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是重要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之一,具有可持续经营和长期获益的特点。研究了绿竹地上部9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为绿竹的养分管理提供基础。于2013年1月,在绿竹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集不同年龄绿竹叶、枝、秆等样品,分析氮(N),磷(P),钾(K)等9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各器官中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次序均表现为:叶枝秆。各器官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以氮元素最高,而以铜质量分数最低。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积累量为621.07 kg·hm-2,大小顺序为秆(344.04 kg·hm-2)叶(158.81 kg·hm-2)枝(118.22 kg·hm-2),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大小顺序为氮钾磷镁钙铁锰锌铜,积累量最多的是氮(354.28 kg·hm-2),占地上部积累量的57.04%,生产1.0 t干物质所需5种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为12.92 kg,其中氮素占58.0%,因此,在生产中适当增施氮肥,可以促进绿竹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浙西南地区不同年龄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地上部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分配特性,为黄甜竹林地土壤养分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全收获法计算生物量,测定不同年龄(1~3 a)和不同地上部位(叶、枝、秆)的植株样品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和锌(Zn)等9种营养元素。  结果  ①黄甜竹地上部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高为叶(48.73 g·kg?1),其次为枝(17.61 g·kg?1),秆中最低(16.30 g·kg?1);叶中各营养元素从高到低依次为N、K、Ca、Mg、P、Mn、Fe、Zn、Cu,枝中为N、K、Ca、P、Mn、Mg、Fe、Zn、Cu,秆中为N、K、P、Ca、Mg、P、Mn、Fe、Zn、Cu。各部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受竹龄影响不同,其中枝受竹龄影响最大,秆次之,叶最小。②营养元素积累量秆中最大(687.38 kg·hm?2),其次是叶(333.01 kg·hm?2),枝中最小(166.29 kg·hm?2)。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N、K、Ca、P、Mg、Mn、Fe、Zn、Cu。③不同部位营养元素分配率不同,总体表现为秆中最高(57.92%),其次是叶(28.06%),枝中最低(14.01%)。  结论  黄甜竹中N元素积累量最高,表明黄甜竹有较强的氮吸收能力,生产上要适时补充氮肥。竹叶中营养元素全面,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图1表3参29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年龄绿竹各器官的N、P、K 3种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器官N、P、K元素含量基本呈随竹株年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从绿竹各器官不同年龄竹的平均N、P、k含量来看,N含量大小排序为叶根蔸枝秆,P含量大小排序为叶蔸枝根秆,K含量大小排序为叶蔸秆枝根。3种主要营养元素在绿竹各器官中的以叶最多,含量最少的是枝与杆,各器官N、P、K含量中,N所占的比例最大,达58.7%,P最少,只占5.4%。  相似文献   

4.
对江西省永丰县官山林场4种施肥处理(45%矿渣肥、39%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对照)毛竹地上部分营养器官N、P、K养分含量及其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和养分积累、空间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毛竹地上器官NPK含量和养分积累具有明显影响。3种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毛竹地上器官的平均NP含量,毛竹专用肥处理毛竹地上器官平均K含量显著大于对照,而矿渣肥处理毛竹地上器官平均K含量显著小于对照,可能是由于矿渣肥K素配比较低导致;不同器官中,45%矿渣肥处理N含量及各施肥处理K含量在毛竹地上器官中总体表现为叶秆枝,其余各处理地上器官NP含量均表现为叶枝秆,各营养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NKP;矿渣肥处理中N元素积累量最高,毛竹专用肥和对照中K元素积累量最高,均以P元素积累量最低;施肥能够有效提高竹林地上器官对NPK养分含量的积累,N元素积累量为45%矿渣肥39%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对照;P元素积累量为45%矿渣肥毛竹专用肥39%矿渣肥对照;K元素积累量为毛竹专用肥45%矿渣肥39矿渣肥对照;总积累量为45%矿渣肥毛竹专用肥39%矿渣肥对照。矿渣肥提高了枝营养元素分配比例,毛竹专用肥提高了叶营养元素分配比例。由此可见不同肥料对毛竹生长影响不同,应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合理选择肥料。  相似文献   

5.
