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根内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根段直接培养法从毛棉杜鹃的根内分离得到14个菌株,采用r DNA-ITS-PCR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根内真菌丰富,所获的14个菌株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除瓶头霉属(Phialocephala)和软盘菌属(Mollisa)外,其余菌株分别与Bionectria ochroleuca、Gloeotinia temulenta、Aspergillus sydowii、Paecilomyces javanicus和Fusarium oxysporum同源或近缘,均首次在杜鹃花科植物根内发现。[结论]该研究为毛棉杜鹃菌根化育苗技术的优良菌株筛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集生长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的密林、开阔地两种生境的9种兰属植物,对其根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经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99个菌株隶属于29个菌属。对子囊菌和担子菌分别进行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子囊菌为优势菌种,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22.20%),炭角菌属(Xylaria,6.06%)和木霉属(Trichoderma,5.05%)为优势菌属。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分析结果表明,密林生境的兰属植物的菌根真菌多样性高于开阔生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系真菌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继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针对广泛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和西藏高海拔地区的红棕杜鹃,本研究开展了大理马耳山红棕杜鹃群落的根系真菌多样性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作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红棕杜鹃在高海拔区域的生态优势。【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大理马耳山30 m×30 m样方内的10株红棕杜鹃成年植株的须根,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样本内的真菌多样性。并基于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实现真菌群落分类学注释,同时开展了根系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功能型与关联网络分析。【结果】试验共获得有效序列587 644条,132个OTU,分属于3门11纲22目37科42属。主要隶属于子囊菌门(73.71%)、担子菌门(17.81%)和球囊菌门(0.119%);优势纲、目、科分别为锤舌菌纲(60.52%)、伞菌纲(17.77%)、座囊菌纲(5.87%)、柔膜菌目(58.02%)、伞菌目(13.94%)、煤炱目(5.79%)、水盘菌科(27.95%)、晶杯菌科(16.18%)、口蘑科(9.96%);在属的水平上,瓶头霉属(27.95%)...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西藏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米林杜鹃(Rhododendron mainlingense)、髯花杜鹃(R.anthopogon)、雪层杜鹃(R.nivale)和雪山杜鹃(R.aganniphum)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上述4种杜鹃的根、茎、叶和花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ITS分子标记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西藏4种杜鹃属植物720个组织块中分离得到336株内生真菌,这些真菌被鉴定为2门5纲10目16科21属55种。4种杜鹃属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雪山杜鹃(H′=1.96,D=0.80)和雪层杜鹃(H′=1.81,D=0.77)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辛普森指数(D)高于髯花杜鹃(H′=1.36,D=0.71)和米林杜鹃(H′=1.17,D=0.65)内生真菌多样性。根、茎、叶、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多样性也无显著差异。不同部位的H′和D指数分别为根部H′=2.63、D=0.86,茎H′=2.35、D=0.83,叶H′=2.26、D=0.80,花H′=2.23、D=0.83。[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杜鹃中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对峙培养法研究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从兔眼蓝莓幼果中共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利用菌株rDNA-ITS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将25株菌株划分为12属19种,相似度为97%~100%。其中,子囊菌门真菌共9属14种共20株,担子菌门有3属5种。间座壳属真菌为子囊菌门菌株的优势属,占子囊菌门菌株的25%。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287 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920 3,Margalef丰富度指数(R)为3.417 3。在25株兔眼蓝莓幼果内生真菌中,裂褶菌属菌株G6对5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0%以上,G18对4种病原菌抑制率在45%以上,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盐碱环境中耐盐植物白刺的根际土壤和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方法】运用Novaseq测序平台对白刺根际土壤和叶片进行16SrDNA-V4区和ITS1区测序。经FLASH进行拼接,经过Qiim过滤叶绿体和线粒体序列,得到的序列在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上聚类成为操作分类单元(OTUs)。对序列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价物种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Alpha多样性。【结果】白刺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叶片内生细菌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白刺不同部位的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白刺各样地之间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明显。【结论】白刺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接种杜鹃类真菌对不同苗龄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的共生效应,为毛棉杜鹃菌根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大苗龄(b,1.5年生)、中苗龄(m,1.0年生)和小苗龄(s,0.5年生)3种毛棉杜鹃实生苗苗龄,通过回接试验,测定分析接种福廷瓶头霉菌(Phialocephala fortinii,Pf)和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As)的毛棉杜鹃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结果]与不接种任何真菌对照(CK)相比,接种Pf和As两种菌种对大、中苗龄毛棉杜鹃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接种As对大、中苗龄地上或地下部的促进作用均小于接种Pf.其中,接种Pf对中苗龄毛棉杜鹃幼苗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对大苗龄毛棉杜鹃幼苗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次之;接种Pf对大苗龄毛棉杜鹃幼苗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对中苗龄毛棉杜鹃幼苗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次之;接种Pf和As对小苗龄毛棉杜鹃幼苗地上部及根系生长表现抑制作用.3个苗龄接菌组毛棉杜鹃幼苗的比叶面积均小于CK组;接菌组的实际光量子产量(YII)、非光化学淬灭(NPQ)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各苗龄相对于CK组提高倍数排序为小苗龄>中苗龄>大苗龄.