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书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64-2065
在介绍土地流转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以期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10,(4):7-7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反映了农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需要,是联结承包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渠道和纽带。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法律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流转前提。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虽然采取了许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实际发展仍然缓慢,主要是因为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农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又过于单一,无法形成多元化产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模式,加之土地弃耕现象严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种种原因使土地流转制度应运而生。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均土地耕种面积、人均土地流转面积、当地新增岗位数量、人均劳动力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政府的农业保障投入、税费增长率、土地流转费用。主要讨论了农村经济现状,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指标,以及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学界关于农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土地接包和土地转包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接包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转包与劳动力转移之间不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现阶段的农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具有不一致性。因此,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消除城乡壁垒,完善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地流转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子系统,两者同步发展是经济良性运转的关键指标,农村结构转型、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便是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过程,正确地认识以及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也关我国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所以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相互影响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其次,处理好农地流转可以还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时劳动力和土地作为农村最核心、最活跃的两大生产要素,研究两者的关联性对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关于两者的研究绝不应只是这三个方面,还要研究如何把农村的资金、土地和人留住以实现乡村振兴,本文以文献综述的视角,在国内学者对两者研究丰硕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为给农地确权数据成果拓展应用和流转土地空间信息数字化精细管理提供支撑,以湖南省观音滩镇为例,基于农地确权数据和土地流转数据,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利用土地基尼系数研究土地流转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然后依据地租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从空间角度研究流转土地价格及其相关人口的关系,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外出打工人数、流转土地价格与流转地块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到2015年,观音滩镇仅有9.03%的承包地流转,流转土地呈现东部扩张,向北部延伸,西部零星分布的势态;流转土地面积及其空间结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557和0.555,表明流转土地面积和空间结构不合理,需要人为进行管理把控;3.89%的农户为流转土地农户,其中外出打工人口年龄主要在19~40岁;土地流转之后,外出打工人口数量在全镇空间上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在北部呈现"高-高"集聚,中东部"低-低"集聚;土地流转价格在全镇空间上有正相关关系,土地流转价格的局部空间集聚性在流转土地外出打工人数多少和不同的土地流转时间有所体现。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成果数据可支撑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流转价格是级差地租的体现,流转土地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力分配也是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与协调的结果。本研究可为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和实现农地精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农地流转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流转的速度极快。农民在与其他集体户或者个体交易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过程也就是农地流转,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农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与配置、能够扩大土地经营的规模、能够提高农地的生产率。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将农地流转的发展规律极其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强化农地流转的认识,使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各地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及其流转速度进行研究,寻求驱动各地区土地流转出现区域差异的动因.[方法]根据新疆14个地州(市)2008~2013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并借助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推动农地流转的驱动力.[结果]新疆农地流转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北疆地区在流转规模和速度上远高于南疆地区;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水平和南北疆差异等因素对农地流转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土地资源禀赋对农地流转的驱动作用影响不显著.[结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步伐,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措施,推动新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三元结构视角下的农地流转利益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地流转与农业农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流转之困境,即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剖析了农地流转困境之原因: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收入二元分割.从农地产权制度、农村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结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地、资本、劳动力三元结构协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锋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369-37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客观经济现象。对2007—2009年以来有关研究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和金融支持农地流转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综述,以期对农地经营权流转和金融业支持农地经营权加速流转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农地和劳动力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其相关性研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河南省为例,主要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流转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给出合理的建议,使劳动力和土地两大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尧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尧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出现劳动力短缺,土地无人耕种、田地荒芜、耕地闲置的情况屡有发生。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坚持土地承包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提出实行土地流转政策,适度实行土地的规模化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产业化需求,但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农业税费的减免,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政策导引效果。农地流转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自耕”、“代耕”、“捡拾耕种”转为“租种”,但也出现了负担加重,土地经营行为短期化等新问题。通过对研究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诸如从“零税率”到“高额补偿”、弱化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流转机制,以及实施农地流转形式多样化等针对性对策,为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地区土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农地流转工作也自然成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处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农地流转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起步晚、水平低,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搬硬套农地流转模式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对洞口县农地流转模式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现有农地流转模式进行改革,在"农户+经济组织"的形式中增加"专业服务机构"这一主体,为今后洞口县农地流转模式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简称农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率,增进了土地流出户和流入户的福利。随着农地流转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许多学者对此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农村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诱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主要起因是农业收入太低、农户户主年龄较大或家庭成员有疾病;非农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拥有土地价值、农业机械价值、是否困难户与到县城时间对农地流转有显著负向影响。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但仍有工作稳定、劳动力健康、强关系、失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水平是降低的。基于此,对于促进农地流转有序开展及农地流转助推农户福利改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2):21-22
新经济形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劳动力流出后,农村"剩余土地"的流向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农业部门的重视。本文以贵州省为例,经过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劳动力流出后的贵州省农村"剩余土地"有以下几个去向:一是通过农地流转的方式转给了集体或者个人;二是通过农地流转的方式转给了村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通过农地征用的方式被国家或者集体征用;四是农村部分"剩余土地"仍然存在荒置的现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剩余土地"的流转或者是被征用在实际操作中还出现了引发村民与集体矛盾的事件,因此,本文还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是一直"三农"问题的根本和核心,农地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30多年前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它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首次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户家庭,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1978年以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表现为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过渡、演化、形成和完善的四个历史时期的演进过程。与此同时,农地流转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农地流转的萌芽阶段、农地流转缓慢发展阶段、农地流转迅速发展阶段、农地流转大规模迅速发展阶段四个演进阶段。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非粮化"、耕地抛荒严重等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