木荷(Schima superba)具有树干端直、材质优良、生物防火、蓄水保肥等一系列优良特性,是很好的经济和生态树种。对南宁地区48年生木荷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分配格局及各元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木荷各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遵循相似的变化规律,元素N、K在各器官中含量最高,P元素含量最低,大致为KNCaMgP。2)在不同径阶间5种大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明显,12~16cm径阶各元素含量的大小为KNCaPMg,20~32cm径阶为KNCaMgP。3)5种元素的积累总量为3 655.479 6kg·hm~(-2),其中地上部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为2 712.914 3kg·hm~(-2),占总积累量的74.22%。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列顺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4)木荷人工林中N、Mg、P元素含量与其他元素之间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闽东南沿海沙地8年生厚荚相思人工林N、P、K、Ca和Mg的养分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NKCaMgP;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79.21 kg/hm~2,各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枝干皮叶根;各营养元素积累量排序为NKCaMgP。0~60 cm土层土壤中5种养分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CaKMgPN,厚荚相思各器官对土壤养分的富集能力排序为叶根枝皮干。厚荚相思乔木层养分年存留量为72.40 kg/(hm~2·a),年吸收量为255.25 kg/(hm~2·a),总归还量为182.85 kg/(hm~2·a)。5种元素利用系数和周转期均为KCaPNMg,循环速率为MgNPCaK,循环系数为0.72,利用系数为0.28,周转期为3.17 a。厚荚相思林5种营养元素利用效率高,循环速率快,而周转期短,有利于沙质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生产力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3种不同地下茎形态竹子的钾含量及积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混生型苦竹和丛生型绿竹为研究对象,对钾含量、储量和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竹和高节竹钾含量大小表现为叶>枝>秆,而苦竹则表现为叶>秆>枝,枝、秆中钾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高节竹、苦竹叶片钾含量显著高于绿竹;高节竹枝条钾含量显著高于绿竹;苦竹秆中钾含量显著高于绿竹。钾素积累量大小为苦竹>绿竹>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259.87、177.05、123.16 kg·hm-2,而钾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绿竹>苦竹>高节竹,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钾素分别为3.81、6.34、6.95 kg。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尿素硝酸铵溶液对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玉米生产中科学合理的施用尿素硝酸铵溶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分别设置尿素处理(对照),氮施用量为150 kg/hm~2(N1);尿素硝酸铵溶液处理,氮施用量分别为70 kg/hm~2(N2)、110 kg/hm~2(N3)、150 kg/hm~2(N4),3次重复。结果表明:N4处理茎、叶、苞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比N1分别提高了30.73%、9.31%、16.48%、13.60%,差异显著;N3分别比N1提高了2.66%、4.49%、4.76%、3.57%,无显著差异;N2分别低于N1处理15.35%、8.51%、13.39%、4.47%,差异显著。分析认为,N4处理为施用尿素硝酸铵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太岳山好地方林场3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实测生物量和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4种营养元素(C、N、P、K)的含量、积累量及空间分布规律,旨在为落叶松人工林的养分循环研究和合理经营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55.03t·hm~(-2),其中乔木层为105.25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7.87%;华北落叶松同化器官的4种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干最低。乔木层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凋落物层最低。土壤中4种营养元素除K外,都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量为24.85×10~4 kg·hm~(-2),各层次养分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中树干的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  相似文献   

10.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生长良好的5a生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556株/hm~2和1 667株/hm~2两种不同的林分密度,对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配及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林分密度巨桉单株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器官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均为树叶树干大枝或小枝果实树皮;(2)从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在树干的分配来看,两种密度巨桉人工林P、K、Mg和Ca变化趋势相同,基本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增加,有机C在556株/hm~2样地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1 667株/hm~2样地则是逐渐减小,N在556株/hm~2样地为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1 667株/hm~2样地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3)从两种密度巨桉生物量的分配看,生物量分配为树干树皮或大枝小枝叶果实;(4)两种密度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均表现一致规律,均为Ca最多,分别为601.78 kg/hm~2和1 204.43 kg/hm~2,其次为N、K、Mg和P积累最低。