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文君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31-333,33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收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减少损失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二是由于拆旧区复垦为耕地后代建新区进行耕地保护所进行的经济补偿。通过对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研究分析,从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依据产权确定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之间收益分配比例。研究表明,在福建省的现实情况下,增减挂钩收益应当按照农村集体占63.5%、地方政府占36.5%的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2.
张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6,(21):5724-5728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江苏省典型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LUTRG)政策中农民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增减挂钩中农民的参与意愿、拆迁意愿、安置意愿及满意度,并探讨农民意愿的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农民有参与增减挂钩的意愿,但农民意愿分化严重;农民希望提高拆迁补偿标准与补偿过程透明化;农民倾向于集中安置,并十分关注安置小区配套设施完善情况;生活成本与就业是农民被安置于城镇后关注的重点;不同地区农民参与意愿、关注点及满意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必须以维护农民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地,采用PPS抽样法确定调查区域,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芜湖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约83.22%的被调查对象参与积极性较高;家庭结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保障及性别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家庭结构、年龄、性别与农户参与意愿呈负相关,文化程度、社会保障与农户参与意愿呈正相关。鉴于此,为进一步深入拓展增减挂钩工作,提出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公共教育体系、多渠道提高农户非农化水平、提高拆旧区搬迁补偿标准、深入推进宅基地退出进程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元逻辑斯回归分析法,对山西省河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中农户的搬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52.33%的农户具有搬迁意愿;年龄、家庭主业、住房修建年代、所处地形以及通达程度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设立和实施过程中,要把对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作为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现状,为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分析法,对增减挂钩的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增减挂钩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目前增减挂钩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6方面,在增减挂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耕地补充失衡、农民权益受损、资金落实困难等问题。【建议】完善增减挂钩相关政策办法;挂钩项目区选择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渠道融资;加强增减挂钩土地资金及收益的管理,以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现状,为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分析法,对增减挂钩的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增减挂钩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目前增减挂钩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6方面,在增减挂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耕地补充失衡、农民权益受损、资金落实困难等问题。【建议】完善增减挂钩相关政策办法;挂钩项目区选择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渠道融资;加强增减挂钩土地资金及收益的管理,以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入了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市场化政策,分析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农民三个主体的决策行动,理清制度变迁的演变过程,结合政策施行后可能给农民生活福利带来的影响,评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现实绩效,探究政策实施的现实意义,进而为政策施行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10,(12):6-6
11月1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称,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侵害农民利益等问题。国士部将立即着手修改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相关文件,着手修改相关文件,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明确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其次,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东港市为研究区,采用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等方法 ,测算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土地收益增值和各分配主体收益分配比例。研究结果:东港市"挂钩"项目中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三者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应为57:33:10。东港市已开展的"挂钩"项目中,当建新用地用途为工业用地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合理;当建新用地用途为商业用地时,存在明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现象,为此提出了要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等几方面保障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地挂钩与增减挂钩的异同分析及其实施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家在宏观层面相继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人地挂钩政策,并允许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两个挂钩在政策内涵、政策目标、切入点、适用范围及实施机制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增减挂钩是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延伸和特例,而人地挂钩则是增减挂钩的拓展和延伸。本文在详细分析两个挂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人地挂钩的试点工作中,一是应以内涵城市化作为实施人地挂钩政策试点的引擎;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规划的引领作用,稳妥推进;四是多方筹措资金,为人地挂钩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五是加快构建挂钩指标公开交易平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立军  王明成  贾慧峰  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40-3041,3044
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基于政府视角分析了以江苏省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双置换"的制度。认为相对要素价格变动提高了地方政府实施"双置换"的意愿;"增减挂钩"政策出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转制度选择集合。指出"双置换"制度不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双置换"制度推进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愿与行为模型,利用哈尔滨市五镇(村)297份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影响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行为意愿的因素以及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及认知相互作用对农民影响显著,且以上因素均与行为意愿呈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是影响农民选择秸秆综合利用行为意愿不可或缺的因素;农民的态度大多倾向于支持秸秆综合化利用,并且随着对该方法和政策了解程度的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行为意愿更加强烈。最后,从政府、政策和技术三方面提出实施的保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余欢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5):56-57,123
通过研究增减挂钩指标政策的变迁过程,结合现实条件分析当下不同的增减挂钩模式下的政策改革,探讨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集体在内的不同主体的制度需求。以重庆地票为代表的市场化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为例,探究当下增减挂钩政策指标市场化的现实意义,为促进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化配置得以协调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可能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城镇政府现实用地压力的有效手段。但该政策在执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区域差距扩大、城镇用地粗放、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维系、耕地质量下降、村民利益受损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增减挂钩工作中政府的完全主导和农民集体失语。应让政府保持中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三农"发展的增减挂钩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参与扶贫的困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已被用于贫困地区筹集扶贫资金,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这一国土资源超常规扶贫政策也面临难以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难以真正保障贫困人口受益脱贫、节余指标跨区域交易制约较多以及贫困人口参与增减挂钩项目的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为使农村贫困人口能够有资格、有能力、有意愿和有优势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且获得相应收入,本研究从增减挂钩项目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收益分配规则、指标跨区域市场化交易、项目依法规范实施和加强外部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相关建议,促进增减挂钩政策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乡村振兴和农村脱贫攻坚过程中既有效缓解了发展用地需求,又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功用。但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保障耕地、集约用地政策初衷的现象,出现政策执行成本较高等困境。基于农村宅基地的基本社会保障和可复垦为耕地,以及政策性财产收益价值和综合配套等性质,提出完善退地农民补偿安置,拓展增减挂钩政策多元融资渠道,因地制宜编制增减挂钩方案,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措施,以实现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农民创业是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重要途径,引起了学术界与政府的高度关注。农民创业意愿是研究创业行为决策的重要变量,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基础理论、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则主要从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创业环境及社会网络等方面对农民创业意愿的影响进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农民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关于农民创业意愿研究的文献较少,农民创业意愿研究依然处于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地发展权浅析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农民收益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23-224
为有效缓解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贯彻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政策,将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盘活农村的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但由于目前我国在落实城乡增减挂钩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主体范围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农民在此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浅析增减挂钩政策土地增值收益产生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收益分配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缓解了地方政府的用地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但地方政府得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后,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挂钩周转指标,严重制约了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通过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推动指标归还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农户福利视角研究市场主导模式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对于理清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成效、促进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选取湖北省3个典型的市场主导型增减挂钩项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项目区农户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福利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市场主导型增减挂钩项目区农户福利的变化特征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前,彭墩村、郭店村和白云人家三个项目区农户的总福利指数偏小,分别为0.468 0、0.373 4、0.360 4,项目实施后,三个项目区农户的总福利指数分别增加了0.062 5、0.174 3、0.203 1,市场主导型增减挂钩项目对农户福利改进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作用效果有待加强。户主年龄、家庭非农劳动力比重、还建区面积、项目对公平的重视程度和区域经济水平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被抚养人口比重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市场主导模式的增减挂钩项目具有较大优势,适宜在经济环境较好的地区推广,保护农户权益、尊重农户异质性是改进农户福利的关键点。基于此,提出完善农户权益保障机制;增强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监督引导职能;优先在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市场主导的增减挂钩模式;制定差异化补偿方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