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5,(7)
<正>Flowers教授认为,如果繁殖母猪的断奶-发情时间间隔延长,就需要检查与哺乳期管理有关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Flowers说,"如果母猪在哺乳期失重过多,它随后的繁殖性能将受到影响,包括断奶-发情时间间隔延长,以及下一胎次的产仔率和窝产数下降。在哺乳期能帮助增加哺乳母猪采食量的任何措施都将有助于缩短断奶-发情时间间隔。"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哺乳期长短。Flower认为,"如果母猪在生殖系统未恢复  相似文献   

2.
如果母猪在适当的时期获得适宜的能是量和营养,则在整个繁殖利用年限将保持较高的断奶仔猪数。头胎母猪对营养缺乏极为敏感,尤其哺乳期缺乏营养。头胎母猪哺乳充足的氨基酸摄入非常重要,这是由于过多的体蛋白消耗会延长断奶到发情间隔(WEI),并影响其后的窝产仔数和繁殖性,有可能使母猪在生产中被淘汰。头胎和经产母猪全蛋白和体脂肪严重和持续的缺乏将影响产仔数,如持续几个繁殖周期,则严重影响母猪一生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3.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事关仔猪成活率、泌乳量和仔猪断奶体重,以及有效预防母猪生殖道炎症、乳房炎、肠炎、蹄部疾患的发生。搞好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还可确保母猪断奶后如期发情配种,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1哺乳母猪的饲养  相似文献   

4.
朱丹 《畜禽业》2013,(5):50-51
哺乳期母猪管理的重点就是保证母猪安全分娩,多产活仔,促进母猪产后泌乳,同时要降低母猪断奶失重幅度,维持正常体况,以便断奶后及早发情,再次配种繁殖;还要确保仔猪健康发育,快速生长。文章介绍了产房管理这一关键生产环节的营养、保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母猪是一个猪场的生产机器,它的生产能力与水平决定着整个猪场的产值。在现有育种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母猪发挥其最大繁殖潜能,创造更多的利润,使生产效益最大化,成了问题的关键。母猪的繁殖周期为:发情→配种→怀孕→分娩→哺乳→断奶→发情。可见猪一旦成年,即性成熟到体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基础妊娠母猪,生长发育后备公母猪及哺乳仔猪日粮添加不同剂量的锌、硒,经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础妊娠母猪的产仔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断奶后再发情率和受胎率提高,断奶及发情时间缩短。生长发育后备母猪初次发情时间提前,初情期体重明显增加,产仔性能显著提高。生长发育后备公猪采精时间提前,睾丸发育迅速,射精量、精子活率和精子数量显著提高,精子畸形率降低。哺乳仔猪抗病力增强,成活率和平均断奶个体重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锌、硒对基础母猪,后备母猪的繁殖与生长发育及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曲向阳  罗勇  王巍 《畜禽业》2012,(1):56-58
为评估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20%的替米考星对预防仔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经济效益,将替米考星方案与之前的围产期药物保健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可显著提高仔猪的断奶体重(p<0.05),断奶仔猪与保育猪的成活率分别提高2.30%与1.73%。此外,泰勇可降低哺乳母猪的体失重,缩短断奶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替米考星方案为猪场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的饲养管理分为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四个阶段,本文从这4个方面来加以说明。1影响后备母猪的饲料营养因素饲料营养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尤其重要。达到60~100kg的母猪,根据体况要注意加料或限料。后备母猪太肥时,发情不正常或不明显,第一胎产仔哺乳性能差,断奶后发情困难;太瘦时不发情或推迟发情时间,第一胎产仔时乳汁差,影响仔猪的生长,母猪断奶后虚弱或体况差,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9)
<正>哺乳母猪是一个猪场管理的核心,它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全场生产效益的高低。哺乳母猪除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增长体组织外,还要泌乳哺育仔猪,其泌乳量和乳汁的质量直接影响仔猪断奶体重和存活率。最大限度的提高哺乳期采食量有助于提高仔猪断奶重和母猪繁殖力。高温季节,母猪容易出现产前产后食欲下降、甚至不食,造成仔猪奶水供应不足,仔猪长势慢甚至死亡;同时,母猪繁殖力下降。因此,提高哺乳母猪夏季的采食量是饲养管理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依阿华州立大学D.B.Jones等人,为评价初产母猪日粮氨基酸对促黄体素(LH)分泌和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在23d哺乳期中,选择哺育一窝13只仔猪的36只初产母猪,分别分配给每天6kg含高蛋白(HP组,1.20%赖氨酸)或低蛋白(LP组,0.34%赖氨酸)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改变日粮中玉米和大豆粕比例获得所需日粮赖氨酸浓度。在泌乳0、5、10、15和20d,在6h期间,分别间隔15min、1h、6h,评价血浆LH、ACTH和雌二醇17β。从断奶至断奶后45d,每天对母猪进行发情检查。哺乳期间,喂LP和HP日粮的母猪每天分别消耗4.41kg和4.98kg饲料。断奶时,LP组母猪体重较轻(P<0.05)、窝重较轻(P<0.05)、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P<0.05)。LP组母猪的平均和基准线LH浓度以及LH脉冲6h较低。LP组母猪和HP组母猪之间的差别在泌乳10d形成。血浆雌二醇和ACTH浓度不因日粮而改变。泌乳第5d和第10d的平均LH浓度同断奶至发情间隔相关(γ分别为-0.54和-0.56,P<0.01))。第10d平均LH浓度同0~5d、5~10d乳形成所需的日粮赖氨酸极大不足相关(γ分别为-0.39和-0.49,P<0.05),泌乳早期母猪日粮氨基酸采食量不足会引起产后10dLH分泌较少,并与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1.
繁殖母猪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利华  王光 《畜禽业》2000,(12):24-25
选种选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商品猪的生产性能最大程度得以发挥,但这对母猪的长期生产并没有益处。选择的结果使体脂肪含量少、性成熟体重过大,因此维持需要增加,由此引发的腿病使母猪的淘汰率增加;而且母猪的脂肪储备与繁殖性能相关,脂肪含量过少,会使断奶发情间隔延长。所以通过营养调控将母猪的体况调整到最佳,尽量减少养殖场的维持投入又保证母猪有较高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的关键问题。饲料中所含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均能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能量和蛋白质,蛋白质涉及量的问题,同时又涉及其组成,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1 能量需要量   母猪的饲养管理大多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原则,即在妊娠期对母猪的能量进行限制,尤其是初产母猪;对哺乳母猪则提高饲粮能量,刺激采食量。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5)
<正>畜牧生产中,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常常困扰广大养殖户,造成母猪使用率下降,甚至导致母猪的淘汰,严重影响养殖户的效益。对该情况,笔者在多年的诊疗工作中深有体会,现把对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常见原因总结如下。1原因1.1饲料营养水平不够,特别是饲料中维生素营养和能量不足。有些猪场的母猪使用的饲料维生素A、E、B1、叶酸和生物素含量较低,经常引起母猪断奶后发情不正常。据统计有50%以上的初产母猪在仔猪断乳后一周内不发情,而经产母猪仅为20%。哺乳期母猪体重损失过多将导致母猪发情延迟或乏情,而初产母猪尤其如此。在分娩  相似文献   