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籼稻冈优725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 kg/hm~2)和施硅量(0、150、300 kg/hm~2),研究氮硅配施对冈优725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地上部氮的积累,施氮量为0、90 kg/hm~2时,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硅量为15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施氮为0时,与不施硅相比,施硅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各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施硅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各施氮水平下,施硅能显著降低根、茎、穗、精米中镉的含量及地上部镉的积累量,但叶片中镉含量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量为15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精米中镉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综合本研究结果,施氮量180 kg/hm~2+施硅量150 kg/hm~2对冈优725的增产降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龄云南松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省玉溪市磨盘山云南松天然次生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积累、分配及其随林龄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为云南松林养分利用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在各林龄林地中各设置3个20m×20m的标准样地,对样地内的乔木层按照叶、枝、干、根取样,灌木分叶、枝、根取样,草本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取样,凋落物全部取样,同种植物的相同器官取混合样品,所有样品取回后在实验室进行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云南松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P较低。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营养元素积累总量分别为192.00,930.95和2 357.36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0.70%,66.84%和98.82%,林下植被层所占比例依次为22.97%,7.53%,0.43%,地表现存凋落物所占比例依次为7.0%,26.98%和0.80%。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均以N积累量最多,P最少。云南松N与P含量比随着林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15,30和45年生云南松天然次生林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的总量分别为8.38,8.52和7.68kg,其中对N的利用效率最低,P最高。【结论】不同林龄云南松对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均较高,所以从营养元素利用效率来分析,云南松林不会因过度消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说明云南松有耐贫瘠、适应性强、适合荒山造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望天树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西南地区32年生望天树人工林乔木层的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不同组分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树叶中以N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中元素含量均以Ca含量最高,其次是N、P、Mg含量,K含量最小.乔木层5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达2 451.65 kg/hm2,各元素积累量表现为Ca>N>Mg>P>K,乔木层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表现为树干>树皮>树叶>枝枝>树根;5种营养元素年净累积量达76.61 kg/hm2.乔木层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为7.12 kg,其中对Ca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N、Mg,对P、K的需求最小.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凋落物层N、P、K元素平均含量稍高于乔木层,3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7.69、13.58、64.89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花期渍水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江汉平原小麦抗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长江中下游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襄麦55和扬麦23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 (纯氮135 kg/hm2)、N2(纯氮180 kg/hm2)],用盆栽方法于开花期进行7 d渍水试验,分析小麦旗叶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产量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小麦旗叶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旗叶SPAD值降低8.61%~39.78%,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降低4.49%~12.24%,降低幅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渍水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35.39%~58.37%、6.04%~21.88%、8.94%~29.32%。在渍水期间(花后0~7 d)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41.81%~63.50%;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21.89%~62.15%。花后7~21 d表现为硝态氮含量升高,铵态...  相似文献   

15.
烤烟对不同硼肥力土壤中硼的反应及丰缺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6种不同硼肥力土壤施用硼肥对烤烟不同部位对硼的吸收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烤烟生长过程中,叶片对硼、氮和钾的积累量上均表现为团棵期打顶期;打顶后烟叶叶片对硼、钾含量大小均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茎,而氮含量则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茎;2土壤有效硼含量在一定值(0.56~0.75 mg/kg)时,烟叶硼、钾、氮含量随土壤硼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高于0.75 mg/kg时,烟叶对硼、钾、氮的积累受到抑制。因此,烤烟生产中土壤有效硼丰缺值在0.56~0.75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16.
