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黄瓜中是否存在嫁接诱导农艺性状变异现象,通过选用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的多份黄瓜高代自交系进行相互砧穗嫁接,对不同嫁接处理接穗G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嫁接处理2024/3297与自根嫁接处理2024/2024相比,接穗G1代雌花数量、雌花节位、F基因表达量显著减少;对接穗G1代果实长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砧穗嫁接与对应自根嫁接处理相比果实长度发生变化。然而,对接穗G1代果实横径和果皮颜色进行对比分析,砧穗嫁接与自根嫁接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黄瓜中存在嫁接诱导接穗后代部分农艺性状出现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0,(1)
本文主要进行了黄瓜与西芹间作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的试验。对单作黄瓜与黄瓜和西芹间作中黄瓜株高、主蔓茎粗、主蔓真叶数、最大叶片叶面积、第一雌花节位、1~10节雌花数量、10~20节位雌花数量、霜霉病病株率、病叶率、病情指数、标准瓜数、标准产量、平均瓜长、平均瓜茎的测定及对比。结果表明,与西芹间作的B系列黄瓜杂交种的早熟性与坐果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材料,营养生长指标和抗霜霉病性均显著低于对照材料,产量性状极显著低于对照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中华猕猴桃雄株花器性状特征,为中华猕猴桃优势雄株资源筛选、保存及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果树种质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圃保存的XZ-1、XZ-25及XZ-44等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通过观察雄株花器表型性状(花序类型、花瓣形状及花冠类型等9个)和测量数量性状(花朵花冠直径、花梗长度及花瓣数量等8个),结合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雄株花器性状特征。【结果】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均为四倍体。花器描述型性状较一致,雄株花序均为聚伞花序,花瓣椭圆形,6~7瓣,基部大部分重叠;花萼绿色,5~6个;花瓣内侧主色有黄、黄白、白及橙色;花丝白色(XZ-37淡绿色除外);花药长椭圆形,黄色。花朵花梗长度、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32.65%、26.32%、34.14%和70.00%。对其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离体萌发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7份中华猕猴桃雄株分为4类:第Ⅰ类花粉量和花粉生活力高,但花粉离体萌发率低,包括XZ-25、XZ-1、XZ-20和XZ-16等共13个雄株;第Ⅱ类花粉量、花粉生活力和花粉离体萌发率均...  相似文献   

4.
丝瓜砧木对苦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个参试丝瓜砧木嫁接的苦瓜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进行评比试验和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丝瓜砧木对接穗苦瓜成活率、主蔓第1雌花节位、主蔓伸长速度、雌花节率、基部茎粗等有一定影响,对接穗苦瓜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优选的6个砧木的接穗苦瓜除产量外,在主要农艺性状和商品瓜外观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嫁接苗基部茎粗显著大于实生苗。嫁接苦瓜在水分、Vc、蛋白质、钙、纤维素等含量上与实生苗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砧-6(银砧1号)和砧-14(银砧2号)适合作为新翠苦瓜的嫁接砧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花表型性状、花粉特性、雌蕊发育程度的变异特点和规律。【方法】以从13个种源地共筛选出的256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西伯利亚杏的花数量性状(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个数、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花粉活力)和质量性状(花瓣颜色、花萼颜色、花瓣形状、花瓣状态、花瓣类别)以及雌蕊发育程度进行调查,了解花数量性状变异规律,并对花表型性状与花粉特性以及雌蕊发育程度与坐果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杏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9.77%,其中花粉量的变异系数最大(41.41%),雄蕊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0.26%)。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雄蕊长、雌蕊长、花粉量及花粉活力均服从正态分布,雄蕊个数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78.57%的样本花粉量12 290.00~40 101.00粒/朵,42.86%的样本花粉活力大于50%。西伯利亚杏的雌蕊败育率极低,具有巨大的丰产潜力,86.4%的西伯利亚杏完全花比例高于50%,随着完全花比例的增加,坐果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完全花比例与花长、花冠径、花瓣长、花瓣宽、雌蕊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方位上表现为中南东西北,在层次上表现为中上下。西伯利亚杏花主要性状描述特征为:花瓣白色或浅粉红色;花瓣圆形或卵圆形;花萼红褐色或紫红色,极少数为绿色;花瓣状态平;花单瓣,鲜有重瓣。【结论】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花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存在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了红阳和武植3号猕猴桃种子实生苗高位嫁接后性别比例和花器官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红阳与武植3号猕猴桃实生苗接穗性别完全分化确定后,其雌雄性别比例均接近1∶1。红阳实生苗的整个花期在3月中旬至3月底,从始花期至终花期为17 d左右,武植3号猕猴桃的始花期至终花期在4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花期时间长达25 d。总的来看,2个品种猕猴桃的实生苗接穗雄花花期总体上比雌花花期稍早,但2个品种猕猴桃亲代和F1代花器官性状遗传较为稳定。红阳的雌花花瓣数略高于雄花,但没有显著差异,雄花的雄蕊数个体差异较大;而武植3号的雌雄之间花瓣数并无差异,且雄花的雄蕊数个体差异较小。红阳花粉萌发率要低于武植3号,且红阳不同花朵个体间的花粉萌发率的差异略大于武植3号。  相似文献   

7.
