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寄生虫病1、杯体虫病病鳅漂浮水面,游动吃力,状似缺氧浮头。鱼体发黑,仔细观察可见其鳃盖后缘略发红,鳍条残损。刺激鳃丝黏液分泌增加,鳃丝水肿充血,血窦数量明显增加,大量虫体寄生时,病鱼离群独游,不摄食,呼吸频率加快。该病是由杯体虫附着在泥鳅的皮肤、鳃上引起的寄生虫病。全国各养鳅地区都有发生,若大量寄生在体长1.5-2cm的鳅苗上,会造成鳅苗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寄主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以5-8月  相似文献   

2.
病原指环虫病的致病种类主要有:①鳃片指环虫,寄生于草鱼和青鱼的鳃、皮肤和鳍。②鳙指环虫,寄生在鳙鱼鳃。③鲢指环虫,寄生于鲢鱼的鳃丝上。④坏鳃指环虫,寄生于鲤鱼、鲫鱼、金鱼的鳃丝上。  相似文献   

3.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  相似文献   

4.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鱼蚤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鱼蚤仅寄生于草鱼、督鱼和赤眼鳟。病鱼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一、寄生虫性鱼病1.车轮虫病。病原体主要寄生在鳃部。当病原体大量侵袭鳃部时,由于鳃组织被破坏,使鱼呼吸困难,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换清水后仍不能恢复正常。此病主要危害金鱼。大鱼体上虽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死亡。水温在  相似文献   

6.
赵军 《农家致富》2005,(5):41-41
症状 该病是一种海水鱼病,病鱼鱼体消瘦,飘游水面不摄食,将鱼取出水面时.口、鳃盖常张开.虫体寄生鱼鳃,鳃片外观鲜红.虫体在鳃上爬动.使鳃组织受损、出血,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影响呼吸。  相似文献   

7.
1、斜管虫病。当水温在12~23℃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斜管虫会大量繁殖,侵袭并布满鱼的皮肤、鳃及鳃丝缝隙,皮肤、鳃等组织因受刺激而分泌大  相似文献   

8.
一、小瓜虫病1.病原:多子小瓜虫。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  相似文献   

9.
谌海 《农村百事通》2007,(20):47-49
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杀虫治  相似文献   

10.
沈光华 《农技服务》2005,(10):43-43
青虾红头黑鳃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寄生虫性红头黑鳃病。通过镜检可发现虾的病灶处寄生有大量的纤毛类原虫,类似饼形虫。该病传染较慢,易于治疗。另一类是细菌性红头黑鳃病。镜检无寄生虫,病虾鳃部残缺、糜烂,类似鱼类的鳃霉病。该病蔓延速度很快;死亡率高,较难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1.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此病多发生在水温较低时期,当鱼体受伤后极易感染。防治:(1)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2)用4%的食盐水浸浴病鳅5~10分钟。2.烂鳍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防治:(1)用漂白粉泼洒全池,用量1毫克/升。(2)用菌特灵按0.04%的比例拌饲料连喂3天。3.寄生虫病鳅体瘦弱,常浮于水面,不安或在水中打转,体表黏液增多,多由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所致。防治: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曾发生罕见的鱼种烂鳃、肠炎、出血并发症,造成鱼种大面积死亡。现将该病的具体情况以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大家共同探讨。发病时间及症状:在8月份初期出现零星死鱼,病鱼鳃丝有车轮虫,其他无任何症状。大约在8月份中期出现大量死亡,且全部是草鱼鱼种,病鱼体色  相似文献   

13.
应用扫描电镜对患小瓜虫病的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的表面形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分布在澳洲龙纹斑鳃的扁平上皮细胞之下、鳃丝表面及鳃小片之间,感染小瓜虫后澳洲龙纹斑的鳃丝及鳃小片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形,鳃丝小骨裸露变形,鳃小片变粗且间距缩小,鳃小片末端膨大变形,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黏液细胞分泌增多,而且在鳃丝及鳃小片上观察到氯细胞的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14.
一、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贝氏高原鳅鳃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同时为其人工养殖积累基础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贝氏高原鳅(Trilophysa bleekeri)鳃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鳃耙短钝;鳃丝末端膨大;鳃小片互生排列在鳃丝两侧;鳃丝呼吸面上皮细胞薄,高度血管化;非呼吸面由上皮细胞彼此相连。氯细胞数量较少,多分布在鳃小片基部。表明,贝氏高原鳅的鳃表面形态结构与其呼吸作用、摄食作用等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正>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指环虫病病因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淡红色、粘液多,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此病夏秋季流行较严重。防治措施:用强力杀虫精0.15克/米2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厘米,再用0.75克/米2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损伤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2、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17.
病原 中华鳋病又称鳃蛆病.致病的中华鳋有以下3种:①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鳙鱼鳃丝末端内侧和鲢鱼的鳃耙.②鲤中华鳋.寄生在鲤鱼、鲫鱼的鳃丝末端内侧.③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青鱼、鲶鱼、赤眼鳟、淡水鲑的鳃丝末端内侧.中华鳋的生殖季节很长,自4月中旬~11月上旬,能陆续不断地产卵孵化.  相似文献   

18.
<正>1.纤毛虫病。该病由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寄生所致。病蟹体表、附肢及鳃部出现棕黄色或浅绿色絮状物,行动迟缓,拒食或因蜕壳困难而死亡。该病多发生在有机质含量过高、无水生植物和攀附物的蟹池,初夏的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21,(1)
正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小龙虾养殖,给不少养殖户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低密度养殖小龙虾,一般发病率较低,但在高密度精养条件下,多种病害会加重发生,防控不力就可严重影响养殖效益。1.烂鳃病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细菌附生在虾鳃上大量繁殖,阻碍呼吸,鳃丝呈灰白色,逐渐溃烂。发病后病虾浮于水面,反应迟钝,食欲减退,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指环虫病病因是由指环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呈淡红色、粘液多,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此病夏秋季流行较严重。防治措施:用强力杀虫精0.15克/米2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厘米,再用0.75克/米2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损伤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2、孢子虫病病因是由粘孢子虫引起。具体症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