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孢子虫病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为一种寄生性原虫,即隐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真球虫目、隐孢科、隐孢属,目前认为其有效种有6个,即感染鱼类的鼻隐抱子虫(C.nasorum)、感染爬行类的响尾蛇隐池子虫(C.crotati)、感染鸟类的火鸡隐抱子虫(C.meleagridis)和贝氏隐抱子虫(C.baileyi)、感染哺乳动物的鼠隐抱子虫(C.muris)和小隐子虫(C.parvum)。现已发现隐抱子虫可寄生于多种脊椎动物,下面就其引起的局部病理变化、免疫器官的反应、免疫反应和免疫诊断等方面述之。1寄生部位与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正>隐孢子虫病是家禽、鸟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隐孢子虫的宿主多达30余种,目前,隐孢子虫种已达20余种,寄生于禽类的隐孢子虫有3个虫种,即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meleagridis)、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和鸡隐孢子虫(C.galli)。我国发现的禽隐孢子虫有2种包括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和火鸡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导致产蛋率下降或鸡只死亡,当与其他传染病,免疫抑制性共同感染时,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病(Cryptosx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现已发现隐抱子虫可寄生于多种脊椎动物,其中包括哺乳动物、乌类、爬行类和鱼类。隐强子虫属于真球虫目、隐抱科、隐抱属,目前认为其有效种有6个,即感染鱼类的鼻隐抱子虫(C.nasorum)、感染爬行类的响尾蛇隐抱子虫(C.crotatN、感染鸟类的火鸡隐抱子虫(C。meleagrZdZs)和贝氏隐梅子虫(C.baileyi)、感染哺乳动物的鼠隐抱子虫(C。。urZs)和小隐掴寸一虫(C.parvu。)。下面就其引起的局部病理变化、兔疫器官的反应。免疫反应和免疫诊断等方面综述之。】.寄生…  相似文献   

4.
河南地区鸭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孢子虫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隐孢子虫(Crptosporidium)宿主种类广泛,可以寄生于240多种动物,隐孢子虫有效种目前已达到16个,另有40多个基因型.其中已确定的禽类有效种有3个,即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和鸡隐孢子虫(C.galli),还可能存在新的有效种和基因型,至少存在有2个未命名种(分别寄生于鹌鹑和鸵鸟[1])和3个新基因型(从黑鸭分离到的鸭基因型和加拿大鹅分离到的两个鹅基因型)[2].……  相似文献   

5.
隐孢子虫卵囊形态学观察及动物交叉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观察了从湖南6种动物分离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的光镜下形态,并以鸡源、牛源和猪源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实验动物作交叉感染性研究。结果鉴定出隐孢子虫3个种,即贝氏隐孢子虫(C.baileyi),寄生于鸡、鸭;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寄生于牛、山羊、猪、家兔和小鼠;鼠隐孢子虫(C.muris),寄生于牛。交叉感染结果表明,来自鸡的隐孢子虫可以感染雏鸡和雏鸭,而不能感染小鼠和家兔;来自牛的隐孢子虫可以感染小鼠和家兔而不能感染雏鸡,来自猪的隐孢子虫可以感染小鼠而对雏鸡无感染性。作者认为,哺乳类和鸟类的隐孢子虫可能在宿主纲的水平上具有宿主持异性。  相似文献   