中国樱桃不同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粉萌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中山区主栽的3个中国樱桃品种‘短柄’、‘黑珍珠’、‘大鹰嘴’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果实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个品种开花物侯期有明显差异,‘大鹰嘴’花期最早,‘短柄樱桃’最晚。不同品种的雌蕊长度和子房直径无显著差异,花瓣颜色、形状、花冠大小差异显著,花粉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花冠直径与单果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对短柄樱桃花粉萌发率、花粉管伸长速率进行研究表明,蔗糖对于维持樱桃花粉外界环境渗透压作用很明显,添加适量的硼酸有利于离体花粉的萌发。当蔗糖的浓度为30g/L,硼酸的浓度为0-3%时短柄樱桃花粉内外的渗透压保持平衡,离体萌发率最高。通过温度试验表明,在25℃条件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伸长速率均达到最高,说明早春低温不利于中国樱桃花粉萌发、影响授粉受精。  相似文献   

8.
低温下黄瓜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的开花温度和萌发温度的组合下,测定了11个黄瓜品种的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低温下不同品种黄瓜花粉萌发率均有所下降,开花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萌发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开花温度和萌发温度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萌发温度比开花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要大;区别黄瓜不同品种低温下花粉活力的适宜温度为9℃(开花温度)、12℃(萌发温度)。  相似文献   

9.
以西瓜品种淮蜜2号为接穗,强根为砧木,以普通贴接、插接法为对照,研究无萌蘖嫁接方法对嫁接工效、嫁接苗成活率、成苗率、萌蘖率、幼苗株高、接穗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第1雌花节位、果实中心糖含量、皮厚及单果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贴接、顶插接常用嫁接方法相比,无萌蘖贴接、蘖插接法的嫁接苗成活率、成苗率、幼苗株高,但第1雌花节位、平均单果质量、果实中心糖含量、皮厚及产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嫁接工效、接穗干质量、幼苗真叶叶绿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采用该技术嫁接的西瓜苗产生的萌蘖率均为0,极显著低于常用嫁接法,因此该方法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无萌蘖嫁接幼苗生长量、真叶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常用的贴接和插接,但定植后,第1雌花开放时期与常用嫁接方法无明显差异,幼苗这一缺点可采用延长苗龄的方法来克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砧木嫁接黄瓜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中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黄瓜为试验材料,对嫁接黄瓜的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嫁接黄瓜各处理的叶面积大小、瓜形指数均高于对照 H,且处理 S706、S835与对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株高生长速度、接穗粗、果形指数、单瓜重与产量均达到了显著性正相关,而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与产量评价呈负相关。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 =29.092x1+1.338x2-181.275x4+33.951 x7-1765.296进行优良黄瓜砧木筛选,确定可靠的砧木筛选指标体系,从而为砧木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国内外236份黄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质种质,为黄瓜新品种选育提供优良亲本材料,也为优良基因挖掘及种质资源利用、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云南省内、省外及国外的236份黄瓜种质为试料,对其12个性状(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这些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质种质。【结果】236份黄瓜种质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雌花节率,为145.46%,变异系数最小为叶形指数,为4.6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高于质量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33,以子叶宽最高,为2.092,以叶色最低,为0.389。