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21,(9)
我国是世界上鹅出栏量最多的国家,占了世界养鹅量的约90%。虽然我国的养鹅容量大,但养殖模式粗放,多以散养为主,疫病防控举措远远落后于其养殖规模,造成鹅疫病多发、新发,给养鹅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疫病净化是种鹅疫病防控环节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国对发生了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禽霍乱、禽白痢与伤寒等疾病的鹅场要求实施净化措施。对这几种疾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变等一一阐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及净化策略对策,供广大种鹅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病又名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引起鹅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度抗触性传染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以下痢,卧地不起,脾脏和胰腺肿大、并散布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以及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自1997年出现以来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继小鹅瘟之后危害养鹅业的又一主要病毒病。国外学者认为禽副粘病毒一般不会感染鹅,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近几年我国许多学者分别报道了由鹅副粘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自1997年8月首发于江苏扬州地区,目前呈蔓延流行趋势。由于鸡新城疫目前仍是我国养…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病又名鹅类新城疫,是由禽副粘病毒Ⅰ型引起鹅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度抗触性传染病,任何日龄鹅只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以下痢,卧地不起,脾脏和胰腺肿大、并散布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以及肠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自1997年出现以来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成为继小鹅瘟之后危害养鹅业的又一主要病毒病。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10)
正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临床上常见的有卵黄性腹膜炎、急性败血症、心包炎、脐炎、气囊炎、胚胎病及全眼球炎等类型。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上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同时,本病易与鹅的其它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给养鹅业带  相似文献   

5.
汤春华 《畜禽业》2002,(1):49-49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种草养鹅以其周期短、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饲养操作简单的优势,深受广大农户的青睐,近郊农民纷纷效仿种草养鹅,鹅源来自四面八方.今春以来,某地雏鹅出现了一种以拉白色稀粪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农民损失惨重.经诊断该病由鹅副粘病毒病引起,现将有关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健 《畜禽业》1999,(5):38-38
<正> 养鹅业作为一种较理想的高效节粮型畜牧业,深受广大养鹅户的欢迎。近年来,随着鹅品种的改良和大量优良鹅种的引进,各地养鹅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养鹅生产的实践证明,大多数养鹅户无法摆脱鹅病的困扰,特别是缺乏兽医技术人员的贫困山区对鹅病的防治更显得无能为力。为了让养鹅业深得人心,解决养鹅户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出养鹅带来的高经济效益,关键要做好鹅病防治及免疫程序。下面简要介绍一下鹅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供养鹅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的诊断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鹅瘟Goose parvovirusGP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的雏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江苏、浙江等地养鹅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其病原为副粘病毒。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临床诊断及其防治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鸡沙门氏菌病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雏禽感染后发病率最高。本病包括鸡白痢、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主要经卵传递,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亦可感染,鼠、鸟、昆虫类动物常成为本病的重要带菌者和传播媒介,由于可以垂直传播,因此,发病率极高。严重危害鸡只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鹅的繁殖特点和提高鹅产蛋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玲  黄群山 《畜禽业》2002,(10):10-11
鹅作为一种节粮型的草食家禽,养鹅的经济效益在某种程度上(比如小规模饲养)或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肉仔鹅的肥育)是较高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养鹅业的发展速度慢,尤其是规模养鹅效益比较差,甚至亏损,损伤了群众养鹅的积极性.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性因素外,繁殖性能低下是制约养鹅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以来在江苏、浙江等地养鹅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其病原为副粘病毒。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也是养鹅业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现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临床诊断及其防治进行综合阐述。1病原学该病病原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鹅副粘病毒。圆形有囊膜、大小不一,平均直径120nm。表面有纤突结构,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的抵抗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叶茂 《畜禽业》2011,(12):16-17
<正>养鹅具有投资低、耗粮少、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农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特色产业。但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因品种、饲养技术、设施、放牧地域、管理及防疫治病等综合技术的滞后,整体效益不理想。如何才能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呢?现就农村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措施如下:1选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鹅改良本地鹅品种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内因,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鹅品种。饲养一只良种鹅要比"土鹅"收益高40%~60%。农村养鹅长期大都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随着法库县养鹅业的发展,在该县养鹅户的鹅群中发生了一种以消瘦、粪带白色的腹泻为主要特征,幼鹅死亡率较高,成鹅生产性能下降的一种疾病,给鹅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诊断方法诊断为鹅球虫病。经过有效药物的投服,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诊疗体会介绍如下:1病原与流行鹅的球虫病分为肾球虫病和肠球  相似文献   

14.
贺生中 《畜禽业》2001,(7):41-41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烈性传染病,此病仍是我国目前养鹅业中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肉用仔鹅能量、蛋白及粗纤维的营养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妍 《畜禽业》2004,(9):56-58
近年来,各地养鹅业发展很快,在不少主要产区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并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很多贫困地区把发展养鹅当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相似文献   

16.
史乐雷 《畜禽业》2001,(11):67-67
农村养鹅投资少、收效快、经济效益高,眼下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据调查,每养一套种鹅(1公5母),一年内可繁殖苗鹅130只左右,纯收入1000元以上.饲养种鹅能否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除抓好防病驱虫,科学的饲养管理外,掌握种鹅选留技术也很重要.我区通过对规模饲养种鹅户技术指导和选留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5,(10)
近些年来,养鹅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门诊有时出现鹅感染鸭瘟的病例,由于基层兽医和养殖户的业务知识有限,不能及时诊断及控制,造成疫病蔓延,给养鹅业带来经济损失。文章就鹅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做了详细分析,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小鹅瘟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小鹅瘟病,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出血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特点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并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经卵垂直传播。因此,要搞好小鹅瘟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确保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  相似文献   

19.
<正>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Swine salmonellosis),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致病菌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还有鼠伤寒、德尔培和肠炎沙门氏菌等。该病菌分布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许多猪可借本身的抵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5,(12)
近些年来,养鹅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门诊有时出现雏鹅感染小鹅瘟的病例,由于基层兽医和养殖户的业务知识有限,不能及时诊断及控制,造成疫病蔓延,给养鹅业带来经济损失。文章就小鹅瘟的流行与防治措施做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