13.
<正>1青年母猪不发情淘汰10~11个月年龄的青年母猪不出现发情反应,PMS注射也未见有反应,淘汰。2断奶后不发情母猪断奶后14d未发情,注射PMS2次也未出现反应;从断奶到再发情的间隔时间超过2个月,年产窝数1.8以下,淘汰。3未受胎也不发情母猪断奶3个月以上妊娠检查未见其受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21,(1):77-78
乏情是指后备母猪到了发情年龄或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现象,母猪乏情延长了母猪的繁殖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现阶段规模化猪场母猪的乏情率可达到20%,就母猪乏情的原因及针对性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对猪生产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桂菊 《畜禽业》2012,(5):40-41
<正>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是目前瘦肉型品种及其二元杂交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繁殖障碍问题。引起断奶母猪乏情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养猪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乏情表现形式与以往比较又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不是顽固性的终生乏情,都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蓝荣庚 《畜禽业》2012,(7):10-1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1.35%、1.25%、1.15%、1.05%、0.95%),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20:65,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2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赖氨酸1.3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作者搜集整理了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米泉种猪选育基地2005年—2006年完整的母猪发情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对母猪不同胎次、配种次数对断奶日龄与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出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第一胎繁殖成绩较低,以后逐渐提高;母猪初次配种对其产仔数方面有较大影响,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稳定。而在排除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前提下,泌乳期长的母猪该胎次仔猪断奶重显然高于泌乳期短的;平均断奶重随断奶日龄的增加显著提高(P<0.01)。在仔猪成活方面,断奶期长的仔猪成活数也明显高于断奶期短的仔猪。  相似文献   

18.
蓝荣庚 《畜禽业》2012,(5):23-25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秋季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6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粗蛋白质水平组,即18.65%、18.15%、17.65%,但饲粮的赖氨酸均为粗蛋白质的6.3%(Lys/CP=0.063),即赖氨酸分别为1.17%、1.14%、1.11%。消化能14.23MJ/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3∶86∶60∶20,每组20个重复,饲养到28日龄断奶。结果表明:18.6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65%组(P<0.05),与18.15%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合成L-赖氨酸和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18.65%(赖氨酸1.17%)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泌乳期的饲养目标是获得最大的泌乳量和断奶窝重,以及改善母猪随后的繁殖性能.当哺乳母猪蛋白质和赖氨酸不足时,母猪首先会动用肌肉组织来补充泌乳需要,当哺乳母猪能量不足时,母猪首先会动用脂肪组织来补充泌乳需要,两者都会导致母猪体重损失过大和仔猪断奶体重偏小,从而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6)
正目前我们国家的养猪场实行28日龄、25日龄、21日龄或更早断奶,往往21日龄断奶(或更早的时间的)因管理和营养等措施跟不上在提高母猪产仔数和生产经济效益方面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导致母猪发情时间间隔延长、受胎率和产仔数降低等问题出现。最佳经济断奶日龄的确定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