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五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江西省"五河"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的水文特征,包括降水、地表水资源、水位、人湖流量、人湖输沙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流域降水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其中信江流域降水最为充沛,但年内差异系数较大;修河流域降水量最小,但年内差异系数最小;地表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不同,水资源丰富的信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却最低;洪水通常出现在6月,差异并不明显;各水系径流量略有增加,年内变化显著,最大月份是最小月份的几倍到几十倍;近年来人湖输沙量波动下降;据单位面积水土流失状况分析,抚河流域较为严重,信江流域2006年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旅游扶贫、建设新农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针对盐源县雅砻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开发规划研究,以期对沿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开发指导。采用实地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盐源县雅砻江沿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要素进行全面研判,分析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提出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规划设计。盐源县雅砻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且资源评价等级高,共有森林生态、热带林果、水域风光、农副特产等4类较为突出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资源定量评价为83分,属四级(优良级)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农家乐、渔家乐、水乡乐、康养乐等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一个增长极,两个扩散极"的雅砻江流域观光农业旅游带状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结合,开发多业态的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对实施雅砻江沿江旅游驱动战略、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整体布局、建设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东辽河二龙山水库以上流域"2013·8"暴雨洪水的降雨过程、暴雨时空分布、洪水过程进行分析,为该流域水文预报、防汛、水资源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是西藏主要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农业资源与开发、人口聚居与生活的集中区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当中指出要重点发展中部、放开搞活西部、联合开发东部、藏北牧矿致富的发展思路,就目前来说在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重点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农牧区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矿业、旅游业以及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笔者认为:目前要实现"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的综合开发应该对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并预防新产生的环境问题,促使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针对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主要环境问题以及有效的对策探讨十分的必要和紧迫,在对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遵循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区的优势、特点以及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采取综合防止与综合利用的方针,提出对主要环境问题的补偿办法和防治措施以及规划设想,才能防止"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系统开发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  相似文献   

5.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建龙岩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对比分析汀江流域和九龙江北溪流域(以下简称“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垂直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共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114科453属1 463种,占该地区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种数的97.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科20属24种。九龙江北溪流域水热条件总体略高于汀江流域,南亚热带的林木种质资源分布较多,但“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总体相近,有72.9%的树种相同,在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保护和林业碳汇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培育国储林和营造碳汇林,以实现林木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的活动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开展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以期为以后开展综合流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流可以定位为沿河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亲河,呵护流域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保障河,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河,风光秀丽、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河. 河流是有生命的,打造一条清澈的、流淌的、入水和谐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健康河道,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流可以定位为沿河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亲河,呵护流域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保障河,服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河,风光秀丽、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河。河流是有生命的,打造一条清澈的、流淌的、人水和谐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健康河道,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一江两河"农业生产流域,该流域是农业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人口聚集等主要的集中地,是发挥西藏农业优势、符合实际、增强自我发展创新的区域地,在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当中,总体是以开发区域大农业、兴修水利设施、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积极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并逐步推进交通业和运输业的有效结合,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在面临今天日益提倡的"建设美丽西藏、建设生态家园"主题,环境问题建设缺少了系统性的研究是目前西藏"一江两河"流域面临的突出性问题和根本性问题,同时环境建设是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历史使命。因此,本文研究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的环境问题十分的必要、更加的紧迫,就目前的"一江两河"农业生态流域进行初步探讨供相关环境部门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水利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编制工作。《水十条》中多处涉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任务,特别是第三条‘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阐明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把用水总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科学保护水资源作为重要内容。"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陈明解读《水十条》时说。对于《水十条》的突出特点,陈明说,一是要发挥环境保护区域督查派出机构和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水环境保护议事  相似文献   

12.
以干旱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该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流域内6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简称巴州)为参照区域,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承载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2)近十年来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人口富余度由2000年的7.4%演变为2011年的2.8%;经济承载状态由严重超载转变为超载,经济超载度由2000年的5.1%演变为2011年的2.4%,其中受库尔勒市的经济严重超载度的影响作用巨大。3)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县市的相对资源综合经济承载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口承载力呈现出各自的差异变化。4)依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匹配类型,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6个县、市分为四类区域,并基于不同县、市的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协调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人口流动与经济布局提供决策参考,为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水十条"对城市黑臭河道提出治理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巢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十五里河为例,提出了巢湖流域典型城市型重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措施.在对流域概况、水质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域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结合河道现状治理情况,提出了以源头截污为核心,以过程拦截为辅助,以河道自净为补充,辅以补充生态基流的治理策略.以期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十五里河综合治理提供对策措施,也为其他类似受污染的城市河流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了解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资源特征。经近年来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实地采集调查,结合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年的鱼类调查名录,对该江域土著鱼类组成、分布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资源特征,对其现有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共42种,隶属于3目5科20属,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以裂腹鱼亚科鱼类、条鳅亚科鱼类和鮡科鱼类为主;区系组成较为单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资源特征方面,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的主要食料基础为水中昆虫和藻类,但也随着土著鱼类生境不同在食性种类上有所变化,表明其食性具有可塑性。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在繁殖策略上也有其各自独特性。在种群数量变动上,资源价值利用较强的土著鱼类种群有下降的趋势,但绝大部分土著鱼类种群仍处于原始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安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66-8269
利用能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指标对2002~2006年四川白沙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以及四川省进行比较,从而评估白沙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为白沙河流域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的角度看,白沙河流域是典型的资源丰富待开发型生态经济区;从自然条件开发和生态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白沙河流域资源利用强度较弱,环境负荷率较低,能值产出水平有待提高;白沙河流域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河长制"是治理流域污染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依法治水是中国特色流域综合管理的最终模式。通过分析"河长制"的优点和缺点,提出相关完善措施,依托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委员,在湘江流域推行"河长制"。通过加强《湘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保护和治理湘江,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完善"河长制"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建立依法治水的中国特色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实现水资源市场化,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水权交易机制,进而形成流域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科学保护和治理湘江。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汉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汉江流域经济的战略地位,最终导出对协调汉江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关系全国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县(市、区),逐年加大了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流域、重点县市给予了倾斜,相关区域、流域农民在占地补偿、移民搬迁、环境资源损耗补偿等方面获益明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如何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关键。以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条件,立足"最优化原理",运用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确定流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寻求流域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等在资源环境指标约束下的最适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型增长方案是适合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案,既能使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又能保证近期、中期、远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流域实际,制定重点产业、行业调整规划,优化集成流域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为洱海流域水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鱼类资源及生态状况.结果表明:目前全流域拥有鱼类接近2 000种,年天然捕捞量迭160万~180万t,且大多数经济鱼类属跨界洄游种群.但近年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型水电工程等造成水文情势变化、栖息地破坏和洄游通道堵塞,导致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渔业产量下降.为保证流域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笔者认为流域六国应在区域层面上构建鱼类资源联合管理和养护机制,提出相应策略即:建立区域性流域联合管理机构,协调国家间的水资源开发行为、平衡各国利益;考虑水资源利用的其他目标,在整个区域层面上统筹流域电站建设规划并建立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制度,保证各个功能协调发展;制定区域性跨境鱼类资源保护及濒危物种救助行动计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