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行无土移栽育苗与营养钵移栽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土移栽育苗产籽棉5 785.5kg/hm2,与同等条件下的营养钵移栽棉产量水平基本持平,且节省成本1 417.5元/hm2。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本地区杂交抗虫棉“鲁棉研15号”不同移栽密度和简化整枝技术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探讨最佳组合配置,从而为此项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组合)试验分密度(A)和整枝(B)两个因子,其中密度设每亩(A1)800株、(A2)1200株、(A3)1600株、(A4  相似文献   

3.
移栽棉花过去的方格熟土育苗及目前推广应用的营养钵育苗都是带土移栽的,工序复杂,技术性强,花工多,成本高。1985~1987年,我们在长阴沙农场应用SHW移栽胶进行无土移栽试验,以探索棉花省工高产不带土移栽的新途径,並初见成效。 试验方法 试验主要对无土移栽与营养钵育苗移栽进行比较。1985年设小区与大田对比试验。小区试验为麦套移栽棉,小麦宽幅条播,占地32.5%;大田试验为麦后(元麦)移栽  相似文献   

4.
棉花无土育苗技术研究始于1992年,目前技术成熟,并已迅速扩展到江苏和安徽等长江流域棉区.据统计,无土棉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移栽缓苗期5~6天,比营养钵育苗的缓苗期缩短了1~2天;可以在室内存放3~4天,使无土苗的长距离运输成为可能.   目前,该项技术育苗成本约在每株0.03~0.05元,每1/15公顷(1亩)种植密度1500~1800株.从发展前景看,该技术具广阔的应用潜力.从提高我国棉花品质方面看,该技术除具有显著的促早作用外,由于其营养液和生根剂的可控性,对于实现多年难以解决的棉花生产区域化、规模化和模式化种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必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我国棉花一致性差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5.
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移栽密度对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A(6万株/hm2)、B(7.5万株/hm2)、C(9万株/hm2)、D(10.5万株/hm2)、E(12万株/hm2)5个移栽密度处理,以A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对单株油菜苗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油菜主茎绿叶数、根茎粗、根系体积、单株干物质积累、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相对减少;株高、有效分枝高、千粒重则相对增加;主花序长度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表现为C>D>E>A>B,其中处理C产量最高,为2 409.5kg/hm2,较对照(2 156.7kg/hm2)增产11.72%;D处理次之,为2 407.9kg/hm2,较对照增产11.65%,C、D处理较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沿淮地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的适宜密度为9万~1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正>1基本情况1.1示范区设计:参试品种(系)共13个,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小区面积667m2,1m等行种植,株距0.42m,密度均为1600株/667m2,营养钵育苗移栽,全试验面积11亩。试验田前茬条播小麦,空幅为45cm,近两年为棉麦套作,砂壤土质,地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1.2天气情况:今年气候比较适宜棉花生长,后期采摘期连续阴雨,使棉花品质明显下降,雨淋花价格低。  相似文献   

7.
魏祥艾 《农技服务》2014,(10):67-67
<正>水稻是舒城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探索其增产新途径,再创高产新水平,2013进行了杂交水稻密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田设在舒城县千人桥镇五里桥村高产攻关田内。试验地肥力中等,砂壤田,前茬为冬闲。1.2试验材料供试杂交稻品种为Y两优6号。1.3试验设计试验按水稻的不同插植密度设5个处理,分别为1.0万穴/亩(A)、1.1万穴/亩(B)、1.2万穴/亩(C)、1.3万穴/亩(D)、1.4万穴/亩(E),株行距分别  相似文献   

