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晨一 《河南农业》2012,(16):11-14
猪肉作为目前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有着极广泛的市场需求。猪肉作为刚性需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双汇门"以及之后曝光的一系列猪肉"瘦肉精"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时间让百姓对吃猪肉不太放心,价格的快速上涨也让百姓觉得吃不起。分析了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和猪肉的食品安全集中爆发的问题,深入发掘原因并浅谈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垦》2011,(4):2-3
随着“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影响逐渐淡化,山东等地的猪肉价格已经止跌回升。业内人士表示,在饲料成本高企、当前存栏量不足、部分养猪户受疫情打击补栏积极性不高等因素支撑下,近期猪肉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在“猪周期”规律的影响下,今年猪肉价格或将迎来新的“波峰”。  相似文献   

3.
病死猪、瘦肉精等肉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肉类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外因之一。基于生猪食品安全事件、猪肉和鸡肉价格数据,采用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和事件分析法,分析国内生猪食品安全事件对畜禽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过程,探讨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前,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畜禽产品价格的负向影响呈现"V"型态势;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猪肉市场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鸡肉价格受到的负向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且更为复杂,引发了剧烈的波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当月,猪肉价格受到消费恐慌和信任危机的影响,短期内出现需求萎靡,而鸡肉市场因过度估计鸡肉替代猪肉而增加市场供给,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猪肉价格受政府宏观调控影响,短期内保障了生猪市场价格的稳定性,鸡肉市场依靠自身市场调控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为缓解生猪食品安全事件对畜禽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提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避免消费恐慌和信任危机;及时发布畜禽市场供给和交易量,引导畜禽产品有效供给;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发挥畜禽产品自我调节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瘦肉精事件"影响已逐渐平息,玉米价格依旧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对猪肉价格具有支撑作用。在明显的利空因素出现之前,生猪市场不会很快出现大幅回调的现象。目前仔猪价格涨幅明显,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预计下半年补栏的生猪将陆续上市,出栏有所增加,猪肉产量将增加。我国是日本主要的加工猪肉进口市场,由于核辐射扩散导致日本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村新技术》2011,(8):9-9
"瘦肉精事件"影响已逐渐平息,玉米价格依旧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对猪肉价格具有支撑作用。在明显的利空因素出现之前,生猪市场不会很快出现大幅回调的现象。目前仔猪价格涨幅明显,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预计下半年补栏的生猪将陆续上市,出栏有所增加,猪肉产量将增加。我国是日本主要的加工猪肉进口市场,由于核辐射扩散导致日本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中国生猪的养殖产量波动较为明显,生猪和猪肉价格有较大的变动,对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猪肉价格频繁变动的同时,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在养猪过程中时常会添加一些违规激素或药物,例如瘦肉精。这致使目前中国猪肉市场鱼龙混杂,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尤其突出。此外,随着农药、兽药、激素、抗生素的滥用,生猪和猪肉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影响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阻碍了我国猪肉产业在国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在肉类食品上显示瘦肉精检测信息属性的意义,利用全轮廓联合分析法,以猪肉为对象,设立瘦肉精检测信息、可追溯信息、外观、价格等4个属性,研究了无锡市298位消费者对显示瘦肉精检测标识的可追溯猪肉的偏好与支付溢价,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11种市场方案,估算相应可追溯猪肉的市场份额。结果表明:1)消费者最偏好外观属性,其次是价格属性和瘦肉精检测信息属性,最后是可追溯信息属性;2)与无瘦肉精检测信息的可追溯猪肉相比,显示瘦肉精检测结果合格的可追溯猪肉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约30%,且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额外价格上浮10%。据此,笔者提出了在公开不同层次检测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对肉类食品加贴瘦肉精类非法添加剂等检测信息标识,加强对可追溯信息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宣传等对策建议,以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并防范瘦肉精类非法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尽管一季度养殖行业整体较为低迷,但是业界对养殖业的大气候依旧看好生猪价格表现强势按照季节性规律,通常春节后猪肉价格因消费进入淡季而出现大幅下跌,今年则出现了反季节上涨,直到"瘦肉精"事件发生。2011年3月初,国内毛猪成交价格较2010年4月恐慌抛售时上涨70%左右,猪肉零售价格较上年低位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渐趋剧烈,对生猪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带来较大影响。探究生猪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对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影响对稳定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人民日报》构建生猪产业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选取2001年1月—2020年9月的月度数据,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生猪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变动对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生猪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链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仔猪价格的冲击最大,生猪、猪肉价格次之,对饲料价格冲击最小,在冲击方向上呈现正负交替变化的特征;蓝耳病,"瘦肉精"事件,非洲猪瘟所处三个时期的生猪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对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冲击影响存在差异性;生猪产业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主体预期决策和行为发生改变,进而造成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导致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政府产业调控应适时适度,推动市场共享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强畜牧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生猪养殖的大国,同时全世界约一半多的猪肉被中国所消费。