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茼蒿在生长过程的适宜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茼蒿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在15~30℃的条件下,茼蒿均能生长,但在20~25℃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且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体积、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植株鲜质量等形态指标均极显著高于15、30℃时的水平。大叶茼蒿对于30℃高温忍耐能力大于小叶茼蒿,小叶茼蒿对于15℃的低温忍耐能力大于大叶茼蒿。  相似文献   

2.
利用家用微波炉(微波输出功率为900 W,额定微波频率2 450 MHz),对采后茼蒿进行11 s的微波处理,观察处理后茼蒿的营养品质及其贮藏寿命。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能有效地保持茼蒿外观品质,减缓茼蒿含水量以及有机酸、Vc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延长贮藏寿命2~3 d。  相似文献   

3.
茼蒿也称蓬蒿、蒿子秆、春菊等 ,是人们喜食的一种绿叶蔬菜 ,其质地柔嫩 ,有独特的清香味 ,一般有大叶茼蒿、小叶茼蒿、蒿子秆 3种 ,北方温室种植常以小叶茼蒿为主。现将茼蒿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品种选择北方日光温室一般宜选早熟、抗病、丰产性好、适宜温室种植的小叶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溴氰菊酯在茼蒿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溴氰菊酯在茼蒿中的半衰期为3.9~4.5 d,药后14 d消解92%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7.4 d,药后14 d消解79%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0、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茼蒿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2 mg/kg。推荐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结论]试验结果为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安全合理使用及制定溴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茼蒿具有适应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茼蒿农药残留少等特点,本人根据在生产中试验、示范,掌握了一套茼蒿的丰产栽培方法及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以指导农户有效的掌握茼蒿的种植方法和防治技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飞燕草、木茼蒿等切花因夏季高温(地球变暖)导致生长不良、收获期推迟,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造成农户收益降低。以下从技术层面阐述应对高温的方法。1木茼蒿切花用的木茼蒿生产性能低下是因地球变暖引起的近年经常出现夏季高温造成的。1.1木茼蒿原产地是位于气候较温暖夏季并不那么炎热的大西洋加那利群岛和马德群岛一带。17世纪末木茼蒿传到欧洲。经过改良后的品种在江户  相似文献   

7.
<正>茼蒿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火锅菜,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冬季销售最旺。茼蒿生长势强,生产周期短,主要以间作套种为主,正茬栽培经济效益更好。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整地施肥宜选择上年没有种植过茼蒿的地块,整地与施  相似文献   

8.
水分和氮肥形态对盆栽茼蒿产量及Ca、F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和不同形态氮肥配比对茼蒿产量及Ca、F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水分条件下,茼蒿的Fe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增加;Ca含量随NH4-N比例的增大而减小。茼蒿的产量、叶绿素含量随NO3-N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同一施肥条件下,茼蒿的Ca、Fe含量,叶绿素含量,产量均以中水(W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茼蒿高产栽培技术和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无公害茼蒿高产栽培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为茼蒿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7,(23):32
<正>茼蒿为菊科植物茼蒿的茎叶,又叫蓬蒿、蓬蒿菜、蒿菜。南北各地皆种,以肥嫩者为佳。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又因花形似菊,所以也被称为"菊花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