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16,(24)
正在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葡萄进入深休眠后,只有休眠解除即满足品种的需冷量才能开始加温,过早加温会导致葡萄不萌芽、萌芽延迟且不整齐、新梢生长不一致、花序退化、浆果产量和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因此,在促早栽培中,经常采取一定措施,使葡萄休眠提前解除,以便提早扣棚升温进行促早生产。在生产中,常采用人工集中预冷等物理措施和化学破眠等人工破眠技术措施达到这一目的。1休眠解除技术1.1物理措施(适用于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温室葡萄休眠管理技术,是利用外界低温集中处理,通过揭放棉被、通风等物理方法,调节温室内温度,使温室葡萄能够尽早进入休眠。当温室葡萄达到一定的休眠时长后,采取破眠剂处理芽眼,使温室葡萄提前解除休眠,以便提早升温,进行促早生产。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1999,(6)
(三)促成栽培的技术要点1.休眠与破眠葡萄冬季休眠需在7.2℃以下约经1500~2000小时。充分的低温休眠可提高发芽和开花整齐度。在江、浙、沪常年1月底至2月上旬结束休眠,因而2月上旬是保温(不加温)大棚覆膜的最佳时期,此时温度开始缓慢上升,有利于蓄热保温。如在冬季落叶后(12月),用20%石灰氮液处理一年生枝芽,对葡萄有提早一周左右破眠、萌芽、开花结果的明显效应,对保温或加温大棚均可适当提前覆膜。石灰氮先用温水搅拌溶解,沉淀后的清液,随取随用,可用毛刷涂刷休眠的芽眼,而对  相似文献   