总体上,接种Pf对毛棉杜鹃幼苗光合能力的提高作用优于接种As.[结论]接种Pf和As可与大、中和小苗龄毛棉杜鹃幼苗形成良好的共生体,其中,大苗龄和中苗龄接种Pf和As后可提高其光合能力,促进植株和根系生长,尤其以接种Pf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小苗龄接种Pf和As后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毛棉杜鹃的菌根化育苗以选择中苗龄接种Pf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30个杜鹃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20对引物共检测到306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5.3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物种水平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2,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25,相似系数在0.543至0.761之间,表明参试的30份杜鹃花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A)结果和UPGMA法构建的系统树显示,30份杜鹃花材料可分为5类,其中云锦杜鹃和光枝杜鹃、井岗山杜鹃和皱叶杜鹃、迎红杜鹃和兴安杜鹃、露珠杜鹃和大果杜鹃分别聚为一组,结果与基于表型特征的分类基本一致,表明SRAP标记具有较准确的鉴别能力,是进行杜鹃花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越橘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从吉林农业大学浆果园采集矮丛越橘(Vaccinium angustifolium)"美登"的根系,采用酸性品红乳酸甘油染色法观察菌根类型,用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根系共生真菌,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的r DNA ITS序列; PCR产物测序后在Gen Bank中进行BLAST比对,然后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登"菌根类型包含典型的杜鹃花类菌根;试验共分离获得49株共生真菌,依据形态特征分为13个类型; ITS序列分析获得树粉孢属、镰孢属、膜盘菌属等9个属;聚类结果将其分为锤舌菌纲、粪壳菌纲和座囊菌纲3类。矮丛越橘"美登"的根系共生真菌物种丰富,优势或典型的共生真菌为杜鹃花类菌根(ERM)真菌——树粉孢属(Oidiodendron)真菌。  相似文献   

10.
四川牡丹根际微生物及种子内生菌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马尔康、丹巴、小金、理县4个种源地四川牡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种子内生菌的组成。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共存在19种细菌和6种真菌,其中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Nitrospirae(消化螺旋菌门)、Fimicutes(厚壁菌门)和Ascomycota(子囊菌门)在根际土壤和种子中均占优势(相对丰度>10%);在属水平上,共鉴定出181种细菌和92种真菌,其中Leptospirillum(钩端螺菌属)和Penicillium(青霉属)均占优势(相对丰度>10%)。物种多样性(Alpha)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Chao1)显著高于种子内生菌,而群落多样性(Shannon、Simpson)并无显著差异。群落间组成差异(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微生物和种子内生菌的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主要差异为Chloroflexi(绿弯菌门)和Mucoromycota(毛霉菌门)在种子中的显著富集。OUT重叠序列结果显示:同一种源地根际土壤和种子中有70%以上的相同细菌序列,而相同的真菌序列最高约50%,最低约15.52%。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氮、磷总质量分数及氮磷有效态质量分数等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均会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内生菌的组成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拉萨青稞种植农田土壤中真菌群落区系组成,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拉萨9处不同青稞种植农田土壤进行了真菌群落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随着青稞的生长发育,其土壤样品中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增高,土壤真菌群落在门的水平上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在属的水平上主要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足孢子菌属(Podospora)、赤霉菌属(Gibberella)、分子孢子菌属(Cladosporium)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青稞灌浆期较播种前期、收获后期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小,其土壤真菌群落具有趋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石漠化地区生态桑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16s、ITs测序分析以及土壤微生物测序热图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原核微生物中优势物种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等细菌;优势真核微生物为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热图分析表明,其中:(1)有益微生物包括变性菌门的硫杆菌属、紫色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属细菌以及接合菌门的被孢霉属真菌;(2)与植物病变、腐化有关的真菌种类为子囊菌;(3)Setomelanomma属真菌的功能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多花黄精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根茎)含有多种内生真菌,是新化合物、新药源和生防制剂的潜在资源。为研究黄山市祁门县多花黄精根茎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多花黄精根茎内生真菌,通过经典形态分类学并结合rDNA ITS序列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真菌,并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多花黄精根茎中共分离出182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2门、5纲、13目、28科、33属和49种,另外有4株未确定其分类地位。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门,分离频率为83.52%;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为优势纲,分离频率为59.34%;肉座菌目(Hypocreales)为优势目,分离频率为46.70%;优势科是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分离频率为33.52%;Metapochonia是优势属,分离频率为33.52%。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山市祁门县多花黄精根茎的内生真菌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且春季的多花黄精根茎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夏季。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梵净山雷山杜鹃根部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山杜鹃根部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期为雷山杜鹃等高山常绿杜鹃优良菌株的筛选奠定基础。采用根段直接培养法分离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菌株。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分离菌株分为25个形态类型;rDNA ITS序列分析显示,25个形态类型的菌株中,除6个形态类型的菌株分类地位尚不能确定外,其余19个形态类型的菌株都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真菌。综上说明,雷山杜鹃根部真菌种类丰富,其中包括典型的欧石楠类菌根(ERM)真菌-树粉孢属(Oidiodendron,Myxotrichaceae)真菌。  相似文献   

16.
