果较好的预冷有效时间和贮藏温度.定期测定哈密瓜采后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电导率、色差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结果]不同窗口期冰水预冷处理,6℃贮藏温度,货架期期间,采后6h处理果实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中心TSS含量、果实硬度、色差变化,采后3h处理果实较好的保持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常温贮藏温度,货架期期间,采后6h处理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中心TSS含量、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色差变化,采后0h处理哈密瓜果实较好的保持果实硬度.采后6h处理哈密瓜6℃冷藏,货架期间,果实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中心TSS含量、果实硬度、色差变化;常温贮藏温度,较好的保持了哈密瓜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结论]采后放置了0、3、6、9h的哈密瓜进行0℃冰水预冷120 min,采后6h处理哈密瓜、6℃冷藏,减缓了果实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色泽变化,抑制果实的软化,较好地保持哈密瓜的品质,有效延长哈密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草酸对鲜切山药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菜山药为试材,采用0.1%、0.3%、0.5%草酸溶液处理鲜切山药,以清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测定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度、色度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等指标变化,研究草酸处理对鲜切山药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草酸处理能维持鲜切山药贮藏后期较高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保持较低失重率,维持其产品质量。0.3%草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山药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显著抑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增加,并维持较高色度值和较低褐变度。研究认为,0.3%草酸处理能降低鲜切山药膜脂过氧化反应、抑制酶促褐变,对鲜切山药具有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南方水蜜桃贮藏生理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贮藏模式对南方‘湖景蜜露’水蜜桃贮藏生理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贮藏温度,为南方软质型水蜜桃贮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设置不同贮藏温度25℃、5℃、2℃和0℃,测定桃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以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0℃贮藏与25℃、5℃和2℃相比,能较好保持‘湖景蜜露’桃果实整个贮藏期间TSS和TA的含量,显著降低果肉硬度的下降,明显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增加,推迟呼吸峰出现的时间,延缓桃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果肉未出现糠化等冷害症状,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同时经0℃贮藏28 d出库后,桃果实在常温3 d的货架期内,果肉可以正常软化,食用品质未发生明显劣变。【结论】南方软质型水蜜桃较适宜的贮藏条件为0℃贮藏28 d,出库后放置在20℃条件下货架期约为3d。  相似文献   

17.
程序降温对大五星枇杷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程序降温(LTC)技术对大五星枇杷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即将大五星枇杷果实在5 ℃下锻炼6 d后,再在冷害温度(0 ℃)下贮藏.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直接进行低温贮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果实腐烂率,减少水分散失,减轻果实褐变程度;同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减慢,果皮容易剥落,风味好,汁液丰富;并可明显延长果实在销售过程中的货架期.因此,枇杷果实采用程序降温贮藏技术,可以增强果实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较好地保持枇杷果实品质和延长果实货架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海鲈鱼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实时监测物流过程中的货架期,将海鲈鱼贮藏在-3、0、4、10、15℃条件下,测定持水力、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质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与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并进行感官评分和观测海鲈鱼背部肌肉微观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贮藏温度的降低,海鲈鱼品质下降速率越慢,货架期越长,但在-3℃下因微冻造成贮藏前期品质下降明显,在0℃下贮藏的海鲈鱼更能维持其组织纤维结构、品质最佳;在各温度下贮藏的海鲈鱼中的不易流动水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减少,不易流动水从细胞内部逐渐迁移到细胞间、肌纤维间,造成流动水含量的升高,海鲈鱼鱼肉水分分布的改变与其品质劣变相对应。采用Arrhenius方程构建的贮藏温度、贮藏时间与TVB-N值和菌落总数之间的动力学模型,可用于-3~15℃范围内海鲈鱼货架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7,(7):49-51
以新疆热风干燥杏干(赛买提)为试材,在自然温度及5℃条件下贮藏180 d,比较杏干的含水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的贮藏温度对其贮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热风干制杏干的含水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常温贮藏的新疆热风干制杏干的品质在逐渐变劣,使其货架期变短,而低温(5℃)贮藏温度能较好地维持新疆热风干制杏干的贮期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以深州蜜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 cv.Shenzhou)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自发气调包装联合聪明鲜(MAP+SF)以及联合乙烯控释剂(MAP+ESF)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贮藏49d后,MAP+SF处理果实P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果实(CK),果肉褐变指数显著低于MAP处理果实;MAP+ESF处理保持了果实硬度,降低了果肉褐变指数、出汁率和总酚含量、PPO活性。20℃货架3d后,MAP+SF延缓了果肉褐变,减少了总酚含量,但提高了果实出汁率,加剧了果实腐烂率;MAP+ESF处理减少了果肉褐变和果实腐烂,降低了出汁率和总酚含量。这表明MAP+ESF处理技术可有效改善果实贮藏品质,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