对桂西南地区32 年生望天树人工林乔木层的N、P、K、Ca、Mg 等5 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不同组分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树叶中以N 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中元素含量均以Ca 含量最高,其次是N、P、Mg 含量,K 含量最小。乔木层5 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达2 451.65 kg/hm2,各元素积累量表现为Ca>N>Mg>P>K,乔木层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表现为树干>树皮>树叶>枝枝>树根;5 种营养元素年净累积量达76.61 kg/hm2。乔木层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为7.12 kg,其中对Ca 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N、Mg,对P、K 的需求最小。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凋落物层N、P、K 元素平均含量稍高于乔木层,3 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7.69、13.58、64.89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不同经营类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林地土壤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钙、镁等5种营养元素在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的不同器官中质量分数大小均表现为叶>枝>秆;在叶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氮>钾>镁>钙>磷;在枝中为:钾>氮>镁>磷>钙;在秆中为:钾>氮>镁>钙>磷.毛竹叶、枝、秆中部分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集约经营下,毛竹林地上部分5种营养元素贮藏总量为519.60 kg·hm-2,粗放经营下为422.44 kg·hm-2.表4参13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滴灌春小麦根系生理特征对氮肥的响应及其与产量、氮肥利用间的关系,从而为滴灌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5个施纯氮N1(300 kg/hm~2)、N2(275 kg/hm~2)、N3(250 kg/hm~2)、N4(225 kg/hm~2),N5(0 kg/hm~2,对照)水平下小麦根系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新春31号N2处理(275 kg/hm~2),新春6号N3处理(250 kg/hm~2)根系生理特性表现最佳,且新春6号根系生理特征表现较好,其开花期根系POD活性、GS活性、NS活性和拔节期根系活力比新春31号分别提高了0.22%、6.15%、16.12%、8.08%,而新春31号开花期根系MDA含量较新春6号提高了6.94%。新春31号施氮量(275 kg/hm~2)和新春6号施氮量(250 kg/hm~2)虽不是最高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对根系生理特性与产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供氮量由225 kg/hm~2增加至275 kg/hm~2时,籽粒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皆会随供氮量的增加有所提高,然而,当供氮量是300 kg/hm~2时,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因此,综合小麦根系的生理指标和产量关系得出最适氮肥施用量为250~275 kg/hm~2,可达到高产与节肥目的,这一模式也体现了滴灌技术节肥高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硝酸铵施用量对早熟禾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研究不同硝酸铵施用量对早熟禾分蘖密度、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早熟禾在养护中科学合理地施用硝酸铵提供理论依据。在2016、2017年均设置N1(对照,NH_4NO_3用量为0)、N2(NH_4NO_3用量为149.70 kg/hm~2)、N3(NH_4NO_3用量为179.70 kg/hm~2)、N4(NH_4NO_3用量为209.70 kg/hm~2)4个处理,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N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早熟禾分蘖密度,9月分别比对照高100.00%、92.31%,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高102.42%、40.54%;N4处理分别低于N3处理40.62、125.25 kg/hm~2,但差异不显著;N3处理的氮吸收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18.97、11.43 kg/hm~2,磷吸收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3.86、3.14 kg/hm~2,钾吸收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14.71、8.13 kg/hm~2。综合分析认为,早熟禾养护中硝酸铵施用量以179.7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膜荚黄芪生长及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配比对药用植物膜荚黄芪生长和黄芪甲苷积累的影响,为延安地区黄芪施肥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氮磷施肥配比,共设10个处理,分别为N0P0(对照)、N1P1、N1P2、N1P3、N2P1、N2P2、N2P3、N3P1、N3P2、N3P3(N0、N1、N2、N3分别表示施用0,120,150和180kg/hm~2尿素;P0、P1、P2、P3分别表示施用0,450,600和750kg/hm~2过磷酸钙),测定不同处理黄芪茎直径、株高、冠幅、根长、根直径和干物质积累,衡量黄芪生长状况;同时测定不同处理黄芪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探讨施肥对黄芪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配比对黄芪生长各指标影响不同。茎直径的适宜施肥方案为N2P1和N3P1处理,而N1P3和N2P3处理的株高、冠幅、根长和根直径等指标响应最优。N1P3处理黄芪终极生长量最高,较对照N0P0增加24.87%;N2P1和N2P3处理次之,对照最低。各施肥处理干物质累积总量比对照增加18.18%~70.06%,平均增加44.12%。施氮量为120和150kg/hm~2时,施磷量对黄芪水分含量的影响总体表现为:450kg/hm~2600kg/hm~2750kg/hm~2,但水分含量对氮肥响应不明显;灰分含量总体随氮磷肥施用的增加而降低;在施氮量为120~150kg/hm~2时,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总体随施磷量的增大而升高,施氮量高于150kg/hm~2时,随施磷量的升高而降低;在N1P3和N2P3施肥水平下,黄芪甲苷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6.36%和48.48%。【结论】合理配施氮磷肥可促进黄芪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品质提高,且以N1P3和N2P3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