为烟草白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同一烟株上发病烟叶和健康烟叶DNA的ITS区进行测序,分析各样品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白粉病烟株健康烟叶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均高于发病烟叶;2种样本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发病烟叶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富度为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99.22%,曲霉属(Aspergillus)0.33%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0.33%;健康烟叶的优势菌属及其相对丰富度为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91.86%、曲霉属(Aspergillus)0.34%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0.31%。在白粉病烟株上发病烟叶和健康烟叶均存在大量的高氏白粉菌属。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内生真菌在红花隔距兰根部的种类多样性以及受生境的影响,采用组织培养法,对海南霸王岭地区不同生境下的野生红花隔距兰根部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共分离到内生真菌145株,确定为15属,其中子囊菌门的Penicillium 16株,Aspergillus 12株、Pestalotiopsis5株、Fusarium 19株、Neonectria 2株、Chaetomium 4株、Calonectria 5株、Xylaria 5株,半知菌类的Paecilomyces 7株、Alternaria 2株、Phomopsis 8株、Colletotrichum 32株,接合菌门的Rhizopus5株、Mucor 7株,卵菌门的Albugo 6株,有10株菌经ITS序列比对分别与Botryosphaeria sp.、Beltraniella sp.相似度较低,有待进一步鉴定研究确定其分类地位.发现Colletotrichum sp.、Penicillium sp.、Fusarium sp.为优势真菌,生在于热带针叶林的植株根部分得的内生真菌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相似文献   

18.
采集3个居群的野生华石斛根系,从中分离到130株内生细菌,并对细菌进行16S r DNA序列谱系分析,结果表明:华石斛根部内生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藤黄杆菌属(Lutei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西地西菌属(Cedecea)7个属的15个种。其中优势类群为Bacillus,次优势类群为Enterobacter和Burkholderia。优势内生细菌Bacillus spp.在3个不同的居群华石斛根部均有出现,且频率相近。环境因子差异最大、附生宿主组成最相近的霸王岭与吊罗山之间,华石斛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最高。说明附生宿主植物差异是附生植物根部内生细菌物种组成差异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杜鹃属(Rhododendron L.)是杜鹃花科(Ericaceae)最大的一个属,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为了更好地收集和保育杜鹃属植物种质资源,贵州省植物园于2020年新建杜鹃花种质资源圃,经过1a的收集工作,新收集到杜鹃属5个亚属39种(含变种)植物。  相似文献   

20.
内生真菌群落在不同植物的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组成和分布,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4种不同桉树叶片、果实和枝条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 4种桉树(Eucalyptus spp.)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所有样本的优势菌门,但在不同样本中的相对丰度有差异.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组织和不同组织中托里桉和柠檬桉的内生真菌群落均相似,而窿缘桉与无性系广9在同一组织中内生真菌群落相似,在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群落差异较大. 4种桉树在枝条中的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而窿缘桉果实、无性系广9的叶片和果实内生真菌群落的Chao1、Observed species和PD whole tree指数均显著高于托里桉和柠檬桉. LEfSe分析表明,柠檬桉(枝条和果实)和窿缘桉(叶片和果实)中的差异物种分布在子囊菌门,托里桉(果实)和无性系广9(叶片和枝条)中的差异物种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中均有分布.桉树中蕴含了丰富的内生真菌菌群,因树种和组织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无性系广9叶片和窿缘桉果实部位拥有更丰富的内生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