雌花节率与叶色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下同),与子叶长、子叶宽、结瓜习性、成株叶长和叶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第一雌花出现节位、雄花节率、节间长和主蔓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雌花出现节位与雄花节率和结瓜习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雌花节率和子叶宽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823%,第一因子是雌花节率主分量,第二因子是成株叶宽主分量,第三因子是第一雌花出现节位主分量,第四因子是子叶长主分量,第五因子是叶色主分量。236份黄瓜种质材料分成八大类群(Ⅰ~Ⅷ),其中第Ⅵ类群和Ⅶ类群的生长势强,雄花占比多,在育种中可作为父本材料,第Ⅷ类群的雌花占比多,单性结实率高,在育种中可作为母本材料。【结论】236份黄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选择育种潜力巨大。在黄瓜育种时,可将叶面积、叶色、第一雌花出现节位、结瓜习性和雌花节率等性状作为产量性状进行改良,且选育早熟高产品种时应注重第一雌花出现节位、雄花节率和结瓜习性等性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山杏花粉超微结构形态特征以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状况,以10个山杏无性系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山杏花粉形状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极面观为圆形、三角形、三裂三角形和三裂圆形,按NPC系统分类均属N3P4C5型。花粉表面纹饰有条纹-纹孔型和条纹型2大类条纹,每大类又各分为3个亚类;供试材料中,6个无性系花粉为正常可育,2个为半不育,1个为高不育,1个为全不育;花粉粒极轴长与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花粉粒大储存的营养物质丰富,有助于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大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低,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小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高。本研究为山杏种质资源的分类、杂交育种等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桂花花粉超低温保存和花粉管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桂花生长的初花期至盛花初期采集不同品种的桂花花粉,干燥后将花粉保存于超低温液氮中,采用反复冻存和常温解冻30min的方法于第15、30、60、90、180、360天时,用离体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结果表明:桂花花粉活力并不高,新鲜花粉活力最高只有31.4%,液氮贮藏可延长其活力,活力保持在10%~20%之间,贮藏180d后花粉基本失活.对比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花粉管萌发过程研究发现:自然授粉条件下,花粉在开花第3天部分开始萌发,第5~6天有花粉管进入子房;人工授粉后2h柱头上有少量花粉萌发,4h形成花粉管并进入柱头生长,24h到达子房顶部;人工授粉比自然授粉花粉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4.
以金冠苹果侧芽和一年生结果枝为接穗,以皱皮木瓜枝为砧木,在夏、秋和春分别进行嵌芽接和劈接,观察接穗的生长表现并对嫁接接口处进行组织学探索。结果表明:接穗的萌芽、展叶、开花和座果均属"假活",金冠苹果和皱皮木瓜之间不存在嫁接亲和力。嫁接30 d后,接穗(芽或枝)表现为萌发、僵化或死亡,春季嫁接导致接穗最高的萌发率和最低的死亡率;在嫁接接口处的纵切面上,接穗明显地与砧木处于隔离状态。芽接时,夏季嫁接导致接穗的最低萌发率和最高死亡率,秋季嫁接时接穗萌发率和死亡率均居中、僵化率最高;接穗形成的嫩叶以春季嫁接的最健壮,夏季嫁接的为最弱小,秋季嫁接的长势居中。枝接时,夏季嫁接导致接穗最高的死亡率,秋季嫁接导致最高的僵化率,夏季嫁接的萌发率稍高于秋季的;3个季节嫁接后接穗形成的嫩叶几乎同样健壮,所有萌发的枝条均正常萌芽、展叶和伸长;秋、春嫁接接穗的花花色和花型正常,但开花约晚20 d;接穗座果在花谢7 d后全部脱落,再过7 d后接穗全部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嫁接中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阿月浑子与黄连木远缘杂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方法】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材料,以阿月浑子自交组合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父本花粉的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试验对父本花粉萌发率和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不同授粉组合的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阿月浑子T-491花粉极面观可见4个萌发孔,外壁具稀疏刺状颗粒;黄连木花粉极面观萌发孔仅见2个,外壁有较密刺状颗粒分布;黄连木花粉极轴长和赤轴长分别为53.84 μm和44.85 μm,均大于阿月浑子T-491雄株花粉。用于授粉的父本黄连木和阿月浑子T-491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7.3%和84.38%,花粉活力分别为82.4%和89.14%。杂交组合黄连木花粉授粉4 h后开始少量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48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授粉72 h后到达胚囊。