6.
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分别感染雏鸡、雏鸭、雏鸵鸟和小白鼠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能成功感染雏鸡、雏鸭和小白鼠,但不能感染雏鸵鸟.2个感染组雏鸡主要在感染后第3天引起雏鸡强烈的腹泻症状,但非免疫抑制组比免疫抑制组症状稍轻,此外,免疫抑制组的鸡出现了多个排卵囊高峰;感染相同剂量的2个试验组雏鸭的排卵囊显露期均较雏鸡短,非免疫抑制组雏鸭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2组雏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免疫抑制组小白鼠出现多个排卵囊高峰,显露期持续24 d,正常组小白鼠的排卵囊规律呈一过性.根据肠黏膜涂片,抗酸染色观察发现主要虫体寄生于雏鸭的回肠;通过病理组织学切片和电镜观察发现虫体主要寄生于雏鸡的回肠和小白鼠的十二指肠,但均主要引起肠绒毛的大量脱落,黏膜上皮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试验证明鸭为鹌鹑源C.meleagridis的新宿主,但敏感性较低;鹌鹑源C.meleagridis不感染非洲雏鸵鸟.发现鹌鹑源C.meleagridis在鹌鹑、鸡和鸭体内寄生部位与小鼠体内寄生部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 poridium meleagridis)卵囊分别感染昆明系小白鼠和固始雏鸡,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C.meleagridis在两种试验动物体内的内生发育虫体超微结构和致病性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鹌鹑源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在小白鼠和雏鸡体内的寄生部位有较大差异,在小白鼠体内寄生于十二指肠,但在雏鸡体内主要寄生于回肠;C.meleagridis深嵌于小白鼠肠微绒毛丛内,微绒毛较为完整;但在雏鸡回肠,C.meleagridis似黏附在肠黏膜表面,微绒毛脱落明显,对雏鸡致病性明显比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强。利用透射电镜在两种试验动物的样品中均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的滋养体、裂殖体和大配子体以及正在孢子化的卵囊。滋养体和裂殖体在发育过程中可明显见到粗面内质网结构,裂殖生殖中期阶段粗面内质网尤其发达;小白鼠体内的C.meleagridis虫体与肠黏膜接触处形成一凹陷,寄生部位较深,而在雏鸡体内无此现象。此外,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均观察到虫体寄生部位周围微绒毛密度高而且也比其它部位长。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隐孢子虫是个体较小的球虫类寄生虫,对人和其它多种脊椎动物都有严重的致病性.禽类隐孢子虫最早由Tyzzer于1929年报道,但当时并没有命名,因为该虫和寄生于鼠的C.muris相同.1955年,Slavin报道了一种寄生于火鸡体内的形态相似的寄生虫并命名为C.meleagridis.Current等于1986年在鸡体内分离到一种寄生虫,命名为C.baileyi.许多研究证明C.baileyi和C.meleagridis是2个单独虫种.不过,最近研究表明C.meleagridis与寄生于100多种哺乳动物的C.parvum接近.目前隐孢子虫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卵囊形态、SSUrRNA序列相似性、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C.baileyi和C.meleagridis从卵囊形态上可以明显地区分开,而C.meleagridis和C.Parvum却很难分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禽源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对鹌鹑的致病性差异。采用光镜、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鸡源、鸭源、鹌鹑源、白文鸟源、鸵鸟源贝氏隐孢子虫分离株对10日龄鹌鹑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感染鹌鹑均出现腹泻和呼吸道症状,排卵囊持续期11~18 d,虫体寄生于喉头、气管、法氏囊和泄殖腔。其中鸭源C.baileyi感染组鹌鹑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2.5%、25%,鸡源C.baileyi(郑州株)感染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7.5%、12.5%,鹌鹑源C.baileyi感染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37.5%和17.5%。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禽源C.baileyi对鹌鹑有一定致病性,其致病性强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来源于地方鸡品种的隐孢子虫分离株致病特点,对收集到的河南固始鸡源隐孢子虫经鹌鹑传代纯化后,进行动物感染。结果:固始鸡源隐孢子虫分离株无论在正常还是免疫抑制情况下均不能感染小鼠,但能成功感染海兰雏鸡,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及法氏囊病变。剖检发现虫体主要寄生在法氏囊、气管和泄殖腔等部位。根据卵囊形态学及寄生部位等特点,本试验分离的隐孢子虫种类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增大感染剂量,可使雏鸡排卵囊高峰期提前,排卵囊量增大,持续期延长;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使高峰期提前,持续期延长,但会造成试验动物死亡率增高。雏鸡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增重减少均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加重此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禽隐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隐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制窦新红成本翠(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225003)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属寄生在脊椎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法氏囊等粘膜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1病原与分类隐孢子虫病的...  相似文献   