8.
化控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缩节胺(DPC)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喷施,研究了化控运筹对棉花产量及生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初花、盛花及打顶后7d进行化控运筹的抗虫杂交棉"南抗9号"产量最高,达4854.6kg/hm2,比常规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提高了7.16%,差异达显著水平;化控能促进铃数和铃重的共同提高,铃数达38.8个/株,铃重达5.26g。同时合理的化控运筹能显著促进无土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在河南省新乡市适宜种植密度,选择当地主导杂交棉品种豫杂35号为试验品种,采用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35~3.1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籽棉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新乡地区适宜密度为2.25~3.1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在中等施肥水平(纯N 7.36 kg/667m2)下采用油菜育苗移栽、开行点播、条播和撒播,667m2相应密度分别为4 167株、1万株、2.2~2.4万株和2.3~2.5万株的情况下,贵州思南塘头和安顺兴隆两地试验油研10号产量水平分别为165.0~175.0 kg/667m2和208.1~232.4 kg/667m2,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点播、条播和撒播比育苗移栽用工减少7.29~10.56个/667m2,总投入减少130.67~173.72元/667m2,单位面积纯经济效益比育苗移栽高79.27~151.32元/667m2。单位劳动生产率比育苗移栽高16.88~30.45元/个工。点播、条播和撒播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农科所进行“棉花无土育苗移栽”的试验,经示范推广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按杂交棉每亩大田移栽1200~1500株计算,自备沙育苗至移栽成活只需要人工2.0个,苗床4~5cm2,不需机械运苗,成苗率达95%以上,与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节省人工58.3%,节省运输费100%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棉花无土苗适宜的移栽密度,以棉花南抗9号为材料,采用无土育苗方式,探讨了不同移栽密度对棉花无土苗产量及其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度2.4万~3.0万株/hm2范围内,无土苗既有较高群体成铃数,又有较高的铃重和产量.其中移栽密度为2.4万株/hm2时,南抗9号无土苗籽棉产量达到4 284.0 kg/hm2.密度为3.0万株/hm2和2.4万株/hm2时,群体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的适宜密度。[方法]以豫杂35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移栽密度:10 500、15 000、19 500、24 000、28 500和31 500株/hm2,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株高、絮铃、成铃、幼铃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密度与絮铃数呈正相关(R=0.908),与成铃数、幼铃数和株高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909和-0.895。密度为10 500~31 500株/hm2时,絮铃占总铃数的比重由14.7%增加到23.4%,而成铃比重在61.2%~68.6%、幼铃比重在15.5%~17.0%。6个密度间株高存在显著、棉花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24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当密度低于15 000株/hm2时,产量会明显降低。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较低(R=-0.696)。[结论]为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棉花花生间作系统密度配置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棉花花生间作配套栽培技术,寻求棉花花生间作体系下获取共同高产的最佳棉花、花生种植密度,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以棉花密度(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A1:2.25万株/hm2、A2:3.0万株/hm2、A3:3.75万株/hm2、A4:4.5万株/hm2),花生密度(B)为副处理,设3个水平(B1:5.6万穴/hm2、B2:8.3万穴/hm2、B3:11.1万穴/hm2),研究不同棉花、花生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3B2处理总产值最高,为52 126.48元/hm2,其次是A4B2处理和A3B3处理,分别较最低的A1B1处理高21.37%、14.69%、12.25%。较高的棉花种植密度(3.75万~4.5万株/hm2)和适度的花生种植密度(8.3万穴/hm2)有利于棉花花生间作体系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甜玉米桂星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金正大控释肥(20-10-11)用量(A)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种植密度(B)为副处理、设4个水平,探讨不同缓控释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秋稻田免耕鲜食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达到12 000 kg以上的处理有6个,分别为A4B3、A4B4、A3B3、A3B4、A4B2、A3B2,结合产量、农艺性状及肥料投入多方面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以A3B3处理(肥料600 kg/hm2,密度57 000株/hm2)为最佳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设计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和麦后大苗移栽4个处理,研究了中棉所72适宜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采用地膜覆盖,结铃较早,成铃较多,产量较高,但种子投入较大;采用麦后大苗移栽,结铃较晚,成铃较少,产量较低,但小麦可以满幅播种,小麦产量高,适合在小麦主产区推广;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居中,种子用毒较少,仍为目前比较适宜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个不同密度栽培处理(处理A:9000穴/亩;处理B:11000穴/亩;处理C:13000穴/亩;处理D:15000穴/亩)进行试验,对水稻品种川江优527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四个处理中,水稻生育期无明显差异,但以B处理水稻产量居首,亩产量633.81kg,其次是D、C处理,最高产量B处理比最低产量A处理增产83.78kg/亩,增产15.23%抗逆性调查发现提高水稻产量、保证水稻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病虫害发生,德江县水稻栽插密度以11000穴/亩左右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酵母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400只健康的罗斯308雏鸡随机分为4个组(A、B、C、D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组基础日粮+500mg/kg酵母多糖,试验C组基础日粮+1000mg/kg酵母多糖,试验D组基础日+2000mg/kg酵母多糖。试验为期49d,分两个阶段:1-21天和22-49天。结果表明:在试验第一阶段,B、C、D组平均日增重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料肉比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C、D组料肉比比A组分别降低3.7%和4.3%,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第二阶段,B、C、D组与A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8.8%和5.2%,差异显著(P0.05),B组平均日采食量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B组料重比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D组料肉比比A组分别降低3.55%和1.5%,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在试验第二阶段,C、D组与A组相比,屠宰率分别提高1.7%和1.8%,差异显著(P0.05)。B、C、D组半净膛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2.8%和3.0%,差异显著(P0.05)。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D组全净膛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2.48%和2.5%,差异显著(P0.05)。B、C、D组胸肌率与A组相比,分别提高4.1%、6.95%和5.05%,差异显著(P0.05)。B、C、D组腿肌率与A组比分别提高2.44%、7.09%和4.89%,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多糖,能提高罗斯308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适宜添加量为1000mg/kg。  相似文献   

19.
山地烤烟垄沟覆膜揭膜时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匡  刀丽红  张成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1-6841,6843
[目的]为了明确高海拔地区烤烟垄沟覆膜的揭膜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移栽后30 d揭膜(A)4、0 d揭膜(B)5、0 d揭膜(C)6、0 d揭膜(D)4个处理和1个对照(不揭膜),研究了山地烤烟垄沟覆膜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系数等农艺性状比对照有所提高;B、C处理产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D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个处理的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但4个处理间差异不明显。B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为174.74 kg/667m2和2 023.45元/667m2,比对照分别增长10.96%和9.12%。[结论]该研究为烤烟覆膜栽培与揭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材料准备及播种 1)播前物质准备 (1)种子准备 选用当地推广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农业部颁发标准,要求籽粒饱满,成熟度好,发芽势好,发芽率不低于80%;亩用种量根据移栽密度计算,备足种子待用. (2)棉花无土育苗基质准备 按照移栽密度和移栽苗龄,确定苗床,一般苗床铺基质深度不低于10cm,计算所需育苗基质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