自交组合阿月浑子T-491花粉授粉2 h后即开始大量萌发,6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12 h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2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自交组合相比,杂交组合的黄连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速度相对滞后,并伴有花粉管弯曲、膨大变粗、花柱中有大量不规则胼胝质沉积等现象。阿月浑子T-491授粉的自交组合坐果率为57%,而黄连木授粉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为26%,杂交组合表现出较低的结实性。【结论】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的授粉过程存在一定障碍,可能是导致杂交坐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金冠苹果侧芽和一年生结果枝为接穗,以皱皮木瓜枝为砧木,在夏、秋和春分别进行嵌芽接和劈接,观察接穗的生长表现并对嫁接接口处进行组织学探索。结果表明:接穗的萌芽、展叶、开花和座果均属“假活”,金冠苹果和皱皮木瓜之间不存在嫁接亲和力。嫁接30 d后,接穗(芽或枝)表现为萌发、僵化或死亡,春季嫁接导致接穗最高的萌发率和最低的死亡率;在嫁接接口处的纵切面上,接穗明显地与砧木处于隔离状态。芽接时,夏季嫁接导致接穗的最低萌发率和最高死亡率,秋季嫁接时接穗萌发率和死亡率均居中、僵化率最高;接穗形成的嫩叶以春季嫁接的最健壮,夏季嫁接的为最弱小,秋季嫁接的长势居中。枝接时,夏季嫁接导致接穗最高的死亡率,秋季嫁接导致最高的僵化率,夏季嫁接的萌发率稍高于秋季的;3个季节嫁接后接穗形成的嫩叶几乎同样健壮,所有萌发的枝条均正常萌芽、展叶和伸长;秋、春嫁接接穗的花花色和花型正常,但开花约晚20 d;接穗座果在花谢7 d后全部脱落,再过7 d后接穗全部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嫁接中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嫁接处理对黄瓜果实V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嫁接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黄瓜嫁接砧木的选择以及砧木接穗的组合提供参考。采用插接法,以4个不同南瓜砧木对华南型沪杂6号、欧洲温室型春秋王2个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进行嫁接处理,并以自根植株为对照,研究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处理对黄瓜果实V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王和沪杂6号黄瓜果实中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Vc含量为0.05mg/100g左右,可溶性糖含量为0.44%~0.5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O.5μg/g(FW)。进行嫁接处理后,果实中Vc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下降。砧木与接穗嫁接组合不同,对嫁接黄瓜果实中Vc含量影响也不同。K2-902砧木嫁接后显著影响黄瓜果实中Vc的含量,华南型黄瓜较欧洲温室型黄瓜受砧木影响程度小。嫁接处理后,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南瓜砧木嫁接处理黄瓜,可促进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油松花粉在蔗糖浓度10% 硼酸0.002%的琼脂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各无性系间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量的差异极显著,且重复力很高,分别为0.846和0.654;花粉量与冠幅、雄球花数间极显著相关。花粉萌发率与花粉长、花粉宽之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和0.721。  相似文献   

19.
引进常用茄子砧木品种,以829紫红长茄为接穗进行砧木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茄子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果实性状、产量和抗病性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而嫁接茄子的主要营养物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嫁接苗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茄,增加幅度在2.49%~39.30%之间,其中托鲁巴姆二号、茄砧11号和福旺作砧木表现为嫁接亲和性高、产量高、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茄子产量增产30%以上,适合作为茄子嫁接砧木在佛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挖掘利用华北型黄瓜种质资源,本研究对19份黄瓜品种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华北型黄瓜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大于10%,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为:667m2产量>坐果节>茎粗>节间长>株高。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坐果节位显著负相关。5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718%,能较好代替5个农艺性状来评价19份华北型黄瓜品种。19份材料在欧式距离为10时可分为4类,Ⅰ类为产量较高、品种高度适中、节间短、坐果节位低,可作为三亚种植的备选品种;Ⅱ类产量中等、株高适中,坐果节位低;Ⅲ类茎较为粗大、坐果节位低,植株较矮,产量高,可优先作为海南三亚种植推广的品种;Ⅳ类植株高、产量低不适海南三亚合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