因此,猪肉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防止瘦肉精在屠宰环节出现问题,各地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养殖和屠宰环节"瘦肉精"的检测,非法添加瘦肉精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食品安全得到了强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猪肉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传导机制,考察各价格传导方向及传导路径是否畅通,采用中国牧业信息网及商务部2004年1月—2014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猪肉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中国猪肉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误差修正的强度为2.3%,对促使市场价格系统均衡影响较小,因此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供求系统的自发力量调节猪肉产业链中各种价格的系统均衡;猪肉产业链各环节间价格传导不是完全通畅,有些环节存在1期或2期的传导时滞;猪肉产业链的价格传导表现为下游向上游传导、下游向中游传导以及中游向上游传导,是需求拉动型。应密切关注猪肉市场零售价格,以零售价格为信号,预测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近期走势,以利于养殖户和批发商准确把握市场信息,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收入损失。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6—2021年全国相关数据,以鸡肉价格和猪肉价格为自变量、牛肉价格为因变量,应用Eviews 8.0软件,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牛肉、鸡肉、猪肉之间的价格关联性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猪肉与牛肉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猪肉价格对牛肉价格波动有长期显著正向影响;鸡肉价格对猪肉价格波动有长期正影响;牛肉价格对鸡肉价格波动影响大于对猪肉价格,牛肉价格对鸡肉价格的贡献度基本稳定在44%,明显大于牛肉价格对猪肉价格最高贡献度21%。为此,应深化牲畜行业供给侧改革,加强良种培育,引导饲料转型升级,转变发展理念;建立畜禽肉类市场价格监测机制,加强畜禽肉类产品生产和市场动态跟踪监测,加强政府和企业对畜禽疫病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鼓励产业发展,为企业和养殖户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5~8月份是每年的猪肉消费淡季,但是今年5月猪肉价格却不降反升,很多省市猪肉价格的涨幅逼近50%。与此同时,近期全国大部分省市生猪价格均呈涨势,河北等地生猪价格已经逼近19元/千克。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涨至16.8元/千克,周涨幅达5.26%,而去年同期生猪价格正跌至9.3元/千克的低点。双汇"瘦肉精"事件没有导致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供给、流通、消费等环节分析了北京市猪肉市场特征,并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对北京市2001年1月至2016年5月的猪肉价格波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北京市猪肉自给率较低、主要依靠华北和东北等具有区位和生产优势的省份,对外依赖程度有加深趋势;猪肉产业链较长,流通环节较为复杂,其中屠宰加工环节地位相对强势;猪肉总体消费量有刚性增长趋势,但人均消费趋于稳定。此外,北京猪肉价格波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和随机性特征。因此应稳定生猪供应渠道,完善价格预警体系,制定危机应急机制,维护北京猪肉市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背景下我国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非洲猪瘟背景下,为进一步完善恢复猪肉市场供应、保障居民猪肉消费需求、稳定物价水平的政策,以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Nerlove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猪肉价格上涨分别对猪肉供给、居民猪肉消费以及CPI的影响。研究发现:猪肉价格上涨对猪肉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短期内猪肉供给反应较迟钝,长期内猪肉供给反应较灵敏;滞后一期猪肉产量、滞后一期鸡肉价格对猪肉供给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成本、非洲猪瘟、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对猪肉供给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具有消极影响,其中对低收入地区居民和主产区居民猪肉消费影响较大,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影响较小;猪肉价格上涨对CPI上涨贡献率在34%左右。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长期内制定扶持政策稳定猪肉供给,短期内调控肉类供给稳定猪肉价格;相关部门应加强猪肉价格监测和预警工作;当价格过高时可以为低收入消费者和主产区居民适当提供猪肉消费补贴,以及鼓励城乡居民提升牛羊肉、禽肉、蛋类、水产等产品的消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周期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琛  何忠伟  刘芳 《农业展望》2010,6(12):41-45
北京市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量占到肉禽消费总量六成以上,猪肉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深入了解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情况,需要识别其价格波动的周期,并研究其价格波动的特点。使用2000年1月~2010年4月北京市批发市场月度价格,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对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展开分析,确定存在5~14个月的短周期和34~40个月的长周期,且有波动加剧的趋势。虽然仔猪和活猪价格周期与猪肉价格周期有显著联系,互为价格变动的内因,然而外部冲击才是造成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控制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的根本目标是减少外部冲击对猪肉价格影响,这就有必要建立猪肉价格控制与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非常关切的问题,诸如"瘦肉精"事件,"猪链球菌事件"等食用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除了对人们造成身体上的巨大伤害,也引起人们对食用产品的恐惧,更导致部分人宁愿破费到国外购买同类食用产品也不愿到国内买的尴尬局面。而这其中,由于猪肉是中国人的肉类主要食用品,其安全问题密切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猪肉的质量问题也影响着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加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及消费国家,保证猪肉的质量安全性是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业》2002,(1):9
针对前段群众食用含"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猪肉发生中毒的事件,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前段打击"瘦肉精"专项斗争的基础上,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加大对生产、经营、使用"瘦肉精"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唐立群 《中国农垦》2009,(10):62-63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将养猪产业的暴利神话彻底粉碎,还原了养猪产业风险高、波动大的本来面目。加上金融危机、瘦肉精事件以及产业规律性走低的多重夹击,迅速跌落的猪肉价格让寒意在整个养猪行业中传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羊肉价格下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中国羊肉价格保持下降态势。羊肉价格过低,不仅影响羊养殖户的经营性收入,而且对畜牧业经营本身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分别从供给、需求和经济环境因素等角度,对国内外羊肉供给量、猪肉和牛肉价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气温及年均降雨量等影响羊肉持续下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进口羊肉价格、国内羊肉供给量、牛肉和猪肉价格、恩格尔系数以及气温等因素变动与羊肉价格下降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