4.
研究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和解除分子机理,是探索新的高效无毒休眠解除方法的前提条件。文章介绍葡萄芽休眠相关基本概念,详细分析葡萄冬芽生理休眠形成主因,以及光周期、激素、温度和水等影响因素作用情况,探讨生理休眠形成机理。根据休眠解除模型,探讨人工破眠处理下生理休眠解除分子响应机理,归纳研究成果支持论证休眠解除模型。预测葡萄芽休眠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加温日光温室乍娜葡萄促早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温棚建造与促眠、温湿度管理、植株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在当地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棚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南方地区大棚葡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培方式、果园建立、休眠和破眠、覆膜至萌芽前管理、防止果实生理障碍、铺设反光膜、提高质量措施、营养素管理、冬季修剪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葡萄果实提早成熟上市,可进行保护地栽培,利用加温设施生产,但过早加温,葡萄树体因没有充分完成自然休眠,则萌芽需要的积温非常高,在一定温度下达到萌芽所需天数多,萌芽前地上部处于干燥环境条件对葡萄枝蔓不利等因素,限制了我国北方地区葡萄提早栽培.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9)
<正>进入11月份,是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休眠的关键期、升温的准备期,更是葡萄萌芽前管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技术管理环节。1控制好休眠温度葡萄休眠的最佳温度是0~7.2℃,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休眠效果。所以葡萄休眠期最好把棚温、地温控制在0℃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缩短葡萄休眠期,促使葡萄提早成熟,为吐鲁番设施葡萄促进早熟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设置休眠时间为14、20、27和33 d四个处理,以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CK),通过适宜的温度调控,定期观察比较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采用增温措施,可以满足葡萄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不同休眠时间对葡萄的萌芽有影响,休眠14 d比CK提前39 d萌芽,成熟期较CK提前3d,可溶性固形物与CK呈极显著差异,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不同增温措施,适当控制休眠时间让葡萄提早萌芽,并且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前结果并成熟,为吐鲁番设施葡萄促早栽培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根区土壤加温对塑料大棚内红地球葡萄休眠期至萌芽期生理特性及芽萌发的影响,试验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域加温处理,设置(20±2)℃(以下简称T_(20℃))和对照(CK)2个温度梯度,观测芽体萌发进程、测定休眠期至萌芽期葡萄1年生枝条和10、20、30 cm 3个深度根系的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耱含量和I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塑料大棚促早栽培通过根区土壤加温,可提高土壤温度约9.9℃,T_(20℃)处理比对照提早6 d解除休眠;休眠期葡萄枝条和根系内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耱含量、IOD活性均迅速升高,但升温管理后T_(20℃)处理下根系和枝条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IOD活性均迅速下降;CK处理下根系和枝条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缓慢,I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T_(20℃)处理根系和枝条各个生理指标的含量或活性均低于CK。其中T_(20℃)处理下根系和枝条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IOD活性的最高值均比对照出现的早,表明T_(20℃)处理有提早解除休眠的趋势。适当的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葡萄提早解除生态型抑制休眠,提前进入萌芽,提早上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证实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的北缘地带是否在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及其相应栽培技术,为充分利用葡萄花芽一年多次分化的特性和下半年的光、温、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一年一收夏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生产第2茬冬巨峰葡萄,并对广西中部地区巨峰葡萄的栽培气候适宜度、破眠催芽技术、夏冬两茬果产量指标及品质等进行研究,集成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及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柳江县下半年冬果时段衡量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的5项指标均达到葡萄最优质产区气候指标。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早春日最低温度稳定回升至12.0℃冷尾暖头时,一般在2月上旬进行修剪和破眠催芽处理比较适宜,用含2.5%单氰胺的“破眠3号”进行破眠催芽处理,可促使萌芽整齐,提早萌芽期15 d,萌芽率提高45.7%,提前成熟6 d;夏果采收完成时间不宜超过7月15日,夏果采收完成后的树势恢复时间不能少于28 d;冬果于8月10~20日进行修剪破眠催芽较适宜,最迟不宜超过8月25日;夏果产量以控制在15000~22500 kg/ha为宜,冬果产量以不超过16500 kg/ha较理想。【结论】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属于我国葡萄栽培适宜区之一,同时也是巨峰葡萄进行一年两收模式栽培的北缘地带。通过采取合理修剪、破眠催芽、控产提质、枝蔓生势调控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年两收栽培集成技术,可获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2.
0引育在葡萄的管理里枝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促进萌芽、抹芽与疏梢、抹芽、疏梢、疏花序与花序整形等。具体介绍如下:1促进萌芽温室葡萄栽培促进葡萄提早萌芽、发枝、开花、结果、成熟、采收,而促进提早萌芽是这项技术的核心,只有早萌芽才早成熟。一般在吐鲁番12月中旬开始升温。强迫葡萄结束休眠、提早萌芽的主要措施是揭帘升温。  相似文献   

13.
破眠剂对攀西地区酿酒葡萄萌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2004年和2004~2005年冬季,在四川省攀西地区对霞多丽、佳美、梅尔诺、玫瑰蜜4个葡萄品种的休眠冬芽进行了破眠剂处理,以提高第2年葡萄枝条萌芽率。结果表明,在冬季气温最低时(1月10日左右)处理,4个葡萄品种的萌芽率均有提高;1.0%H2CN2+1.0%吐温80处理萌芽率提高最大;不同葡萄品种对破眠剂处理的反应不同,梅尔诺、佳美处理后萌芽率提高最大,与霞多丽、玫瑰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证实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的北缘地带是否在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及其相应栽培技术,为充分利用葡萄花芽一年多次分化的特性和下半年的光、温、土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一年一收夏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生产第2茬冬巨峰葡萄,并对广西中部地区巨峰葡萄的栽培气候适宜度、破眠催芽技术、夏冬两茬果产量指标及品质等进行研究,集成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应用示范及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柳江县下半年冬果时段衡量葡萄栽培气候适宜度的5项指标均达到葡萄最优质产区气候指标。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要点为:早春日最低温度稳定回升至12.0℃冷尾暖头时,一般在2月上旬进行修剪和破眠催芽处理比较适宜,用含2.5%单氰胺的“破眠3号”进行破眠催芽处理,可促使萌芽整齐,提早萌芽期15d,萌芽率提高45.7%,提前成熟6d;夏果采收完成时间不宜超过7月15日,夏果采收完成后的树势恢复时间不能少于28d;冬果于8月10—20日进行修剪破眠催芽较适宜,最迟不宜超过8月25日;夏果产量以控制在15000~22500kg/ha为宜,冬果产量以不超过16500kg/ha较理想。【结论】以柳江县为代表的广西中部地区属于我国葡萄栽培适宜区之一,同时也是巨峰葡萄进行一年两收模式栽培的北缘地带。通过采取合理修剪、破眠催芽、控产提质、枝蔓生势调控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年两收栽培集成技术,可获得巨峰葡萄一年两收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区设施葡萄栽培现状及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应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控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光照、温度、水份、CO2和土壤条件等),达到人工调节葡萄生产的目的。葡萄设施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主要是促早栽培和延迟栽培。目前我区是以促早栽培为主。  相似文献   