12.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肠道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引起自限性腹泻、腹痛、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目前,分子生物学工具的发展促进了隐孢子虫的检测和分型,部分隐孢子虫虫种已开发出亚型分型工具,为深入探究隐孢子虫的分子传播特征及人兽共患风险提供了可能。牛是隐孢子虫的重要宿主,但目前对牛隐孢子虫病的了解不足,并常常忽视其公共卫生意义。因此,笔者总结了近年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相关报道。报道中的主要虫种为微小隐孢子虫、牛隐孢子虫、芮氏隐孢子虫以及安氏隐孢子虫,虫种的感染具有年龄相关性,并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微小隐孢子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虫种,而牛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也有感染人类的报道,牛隐孢子虫病的人兽共患风险正在被不断发现。  相似文献   

13.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可以感染鸟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人在内的240多种动物。野生动物隐孢子虫做为人隐孢子虫病感染的重要传播来源,对其进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分别叙述了野生动物隐孢子虫的种类及基因型,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动物的隐孢子虫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隐孢子虫病(Cryptorriodisis)是新近确认的世界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为隐孢子虫(Cryptorriodium)。此类寄生原虫最早发现于小白鼠胃腺组织切片内(Tyzzer1907),随后,陆续在各种动物体内发现。病原广泛寄生于哺乳类、禽类、两栖类和鱼类的消化道及其它器官中,引起动物腹泻和死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河南区域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用PCR技术扩增分离虫株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用PAUP 4.0和TREEPUZZLE 4.1构建进化树,试图从分子水平证明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隐孢子虫的遗传特征,以阐明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通过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分析,其结果:河南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基因型;河南鹿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 parvum鹿基因型;河南猪源隐孢子虫的2个分离株均为C. parvum猪基因I型,即C. suis;河南鹌鹑源的隐孢子虫2个分离株分别为C. baileyi和C. meleagridis;河南乌鸡源隐孢子虫和鸵鸟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 baileyi;河南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andersoni。  相似文献   

16.
隐孢子虫病(Crytosporidiosis)是由隐孢子虫(Crytospridum spp)引起的一种全球性的人兽共患原虫病。主要症状为腹泻,一旦食物或水源遭到隐孢子虫卵囊污染即可经口传染给人和动物。该病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关注,其原因是作为一种水源性疾病,它能引起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致死性腹泻,且迄今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隐孢子虫对家畜的危害尤以对反刍动物牛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7.
延边地区兔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C. ryptosporidium parvum)寄生于人或多种动物的胃肠道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小型原虫病.动物感染后常见的临床体征为间歇性水泻、脱水和厌食,还可能有进行性消瘦和减重.人表现为持续性腹泻、伴有营养不良、腹痛、发热和呕吐.在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免疫损伤及免疫抑制的人畜中,已发现许多急性,有时为致死性的感染.如艾滋病患者,往往可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75%.所以,隐孢子虫已被视为全世界腹泻性疾病中6种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农村产业化的调整,延边地区养兔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幼兔发生腹泻现象非常普遍,致死率较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兔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为综合防治该病提供依据,进行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寄生于人类、家养动物及多种野生动物胃肠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胃肠疾病。该病不但威胁人类健康,亦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隐孢子虫的流行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危害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估计。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感染家畜,增加人类感染风险;与动物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危害加重;感染野生动物,具有自然疫源性;感染海洋和水生动物,造成水体污染;经水源和食物传播引起人类群体感染;暴发感染对人群危害严重。深入开展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及防控研究对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隐孢子虫有效种有20个。隐孢子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隐孢子虫具有宿主特异性。目前,感染人的隐孢子虫种和基因型有C.horninis、C.parvum、C.meleagridis、C.felis、C.canis、C.nuris、C.suis genotype和C.cervine genotype等。水源性隐孢子虫暴发,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分子鉴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检测水中隐孢子虫,水中检测到的隐孢子虫有9个。通过分析其分子组成特性表明,成年牛可能是水污染的主要根源,除了居民用水和农业污染外,鹿、麝鼠、田鼠、鸟和其它野生动物可能也与水污染有关。隐孢子虫分子基因型鉴定工具可能为水源保护性研究提供一个更有力的溯源追踪工具。  相似文献   

20.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