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凤华 《吉林农业》2011,(10):110-110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玉米栽培史上一项重大改进,具有早熟、增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收等优势。近年来,随着地膜玉米栽种面积的扩大,栽培技术不合理的现象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实验和考察,重点探析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期对农户的增产和增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地膜栽培在高寒山区具有成本低、收效快、节省劳动力等优点,是大幅度提高单产的一项新技术,也是解决大小春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阐述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要点及玉米地膜栽培推广技术措施,以期为山区推广种植地膜玉米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跑田”双膜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工程措施对“三跑田”采取深翻土壤耕作层,底层平铺地膜并铺垫麦草截水、截肥,地面双垄沟覆膜集雨、保墒、保水、节水的双层地膜利用技术,玉米生育期长,生长健壮,产量高,青秆收获,比未铺地膜玉米经济效益增加10527.5元/hm^2,不仅起到了水土保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1玉米常见种植技术目前,我国玉米种植中的常见技术主要包括地膜种植技术、深松整地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等,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1地膜种植技术该种玉米种植技术主要是通过在玉米种植期间的区域上覆盖特定的地膜来确保玉米种植土壤中的水分,促进玉米植株对于水肥和光能的吸收,提高种植土壤中生物活性来达到玉米种植增产增效的目的,尤其  相似文献   

5.
水田改旱地种植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田改旱地种植杂交玉米是提高水稻低产田粮食产量的一项主要措施。此项措施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比较效益,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水改旱主要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玉米生产。该项技术具有增温保墒,促进土地微生物活动与养料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田间光照温度、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等生态效应;并且还可使植株根叶生长速度加快,幼穗分化和灌浆时间提前。据试验,腾冲县海拔1 700 m以上地区种植地膜玉米,比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高产粮之一,种植面积比较大,适合规模化种植。近几年,温室技术不断成熟,玉米种植也开始在温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其中玉米地膜栽培技术运用比较广泛。这种栽培方式是通过在地面覆盖一层薄膜,结合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使土壤达到增温、保墒、除草等,促进玉米早熟,实现高产栽培。这种技术对于春玉米的种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促进春玉米的高产丰收。本文主要分析地膜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玉米作为我国的传统作物之一,近些年来玉米的种植面积相比于从前而言变得越来越广,在 进行种植的过程当中所应用到的种植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为了满足经济水平发展对于玉米种植 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地对玉米栽培所需要的技术进行完善以及更新。因此,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在栽培玉米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栽种品种,保证选择合适 的时间以及土壤对玉米进行种植,并且根据植株长相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玉米栽培的质 量。但就现阶段我国玉米栽培实际情况来看,还经常会出现病虫害的情况,导致玉米  相似文献   

8.
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渭源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海拔2 000m,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525mm。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可以达到抗旱节水增温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栽培方法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农作物产量,也是如今节水农业的一种主要生产模式。该文主要是针对渭源县半干旱地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提出玉米栽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措施方法,但是在实际生产种植过程中,地膜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根据需求改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渭源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海拔2 000m,年平均降水量大约为525mm。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可以达到抗旱节水增温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栽培方法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农作物产量,也是如今节水农业的一种主要生产模式。该文主要是针对渭源县半干旱地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提出玉米栽培措施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措施方法,但是在实际生产种植过程中,地膜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根据需求改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地膜栽培技术是贵州省思南县近年来广泛推崇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一,它对思南县玉米种植经济收入有较大的影响。然而,根据一段时间的调查不难发现,在思南县玉米地膜栽培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地膜栽培技术的有效实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从思南县玉米地膜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在思南县玉米栽培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哈密市沁城乡以牧业为主.近年来,沁城乡因地制宜,加大了对地膜玉米,尤其是饲草玉米的种植.2012年,沁城乡城东、城西、二宫、白山等七个自然村,共种植地膜玉米1.15万亩,平均产量达到684 kg/666.7m2.现在将地膜饲草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土壤准备 玉米对土壤质地要求不太严格,但对肥力要求较高,种植玉米产量高,需肥也多,所以应选择光照充足、中等肥力以上、秋耕冬灌的地块,一般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5 m3/666.7m2.  相似文献   

12.
<正>一、土地的选择和整治土地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玉米营养物质获取的来源,因此,土壤的优质选择对玉米生长意义重大,要合理选择土地,黑龙江的土壤多为黑土,较为肥沃,可以为玉米提供优质的种植环境。在种植前,多选用疏松多孔,保肥保水效果好的土壤,此外,要避免连耕影响玉米的抗性,可以在栽种玉米前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和防虫能力。除了对土地的选择,还要考虑种植地周边的环境,要尽量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由于玉米用途广泛、易于栽种,在很多地区都有广泛种植。本文对玉米栽培技术以及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玉米栽种水平。玉米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玉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秸秆还可作为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由此可见,玉米的用途十分广泛,我国对玉米种植的重视程度很高。菏泽市处于山东西南部,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是栽培玉米的理想区域,在菏泽市玉米种植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白水县气候、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地膜玉米在该县增产原理进行分析,提出白水县适合规模种植地膜玉米。在本文中科学地阐明了本县地膜玉米的生产现状、增产原理、栽培技术、效益分析,并针对本县玉米生产环境,提出了适宜该县的地膜玉米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种植科学化的发展,我国在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以下主要从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1玉米栽培新技术1.1精细整地在种植玉米前,精细整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使用机械对玉米种植区的土地进行翻整,将翻整土壤中较大的土块进行碎化处理,使种植田地的土壤细碎程度达到一定的标准。整地后的田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的种植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同时玉米对生长的环境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适合我国多种土壤进行种植;再加上玉米生长速度快,对于氮肥、磷肥和钾肥都体现出需求,尤其是在对氮肥的需求中。以我国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区,玉米种植在当地已经成为主要农作物,但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病虫危害。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当地玉米产量,就必须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系统化研究,才能为当地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重点产棉地区之一,也是农用地膜运用最普遍的地区,地膜技术除了大力运用在棉花种植外,现已开发出地膜玉米、地膜番茄等种植形式。近年来,由于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地膜覆盖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但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量地膜残留在农田中给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地膜污染严重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但随着地膜棉种植年限延长,土壤中残留地膜对棉花生产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大量的残膜在土壤中存在,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出苗和根系的伸展下扎,阻碍根系正常发育,还导致棉花早衰严重。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有极大影响。玉米耐受性强,适宜在多种土壤中生存,所以玉米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在我国很多地区中都有广泛栽种。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玉米是河南省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河南省种植的玉米中出现粗缩病的数量越来越多,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得知,最严重时出现粗缩病的玉米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对玉米产业发展有严重危害。本文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高玉米粗缩病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玉米的传统种植技术中,农民都是运用一个位置种植一粒玉米种子的方法来种植玉米,这种传统方法会使得玉米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受到通风和光照环境等自然因素的约束,就会导致玉米没有一个良好的种植产量,所以,我们就需要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改革,从而改变玉米的种植方式。玉米双株种植技术的出现,可以改变玉米的种植方式,对玉米进行新模式的栽种方式。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在每一个位置种植两粒玉米种子,但是这两粒玉米种子必须要在一个穗轴里面,这就是玉米双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