16.
着色香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着色香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苗木选择、栽植技术、枝梢和花果管理、土肥水调控、休眠和破眠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其在我国适宜地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葡萄在南方某些区域不能正常打破休眠,破眠剂(单氰胺)可以适时打破葡萄休眠,促进萌发且萌芽整齐,但目前生产中对此药剂缺乏规范、合理化的使用方法。为此,笔者于2016年以福州基地避雨设施栽培5a生的‘红亚历山大’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氰胺不同浓度涂抹其冬季修剪后的枝条芽眼,观察对物候期、萌芽、果枝率、果皮着色及果实内外在品质等的影响,为南方地区破眠剂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单氰胺处理均对促进‘红亚历山大’内外在品质积累具有积极意义,以单氰胺30倍液处理效果最优,可使‘红亚历山大’葡萄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早19d,萌芽整齐,萌芽率达到81.2%,果皮着色更早更均匀,果形更美观,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达到18.17%,总糖质量浓度0.178g/mL,维生素C质量浓度0.236mg/mL,固酸比值42.45,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提升果实内外观品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根域加温对塑料大棚内红地球葡萄休眠期至萌芽期生理特性及芽萌发的影响,试验以五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在需冷量满足后进行根域加温处理,设置(20±2)℃(以下简称T20℃)和对照(CK)2个温度梯度,观测芽体萌发进程、测定休眠期至萌芽期葡萄一年生枝条和10、20、30 cm 3个深度根系的脯氨酸含量(Pro)、丙二醛含量(MDA)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塑料大棚促早栽培通过根域加温可以提高土壤温度约9.9℃,T20℃处理比对照提早6 d解除休眠。休眠期葡萄枝条和根系内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迅速升高;升温管理后,T20℃处理下根系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迅速下降,CK处理Pro和MDA含量下降缓慢,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2种处理下,枝条内Pro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且T20℃处理根系和枝条各个生理指标均低于CK。适当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葡萄提早解除生态型抑制休眠,提前进入萌芽,提早上市。  相似文献   

19.
葡萄破眠催芽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了解除休眠药物“朵美滋”不同用药浓度和处理方式对葡萄破眠催芽的效果,及其对葡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4.0%、2月5日刻涂处理的效果最佳,其萌芽率较对照提高32个百分点,提早20 d萌芽、开花,提早10 d成熟,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3.4 g和2.5个百分点,增产13.3%。  相似文献   

20.
杨仕品  乔荣  钟霈霖 《农技服务》2013,30(7):738-739
为了对贵州葡萄二次结果的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化学试剂单氰胺作为破眠剂,对京亚葡萄进行了打破休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单氰胺作为破眠剂对葡萄提早萌芽有一定的效果,其处理浓度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以单氰胺浓度5%处理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